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0
1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李广君 黎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冰 李涛 +5 位作者 朱裕成 王德广 马军 邱勇 杨春 高殿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 目的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进钉点和方向。在标本上模拟置钉,评价置钉的安全性。结果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跟骨前部长(22.27±2.96)mm,宽(23.60±1.99)mm,高(25.25±3.03)mm。载距突长(24.24±2.27)mm,宽(15.44±1.41)mm,高(10.96±1.25)mm,前倾角(39.13±5.28)°,外倾角(27.78±4.36)°。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取两点向载距突置钉,前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21.37±3.35)°,后斜角(22.39±3.13)°,有效固定长度(43.16±2.12)mm;后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33.60±4.15)°,后斜角(10.09±1.03)°,有效固定长度(44.69±2.32)mm。模拟置钉,无螺钉穿透跟骨前部上面的骨皮质。结论载距突是跟骨骨折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可以向载距突安全地置钉,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相互关系决定螺钉进钉方向和长度。这些数据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测量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基于虚拟和仿真技术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冰 朱爱祥 +6 位作者 乔风雷 史册 杨春 史航 盛亚超 朱大伟 朱裕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虚拟和仿真技术辅助载距突精准置钉设计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按照载距突置钉的不同设计方... 目的:探讨虚拟和仿真技术辅助载距突精准置钉设计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按照载距突置钉的不同设计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42足),男24例,女14例;年龄(39.3±8.8)岁。观察组30例(33足),男17例,女13例;年龄(42.0±7.6)岁。对照组用患者X线片和MSCT扫描图像设计置钉方案并置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正常或受伤程度较轻一侧足踝MSCT数据构建Mimics模型做虚拟置钉,并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置钉,然后设计置钉方案并置钉。分别比较各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载距突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准确率、置钉用时和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设计置钉参数和实际值分别为:上斜角17.7°±3.2°和15.1°±5.9°,后斜角20.3°±2.1°和16.2°±6.8°,钉道长(47.9±3.8)mm和(45.4±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计置钉参数和实际值分别为:上斜角16.5°±3.5和°17.1°±3.9°,后斜角20.9°±4.3°和19.6°±3.8°,钉道长(48.1±3.1)mm和(47.3±3.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载距突置钉数(1.6±0.5)枚/足多于对照组(1.2±0.4)枚/足,每组置入2枚螺钉比率60.6%(20/33)高于对照组16.7%(7/42),置钉准确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77.6%(38/49),每钉置入用时(9.6±3.9)min少于对照组(13.2±4.7)min,每足置钉用时(15.6±4.8)min少于对照组(20.5±3.8)min,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94.2±6.5)分高于对照组(89.7±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虚拟和仿真设计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有助于制定载距突个案化精准置钉方案,增加置钉数,提高置钉质量,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载距突 置钉
原文传递
足踝内侧骨性三角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冰 王德广 +5 位作者 周星娟 王海 臧德华 庄巧华 龚健 史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8,191,共7页
[目的]研究内踝、舟骨作为载距突定位标志的方法,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向载距突置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40具成年足踝标本去除内侧软组织,观察和测量内踝、舟骨与载距突之间的解剖关系及距离,找出载距突解剖定位方法。[结果]内踝、舟... [目的]研究内踝、舟骨作为载距突定位标志的方法,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向载距突置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40具成年足踝标本去除内侧软组织,观察和测量内踝、舟骨与载距突之间的解剖关系及距离,找出载距突解剖定位方法。[结果]内踝、舟骨和载距突都位于足踝部的内侧,构成足踝内侧骨性三角。经内踝结节的垂直线与经舟骨粗隆的水平线相交于足踝部内侧,过该交点的冠状线经过载距突中后1/3处。男性载距突在内踝结节下方(29.03±1.37)mm,在舟骨粗隆后方(32.73±2.17)mm;女性的分别为(26.51±2.11)mm和(29.69±1.89)mm。[结论]术前和术中以内踝结节和舟骨粗隆作为体表标志,可以对载距突进行准确体表定位。根据这种位置关系,指导自跟骨外侧壁向载距突准确置入内固定螺钉,增加跟骨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距突 内踝 舟骨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在跟骨载距突螺钉置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小平 胡世锵 +4 位作者 陈路遥 黄俭 吴玮伟 韦展图 屠玉民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514-518,共5页
背景: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可获得最佳固定效果。但由于跟骨复杂的解剖特点和术中有限的X线透视效果,完成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钉工作难度极大。而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方法仍存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 背景: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可获得最佳固定效果。但由于跟骨复杂的解剖特点和术中有限的X线透视效果,完成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钉工作难度极大。而准确置入载距突螺钉的方法仍存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使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载距突螺钉的准确置钉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42例(4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男35例,女7例;年龄15-67岁,平均38.9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2足,Ⅲ型19足,Ⅳ型7足。所有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术中使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置入跟骨载距突螺钉。术后复查X线与CT,验证螺钉置入载距突的准确性。结果:42例患者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7.4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1足,良19足,可8足,差0足;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7.8分,优良率83.3%。共置入53枚载距突螺钉。1枚螺钉从跟骨后关节面内下方露出部分螺纹,1枚螺钉从载距突前方穿出,1枚螺钉穿出载距突关节面进入距跟中关节,1枚螺钉远端一半螺纹在载距突下方露出,余49枚螺钉位于载距突内;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2.5%(49/53)。结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能辅助术者从跟骨外侧入路准确完成载距突螺钉置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关节内骨折 置钉 导向器
下载PDF
载距突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冰 史册 +6 位作者 杨春 乔风雷 朱爱祥 周晶晶 董真 朱裕成 马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讨载距突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92足),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18~71岁,均采用接骨... 目的探讨载距突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92足),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18~71岁,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中不同的X线透视方法分组:常规组45例(50足),男25例、女20例,年龄(39.65±9.28)岁,采用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透视;观察组37例(42足),男22例、女15例,年龄(41.22±8.65)岁,在跟骨侧位X线透视基础上,采用载距突轴位和正位X线透视。术后行足踝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Mimics建模,评价载距突置钉质量,对比分析两组载距突置钉数和置钉优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组(50足)载距突置钉(1.22±0.43)枚(共60枚),观察组(42足)载距突置钉(1.61±0.53)枚(共67枚),两组置钉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P<0.05)。观察组置钉优良率97.01%(65/67),高于常规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6,P<0.05)。结论在跟骨侧位X线透视的基础上,载距突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中X线透视指导螺钉置入载距突,有助于增加置钉数量,提高置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透视检查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载距突
原文传递
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丙根 庞清江 +2 位作者 余霄 陈先军 郭宗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4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6岁。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4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6岁。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7足,Ⅲ型20足,Ⅳ型10足。伤后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6.02 h。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透视2-4次,平均2.85次。共植入47枚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l枚进入载距突前方,余45枚均准确通过后关节面下方骨块,精确率达95.7%。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2例皮缘切口坏死及感染。患者跟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2.7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9.40±4.65)°和(130.84±5.08)°,与术前的(6.48±3.67)°和(99.30±5.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8,P=0.00;t=—28.32,P=0.00)。末次随访时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为65-98分,平均90.66分;其中优41足,良3足,可3足,优良率93.6%。结论采用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能明显提高螺钉固定载距突的准确性,减少术中透视对人体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载距突 载距突螺钉导向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冰 朱爱祥 +7 位作者 史册 孙健宁 乔风雷 姜伟 李威 周晶晶 唐广胜 王德广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8-855,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 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载距突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载距突组配1枚螺钉,其中S1和S2靶点是载距突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载距突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60岁,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5~58岁,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螺钉均在骨性通道内,未见穿破跗骨窦。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性。解剖分区组载距突置钉总数52枚,(1.63±0.48)枚/例,其中20例置钉2枚,置钉准确率为92.3%(48/52)。解剖分区组的各个置钉参数和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载距突置钉总数63枚,(1.58±0.49)枚/例,其中23例置钉2枚,准确置钉率为93.7%(59/63),以上指标与解剖分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置钉技术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收到与3D打印辅助置钉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解剖学 局部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载距突 解剖分区
原文传递
联合3D打印技术、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顺利 查丽霞 +3 位作者 魏小华 万乾 刘世峰 夏贤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目的 比较联合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Sander... 目的 比较联合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3D打印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22例(传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跟骨长、宽、高及Böhler角、Gissane角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负重行走后AOFAS、Maryland评分,以及术后切口皮肤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载距突螺钉置入精准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0.5)个月。3D打印组与传统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透视次数少、载距突螺钉置入精准率高、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3D打印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3D打印技术、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比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切口愈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复位精度高、愈后疗效佳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3D打印 载距突 螺钉导向器 镜像重建 改良扩大“L”形切口
下载PDF
载距突的CT定位及相关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那磊 王培 +5 位作者 孙勃 丁华杰 高君 王维 姜洪涛 于昌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966-3968,共3页
目的 应用CT三维重建为载距突体表定位,并测量跟骨外侧壁指定点向载距突置钉角度及螺钉长度,为跟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30个成人足踝部湿性标本,使用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测量找到载距突体表定位的新方法;CT扫描40只成人... 目的 应用CT三维重建为载距突体表定位,并测量跟骨外侧壁指定点向载距突置钉角度及螺钉长度,为跟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30个成人足踝部湿性标本,使用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测量找到载距突体表定位的新方法;CT扫描40只成人跟骨干性标本,利用软件分别测量载距突中点与跟骨外侧壁指定点之间的线段的角度和长度。结果 在踝关节功能位下,以足内侧面定为“矢状参考面”测量,内踝前缘与载距突前缘在同一冠状面上,经内踝前缘的垂线与过载距突前缘冠状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与内踝前缘的垂直距离为(34.95±2.60)mm,载距突长度为(21.44±1.89)mm,高度为(10.17±1.16)mm,载距突前倾角为(35.31±3.73)°。自跟骨外侧壁找到6个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其与载距突连线测量结果如下:在跟骨前部,G、E两点上倾角分别为(28.78±3.90)°、(29.47±2.96)°,前倾角分别为(-19.83±4.60)°(-11.02±4.74)°;在后关节面下方,C、K、I、J 4点上倾角为(2.52±2.46)°、(2.92±2.28)°、(14.98±2.49)°、(14.38±1.90)°,前倾角分别为(7.32±1.66)°、(19.25±1.98)°、(10.30±2.63)°、(19.33±1.97)°。置入螺钉的长度在40-44mm,C点最小,G点最大。结论 在踝关节功能位下以内踝前缘做标志,可以在体表定位载距突;利用CT及工作站软件可以准确测量自跟骨外侧壁各点到载距突的角度和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距突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踝前缘
下载PDF
载距突的彩色B超定位及其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那磊 于昌玉 +4 位作者 王竹君 姜洪涛 杨振军 孙勃 王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9-102,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B超(彩超)定位载距突,研究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打入克氏针的角度、长度及载距突断面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用彩超在体表定位载距突的位置,然后选用40个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分别模拟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3条线... 目的应用彩色B超(彩超)定位载距突,研究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打入克氏针的角度、长度及载距突断面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用彩超在体表定位载距突的位置,然后选用40个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分别模拟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3条线各点打入克氏针并测量相应的角度和长度,同时观察载距突内部骨小梁的结构。结果 ①所有下肢标本的超声定位和解剖所得结果完全吻合。②测得自载距突向跟骨外侧壁打入克氏针的安全区域各点数值如下,在后线上,3点下倾角分别为(1.9±0.83)°、(16.3±3.37)°和(31.9±6.59)°,在中间线上,3点下倾角为(12.0±3.78)°、(23.3±3.88)°和(33.4±4.34)°,在最前线的G点下倾角是(30.4±4.17)°,H、I和G 3个点的后倾角度(20.1±6.23)°、(8.4±4.17)°和(-6.4±3.82)°。置入螺钉的长度在J点为35 mm左右,M点为在43 mm左右,其他位置均在39-41 mm之间。③载距突剖面显示其骨皮质较厚,且骨小梁结构致密,与跟骨丘部相延续。结论应用彩超可获得准确的载距突定位,观测向载距突打入克氏针的角度和长度,可为临床提供把螺钉打入载距突的安全区域,载距突是跟骨手术中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载距突 解剖学
下载PDF
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勃 刘士波 +3 位作者 薛鑫鑫 高云峰 付世杰 王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在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意义。[方法]2015年2月~2018年5月,47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24例(27足),术前通过超声确定载距突的体表定位...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在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意义。[方法]2015年2月~2018年5月,47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24例(27足),术前通过超声确定载距突的体表定位点,术中用导向器自外侧壁钢板处置入载距突螺钉;常规组23例(25足)采取常规术中C型臂透视定位打入载距突螺钉。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超声定位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间12~18个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定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显示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复位标准,超声定位组无载距突螺钉穿出,常规组4枚载距突螺钉穿出。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定位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超声定位载距突不仅可以更精确的置入载距突螺钉,而且手术更加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载距突 开放复位内固定 超声定位
原文传递
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多玉 刘彬 +2 位作者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 贝氏角 内固定
下载PDF
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基础与临床上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丙根 庞清江 +2 位作者 余霄 郭宗慧 陈先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在尸体标本与临床上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3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用2.5 mm克氏针沿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植入载距突内,每具标本打入1枚克氏针,观察克氏针打...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在尸体标本与临床上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3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用2.5 mm克氏针沿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植入载距突内,每具标本打入1枚克氏针,观察克氏针打入载距突情况;(2)在临床上收集跟骨骨折25例(28足),根据Sanders等分型,II型9例,Ⅲ型11例,IV型8例,采用该载距突螺钉辅助治疗跟骨骨折,通过X线检查螺钉打入载距突情况。结果 (1)所有标本均置入1枚固定载距突的克氏针,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其余29枚均从载距突的中间通过,精确率达96.7%。(2)临床病例X线片显示共置入28枚固定载距突的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方,其余27枚均从载距突的中间通过,精确率达96.4%。结论采用该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载距突,明显提高螺钉或克氏针植入载距突的准确性,在临床病例上,避免载距突螺钉位置偏差导致人为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载距突 螺钉导向器
下载PDF
跟骨内侧定位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金伟 朱朝晖 +8 位作者 张增方 刘得恒 杨斌 郑良孝 陈东亮 宋晓峰 刘鹏 赛佳明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探讨从跟骨内侧定位、经载距突置入导向针后,由跟骨外侧壁置入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及精确度,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导向器械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在跟骨外侧做"L"形延长切口,暴露跟骨外... 目的探讨从跟骨内侧定位、经载距突置入导向针后,由跟骨外侧壁置入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及精确度,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导向器械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在跟骨外侧做"L"形延长切口,暴露跟骨外侧结构及距下关节,采用自主研发的"跟骨内侧定位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载距突螺钉置入。首先,从内侧将"定位针"置入距下中关节,将导向器"内侧臂"的"定位孔"套牢定位针,调整"内侧臂"使"导向通道"位于载距突中心,安装"外侧臂"与"手柄"固定。调整"外侧臂"位置,经"导向通道"从内向外穿入跟骨一枚"导向针",C臂透视提示"导向针"位置理想后,自跟骨外侧壁沿"导向针"用空心钻钻孔,测深后拧入合适的载距突螺钉。最后行CT扫描,利用CT图像评估置入螺钉的精确度。过程中采集相关数据,评估导向器的功能。结果肉眼观察标本,所有的导向针位于载距突内,其中65%位于载距突中心,25%偏下方,10%偏后方。在内侧,75%的导向针穿过胫后肌腱,15%位于胫后肌和趾长屈肌腱之间,10%穿经趾长屈肌腱上1/3。在外侧,导向针出针点与跟骰关节的距离为(38.03±5.60)mm,与后关节面的距离为(15.01±3.38)mm,螺钉平均长度为(44.80±3.59)mm。CT扫描图像可见,所有螺钉位于载距突内,有2例穿透上方骨皮质,无螺钉穿出载距突下方、前方及后方骨皮质。结论采用跟骨内侧定位法,在自主设计的导向器引导下,可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螺钉进入关节、跟骨内侧皮质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导向器 解剖 影像学
下载PDF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测量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锁利 郭舟桐 巩凡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通过测量跟骨载距突的长、宽、高、前倾角和上翻角及与跟骨外侧壁的解剖参数,指导临床应用载距突螺钉进行内固定。方法对30具尸体跟骨骨骼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后钻入直径约4 mm的克氏针,观察克氏针在载距突的位置以及... 目的通过测量跟骨载距突的长、宽、高、前倾角和上翻角及与跟骨外侧壁的解剖参数,指导临床应用载距突螺钉进行内固定。方法对30具尸体跟骨骨骼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结合测量数据后钻入直径约4 mm的克氏针,观察克氏针在载距突的位置以及其与关节面的关系,从而确定跟骨外侧壁理想的进针点及角度方向以及载距突螺钉的直径大小。结果跟骨载距突上可以拧入2枚直径4.0 mm全螺纹钛钉,于外侧壁跟距关节下1cm(腓骨骨轴线上)钻入方向向内上倾斜27°,2枚螺钉呈10°左右的向心内固定,60足120枚螺钉中有8枚钻出跟骨后关节面,钻入安全率为93.33%。结论根据测得解剖数据,可以准确地植入螺钉,提高跟骨骨折手术中载距突螺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骨折
下载PDF
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冰 乔风雷 +5 位作者 盛亚超 刘旭 史航 马俊 王德广 朱裕成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2270-2275,共6页
目的研究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技术,为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影像依据。方法选用45侧成人足踝标本,给予MSCT扫描及3D重建、X线摄片,然后解剖观察和测量,研究载距突与内踝、距骨、舟骨解剖关系,分析内踝、距骨、舟骨对载距突正位X... 目的研究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技术,为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影像依据。方法选用45侧成人足踝标本,给予MSCT扫描及3D重建、X线摄片,然后解剖观察和测量,研究载距突与内踝、距骨、舟骨解剖关系,分析内踝、距骨、舟骨对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的影响。以足底平面为参照面,测量载距突长、宽、高和前倾角;分析前倾角与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的投照角关系。抽取组内10例标本做实验置钉,验证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的可行性,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解剖标本和MSCT 3D图像显示,载距突是跟骨的构成部分,向跟骨内侧延展,呈后上-前下倾斜,长轴与足底平面构成前倾角,与内踝、距骨、舟骨有邻近的解剖关系。在载距突短轴方向,距骨头、距骨颈与载距突重叠,降低成像清晰度,但可以显示载距突;内踝、舟骨偏离投照轴而不遮挡载距突。标本载距突平均长(24.36±2.25)mm、宽(14.91±1.58)mm和高(11.03±1.24)mm。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解剖测量(30.38±1.21)°和MSCT 3D测量(30.47±1.54)°和X线摄片测量(30.17±1.44)°,3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173)。10例实验置钉标本,以与足底平面成60°投照角对载距突正位透视和摄片,均能满意地显示载距突和螺钉置入情况。结论载距突正位X线成像的投照角约为60°。与足底平面成60°角作正位投照,可以显示载距突全长和宽度,判断载距突螺钉置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载距突 解剖学 局部 正位 投照角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载距突骨块的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发娇 黄辉 +3 位作者 李梓华 夏江 李兵 杨云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561,共6页
目的利用CT确定跟骨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参数,并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集的96例(100足)正常跟骨CT影像学资料。男45例(48足),女51例(52足);年龄(42.1±13.6)岁;左足56足,右足4... 目的利用CT确定跟骨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参数,并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集的96例(100足)正常跟骨CT影像学资料。男45例(48足),女51例(52足);年龄(42.1±13.6)岁;左足56足,右足44足。利用Mimics 22.0重建三维模型,在各平扫层面逐层阅读跟骨,以跟骨中央三角内侧第一条连续骨小梁为界,分割出载距突骨块的模型,测量其长、宽、高。利用3-Matic 22.0将载距突骨块外侧的轮廓投影到跟骨外侧壁并描画出轮廓线,通过叠加投影线图,获得100足投影线图汇总。在跟骨外侧壁投影线图汇总区域内选取7个进钉点,测量各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比较不同足别、不同性别的载距突骨块长、宽、高以及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结果载距突骨块长、宽、高分别为(45.19±4.60)、(38.57±4.59)、(40.76±5.48)mm,不同足别载距突骨块长、宽、高及不同性别载距突骨块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载距突骨块长、宽均显著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壁的投影汇总区近似椭圆形,长轴与跟距后关节面外侧缘中点切线近似平行,范围在距离后关节面2~20 mm。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距离分别为(39.91±3.77)、(40.89±3.55)、(36.42±5.98)、(39.12±5.52)、(40.04±4.84)、(33.00±3.96)、(33.04±3.82)mm。不同足别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的距离均显著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载距突骨块进行解剖学测量,可以为载距突螺钉固定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汇总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面投影线图,为置钉位置提供参考;测量7个进钉点到跟骨内侧面距离有助于螺钉长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解剖学 载距突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载距突置钉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立青 陈尘 +1 位作者 武凯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载距内侧面的安全置钉区域。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跟骨骨性标本中,仔细观察载距突的解剖学特点,测量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果B型关节面最多见,占77.92%,A型关节面次之,占21.73%;载距突内侧面存在两个骨性突起,中距关节面后端尖部... 目的探讨载距内侧面的安全置钉区域。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跟骨骨性标本中,仔细观察载距突的解剖学特点,测量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果B型关节面最多见,占77.92%,A型关节面次之,占21.73%;载距突内侧面存在两个骨性突起,中距关节面后端尖部和长屈肌腱沟内侧缘前端;载距突内侧面四边形的边长:前边、后边、上边、下边和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8.07±1.33)(3.88~12.31)mm、(10.27±1.57)(5.62~15.91)mm、(14.99±2.33)(5.86~21.87)mm、(15.43±2.16)(9.82~22.70)mm和(15.83±2.94)(3.83~26.59)mm;中距关节面长度为(18.97±2.85)(9.90~25.41)mm。结论载距突内侧面的四边形可以作为置钉的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成人
下载PDF
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宗慧 余霄 +3 位作者 杨长春 付有伟 唐寅 陈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1)采用2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载距突进行解剖测量,设计生产载距突螺钉导向器;(2)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 目的探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准确性分析。方法 (1)采用2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载距突进行解剖测量,设计生产载距突螺钉导向器;(2)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6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41岁,将其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均采用载距突螺钉内固定;A组采用常规盲打;B组采用自制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下置入。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术后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2.77±10.57)m L,手术时间为(38.56±11.45)min,术中透视次数(3.67±1.45)次,愈合时间(12.28±1.16)周,且总优良率为93.33%,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新型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符合解剖学标准;采用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明显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了因术中多次透视对骨科医生的放射性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骨折 螺钉导向器 关节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