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30d延伸期天气预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浩 毛燕军 +2 位作者 雷媛 樊高峰 蒋薇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14-521,554,共9页
开展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填补短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时间缝隙、构建完备性预报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延伸期天气预报的预报对象、基本方法和相关原理以及国内外业务实践3方面回顾了... 开展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填补短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时间缝隙、构建完备性预报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延伸期天气预报的预报对象、基本方法和相关原理以及国内外业务实践3方面回顾了延伸期预报的科学进展和业务现状,从数值方法、大气低频信号演变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 3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延伸期预报的各种主流方法,详细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延伸期预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天气预报 可预报分量 MJO 低频天气图 天气过程
下载PDF
西宁夏季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向东 周秀骥 +3 位作者 秦 瑜 汤 洁 刘奇俊 李维亮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根据臭氧、气象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1996年7月5日至8月3日西宁(36°44’N,101°45'E,海拔高度2296m)上空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增加(减少)总伴随着干、冷(暖、湿)气流的输送变化... 根据臭氧、气象探空观测数据,分析了1996年7月5日至8月3日西宁(36°44’N,101°45'E,海拔高度2296m)上空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增加(减少)总伴随着干、冷(暖、湿)气流的输送变化,而这又与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分析表明天气动力输送过程对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变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垂直分布 气象场 天气过程 西宁市 夏季 对流层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北京夏季典型天气TSP组成和来源对比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金香 董树屏 +3 位作者 虞统 刘文清 李海军 冯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3,共7页
于2005年7月选择分别受北方冷空气、海上高压和地方性山谷风影响的3个天气过程条件下,在北京市区和郊区采集了23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根据单颗粒尺度、形貌、特征化学组成解析出各类源对颗粒数... 于2005年7月选择分别受北方冷空气、海上高压和地方性山谷风影响的3个天气过程条件下,在北京市区和郊区采集了23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根据单颗粒尺度、形貌、特征化学组成解析出各类源对颗粒数浓度的贡献.结果发现:有机/碳质颗粒(占总颗粒数的31.3%,下同)和矿物颗粒(占29.5%)为优势种类,二次源颗粒占10.6%,燃煤飞灰占7.2%,燃煤、机动车排放和建筑施工产生的3类颗粒占4.1%~6.5%.3种天气下颗粒组成特征鲜明,来源差别明显:①冷空气影响下空气质量最好,TSP样品中粒径小于1.0μm和大于5.0μm颗粒较多,一次源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90%);②海上高压控制天气下,粒径为1.0-2.5μm的颗粒大幅度增加,有大量的次生粒子生成(占10%-20%);③地方性天气中颗粒质量浓度偏高,粒径小于1.0μm和1.0-2.5μm颗粒所占比例均较高,但有机/碳质颗粒比例减少,其他次要种类颗粒增多.市区人为源颗粒的种类最多,对郊区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天气过程 源解析 单颗粒分析
下载PDF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林 王莉莉 +2 位作者 吉东生 王式功 王跃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_x,SO_2,O_3,PM_(10)和PM_(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_x,SO_2,O_3,PM_(10)和PM_(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_2,SO_2和O_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7.2±3.1)×10^(-9),(8.5±3.8)×10^(-9)和(28.7±9.8)×10^(-9)。PM_(10)和PM_(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μg·m^(-3)和81μg·m^(-3),PM_(2.5)超标日数达13 d(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定义为PM_(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NO_x和O_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鼎湖山地区)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区域本底 空气污染 天气过程
下载PDF
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过程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亚玲 万金红 +1 位作者 叶瑜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1-860,共10页
洪涝灾害历来是影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观测资料,从天气过程、水文过程、受灾情况等方面对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自然过程作了详细梳理。得出以下结论:(1)1917年洪涝灾害呈现由台风袭扰→集中降水→山洪暴发... 洪涝灾害历来是影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观测资料,从天气过程、水文过程、受灾情况等方面对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自然过程作了详细梳理。得出以下结论:(1)1917年洪涝灾害呈现由台风袭扰→集中降水→山洪暴发/河流决口→积水/淹没→受灾的成灾过程。(2)7月份2次台风带来大范围暴雨,集中性降水出现于7月20—28日,沿燕山、太行山分布,而9月份2次台风带来的暴雨则使灾情更加严重。(3)1917年海河流域各河于7月中旬开始涨溢、决口,9月中旬上游降雨结束后,中下游水位趋于稳定并下降,10月份以后洪水才迟缓退去,而洪水泛滥引发的涝灾影响一直延续到1918年。(4)1917年洪涝灾害在海河南系和北系都有发生,南系尤为严重,共造成156个县受灾。受灾田亩级数在5级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海河干流沿线、南运河沿线以及河北省文安县等低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7年 海河流域 洪涝灾害 天气过程 水文过程 灾情
下载PDF
龙凤山和瓦里关臭氧总量异常变化与天气过程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涂小林 郑向东 赵春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通过对黑龙江龙凤山和青海瓦里关Brewer地基臭氧总量的长期观测资料以及与观测时段对应的全球NCEP R1系列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龙凤山和瓦里关臭氧总量观测值有时存在剧烈的逐日变化,对这种异常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与... 通过对黑龙江龙凤山和青海瓦里关Brewer地基臭氧总量的长期观测资料以及与观测时段对应的全球NCEP R1系列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龙凤山和瓦里关臭氧总量观测值有时存在剧烈的逐日变化,对这种异常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对流层天气过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臭氧总量的异常变化大多数出现在11月至次年5月的冬、春季节,并且臭氧总量的异常升高(第一类异值点)总是伴随着平流层低层(250-70 h Pa)的槽线和地面(1000 h Pa)的低压中心后方的天气形势,而臭氧总量的异常降低(第二类异值点)则时常伴随平流层低层的脊线和地面的高压中心后方的天气形势,这表明臭氧总量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地面天气系统转变的一个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总量 异值点 天气过程 对应关系
下载PDF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国昌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介绍沙尘暴反馈机制观念形成的经验过程,对沙尘暴反馈机制作了进一步讨论,以期引起对沙尘暴成因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 沙尘暴 短期天气过程 反馈机制
下载PDF
新疆2018年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事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一波 黄双燕 +2 位作者 张小啸 雷加强 李生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2018年11月30—12月3日中国西北新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天气事件,基于气象观测记录、环境监测和大气降尘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此次异常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结果显示:该天气过程造成新... 2018年11月30—12月3日中国西北新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天气事件,基于气象观测记录、环境监测和大气降尘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此次异常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结果显示:该天气过程造成新疆90%以上的绿洲城市遭受大气颗粒物污染,污染组分主要以粗颗粒污染物为主,环境PM_(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最大浓度高达4745μg·m^(-3);大风天气与PM_(10)浓度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高度正相关;首府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总沉降量约90×10^(4)~152×10^(4)t,大气降尘强度均值为85 g·m^(-2),超过城市年均值的60%。此次冬季异常雨雪风沙天气过程导致环境空气重污染和高降尘量,风蚀沙尘颗粒物在大气环流场急流作用下传输到绿洲区域,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显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造成此次西北新疆地区大范围强降尘事件的主要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异常天气过程 冬季强降尘 大气颗粒物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