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观下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培训体系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运用培训开发等相关理论,对系统观下的培训体系内涵进行分析,从改善健身培训质量,优化健身人力资本等角度探讨了健身培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设计出由健身培训需求评价、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过程实施与控制以及健身培训效果评估等各环节... 运用培训开发等相关理论,对系统观下的培训体系内涵进行分析,从改善健身培训质量,优化健身人力资本等角度探讨了健身培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设计出由健身培训需求评价、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过程实施与控制以及健身培训效果评估等各环节共同组成的科学健身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健身培训 体系设计
下载PDF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军 彭建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93,共6页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文章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土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生态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文章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土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了生态保护修复中全要素链条管理、跨区域协作、目标格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观、整体观、协同观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观 整体观 协同观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革新为何效果有限--系统观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太年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0年第5期23-27,共5页
信息技术被视为教学革新的推动力之一,但在教育实践中其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从系统观的视角探究其缘由,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系统、学校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有着不同层面的制约作用,当这些系统中其他制约因素没有发生变... 信息技术被视为教学革新的推动力之一,但在教育实践中其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从系统观的视角探究其缘由,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系统、学校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有着不同层面的制约作用,当这些系统中其他制约因素没有发生变化时,强力推进信息技术这一因素则导致创新效果有限。在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革新的过程中,简单地增加硬件设施或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我国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革新方面应借鉴美国新技术学校(New Tech Schools of IDEAS)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创造支持性的系统环境、注重教学活动和学校制度的整体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革新 制约因素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自动控制理论”的系统化教学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长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针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特点,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观。本文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所蕴含的系统观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系统观的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表明,建立系统观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 针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特点,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观。本文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所蕴含的系统观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系统观的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表明,建立系统观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从系统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自动控制理论 迁移性
下载PDF
与AI“共舞”:系统化视角下的AI-员工协作 被引量:3
5
作者 尹萌 牛雄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AI-员工协作是一个以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由“AI-人-组织”构成的交互系统。促进AI-员工协作对于推动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员工在数字化时代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AI与员工的交互关系错综复杂,现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特点,... AI-员工协作是一个以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由“AI-人-组织”构成的交互系统。促进AI-员工协作对于推动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员工在数字化时代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AI与员工的交互关系错综复杂,现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特点,缺乏对AI-员工协作的整体认识。因此,有必要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AI-员工协作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回顾,本文厘清了AI和AI-员工协作的内涵,梳理了AI-员工协作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构成要素的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基于系统化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最后,基于AI-员工协作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员工协作 系统化视角 研究框架 I-P-O
下载PDF
基于系统观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微 谭春娇 +2 位作者 陆洪毅 王志英 孙立荣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00-103,共4页
系统观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基于系统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能力是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就系统能力培养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国内外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系... 系统观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基于系统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能力是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就系统能力培养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国内外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系统观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系统观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金融生态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5
7
作者 任森春 彭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已有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的系统性认识和量化研究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生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未来在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 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源、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当前,已有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的系统性认识和量化研究关注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生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未来在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把握金融生态理论的核心议题;二是明确和量化金融生态系统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三是科学认识和评价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系统观 生态观
下载PDF
课程信息化的系统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弘安 谢康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1-64,共4页
本文在课程信息化的理念框架下,分别从人才需求规格、课程目标、课程知识和信息技术观四个纬度来诠释课程信息化,以便全面、系统地把握,最终形成课程信息化的系统观。
关键词 课程信息化 人才规格 课程目标 课程知识 信息技术观
原文传递
中国二十年组织变革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秦铮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国内对组织变革问题的高质量研究始于1998年,正值业务流程再造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年代,至今已有20年研究历史。关于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维度、过程、阻碍因素等已有大量考察,但是对组织变革相关影响机制的探索是近几年才触及的事情,组... 国内对组织变革问题的高质量研究始于1998年,正值业务流程再造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年代,至今已有20年研究历史。关于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维度、过程、阻碍因素等已有大量考察,但是对组织变革相关影响机制的探索是近几年才触及的事情,组织变革相关理论并没有形成统一和普适的研究框架。虽然对影响组织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关注已逐渐形成共识,但是如何真正提高变革成功率还有待继续探索。面对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脱节的既定现实,未来学界的研究本身也可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而"矛盾统一体""由内而外""要素互动""双重属性"这几种认知思维,则是从现有研究中可以提取出的,需要在未来研究中深入探讨和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 环境匹配 系统观 一分为三
下载PDF
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国家政治安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上海公安学院“党的二十大与公安工作”课题组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5,共11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国家安全进行顶层设计并运用辩证思维从根本上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核心进行系统性谋划,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因此,从结构、功能、要素三个层面对国家政治安全进行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论分析国家政治安全危机的结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国家安全进行顶层设计并运用辩证思维从根本上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核心进行系统性谋划,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因此,从结构、功能、要素三个层面对国家政治安全进行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论分析国家政治安全危机的结构,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国家政治安全的指导从系统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诠释,这对解决国家政治安全的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具有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系统观 政治安全 方法论
下载PDF
系统视角下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泽洲 向荣理 刘贵文 《建筑经济》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建筑垃圾的来源及构成进行分析,总结常见建筑垃圾种类的回收利用措施。提出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系统,指出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应从垃圾产生源头着手,并提出系统内各方可采取的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系统视角 最少化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观浅析唐容川与傅青主论治崩漏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阳祺 林洁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1期122-123,共2页
文章基于系统观分析唐容川与傅青主对于崩漏的治疗思想,发现两者均具有独到而系统的理论架构及治法方药。唐容川认为崩漏虽是血病,但其病机关键为脾气虚,认为治疗崩漏总以治脾为主。傅青主则从肝、脾、肾三脏立论,注重滋补。医者可以在... 文章基于系统观分析唐容川与傅青主对于崩漏的治疗思想,发现两者均具有独到而系统的理论架构及治法方药。唐容川认为崩漏虽是血病,但其病机关键为脾气虚,认为治疗崩漏总以治脾为主。傅青主则从肝、脾、肾三脏立论,注重滋补。医者可以在学习他们的证治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验治疗崩漏,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容川 傅青主 崩漏 系统观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代化路径
13
作者 葛天博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1-60,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的时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指明了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代化的五个维度:坚持党的全过程领导深化政治认同,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富裕实现各...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的时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指明了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现代化的五个维度:坚持党的全过程领导深化政治认同,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富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克减风险溢出。上述五个方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观,彰显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主张与实践自主的自我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体 系统观
下载PDF
经济是生命有机体:TIF域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4
作者 黄华一 窦尔翔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经济是由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三大系统构成的生命有机体,经济发展是三大"流"的结构变化展示的连续函数。TIF域综合经济中的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构建的三维四面立体模型,阐释了三大"流"的成长路径以及... 经济是由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三大系统构成的生命有机体,经济发展是三大"流"的结构变化展示的连续函数。TIF域综合经济中的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构建的三维四面立体模型,阐释了三大"流"的成长路径以及交互机制,揭示了经济持续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发展函数,为认识经济发展规律、解释经济发展要素的协同关系、选择政策介入时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高质量发展、系统观念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F域 高质量发展 生命有机体 系统观念
下载PDF
论认知传播接受主体的构成
15
作者 李茂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4-128,共5页
认知传播系统由传播主体认知系统、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接受主体认知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接受主体认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前认知体系及信息输出系统四部分构成。接受主体认知在认知传播流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其内... 认知传播系统由传播主体认知系统、传播渠道、传播媒介、接受主体认知系统四大要素构成。其中接受主体认知系统由信息接收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前认知体系及信息输出系统四部分构成。接受主体认知在认知传播流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其内涵与构成进行挖掘与思考,有助于整个认知传播学科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接受主体 系统观
下载PDF
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系统发展观——基于“六边形教育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硕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符合国情需要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基础。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系统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六边形教育模型”:教育理念具有三位一体性,要秉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育目标... 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符合国情需要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基础。科技伦理教育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系统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六边形教育模型”:教育理念具有三位一体性,要秉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具有全面发展性,要树立意识和责任感、规范认知与遵循、伦理决策能力等多维目标;教育结构具有多阶递进性,既要体现贯穿生命历程的一致性,又要突出不同教育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具有专通结合性,既要强调对科技伦理的宏观认识,也要重视对于具体领域伦理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教育方式具有整合互补性,既要加强独立式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也要发挥嵌入式伦理教育的实践性和拓展性;教育场景具有灵活开放性,既要注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要重视校内校外教育的互相补充。未来应结合这六个维度,系统地统筹并推进科技伦理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教育体系 系统发展观 六边形教育模型 多阶递进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曾光霞 贺稚非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系统食品安全观是包括食品生产安全观、食品流通安全观、食品消费安全观在内的一种系统食品安全意识和观念。树立系统的食品安全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避... 系统食品安全观是包括食品生产安全观、食品流通安全观、食品消费安全观在内的一种系统食品安全意识和观念。树立系统的食品安全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避免或者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食品安全观 主要内容 作用
下载PDF
我国地方知识产权立法:特点、问题与优化
18
作者 贾小龙 王妮娟 《电子知识产权》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地方知识产权立法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上看,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呈现出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政策为主要立法背景、以鼓励性立法为主要规范表达形式,立法领域以专利和综合性立法为主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类... 地方知识产权立法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上看,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呈现出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政策为主要立法背景、以鼓励性立法为主要规范表达形式,立法领域以专利和综合性立法为主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类立法趋同度高等特点。同时,存在立法目的“高配”“重立不重用”以及比较突出的“司法沉默”现象等问题。在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当重新认识地方知识产权立法的功能和使命,立足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纵向层面更积极对接国家相关立法、着力维护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制统一;树立跨领域、跨行业的大立法观和跨法律部门的协同立法观,横向层面更有效促进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构筑知识产权由法定权利形式向高质量发展引擎和媒介转化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 系统立法观
下载PDF
从“观”到“体系”:马克思《资本论》“体系观”的出场逻辑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平 周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深度溯源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观”的思想根基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学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的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 深度溯源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观”的思想根基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学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的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大使命,需要前提反思,即“重回马克思”为确立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观”思想溯源。为此,其一,需要聚焦《资本论》这一典范文本,考察当年马克思追寻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发动哲学革命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的关于反思“观”与“体系”关系的“马克思之问”。其二,需要深度反思和考察马克思如何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开启从“观”到“体系”建构的历程,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大写的逻辑”内蕴的“体系观”和建构原则。其三,深度理解从当年马克思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观”的与时俱进,以及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原则与出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体系观 三大体系建构原则 出场逻辑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系统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绪清 傅晓华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0-18,共9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机制系统 ,实现经济、自然 (生态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其目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往往是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是一种用正确目的 (结果 )来推断过程 (原因 )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机制系统 ,实现经济、自然 (生态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其目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往往是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是一种用正确目的 (结果 )来推断过程 (原因 )的方法。基于逻辑上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我们应把可持续发展系统分解成发展层面 ,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考查。从可持续发展过程看 ,其机制系统包括理论层、操作层和机制层三个层面 ,理论层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导 ,操作层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 ,机制层是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三个层面发展的程度基本一致 ,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促进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系统观 科研院所 社会公众 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