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石鉴定和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陆太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5,I0001,共6页
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国,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各类颜色或净度经过处理的钻石及合成钻石。以国检中心(NGTC)近年来在钻石鉴定方面的部分成果为基础,综合论述了国际上钻石鉴定与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珠宝实验室鉴定... 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国,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各类颜色或净度经过处理的钻石及合成钻石。以国检中心(NGTC)近年来在钻石鉴定方面的部分成果为基础,综合论述了国际上钻石鉴定与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珠宝实验室鉴定多过程处理钻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石 多过程处理钻石 合成钻石 鉴定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GM6的聚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蔡天明 管莉菠 +1 位作者 崔中利 李顺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高效聚磷菌株GM6,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GM6生长pH在5.5至8.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当pH值为7.0时,聚磷能力最强,pH值小于5.5或大...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一株高效聚磷菌株GM6,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GM6生长pH在5.5至8.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5;当pH值为7.0时,聚磷能力最强,pH值小于5.5或大于7.5时,除磷能力明显下降。通气量试验表明,装液量对GM6的生长影响较小;装液量为100ml时,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当装液量大于150ml时磷的去除效果变差。GM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当温度小于5℃或大于37℃时生长较慢;当温度为20℃其除磷效果最好,温度大于33℃或小于5℃时,除磷效果明显变差。好氧条件下GM6在合成废水、MOPS培养基、LB及YG培养基中培养时磷的绝对去除量分别为9.87、12.1、87.3和67.1mgL^-1,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6%、85%、71.6%和63%,磷的绝对去除量和去除率远高于E.coli。好氧培养时菌体吸磷能力测定结果表明,GM6在合成废水、MOPS、LB及YG培养基中培养24h的菌体干重含磷量在6.80%~9.32%之间,而对照菌体含磷量在0.98%~2.31%之间,聚磷菌的聚磷效果远高于对照菌。用序批式反应器对GM6进行厌氧好氧纯培养时,厌氧末的上清液磷浓度为16.8mgL^-1,CODCr为230mgL^-1,放磷速率为4.5mgL^-1h^-1;好氧末的上清液磷浓度为2.56mgL^-1,CODCr为40mgL^-1,好氧吸磷速率为2.73mgL^-1h^-1,菌株GM6表现出了明显的好氧吸磷、厌氧放磷现象,具有聚磷菌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合成废水 鉴定 SBR 厌氧放磷 好氧吸磷
下载PDF
用新模型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秀婷 杨军 +3 位作者 杨戟 李焕宝 阎卫军 张新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针对目前各种评价方法常用最大隶属度识别准则不适用性及权重确定问题,在对模糊层次评判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信息的综合赋权法为依据,提出将合理反映主观认知程度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反映指标重要性的相... 针对目前各种评价方法常用最大隶属度识别准则不适用性及权重确定问题,在对模糊层次评判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信息的综合赋权法为依据,提出将合理反映主观认知程度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反映指标重要性的相似权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偏好系数科学合理的确定出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尝试用模糊评判模型对油藏进行评价、排序,以标准区间值识别准则代替最大隶属度识别准则,减少误判。该评价方法首次应用于某油区低渗透注水油藏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与灰色聚类分析等评价模型比较,具有权重确定合理、识别合理的优点,提高了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的可信度,对其他驱动类型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效果 综合评价 权重 标准识别
下载PDF
国内市场小颗粒无色高压高温合成钻石的鉴定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兰延 梁榕 +4 位作者 陆太进 张天阳 宋中华 马泓 马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2-17,共6页
2015年,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深圳实验室先后在送检的镶嵌饰品中检测出多批次混杂在配镶副石中的无色小颗粒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本文对这些饰品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颗粒高压高温合成钻石样品... 2015年,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深圳实验室先后在送检的镶嵌饰品中检测出多批次混杂在配镶副石中的无色小颗粒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本文对这些饰品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颗粒高压高温合成钻石样品中可见Fe、Ni等金属包裹体,并大多具有磁性;红外光谱可检测到弱的2 802cm^(-1)跟B相关的吸收峰;钻石观察仪下可见蓝色-蓝绿色荧光的几何状生长分区以及强蓝色磷光;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可检测到与Ni相关吸收线(685,880nm);小颗粒钻石自动排查仪(AMS)测试结果均为"referⅡ型"或"refer"。虽然前人对无色高压高温合成钻石已有少量研究,但在实验室送检样品的配石中属首次发现,这应引起重视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钻石 高压高温 鉴定 磁性 钻石观察仪 红外吸收光谱 小颗粒钻石自动排查仪
下载PDF
变压器励磁涌流变权综合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雪 王增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8,共6页
分析了不同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判据之间的互补性,给出了基于2可加模糊测度的判据重要度和交互性的定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优识别判据组合的选取原则和判据权重的确定方法。针对励磁涌流识别的特点,提出一种状态变权向量函数,实... 分析了不同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判据之间的互补性,给出了基于2可加模糊测度的判据重要度和交互性的定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优识别判据组合的选取原则和判据权重的确定方法。针对励磁涌流识别的特点,提出一种状态变权向量函数,实现了励磁涌流的变权综合识别。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励磁涌流模糊识别方案充分利用了各判据的互补性,加强了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在识别特征上的区别,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励磁涌流 综合识别 2可加模糊测度 变权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与油菜杂交胚挽救及其后代倍性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艳艳 蒋武生 +5 位作者 原玉香 王志勇 姚秋菊 魏小春 张强 张晓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93,共6页
为将油菜中根肿病抗性基因CRR导入到甘蓝从而获得抗根肿病的结球甘蓝材料,以二倍体结球甘蓝与四倍体人工合成油菜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采用MS和B5培养基对杂交子房和胚珠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培养基、基因型以及暗处理对胚... 为将油菜中根肿病抗性基因CRR导入到甘蓝从而获得抗根肿病的结球甘蓝材料,以二倍体结球甘蓝与四倍体人工合成油菜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采用MS和B5培养基对杂交子房和胚珠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培养基、基因型以及暗处理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胚珠培养优于子房培养。以人工合成油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获得的杂种苗数(57株)远多于反交组合(仅获得7株杂种苗)。子房培养取材时间以蕾期授粉后第10天为宜,以B1(B5+6-BA 1.5 mg/L+NAA 0.2 mg/L+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0.5%)培养基最好(萌发数6株);胚珠培养适宜取材时间为蕾期授粉后第11天,以M1(MS+6-BA 1.0 mg/L+NAA 0.1 mg/L+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0.5%)培养基最佳(萌发率13.55%)。胚珠经过暗处理(24 h)后萌发率明显提高。倍性鉴定结果显示,胚挽救获得的64株幼苗中有57株为三倍体植株(8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人工合成油菜 远缘杂交 胚挽救 倍性鉴定
下载PDF
番茄红素人工合成品与天然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沐霖 惠伯棣 庞善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2-466,共5页
番茄红素产品包括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两类。两者的生物学功能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对两者进行鉴定的方法。在实验中,首先应用C18-HPLC分析两者的类胡萝卜素组成,鉴定天然产物中番茄红素生合成的前体和后体,其次应用C30-HPLC... 番茄红素产品包括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两类。两者的生物学功能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对两者进行鉴定的方法。在实验中,首先应用C18-HPLC分析两者的类胡萝卜素组成,鉴定天然产物中番茄红素生合成的前体和后体,其次应用C30-HPLC分析两者中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组成,比较二者中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天然产物中通常存在合成的前体(如:八氢番茄红素)和后体(β-胡萝卜素)。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顺式异构体。根据这些结果,可对番茄红素的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进行鉴定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人工合成品 天然产物 鉴定
下载PDF
β-Netrin抗原表位的分析及其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余利红 高艳 +3 位作者 王利红 韩洪彦 孙志贤 张成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制备抗神经细胞突起生长诱向因子(β-Netrin)的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GoldKey软件分析人βNetrinC末端结构域氨基酸的序列(共114个氨基酸),确定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多肽。然后采用碳化... 目的:制备抗神经细胞突起生长诱向因子(β-Netrin)的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GoldKey软件分析人βNetrinC末端结构域氨基酸的序列(共114个氨基酸),确定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多肽。然后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进行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对分泌的mAb的效价、Ig亚类(型)及特异性,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另外,以偶联的分子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β-Netrin的pAb,用Western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以确定的此16个氨基酸的序列NH2-FRGKRT-LYPESWTDRG-COOH作为抗原表位,以人工合成多肽与BSA偶联作为免疫原,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β-Netrin mAb的杂交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这3株抗体均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中的抗原。另外,制备了高效价的抗β-Netrin的pAb,并能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β-Netrin蛋白。结论:采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成功地制备出抗β-Netrin的pAb和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突起生长诱向因子 合成肽 抗原表位 抗体制备 抗体鉴定
下载PDF
应用导数荧光光谱和概率神经网络鉴别合成色素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国庆 吴亚敏 +4 位作者 魏柏林 刘慧娟 高淑梅 孔艳 朱拓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00-5104,共5页
实验测量了食品色素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和工业色素苏丹红Ⅳ溶液分别在波长为300,400,440和380nm的光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对这4种红色素的各8个溶液样本选取60个发射波长值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训练、建立概率神经网... 实验测量了食品色素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和工业色素苏丹红Ⅳ溶液分别在波长为300,400,440和380nm的光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对这4种红色素的各8个溶液样本选取60个发射波长值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训练、建立概率神经网络.据此,对32个色素溶液样本进行种类识别.为解决原始荧光光谱重叠造成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应用导数荧光光谱,将二阶导数光谱数据作为网络特征参数,建立网络,进行识别,识别准确率达100%.由此,提出了应用二阶导数荧光光谱结合概率神经网络对合成色素方便、快捷、准确地进行种类鉴别的新方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色素 荧光光谱 概率神经网络 种类鉴别
原文传递
目标综合识别系统中的多级分层属性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成刚 《舰船电子工程》 2010年第5期67-69,154,共4页
根据目标属性信息的层次化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目标综合识别系统的多级分层属性融合方法。依据目标属性信息的内在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然后基于由高级属性推导低级属性的原理对由各种信源获得的属性信息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DSmT的... 根据目标属性信息的层次化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目标综合识别系统的多级分层属性融合方法。依据目标属性信息的内在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然后基于由高级属性推导低级属性的原理对由各种信源获得的属性信息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DSmT的规则对同级属性信息进行融合。计算示例表明,该方法可以融合由异类信源获得的不同等级上目标属性信息,并且在高冲突的证据条件下依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识别 属性融合 多级分层 DSMT
下载PDF
基于SVM和D-S证据理论的早期溢流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玉飞 张博 孙伟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0,I0002,共5页
早期溢流监测是预防井喷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溢流识别方法大多基于单一的监测手段,可靠性不高,现场需要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对溢流发生进行综合研判。直接应用多种手段监测溢流时,存在由于各种手段监测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冲突... 早期溢流监测是预防井喷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溢流识别方法大多基于单一的监测手段,可靠性不高,现场需要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对溢流发生进行综合研判。直接应用多种手段监测溢流时,存在由于各种手段监测结果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冲突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后验概率模型和D-S证据理论的早期溢监测方法,结合钻井液微流量参数、综合录井参数、井底随钻测量参数对溢流发生进行综合判别;有效解决应用各类监测参数识别溢流时出现溢流识别结果矛盾冲突的问题。采用仿真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溢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处理多源信息间矛盾冲突,提高溢流监测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识别 支持向量机 D-S证据理论 综合判别
下载PDF
合成及改色钻石的鉴定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倩 李文宣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1-27,共7页
近年来,多批未经揭示的高质量合成及改色钻石进入钻石市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同时给鉴定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对从某公司购得的一批合成及改色钻石进行了详细观察测试,包括放大观察,发光现象及光谱特征测试等。研究结果显示... 近年来,多批未经揭示的高质量合成及改色钻石进入钻石市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同时给鉴定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对从某公司购得的一批合成及改色钻石进行了详细观察测试,包括放大观察,发光现象及光谱特征测试等。研究结果显示,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均近于无色,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均呈黄色,两者净度级别均较高,经辐照处理后钻石样品呈蓝色,但净度差;CVD合成钻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显示明显特征吸收峰,辐照处理钻石显示GR1辐照损伤心;在DiamondViewTM下,合成钻石样品可见蓝色荧光和层状生长纹。用常规的鉴定方法难以将合成和天然钻石区分,需要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DiamondViewTM下的荧光图像等特征才能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钻石 改色 鉴定特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合成钻石的现状及鉴定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冬蕊 《中国宝玉石》 2020年第2期42-51,61,共11页
长期以来,合成的黄色及彩色钻石由于其粒度小或者成本高,在商业市场上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合成钻石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合成钻石逐渐进入珠宝市场,为大众所接受。本文通过整合近年来合成钻石的数据及资料,对合成钻石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 长期以来,合成的黄色及彩色钻石由于其粒度小或者成本高,在商业市场上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合成钻石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合成钻石逐渐进入珠宝市场,为大众所接受。本文通过整合近年来合成钻石的数据及资料,对合成钻石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比天然钻石的鉴定特征,对市场中存在的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钻石、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及处理合成钻石的鉴定特征作出总结。合成钻石大多具有与天然钻石不同的荧光,如"黑十字"荧光、层状生长纹荧光。HPHT合成钻石的类型主要为Ⅰb型、ⅠaA型、Ⅱa型、Ⅱb型,CVD合成钻石类型主要为Ⅱa型、Ⅰb型,不同的是前者多具有典型的铁或铁镍合金金属触媒包裹体。此外,大部分CVD合成钻石的拉曼光谱在1420cm-1处存在吸收宽带。处理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更难分辨,需要借助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光谱)等手段才能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钻石 HPHT CVD 鉴定特征
下载PDF
天然靛蓝和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的鉴别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健 刘文凤 余志成 《现代纺织技术》 2014年第3期49-51,56,共4页
研究了3种快速鉴别天然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测试、化学试剂氧化测试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发现了天然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经薄层色谱测试,天然靛蓝染色棉织物出现了蓝色(Rf=0.78)... 研究了3种快速鉴别天然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测试、化学试剂氧化测试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发现了天然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经薄层色谱测试,天然靛蓝染色棉织物出现了蓝色(Rf=0.78)和紫红色(Rf=0.55)色斑,而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仅出现了蓝色(Rf=0.78)色斑;经浓硝酸氧化测试,天然靛蓝染色棉织物由内到外出现淡紫红色、黄绿色两个色圈,经水洗后仅剩下紫红色色圈,而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由内到外出现淡黄色、黄绿色两个色圈,经水洗后色圈全部消失;经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天然靛蓝染色棉织物同时在563nm和610nm处出现吸收峰,而合成靛蓝染色棉织物仅在610nm处出现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靛蓝 合成靛蓝 靛蓝 靛玉红 棉织物 鉴别
下载PDF
Systems Biology Application in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sources 被引量:3
15
作者 Sheng Wang Hai-yu Xu +2 位作者 Lan-ping Guo Lu-qi Huang Chang-xiao Li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5年第3期196-203,共8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systems biology applied to researching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resourc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MM resour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systems biology applied to researching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resourc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MM resources, analysis of biosynthesi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medicinal plants,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research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of medicinal plants. Development of systems biology is currently leading to extremely broa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CMM resources, and systems biology wiil become a significant approach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M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YNTHESIS breeding desig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evaluation identification metabolic engineering synthetic biology systems biology
原文传递
丹参中非法添加9种黄色合成色素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亚男 胡立立 安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索薄层色谱二次展开同时鉴别丹参中非法添加9种黄色合成色素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二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氨水(6.0∶2.0∶4.0∶0.5)为第1次展开剂,再以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水-氨水(6.0∶6.0∶2.0∶2.0∶0.5)为第2... 目的:探索薄层色谱二次展开同时鉴别丹参中非法添加9种黄色合成色素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二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氨水(6.0∶2.0∶4.0∶0.5)为第1次展开剂,再以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水-氨水(6.0∶6.0∶2.0∶2.0∶0.5)为第2次展开剂,在可见光条件下检视结果。结果:染色丹参药材薄层色谱中出现与相应标准品色谱对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适用于快速筛查丹参中非法染色情况,以补充现行国家检验批件补充检验中药材中可能含有的除金橙Ⅱ、金胺O外其他类非法添加的合成色素。为相关企业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控制丹参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丹参 合成色素 检测
下载PDF
鳄鱼皮革的显微结构特征与鉴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宗良 孙世彧 +1 位作者 李珊珊 贺艳丽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鳄鱼皮革各特征部位的粒面与纵切面组织结构,发现可用于快速准确鉴别鳄鱼皮革、牛仿鳄鱼皮革和仿鳄鱼合成革的特征差异,为质检工作者进行皮革材质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鳄鱼皮革 组织结构 牛皮革 合成革 材质鉴别
下载PDF
Potential sliding zon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the slow-moving landslide based on the Hurst exponent
18
作者 Haiqing Yang Lili Qu +3 位作者 Lichuan Chen Kanglei Song Yong Yang Zhenxing Li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4105-4124,共20页
The abrupt occurrence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is totally unexpected,resulting in the destruction of local infrastructure and river blockage.To review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and prevent the... The abrupt occurrence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is totally unexpected,resulting in the destruction of local infrastructure and river blockage.To review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and prevent the threat of secondary disasters,the small baseline subsets(SBAS)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process 59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mages captured from Sentinel-1A satellite.Firstly,the time series deformation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along the radar line of sight(LOS)direction is calculated by SBAS technology.Then,the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lope displacement.Furthermore,the Hurst exponent of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along the two directions is calculated to quantify the hidden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identify the unstable deformation areas.Given the suddenness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 failure,the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technology is the ideal tool to obtain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history without any monitoring equipment.The obtained deformation process indicates that the Zhongbao landslide is generally stable with slow creep deformation before failure.Moreover,the Hurst exponent distribution on the landslide surface in different time stages reveals more deformation evolution information of the Zhongbao landslide,with partially unstable areas detected before the failure.Two potential unstable areas after the Zhongbao landslide disaster are revealed by the Hurst exponent distribution and verified by the GNSS monitoring result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discussion.The method combining SBASInSAR and Hurst exponent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ould help prevent and control secondary landslide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ongbao landslide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technology Hurst exponent Deformation process Unstable area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染色棉织物中薯莨染料的剥色鉴别
19
作者 张翠竹 崔霞 纪俊玲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0,55,共6页
以自制薯莨染料染色棉织物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其最佳剥色工艺为:在温度30℃,浴比1∶50条件下用40%的乙酸溶液处理60min。使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染料及织... 以自制薯莨染料染色棉织物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其最佳剥色工艺为:在温度30℃,浴比1∶50条件下用40%的乙酸溶液处理60min。使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染料及织物剥色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薯莨染料染色棉织物剥色液成分与薯莨染料的主要成分一致,为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而合成染料染色棉织物剥色液中则不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成分,且与薯莨染料有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莨染料 棉织物 剥色 合成染料 鉴别
下载PDF
合成无色蓝宝石与天然浅色蓝宝石的初步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双 施光海 +1 位作者 李新岭 李月彤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5-30,共6页
近来提拉法合成刚玉晶体可重达近百公斤。先进合成工艺生产出的无色刚玉内几乎不见弧形生长纹和拉长气泡。该合成品可以加工成刻面宝石,但目前还没有进入珠宝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量的该合成品或相似品出现。通过对该类合... 近来提拉法合成刚玉晶体可重达近百公斤。先进合成工艺生产出的无色刚玉内几乎不见弧形生长纹和拉长气泡。该合成品可以加工成刻面宝石,但目前还没有进入珠宝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量的该合成品或相似品出现。通过对该类合成无色蓝宝石和天然浅色蓝宝石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常规宝石学特征、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相似,难以区分。但包裹体特征观察很有效,天然浅色者几乎都有晶体包裹体、愈合气液包裹体等,而合成者几乎无任何包裹体。当天然无色蓝宝石无瑕时,区分有难度,需要运用其它测试方法。红外吸收光谱和DiamondviewTM可以用来鉴定二者,阴极发光显示微弱的鉴别特征,可作为辅助鉴定依据。市场交易需要警惕合成无色刚玉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 合成蓝宝石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