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射流破岩钻孔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瑞和 周卫东 +1 位作者 沈忠厚 杨永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9,104,共6页
综合利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旋转射流的结构特性及井底流场分布,证明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且其速度最高部分,集中在离开射流轴心一定半径的一环形区域上,射流呈扩散状,其冲击面积随喷距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加。旋转射... 综合利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旋转射流的结构特性及井底流场分布,证明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且其速度最高部分,集中在离开射流轴心一定半径的一环形区域上,射流呈扩散状,其冲击面积随喷距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加。旋转射流破岩钻孔的机理不同于普通圆射流,它以剪切破碎为主,伴以冲蚀、拉伸破坏和磨削等多种形式,因而具有很高的破岩效率。破岩首先从对应着射流能量最高的环形区域开始,并逐步向内、外扩展,形成凸锥状的孔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数值模拟 钻孔 破岩机理
下载PDF
紧凑型气浮技术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萌 钱欣 +3 位作者 刘春雨 龚海洋 黄岩 陈正文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7期25-32,118,共9页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应用,采出液含水量高且乳化严重,油田水处理难度大。紧凑型气浮技术是旋流分离技术与气浮技术的耦合,具有处理量大、油水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普遍未达到预期。文章综述了旋流场中气泡...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应用,采出液含水量高且乳化严重,油田水处理难度大。紧凑型气浮技术是旋流分离技术与气浮技术的耦合,具有处理量大、油水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普遍未达到预期。文章综述了旋流场中气泡与油滴碰撞、黏附、失稳的微观机理;分析了旋流场对油滴与气泡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总结了3类紧凑型气浮装置的结构特点;指出了目前紧凑型气浮装置实际应用效果未达到预期的一些原因,例如气泡与油滴相互作用机理认识有限、装置关键设计参数未统一、溶气方式不紧凑不高效等;最后对紧凑型气浮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油气行业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气浮 旋流场 湍流 微观机理 结构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hydrogen-air swirling flame with/without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3
作者 Chunyu LIU Chenhu GAO +4 位作者 Yue HUANG Hua JIN Dan ZHAO Wenjiang XU Yancheng YO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3-255,共13页
Ammonia (NH_(3))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carbon-free alternative fuel,and its large-scale use as such would certainly decrea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eet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 requir... Ammonia (NH_(3))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carbon-free alternative fuel,and its large-scale use as such would certainly decreas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eet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 requirements.Although the low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nd high NO production of NH_(3) hinder its direct application as a renewable fuel,co-combustion of NH_(3)–H_(2)is an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In this study,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H_(3)–H_(2)swirling flames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and H_2blending ratios conditions are both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Numerically,the One-Dimensional (1D) laminar flame computation presents a comparison bas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yields detailed flame property distributions.Experimentally,the high-speed camera takes instantaneous swirl flame images and the gas analyzer measures the NO emission at the exit plane of the flame chamber.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flame structure and NO emission for a series of NH_(3)–H_(2)swirl flames.The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NO emission calculat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agree very well.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 emissions are much higher at lean equivalence ratios than those at rich equivalence ratios,and such differ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bustion flame structure.Moreover,it is shown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can achiev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O emissions at the exit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t equivalence ratios less than or equal to 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combustion swirling flow NO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Secondary combustion 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门座式起重机旋转机构变频调速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侯伟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门座式起重机 旋转机构 变频调速 技术改造
下载PDF
旋转水射流破岩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瑞和 倪红坚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和岩石动态损伤模型模拟了旋转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其中岩石损伤场的求解采用解耦的方法。同时还对旋转水射流的破岩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与前期的试验结果一致 ,均显示旋转射流具有较强的破...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和岩石动态损伤模型模拟了旋转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其中岩石损伤场的求解采用解耦的方法。同时还对旋转水射流的破岩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与前期的试验结果一致 ,均显示旋转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 ,其原因在于旋转射流的质点具有三维速度 ,破岩时以倾斜冲击为主 ,易于在岩石表面形成拉伸和剪切破坏 ,回流的干扰较少 ;破岩过程首先是形成一环形破碎带 ,然后沿径向和轴向发展 ,所形成的破碎坑呈内凸锥状。旋转射流破岩的优势在于破碎面积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岩石损伤 破岩机理 有限元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Rock Breaking Mechanism during Swirling Water Jet Drilling 被引量:6
6
作者 NiHongjian WangRuih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rock breaking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rock and fluid during water jet drilling, the rock damage model and the damage-coupling model suitable for the whole rock breaking p...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rock breaking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rock and fluid during water jet drilling, the rock damage model and the damage-coupling model suitable for the whole rock breaking process under the water jet is established with continuous damage mechanics and micro-damage mechanics. The evolvement of rock damage during swirling water jet drilling is simulated on a nonlinear FEM and dynamic rock damage model, and a decoupled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ock damage.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ith the test results to a high degree, which shows the rock breaking ability of the swirling water jet is strong. This is because the jet particle velocity of the swirling water jet is three-dimensional, and its rock-breaking manner mainly has a slopping impact. Thus, the interference from returning fluid is less. All these aspects make it easy to draw and shear the rock surface. The rock breaking process is to break out an annular on the rock surface first, and then the annular develops quickly in both the 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the last part of the rock broken hole bottom is a protruding awl. The advantage of the swirling water jet breaking rock is the heavy breaking efficiency,large breaking area and less energy used to break rock per unite volume, so the swirling water jet can drill in a hole of a large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rling water jet rock damage damage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同轴旋转双射流冲蚀岩石机制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洪斌 李根生 +2 位作者 宋剑 郭春阳 黄中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754-2759,共6页
同轴旋转双射流是一种新型高效射流,它综合旋转射流破岩面积大和直射流破岩深度大的优点,并在较高围压下能够利用空蚀提高破岩能力。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常压淹没和围压条件下喷距、射流压力以及围压对射流破岩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同轴旋转双射流是一种新型高效射流,它综合旋转射流破岩面积大和直射流破岩深度大的优点,并在较高围压下能够利用空蚀提高破岩能力。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常压淹没和围压条件下喷距、射流压力以及围压对射流破岩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射流在冲击破岩时存在最优喷距范围,该次实验条件下最优喷距约为喷嘴当量直径的13倍;增大射流压力可大幅提高双射流的破岩体积。压力超过15MPa时,破岩体积大幅增长。双射流的破岩体积和破岩孔深均随围压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破岩孔径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相对较小。双射流冲蚀破碎岩石机制包括空蚀破坏、直射流冲击破坏、剪切破坏以及压力波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同轴射流 旋转射流 冲击流场 破岩机制 围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直旋混合射流冲蚀岩石的损伤破坏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田守嶒 刘庆岭 +2 位作者 盛茂 李根生 王海柱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4-83,共10页
超临界CO_2射流具有破岩门限压力低、效率高的特性.直旋混合射流兼具直射流和旋转射流的破岩优势.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调制形成直旋混合射流的方法,有望大幅提高破岩效率.为了揭示其独特的岩石损伤破坏机制,分别选取页岩、白云岩与砂岩3... 超临界CO_2射流具有破岩门限压力低、效率高的特性.直旋混合射流兼具直射流和旋转射流的破岩优势.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调制形成直旋混合射流的方法,有望大幅提高破岩效率.为了揭示其独特的岩石损伤破坏机制,分别选取页岩、白云岩与砂岩3种不同岩心,开展超临界CO_2直旋混合射流冲蚀岩石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手段,观测冲蚀孔的微观损伤形貌.结果表明:页岩冲蚀后几乎未发生宏观形变,仅造成了表面微观损伤,产生了微小裂隙;白云岩及砂岩冲蚀后岩心表面产生了冲蚀孔,矿物晶体自身及晶间发生断裂甚至破碎.基于扫描电镜结果,分析认为其岩石损伤机制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直旋混合射流对岩石产生轴向冲击、径向拉伸与周向剪切的共同作用,容易使岩石产生裂隙;另一方面,超临界CO_2具有低黏度、强扩散以及可压缩的性质,可进入深层孔隙,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微裂隙并扩展已有裂缝,最终造成岩石宏观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直旋混合射流 损伤机制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直旋混合射流破岩钻孔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为 李根生 +2 位作者 牛继磊 黄中伟 田守嶒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直旋混合射流是由通过喷嘴叶轮中心孔的直射流和叶轮加旋槽产生的旋转射流经混合段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射流,它综合了旋转射流破岩面积大和直射流破岩深度大的优点。试验研究了叶轮中心孔直径、混合段长度、扩展腔扩展角、喷距和压力... 直旋混合射流是由通过喷嘴叶轮中心孔的直射流和叶轮加旋槽产生的旋转射流经混合段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射流,它综合了旋转射流破岩面积大和直射流破岩深度大的优点。试验研究了叶轮中心孔直径、混合段长度、扩展腔扩展角、喷距和压力等5个主要参数对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轮中心孔直径为2mm、混合段长度为8mm、扩展腔扩展角为60°的喷嘴产生的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试验条件下,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最优喷距约为喷嘴出口直径的6倍;增大射流压力可以大幅提高直旋混合射流的破岩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旋混合射流 旋转射流 破岩效果 喷距 射流压力
下载PDF
新型直旋混合射流破岩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鹏 卢义玉 +2 位作者 汤积仁 周哲 章文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9,共9页
为了揭示直旋混合射流的破岩机理,开展了直射流、旋转射流与直旋混合射流的冲蚀实验,并利用3DPIV测试系统获得了3种射流的速度场,通过对比分析相同靶距下冲孔深度及射流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直旋混合射流的损伤破岩特性。结果表... 为了揭示直旋混合射流的破岩机理,开展了直射流、旋转射流与直旋混合射流的冲蚀实验,并利用3DPIV测试系统获得了3种射流的速度场,通过对比分析相同靶距下冲孔深度及射流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直旋混合射流的损伤破岩特性。结果表明,直旋混合射流可消除旋转射流的中心低速区和冲孔的中心凸台,该射流沿径向的分布宽度和破岩直径大于直射流,射流结构可分为直射流区、强旋射流区、弱旋射流区和外围射流区。直射流区的冲击破岩能力主要取决于射流能量;强旋射流区具有较大的径向和切向速度,当对岩石施加径向张力和周向剪力且在其合速度小于直射流的情况下,该区破岩深度仍可达到直射流区破岩深度;在弱旋射流区,受直射流和强旋射流的共同作用,岩石强度降低,但当三向速度均较小时亦能有效破岩;外围射流区主要是通过返回流携带岩屑对孔壁起磨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钻井 直旋混合射流 破岩机理 流场
下载PDF
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射流掺混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猛 雷志军 +2 位作者 张燕峰 卢新根 朱俊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65-1973,共9页
为了消除高进口预旋时波瓣混合器表面流动分离,将基准波瓣混合器侧壁直叶瓣设计成类叶型式的折转叶瓣,形成一种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研究了多种进口预旋工况下消旋波瓣性能参数、涡系发展以及射流掺混机理与基准直波瓣的异同。结果表明... 为了消除高进口预旋时波瓣混合器表面流动分离,将基准波瓣混合器侧壁直叶瓣设计成类叶型式的折转叶瓣,形成一种新型消旋波瓣混合器。研究了多种进口预旋工况下消旋波瓣性能参数、涡系发展以及射流掺混机理与基准直波瓣的异同。结果表明:新型消旋波瓣改善了进口预旋工况下波瓣吸力面压力分布;重新组织了波瓣出口截面气流周向角度的径向分布。在进口预旋超过10°以后,消旋波瓣混合器的总压损失以及波瓣式喷管的总压损失均小于基准直波瓣。消旋波瓣混合器在高进口预旋时性能优异,波瓣出口截面周向气流确实加速了下游射流掺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波瓣混合器 掺混机理 进口预旋 总压损失
下载PDF
旋流喷嘴钻头在NP32-3646井的现场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超 谭松成 +1 位作者 吴华 李伟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4年第12期31-33,36,共4页
南堡32-3646井是一口四开三段制定向井,设计井深5798 m。3864~4265 m(井斜29.18&#176;的稳斜段)试验了五刀翼旋流喷嘴PDC钻头(主切削齿直径16 mm,3个饱11 mm常规水眼和4个饱18 mm旋流喷射水眼)。针对深井超深井钻进中常采用的... 南堡32-3646井是一口四开三段制定向井,设计井深5798 m。3864~4265 m(井斜29.18&#176;的稳斜段)试验了五刀翼旋流喷嘴PDC钻头(主切削齿直径16 mm,3个饱11 mm常规水眼和4个饱18 mm旋流喷射水眼)。针对深井超深井钻进中常采用的相对较高的钻井液密度和粘度,不利于提高钻头破岩效率的问题,在系统介绍旋转射流发生机理和破岩机理的基础上,对NP32-3646井五刀翼旋流喷嘴PDC钻头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因具有切向、轴向和径向三维速度,可在高粘钻井液条件下更好地改善井底清岩效果,并通过剪切、冲蚀、拉伸和磨削等多种方式实现辅助破岩,从而提高钻井效率。试验钻头进尺401 m,平均机械钻速4.45 m/h,可较好地满足现场钻进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PDC钻头 深井超深井 破岩机理 冀东油田
下载PDF
旋转射流破土钻孔机理分析
13
作者 贾三春 张东速 王从东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19,共3页
旋转射流相对于普通射流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和较大的冲击面积,且因其射流质点具有三维速度,有利于剪切破碎,这正好弥补了普通圆射流冲击面积小、破碎效率低、难以形成连续大孔眼的不足。现针对旋转水射流钻孔的特点及优势,对其破土钻孔机... 旋转射流相对于普通射流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和较大的冲击面积,且因其射流质点具有三维速度,有利于剪切破碎,这正好弥补了普通圆射流冲击面积小、破碎效率低、难以形成连续大孔眼的不足。现针对旋转水射流钻孔的特点及优势,对其破土钻孔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破土机理 钻孔
原文传递
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压气机失速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磊 程邦勤 纪振伟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了研究跨声速压气机在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失速机理,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Stage35进行了整级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通道流场中触发压气机失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叶顶泄漏涡和径向涡在旋流畸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向整... 为了研究跨声速压气机在整体涡旋流畸变下的失速机理,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Stage35进行了整级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通道流场中触发压气机失速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不同转速下,叶顶泄漏涡和径向涡在旋流畸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向整体涡能抑制叶背流动分离,使径向涡体积减小,叶顶泄漏涡减弱,叶顶通道堵塞程度减小,压气机稳定裕度增大;出现反向整体涡时,叶背气流分离加剧,径向涡体积扩大,低转速下,泄漏涡增强,堵塞区面积增大,高转速下,泄漏涡变化不大,但径向涡体积扩大引起流体向叶尖堆积,形成大面积的吸力面尾缘低速区,更容易导致压气机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畸变 整体涡 泄漏涡 径向涡 失速机理
下载PDF
内置旋转扭带换热管的传热强化机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琳 钱红卫 +1 位作者 俞秀民 宣益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3,共5页
针对换热设备的低效率和污垢沉积问题,研究开发具有强化传热和污垢在线清洗双重功效的旋转清洗扭带技术。提出旋转扭带强化传热的机理包括:①换热管当量直径减少效应强化。②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③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强化... 针对换热设备的低效率和污垢沉积问题,研究开发具有强化传热和污垢在线清洗双重功效的旋转清洗扭带技术。提出旋转扭带强化传热的机理包括:①换热管当量直径减少效应强化。②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③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强化。④二次流流速增大效应强化。对旋转扭带的这些强化传热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湍流工况下强化传热的努塞尔数预测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扭率大于等于10时,当量直径减小效应和近管壁区域流速加大效应是传热强化的主要控制机理;当扭率小于10时,螺旋线流动流速加大效应是强化传热主要控制机理。二次流流速加大效应对强化传热的贡献与其他三种机理相比相对较弱,只有在扭率小于等于1时,对强化传热的贡献份额才比较大。对内置旋转扭带换热管的努塞尔数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扭带 旋流 强化传热 防垢
下载PDF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弱旋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琳 邱秀云 +2 位作者 龚守远 赵涛 牧振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19,共6页
采用RNG(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三维弱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加沙前后装置内径向、轴向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对"装置&qu... 采用RNG(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三维弱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加沙前后装置内径向、轴向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对"装置"内泥沙运动和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水沙两相流场特性出发,初步探讨了"装置"有效分离水沙并获得清水的机理,为设计优化装置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分离 RNGk-ε模型 Mixture模型 弱旋流场 分离机理
下载PDF
低旋流CH_4/H_2火焰的燃烧特性及稳定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立 李祥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了研究低旋流CH_4/H_2火焰在不同H_2占比(体积分数)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及稳定机制,对当量比为0.7的CH_4/H_2预混气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CH_4/H_2火焰的自相似特性、流场结构及火焰特性,研究了旋流数对富氢燃料回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低旋流CH_4/H_2火焰在不同H_2占比(体积分数)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及稳定机制,对当量比为0.7的CH_4/H_2预混气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CH_4/H_2火焰的自相似特性、流场结构及火焰特性,研究了旋流数对富氢燃料回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_2占比增加,CH_4/H_2火焰仍保持自相似特性,其剪切层强度逐渐增加,内剪切层逐渐向中心低速区移动,火焰锋面逐渐向喷嘴移动,火焰形状由"碗"型逐渐变为"W"型,最后变为"V"型,而轴向、径向速度延伸率以及虚拟原点几乎不受H_2占比影响。在H_2占比从80%增加到95%时,燃料的层流火焰速度变化较大,使得流场结构和火焰锋面位置发生剧烈变化。对于中心低速区的CH_4/H_2火焰,当火焰传播速度等于当地气流速度时,火焰稳定;对于内剪切层区的CH_4/H_2火焰,速度梯度产生的旋流使得当地气流产生向下和向中心低速区移动的趋势,从而火焰产生向上移动的趋势,实现火焰稳定。适当减小旋流数,有利于减小富氢燃料回火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流燃烧 火焰特性 稳定机制 旋流数
下载PDF
氧化锆质定径水口损毁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翔 薛群虎 +2 位作者 任学华 李凤强 徐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3-1528,共6页
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因具有耐高温、优良的抗侵蚀性以及良好的抗热震性而广泛用于连铸用定径水口。实验针对当前PSZ定径水口使用寿命短、易炸裂、抗冲刷性能差以及扩径快等问题,采用连铸现场取样分层分析研究的方法,借助SEM及XRD分析技... 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因具有耐高温、优良的抗侵蚀性以及良好的抗热震性而广泛用于连铸用定径水口。实验针对当前PSZ定径水口使用寿命短、易炸裂、抗冲刷性能差以及扩径快等问题,采用连铸现场取样分层分析研究的方法,借助SEM及XRD分析技术,对氧化锆质定径水口的损毁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稳定剂MgO首先脱溶到界面,固溶的CaO稳定剂分布均匀;随着熔渣渗入,脱溶的MgO稳定剂与固溶的CaO稳定剂发生固溶置换;随着侵蚀进一步加剧,CaO与熔渣反应完后MgO又与熔渣反应而脱溶。稳定剂的不断脱溶,导致氧化锆失稳,由立方相转变为单斜相,相变产生体积效应,从而形成裂纹,氧化锆颗粒破裂,水口强度大幅度下降,发生溶解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径水口 部分稳定氧化锆 损毁机理 连铸
下载PDF
旋流场假说——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新探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明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在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旋流场假说,认为典型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动因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岩封闭空间内产生了高速高压的瓦斯旋流。介绍了旋流场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及发展条件,并利用该假说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现象进行... 在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旋流场假说,认为典型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动因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岩封闭空间内产生了高速高压的瓦斯旋流。介绍了旋流场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及发展条件,并利用该假说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和具体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场 煤与瓦斯突出 机理
下载PDF
旋转锥形液膜喷雾形态与表面波动实验研究
20
作者 申力鑫 王昌浩 +2 位作者 方刚毅 邢菲 黄世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125,共12页
为了全面加深对旋转锥形液膜一次破碎机理的认识,采用高速阴影法对离心喷嘴的喷雾场进行了试验拍摄,并基于喷雾场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7种喷雾形态随压降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液膜表面波动与液膜穿孔的关系以及导致液膜破碎的机理,重点关注... 为了全面加深对旋转锥形液膜一次破碎机理的认识,采用高速阴影法对离心喷嘴的喷雾场进行了试验拍摄,并基于喷雾场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7种喷雾形态随压降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液膜表面波动与液膜穿孔的关系以及导致液膜破碎的机理,重点关注了波动、穿孔和湍流这三种锥形喷雾形态,并对其表面波动特征随压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液膜的表面波动和液膜穿孔均是由初始速度波动引起的液体聚集从而形成波峰和波谷导致的,在三种锥形喷雾形态中这两种特征一直存在;随着压降增大,在波动锥形喷雾形态中液膜表面波动的波长、振幅和频率均逐渐变大,在穿孔锥形和湍流锥形喷雾形态中液膜表面波动的波长和振幅逐渐减小,频率逐渐增大,且在湍流锥形喷雾形态中,频率组成随压降增大越加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嘴 锥形液膜 喷雾形态 破碎机理 表面波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