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永华 杨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01-808,共8页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 由于系统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对现代药理学领域的深刻影响,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跨学科分支,即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然而系统药理学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均不成熟。尤其是,如何将系统药理学的思想和理论用于中药研究尚缺乏探索性工作。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实践,重点介绍如何将药效学、药动学以及网络、组学以及系统分析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可供开展中药药理学、药效学的预测和验证研究的系统模型。从而为从系统水平研究和分析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新药开发、靶点发现、新的治疗策略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最后介绍了研究者最新开发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中药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厚朴药理作用机制探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艳艳 王团结 丁琳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024-6031,共8页
目的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中药厚朴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药成分数据库和大量文献检索,建立厚朴成分数据库。运用ADME筛选厚朴的活性成分,并利用数据库和内部软件进行靶点的识别。最后通过网络分析和通路分析等系统药理学方法对... 目的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中药厚朴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药成分数据库和大量文献检索,建立厚朴成分数据库。运用ADME筛选厚朴的活性成分,并利用数据库和内部软件进行靶点的识别。最后通过网络分析和通路分析等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厚朴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厚朴成分数据库,共包含144种厚朴活性成分。经过活性成分的筛选,得到7个满足筛选条件的厚朴活性成分,并且识别出54个相互作用靶点。经过网络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与肠动力、炎症、糖尿病和血栓疾病相关。通过通路分析,发现厚朴的靶点共涉及152条生物通路,且这些通路涉及除了上述疾病外,还参与到癌症的相关机制。结论本研究不仅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揭示了厚朴对肠动力、炎症、糖尿病、血栓和癌症的药理机制,还体现出厚朴“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典型中药特点,更为今后探究中药药理作用机制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系统药理学 靶点识别 通路分析 炎症 肠动力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索甘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 被引量:47
3
作者 赵雨坤 李立 +6 位作者 刘学 程仕萍 郭晴晴 樊丹平 郑康 何小鹃 吕爱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6-1920,共5页
该文拟通过一系列系统药理学方法探讨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运用文本挖掘工具,获得甘草甜素主要相关疾病;在Polysearch和Pub Chem数据库获得甘草甜素的靶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甘草甜素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基因本位论(... 该文拟通过一系列系统药理学方法探讨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运用文本挖掘工具,获得甘草甜素主要相关疾病;在Polysearch和Pub Chem数据库获得甘草甜素的靶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甘草甜素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基因本位论(GO)工具分析甘草甜素蛋白质群;通路富集分析甘草甜素靶蛋白的作用通路。文本挖掘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相关疾病有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炎、HIV病毒、肝癌等;基因本位论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通过修饰蛋白、修饰染色质等作用发挥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主要作用蛋白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途径以及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可见,甘草甜素可能主要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综合运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实现快速而全面的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甘草甜素 药理作用 基因本位论
原文传递
系统药理学原理、方法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文娟 王永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80-286,共7页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从系统和整体水平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均不成熟。方法: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阐明如何整合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基因、蛋白、...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从系统和整体水平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均不成熟。方法:本文将综述当前系统药理学的最新进展,阐明如何整合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基因、蛋白、药物网络分析等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供中药药理学、药效学预测和验证的技术体系。结果:重点从中药基础理论、复方解析、注射液的研究、老方优化和新药开发方面介绍系统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结论:本文提出的系统药理学研究体系为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学,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从系统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和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中药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系统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中药
下载PDF
系统药理学(Ⅵ)--TCMSP数据库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苗青 李丰 +1 位作者 石彬彬 李燕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3期22-29,共8页
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作为一个全新的以系统药理学为基础的中药研究平台及数据库,主要使用了系统药理学技术,给出了《中国药典》收录的所有中草药的组分和分... 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作为一个全新的以系统药理学为基础的中药研究平台及数据库,主要使用了系统药理学技术,给出了《中国药典》收录的所有中草药的组分和分子结构、关键ADME参数、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相关疾病等关键信息。从介绍TCMSP数据库和该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及应用情况入手,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了近年来TCMSP数据库的应用和影响。该数据库被广泛的应用在确定中药成分及ADME性质、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信息、作用机制研究、新药开发和复方改良及中医经典理论研究等方面,其优势在于提供了ADME参数OB,Caco-2,Half-life,BBB等参数,并且具有独特的筛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TCMSP数据库 系统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茵陈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国铭 汤顺莉 +7 位作者 邝梓君 黄雁 赵金龙 於菁雯 陈子茵 林洪荣 黄楚瑶 许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12-1319,共8页
目的:探讨茵陈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茵陈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茵陈有效化合物-靶标蛋白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借... 目的:探讨茵陈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茵陈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茵陈有效化合物-靶标蛋白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对靶标蛋白编码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茵陈有效化合物13个,靶标蛋白189个,KEGG富集通路34条。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Artepillin C等是主要有效化合物,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热休克蛋白90(HSP90)、二肽基肽酶Ⅳ、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Cα等是主要靶标蛋白;转录因子AP-1(JUN)、细胞肿瘤抗原p53在PPI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靶标蛋白编码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结论:茵陈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化合物可能通过TNF-α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作用于PTGS2、HSP90、JUN等靶标蛋白,进而发挥其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茵陈 有效化合物 靶标蛋白 信号通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系统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秀梅 张述伟 李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382-2387,共6页
目的:揭示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来阐释川芎的作用机制,该方法集成了ADME筛选、靶点预测、网络构建以及通络分析,为从系统水平研究中药开辟了新纪元。结果:首先通过数据挖掘获得共203... 目的:揭示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来阐释川芎的作用机制,该方法集成了ADME筛选、靶点预测、网络构建以及通络分析,为从系统水平研究中药开辟了新纪元。结果:首先通过数据挖掘获得共203个川芎成分,并通过ADME筛选得到11个潜在活性成分,它们作用于41个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靶点。随后,我们提取了4个与心血管疾病最相关的通路,即钙离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用于阐明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发现川芎主要通过发挥抗炎、促心脏收缩、持续的促血管生成和心脏保护四种作用而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也为推动中草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系统药理学 靶点识别 通路分析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研究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TNF机制 被引量:29
8
作者 聂西周 杜霞 +6 位作者 张瑞瑞 何娟 苏瑞 马虎强 穆珺 李晔 刘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8-554,共7页
头痛宁胶囊是一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该研究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药效成分及TNF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数据库中收集头痛宁胶囊单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首次采用ADME性质预测初筛头痛宁... 头痛宁胶囊是一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该研究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药效成分及TNF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数据库中收集头痛宁胶囊单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首次采用ADME性质预测初筛头痛宁胶囊的活性成分,然后利用CSDT模型进行靶标的搜寻和识别,并通过TTD等常见数据库将靶点映射在偏头痛疾病上来确定作用靶标。通过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靶标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得与TNF机制相关的靶标。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标"之间的网络关系图,通过度值和介数中心度的分析,确定TNF通路中的关键药效成分及靶标,并对该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头痛宁胶囊中19个化合物与8个靶标在治疗偏头痛的TNF通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为头痛宁胶囊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为该制剂药效标志物的确定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系统药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大黄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及抗炎机制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旭龙 王超 李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2-1036,共15页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究大黄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和炎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中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大黄成分数据库。随后进行药代动力学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利用PharmaMapper、DrugBank和KEGG等数据库进...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究大黄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和炎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中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大黄成分数据库。随后进行药代动力学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利用PharmaMapper、DrugBank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靶点的预测和通路的关联。最后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药理学分析。结果最终得到了17种活性成分,其中11种成分主要与胃肠系统疾病和炎症相关靶点相互作用。随后,作者将这些靶点映射到相应的通路中,共得到144条生物通路,并发现该作用机制主要与3条通路相关,即钙离子、PI3K/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最后通过分子靶点对接实验,很好地佐证了大黄的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和炎症的机制。结论不仅揭示了大黄的药理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和炎症的作用机制,更为今后探究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系统药理学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系统药理学 靶点识别 通路分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系统药理学Ⅲ:在诠释中医药整体作用机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姚文博 李丰 +1 位作者 石彬彬 李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19-227,共9页
整体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整合了所有类型的生物信息(蛋白质、小分子、组织、器官、外部环境信号等),从而为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提供可预测和可操作的模型。尽管这门学科具有全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阐明整体医学机制的科学证... 整体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整合了所有类型的生物信息(蛋白质、小分子、组织、器官、外部环境信号等),从而为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提供可预测和可操作的模型。尽管这门学科具有全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阐明整体医学机制的科学证据仍较为匮乏。作为一门基于经典药理学、计算机技术、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系统药理学从分子、细胞、器官、网络等多个水平系统地研究了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规律和本质,其自2011年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整体医学推广、复方解析、新药开发和中医基础理论阐释等领域。该文详细介绍了中药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并通过梳理系统药理学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功能以及中药配伍等方面的研究,来诠释整体医学领域整体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整体医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整体医学 中药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配伍 方剂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伟 杨良俊 +4 位作者 袁冬生 刘远亮 李嘉丽 贺生才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的289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PL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的289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PL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76个活性成分,对应GPL 93个靶点;获得17条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与6条信号通路,涉及肿瘤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丹参药对主要通过调控细胞代谢来治疗GPL,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治疗GPL的作用机制、开展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药对 网络药理学 胃癌前病变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柴胡治疗情志疾病异病同治的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振宇 沈霞 +1 位作者 胡本祥 颜永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究柴胡发挥疏肝解郁功效治疗情志疾病的分子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靶点、疾病信息开展研究,构建了"疾病-靶点"及"药物-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和系统... 目的探究柴胡发挥疏肝解郁功效治疗情志疾病的分子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对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靶点、疾病信息开展研究,构建了"疾病-靶点"及"药物-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和系统药理学研究。结果得出中医情志疾病发病的相关靶点共计25个。柴胡中直接与靶点相关的成分为118个,其中核心成分共计8个。柴胡治疗情志疾病的分子机制是通过其中的118个成分与25个情志疾病潜在靶点群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其中8个核心成分在治疗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结论通过系统药理学模型的构建,从系统层面解释柴胡发挥疏肝解郁治疗情志疾病分子机制,为中药功效机制阐明及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系统药理学 疏肝解郁 情志疾病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reveals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Jian-Pi Qing-Chang decoction on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12
13
作者 You-Lan Chen Yi-Yuan Zheng +2 位作者 Yan-Cheng Dai Ya-Li Zhang Zhi-Peng T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1期2603-2622,共20页
BACKGROUND Given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conventional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not fully curative. As a sort of systemati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 BACKGROUND Given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conventional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not fully curative. As a sort of systemati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ovides new options for the standard therapy.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numerous problems with the promotion of TCM attributed to its complexity, and consequently, new research approaches are urgently needed. Thus, we explor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Jian-Pi Qing-Chang (JPQC) decoction on UC based on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which might fill the current innovation gap in drug discove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pertaining to TCM.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JPQC decoction on UC based on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METHODS We performed systems pharmacology to predic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he matched targets, and the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JPQC on UC. In vivo,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JPQC in a colitis model induced by dextran sulfate sodium. In vitro, we adopted the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DMs) as well as BMDMs co-cultured with Caco2 cells to verify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effects of JPQC on UC under TNF-α stimulation. RESULTS Systems pharmacology revealed 170 targets for the 107 active ingredients of JPQC and 112 candidate targets of UC.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were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therapeutic targets of JPQC on UC. Based on enrichment analyses, we proposed our hypothesis that JPQC might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UC via the NF-κB/HIF-1α signalling pathway.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revealed that treatment with TNFα activated the NF-κB/HIF-1α signalling pathway in BMDMs, thereby damaging the epithelial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co-cultured Caco2 cells, while JPQC rescued this situation. The findings were also confirmed in a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model. CONCLUSION JPQC could improve the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s pharmacology Ulcerative colitis Jian-Pi Qing-Chang DECOCTION Inflammation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良俊 蔡甜甜 +4 位作者 李嘉丽 樊湘珍 何维 刘洋 潘华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03-1806,2013,共5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四君子汤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含有的49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四君子汤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含有的49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四君子汤中含有123个活性成分,对应慢性萎缩性胃炎78个靶点;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6个;KEGG通路14条,涉及肿瘤信号通路(pathways in cancer)、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控细胞炎症、增殖、凋亡、代谢来治疗漫性萎缩性胃炎,这为阐明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开展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网络药理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酸枣仁与柏子仁镇静催眠机制的异同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邱宇 张泽宇 +1 位作者 张芯 胡霖霖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0-857,共8页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酸枣仁与柏子仁镇静催眠机制的异同。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并结合酸枣仁与柏子仁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性质,筛选酸枣仁与柏子仁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得到...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酸枣仁与柏子仁镇静催眠机制的异同。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并结合酸枣仁与柏子仁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性质,筛选酸枣仁与柏子仁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得到的失眠靶点取交集,分别得到两药的镇静催眠靶点。基于String在线数据库对两药的镇静催眠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分析,使用Bioconductor数据库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Bio GPS数据库对镇静催眠靶点进行器官定位。结果筛选得到酸枣仁镇静催眠成分6个,镇静催眠靶点18个;柏子仁镇静催眠成分8个,镇静催眠靶点30个。其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CHRM1)和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1(GABRA1)为两药共同靶点。酸枣仁显著性GO生物过程71条,显著性KEGG通路15条;柏子仁显著性GO生物过程21条,显著性KEGG通路15条。两药均涉及γ-氨基丁酸能系统和炎症通路,其中酸枣仁偏重于通过调节儿茶酚胺、5-羟色胺能系统等治疗失眠,柏子仁则偏重于通过调节内分泌-免疫系统(血糖调节、前列腺素调节等)治疗失眠。两药靶器官定位均高富集于脑、心、肝等器官。结论酸枣仁和柏子仁治疗失眠的靶点及通路具有明显差异,将两者配伍使用既可叠加镇静催眠作用,亦可通过不同途径在疗效上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柏子仁 催眠药和镇静药 系统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途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思慈 李园 +3 位作者 李萍 郑浩呈 陈薇羽 丁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3-202,共10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系列研究方法,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专利复方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进而预测不同功效中药治疗CAG的潜在作用靶标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系统提取干预CAG...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系列研究方法,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专利复方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进而预测不同功效中药治疗CAG的潜在作用靶标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系统提取干预CAG的中药复方,综合文献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UniProt数据库获取重点功效药物有效成分与靶点;基于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MalaCard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Reactome数据库获取CAG潜在靶点与通路,通过R Studio 4.1.2实现基因本体论(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 4.2.6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提取治疗CAG复方228个,分析用药规律,药性多温、寒,药味多苦、甘,归经多脾、胃、肝;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补血药为重点功效药物。对比不同功效药物对应靶点与CAG靶点,发现中药治疗CAG的机制与p53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O(FoxO)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证实中药成分与关键受体蛋白具有对接活性。结论:研究初步分析了中药治疗CAG的配伍规律,提示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补血药分别从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氧化应激、防御致癌物质、促进胃酸分泌,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多方面组成了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网络,为CAG的中药治疗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专利复方 系统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reveal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on dextran sodium sulfate-induced colitis 被引量:9
17
作者 You-Lan Chen Ya-Li Zhang +1 位作者 Yan-Cheng Dai Zhi-Peng T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3期1398-1409,共12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AMP) on 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ased on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METHODS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was used 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AMP) on 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ased on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METHODS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candidate targets and the efficacy of AMP on ulcerative colitis(UC) using a holistic process of active compound screening, target fish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A DSSinduced colitis model in C57 BL/6 mice(n = 10/group) was constructed and treated with 5-aminosalicylic acid(100 mg/kg/d) and AMP(400 mg/kg/d) to confirm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effects of AMP on UC with western blot analys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histologica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MP against DSS-induced coliti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beginning,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isease in general observations and histopathology analysis. Subsequent systems pharmacology predicted 89 corresponding targets for the four candidate compounds of AMP, as well as 123 candidate targets of UC, an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interaction of putative targets of AMP against UC. Enrichment analyses on TNF-α and RANKL/RANK, a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then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revealed that inflammation-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activated in the DSS group, and AMP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DSS-induced high expression of IRAK1, TRAF6, IκB and NF-κB, and inhibited the elevated expression levels of TNF-α, IL-1β, IL-6 and IL-8.CONCLUSION AMP could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on UC via suppressing the IRAK1/TRAF6/NF-κB-mediate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Inflammation
下载PDF
基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探讨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倩楠 尚津锋 +6 位作者 姜婷月 毕磊 焦家康 路颖慧 宋琪 理扎·沙布尔江 刘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10-4118,共9页
以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脑缺血状态下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作用机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心通组和阳性药组。模型组、脑心通组和阳性药组分别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Bederson评... 以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脑缺血状态下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作用机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心通组和阳性药组。模型组、脑心通组和阳性药组分别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Bederson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测定脑梗死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肿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dUTP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并统计心肌组织凋亡;测定血液中的心肌酶谱数据。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预测机制,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心脏中的α-干扰素(IFN-α)、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8个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脑心通组大鼠脑梗死率、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同时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LDH)含量降低。系统药理学结果和前期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该通路及相关蛋白有助于阐明“脑心同治”机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脑缺血状态下,脑心通胶囊显著抑制大鼠大脑皮层以及心脏中IRF3、IRF7、TLR2、TLR7和TNF-α的表达。脑缺血对心脏的相关功能有一定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是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脑心同治 系统药理学 体内实验 机制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Systems Pharmacology Uncovers Multiple Mechanisms of Erxian Decoction (二仙汤) for Treatment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被引量:8
19
作者 DU Bo LIU Li-hong +1 位作者 LV Yu-juan AI Ha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6-113,共8页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drug targets and to systematically dissect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Erxian Decoction(二仙汤,EXD)as a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using a syste...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drug targets and to systematically dissect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Erxian Decoction(二仙汤,EXD)as a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using a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Methods:The compounds present in EXD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databases.The active ingredient was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values of oral bioavailability(OB),drug-like ness(DL),and Lipin ski's rule(LR).The active in gredients were further searched in research articles,drug targets in the DrugBank database,and the C-T and T-P networks,as well as by pathway analysis using the Cytoscape platform.Results:A total of 728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EXD.Of these,59 were identified as active compounds that conformed to the criteria with OB>30%and DL>0.18.By further searches in the literature,126 related targets were ide ntified that could in teract with the active compounds.Additi on ally,it was found tha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D in POF are probably exerted via regulation of the immline system,modulation of estrogen levels,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and that it may act in a synergistic or cooperative manner with other therapeutic agents.Conclusions:The systems pharmacology approach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hat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EXD as a treatment for POF.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als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modern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Chinese medicine Erxian Decoction systems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与治疗疾病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亮 戴逸飞 +1 位作者 陆雪秋 张明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六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基于数据库及文献构建了六君子汤的成分组合库;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药物相似度及半衰期三个参数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在此基础上...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六君子汤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六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基于数据库及文献构建了六君子汤的成分组合库;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药物相似度及半衰期三个参数对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Sys DT靶点预测模型进行活性成分的靶点预测,然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最后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的靶点的疾病信息来构建靶点-疾病网络,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六君子汤的主治疾病。结果通过中心性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六君子汤中最重要的四个靶点分别是环氧酶-2(PTGS2)、环氧酶-1(PTGS1)、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型(GARBRA1)、PKA催化剂C-α亚型的mRNA(PRKACA);结合Uniprot数据库获得与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相对应的疾病信息,统计发现该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众多炎症可能具有治疗效果,同时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实体瘤等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血栓症和阿兹海默症也显示出潜在的治疗作用,与部分已发表论文相互印证,其治疗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六君子汤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研究六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汤 系统药理学 关键靶点 疾病网络 拓扑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