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文江 李彦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82-1184,共3页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肝胃不和证 胃阴不足证 气滞湿阻证 湿浊中阻证 曾升海
下载PDF
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江进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与检测胃肠激素胃肠肽(VIP)、酪神经肽(NP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次数、腹痛、大便性状3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P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胃肠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IBS) 腹泻型 脾胃虚弱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脾益肠丸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160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中医分型 被引量:5
3
作者 魏蓉娜 崔莉红 +2 位作者 刘胜捷 严梓昕 林小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外分泌不足(PE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中医分型。方法:回顾性研究C^(13)呼气试验检测证实的PEI病例160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因构成、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PEI患者41~60... 目的:探讨胰腺外分泌不足(PE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及中医分型。方法:回顾性研究C^(13)呼气试验检测证实的PEI病例160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因构成、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PEI患者41~60岁为发病高峰期,其中饮酒者占总人数44.2%,吸烟及胆道疾病分别42.8%及20.2%。腹痛为最主要症状,占总人数80%,其次为腹泻,占50%,腹胀占47%,食欲减退占41%,消瘦占33%。患者中合并肠道菌群失调者占总人数66%,慢性胃炎占76%,胆汁淤积占40%;中医辨证分型显示,脾胃虚弱型占总人数93%,并将脾虚量表评分与C^(13)-胰腺外分泌Cum值进行正态性检验。结论:PEI患者致病因子中,饮酒居第一位,吸烟及胆道疾病其次;临床表现腹痛最常见,其次分别为腹泻、腹胀等,有超过半数合并慢性胃炎及肠道菌群失调。对患者进行脾虚症状评分,与C^(13)-胰腺外分泌Cum值呈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分泌不足 C13-胰腺外分泌Cum值 脾胃虚弱证
下载PDF
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倩 龚向英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IBS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2片/次,3次/d。治疗组... 目的观察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IBS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启脾口服液,10 mL/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黏液便、肛门排气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 05),且治疗组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启脾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IBS脾胃虚弱型患儿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儿童 脾胃虚弱型 启脾口服液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杨祥正教授从补中升阳透泻阴火论治小儿周期性发热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军 杨祥正(指导)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0-33,共4页
杨祥正教授从小儿体质特点出发,认为小儿脏腑柔弱、体禀少阳是周期性发热综合征的常见体质,其本质是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导致小儿稚阴稚阳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故反复发作。杨教授以内伤发热、阴火内郁学说为指导,指出小儿周期性发热综合... 杨祥正教授从小儿体质特点出发,认为小儿脏腑柔弱、体禀少阳是周期性发热综合征的常见体质,其本质是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导致小儿稚阴稚阳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故反复发作。杨教授以内伤发热、阴火内郁学说为指导,指出小儿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当从脾胃论治,以补中升阳、透泻阴火为本,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小儿 脾胃虚弱、阴火内生 补中升阳、透泻阴火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升降散 临床经验 杨祥正
原文传递
李佃贵运用化浊解毒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小发 郭洁 +3 位作者 娄莹莹 张金丽 贾苏杰 李佃贵(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484-1487,共4页
介绍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由浊毒之邪壅遏胃脘,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津等物质受损。以气滞、血瘀、津亏为标,浊毒致病为本,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治病求本、清其源头,以化浊解毒法为... 介绍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由浊毒之邪壅遏胃脘,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津等物质受损。以气滞、血瘀、津亏为标,浊毒致病为本,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治病求本、清其源头,以化浊解毒法为基本治疗法则,从化浊、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着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化浊解毒法 脾胃虚弱 名医经验 李佃贵
原文传递
吕美农“疏肝健脾-行气和胃”辨治胃痞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润 吕美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5-17,72,共4页
吕美农教授胃痞辨治四个"三":主症:痞、满、痛;关联脏腑:胃、脾、肝;主因:脾虚、肝郁、胃滞;治法:疏肝、健脾、行气和胃。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往往多种致病因素综合,无论寒热虚实,关键要气行得... 吕美农教授胃痞辨治四个"三":主症:痞、满、痛;关联脏腑:胃、脾、肝;主因:脾虚、肝郁、胃滞;治法:疏肝、健脾、行气和胃。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往往多种致病因素综合,无论寒热虚实,关键要气行得畅,胃得调和。外因为饮食、情志、感受外邪,内因为脾胃虚弱,健运失职,气机不利;辨证当分寒热虚实:凡痞满不思饮食或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痞满时减,喜揉喜按为虚;痞满能食,大便秘结,痞满不减,按之满甚为实;痞满急迫,口渴喜冷饮,苔黄,脉数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属寒。虚痞则补,补虚不可滋腻碍胃,留邪不去;实痞则泻,祛邪又不可过于温燥攻伐,防其伤阴;虚实夹杂,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用。辨证分型:脾胃虚弱,枳朴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加枳壳、厚朴);脾胃湿热,连朴温胆汤(温胆汤加黄连、厚朴);肝胃不和,加减柴胡疏肝散;寒热错杂,加减半夏泻心汤;胃阴亏虚,加减益胃汤。常用药对,炒枳壳-川厚朴、法半夏-广陈皮、左金丸-蒲公英、木蝴蝶-佛手、丁香-柿蒂-刀豆子、砂仁-蔻仁、百合-石斛、炒枳壳-炒白术、乌贼骨-煅瓦楞子、苏叶-黄连。吕老强调,久病必虚,久痞必虚,凡遇老年患者,病程较长,要考虑当为本虚标实,故加白术健脾补虚。附胃痞/慢性胃炎肝胃不和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 疏肝健脾 行气和胃 肝郁胃滞 辨证分型 脾胃虚弱 枳朴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湿热 连朴温胆汤 肝胃不和 柴胡疏肝散 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 胃阴亏虚 益胃汤 药对 吕美农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盛好 王新国 +1 位作者 马兴婷 王家平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临床病理类型和Hp感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H...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临床病理类型和Hp感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500例胃息肉患者男女比例为1∶1.6,高发病年龄为50~<60岁,Hp检出率为16.4%;病理类型以胃底腺息肉(43.6%)和炎性息肉(40.6%)最为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15.0%)、腺瘤样息肉(0.8%),Hp阳性率以炎性息肉最高(57.3%),且与其他病理类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47.6%)最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脾胃湿热证(24.6%)、肝胃不和证(13.4%)、胃络瘀阻证(7.4%)、痰湿中阻证(7.0%),Hp阳性率以脾胃虚弱证最高(51.2%),且与其余中医证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胃虚弱证多见,其中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脾胃虚弱证与其余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为胃息肉常见病理类型,脾胃虚弱证为最常见中医证型;胃息肉合并Hp感染以炎性息肉多见,多为脾胃虚弱证,提示脾胃虚弱为胃息肉主要病机,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中医证型 病理类型 幽门螺杆菌 脾胃虚弱 炎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