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6
1
作者 廖志杰 刘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区域 PRED系统是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在已建立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基础上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 PRED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提出衡量区域 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 ( SD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定量地表达了中国... 区域 PRED系统是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在已建立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基础上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 PRED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提出衡量区域 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 ( SD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省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进而应用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 ,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指数 区域PRED系统 中国
下载PDF
荒漠绿洲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苏培玺 张小军 刘新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9-524,共6页
荒漠绿洲PRED系统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自然灾害频繁、水分失衡导致的生态风险大。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这些因子对绿洲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权值,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因子是:人... 荒漠绿洲PRED系统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自然灾害频繁、水分失衡导致的生态风险大。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这些因子对绿洲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权值,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因子是:人均水资源量、绿洲化面积、人口素质,其权值分别为0.124、0.077、0.062。计算了河西走廊20个县(市、区)的SDI,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嘉峪关市和玉门市、金川区,其SDI分别为0.437、0.406、0.405;排在最后面的依次是: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其SDI分别为0.150、0.213、0.217。分析了这种格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PRED系统 可持续发展指数 河西走廊 自然灾害 水分失衡 水资源
下载PDF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1 位作者 沈虹 王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7,共7页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生物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指数(sdi) 动态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