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索桥的损伤识别 被引量:25
1
作者 秦权 张卫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4-47,60,共5页
讨论了悬索桥加劲梁的累积损伤识别。识别基于比较完好桥的初始指纹与损伤后的指纹。使用了三个基于FRF的波形识别指标:WCC,IATM,ISAC与三个基于振型的识别指标:ICOMAC,柔度,和曲率模态,作为指纹来识别悬索... 讨论了悬索桥加劲梁的累积损伤识别。识别基于比较完好桥的初始指纹与损伤后的指纹。使用了三个基于FRF的波形识别指标:WCC,IATM,ISAC与三个基于振型的识别指标:ICOMAC,柔度,和曲率模态,作为指纹来识别悬索桥加劲梁的模拟损伤,并比较了他们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IATM和WCC识别损伤的能力优于ISAC,但都不能定位损伤;柔度和曲率模态识别能力优于ICOMAC,并可以定位损伤。本文还发现应变模态具有较好的损伤识别能力。柔度、曲率和应变模态可用于安全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安全监测系统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
原文传递
悬索桥纵向和竖向耦合自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旺虎 邵旭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悬索桥的振动性状中呈现纵飘振动与竖向反对称低阶振动相互耦合的特点。基于挠度理论和能量原理,研究了耦合自振的频率计算方法。首先把加劲梁的单纯纵飘看作单摆振动,得出其等代摆长和振动频率。再结合主缆的竖向反对称低阶振型下的纵... 悬索桥的振动性状中呈现纵飘振动与竖向反对称低阶振动相互耦合的特点。基于挠度理论和能量原理,研究了耦合自振的频率计算方法。首先把加劲梁的单纯纵飘看作单摆振动,得出其等代摆长和振动频率。再结合主缆的竖向反对称低阶振型下的纵向位移特点,建立考虑主缆纵向位移影响的加劲梁纵飘振动的简化计算模型,获得其势能增量的简单表达式。由哈密顿原理,推演了耦合振动频率的计算方法。通过5座桥梁实例验证,利用该文公式获得的耦合频率和振型形状判定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实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自振特性 振型耦合 纵向振动 反对称竖向振动 能量原理
原文传递
基于模态驱动分析方法的桥梁颤振模态影响机理
3
作者 朱进波 杨詠昕 +2 位作者 徐浩骏 张晋杰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2,共12页
通过定量描述各阶模态及其分布特性在颤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了多阶模态耦合导致的桥梁颤振三维效应。首先,根据系统模态中固有模态间的激励-反馈机制推导出能够反应各阶模态参与贡献的系统阻尼和刚度解析解,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颤振机... 通过定量描述各阶模态及其分布特性在颤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了多阶模态耦合导致的桥梁颤振三维效应。首先,根据系统模态中固有模态间的激励-反馈机制推导出能够反应各阶模态参与贡献的系统阻尼和刚度解析解,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颤振机理分析的模态驱动分析方法。其次,对桥梁整体系统阻尼沿着跨向进行泰勒展开,建立了跨向节段与气动性能间的定量关系,使得该方法能够量化各阶模态跨向分布特性的影响。然后,以主跨径为500~1500m的悬索桥为例,系统地研究了模态的参与及其分布特性对颤振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比对二维和三维分析结果,揭示了三维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基础竖弯和扭转振型不可能完全相似,三维两模态结果必然大于二维分析结果;随着风速提升二阶正对称竖弯模态先提供负向阻尼后提供正向阻尼,其对颤振性能的影响取决于自身频率与系统颤振频率的比值;约70%的梁段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气动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颤振 悬索桥 模态耦合 三维效应 跨向分布特性
下载PDF
某40t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失效模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郝琪 邵磊磊 +2 位作者 张能忠 汪波 吕钧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6,共4页
基于RADIOSS求解器,建立了含5对接触的某40t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垂直工况动态强度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产品失效形式对比表明,仿真结果有效。进而分析了产品的失效原因,提出修改贯通轴结构和截面形状、强化... 基于RADIOSS求解器,建立了含5对接触的某40t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垂直工况动态强度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产品失效形式对比表明,仿真结果有效。进而分析了产品的失效原因,提出修改贯通轴结构和截面形状、强化平衡轴和平衡轴承毂的倒角工艺、加强平衡轴支架肋板支撑等结构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载货汽车 平衡悬架 失效模式 动态强度
下载PDF
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的悬浮特性
5
作者 吉芳英 范剑平 +4 位作者 王颖 许晓毅 徐璇 李东平 孙国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4-239,共6页
进入生化池的沙粒受粒径影响,或沉积或悬浮在生化池,粒径≤73μm的细微沙容易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导致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生物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下降.以粒径≤73μm的沙粒为对象,研究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ρ(MLVS... 进入生化池的沙粒受粒径影响,或沉积或悬浮在生化池,粒径≤73μm的细微沙容易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导致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生物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下降.以粒径≤73μm的沙粒为对象,研究生化池中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的影响,探讨细微沙的可悬浮性和悬浮态势,揭示细微沙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显微观察发现,粒径>33μm的细微沙不易被活性污泥卷捕,呈自由悬浮态势;粒径≤33μm的细微沙容易被活性污泥絮体卷捕,呈卷捕附着态势.细微沙粒径越小,悬浮比(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的细微沙占生化池进水中细微沙总量的比例)越大,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越低,悬浮比与细微沙粒径呈显著线性相关(y=0.996-0.010x),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与悬浮比相关性显著〔y=2.84/(12.27x+3.06)〕.研究显示,细微沙不影响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厂可结合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调控ρ(MLSS),保证ρ(MLVSS)的稳定,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细微沙 粒径 悬浮特性 可悬浮性 悬浮态势
下载PDF
刚性悬挂接触网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梅桂明 张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9,共6页
从弹性势能、动能相等推导出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机构的等效刚度及等效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满足边界条件的试函数方法,利用QR法计算得到刚性悬挂接... 从弹性势能、动能相等推导出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机构的等效刚度及等效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满足边界条件的试函数方法,利用QR法计算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建立了受电弓与刚性悬挂接触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接触网的跨距以及弓头质量等参数对弓网间接触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悬挂接触网 悬挂机构 假设模态法 动力学
下载PDF
布置方式对直流绝缘子串人工污秽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胡建林 蒋兴良 +2 位作者 张志劲 孙才新 舒立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1-14,20,共5页
直流绝缘子串布置方式对污闪电压有影响,以2种典型直流瓷绝缘子(XZP-210和XZP-300)为试品,在人工雾室中通过试验研究了悬垂单串布置(Ⅰ型)、悬垂双串布置(Ⅱ型)和Ⅴ型布置绝缘子串的直流负极性污闪特性,分析了布置方式对负极... 直流绝缘子串布置方式对污闪电压有影响,以2种典型直流瓷绝缘子(XZP-210和XZP-300)为试品,在人工雾室中通过试验研究了悬垂单串布置(Ⅰ型)、悬垂双串布置(Ⅱ型)和Ⅴ型布置绝缘子串的直流负极性污闪特性,分析了布置方式对负极性污闪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流绝缘子串布置方式对污闪电压有影响;在不同污秽程度下,Ⅴ型布置时直流污闪电压比Ⅰ型布置时高14.5%~25.9%,Ⅱ型布置则比Ⅰ型布置低4.2%~9.0%;且随着污秽程度的增加,Ⅴ型布置相对于Ⅰ型布置的污闪电压提高的百分数和Ⅱ型布置相对于Ⅰ型布置降低的百分数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置方式 人工污秽 直流绝缘子串 闪络特性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下载PDF
大跨度三塔悬索桥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育林 彭天波 +3 位作者 李建中 吉林 冯兆祥 阮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10,共6页
结合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工程设计实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特点。采用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法对该桥进行了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大跨度三塔悬索桥地震反应的特点。分析了竖向地震动、中塔与主梁之间的纵向弹性索和高阶振型... 结合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工程设计实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特点。采用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法对该桥进行了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大跨度三塔悬索桥地震反应的特点。分析了竖向地震动、中塔与主梁之间的纵向弹性索和高阶振型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对主梁弯矩和边塔的动轴力贡献较大;在中塔与主梁之间采用弹性索对中塔内力反应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减小了边塔弯矩、主梁梁端位移以及主梁与次边跨间相对位移,对结构抗震有利;高阶振型对主塔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大,主塔的地震反应主要由高阶振型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动力特性 高阶振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动力分析中高阶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聂利英 叶爱君 胡世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汊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 ,讨论了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动力分析中高阶振动的影响 。
关键词 悬索桥 地震反应 高阶振动 阻尼矩阵 地震动力分析 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频率阶数
下载PDF
平衡悬架失效模式与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建振 常连霞 马文松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ABAQUS对某自卸车发生断裂的平衡悬架支架进行了强度分析,同时就失效模式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将新方案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盲孔螺栓的应力并改善支架应力分布,满足... 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ABAQUS对某自卸车发生断裂的平衡悬架支架进行了强度分析,同时就失效模式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将新方案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盲孔螺栓的应力并改善支架应力分布,满足设计要求。改进后悬架使用结果也证明原产品质量缺陷被彻底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悬架支架 失效模式 有限元
下载PDF
悬索桥振动特性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春华 秦权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8-51,共4页
振动特性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对结构设计和诊断十分重要。用一阶随机摄动法建立悬索桥随机特征值问题的基本方程,求其动力特性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矩阵,并得到随机特征值的统计特征。结构随机参数按局部平均随机场理论离散。取主缆,桥... 振动特性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对结构设计和诊断十分重要。用一阶随机摄动法建立悬索桥随机特征值问题的基本方程,求其动力特性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矩阵,并得到随机特征值的统计特征。结构随机参数按局部平均随机场理论离散。取主缆,桥塔和加劲梁的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为随机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青马桥自振频率的统计特征和对随机参数的灵敏度矩阵,并由此讨论随机参数对青马桥自振频率的影响。发现结构参数对悬索桥自振频率影响不显著,但自振频率对不同部位的参数的灵敏度系数有量级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随机有限元 灵敏度 振动特性 结构参数
原文传递
提高导线悬挂高度的杆塔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子富 杨靖波 《电力建设》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提高导线悬挂高度是解决线路走廊紧张地区的建筑物跨越和电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导线悬挂高度后,杆塔趋于大型化,钢耗增大,有必要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导线悬挂高度的方法有升高杆塔和改变导线悬挂方式2种。以华东地区某500k... 提高导线悬挂高度是解决线路走廊紧张地区的建筑物跨越和电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导线悬挂高度后,杆塔趋于大型化,钢耗增大,有必要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导线悬挂高度的方法有升高杆塔和改变导线悬挂方式2种。以华东地区某500kV猫头型直线塔为例,对采用2种方法提高导线悬挂高度后的杆塔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塔身重新布置和塔材受力分析,提出合理的塔型方案与结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悬挂高度 升高杆塔 导线悬挂方式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整车主动悬架系统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芃 王青云 +1 位作者 台永鹏 陈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4-80,共7页
目前主流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思想是基于物理思维,对四分之一天棚阻尼悬架模型进行推广,从而忽视了经典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背后的数学原理。针对上述问题,从数学原理角度,提出全新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提出运用模态解耦的方法... 目前主流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思想是基于物理思维,对四分之一天棚阻尼悬架模型进行推广,从而忽视了经典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背后的数学原理。针对上述问题,从数学原理角度,提出全新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提出运用模态解耦的方法对多自由度耦合的整车悬架系统进行解耦,对解耦后各独立的模态振动进行天棚阻尼控制,符合经典天棚阻尼控制针对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思想。对各模态振动系统控制时,提出利用临界阻尼的优越性选取天棚阻尼系数。后将各模态耦合以实现该策略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四轮相关路面输入激励下,对整车天棚阻尼主动悬架与整车被动悬架进行时、频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车主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策略对车身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响应改善效果明显,对车轮的接地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悬架 天棚阻尼 模态解耦 临界阻尼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轮式装载机驾驶室悬架减振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伟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陈世斌 郭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9,共12页
为减缓装载机驾驶室受到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装载机驾驶员的作业舒适性,在考虑成本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研究了带阻尼多模态切换减振器的轮式装载机半主动驾驶室悬架的模糊控制设计。将一种新型低成本减振器应用于轮式装载机驾驶室悬架,通过... 为减缓装载机驾驶室受到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装载机驾驶员的作业舒适性,在考虑成本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研究了带阻尼多模态切换减振器的轮式装载机半主动驾驶室悬架的模糊控制设计。将一种新型低成本减振器应用于轮式装载机驾驶室悬架,通过改变两个电磁阀的通断状态,分析了减振器实现不同阻尼模式的工作原理和阻尼特性变化规律,实现了减振阻尼特性的可调。首先建立了轮式装载机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工作装置的振动特性、四轮相关随机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振动激励。根据该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阻尼多模态切换模型,反映了两个电磁阀的阻尼系数与开关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设计了一种模糊阻尼控制策略,根据驾驶室悬架性能指标,在考虑驾驶室的垂向振动以及驾驶室俯仰运动和侧倾运动的情况下,确定阻尼模式的最优切换顺序。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实现了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电磁阀开关状态的直接控制,发现轮式装载机驾驶室悬架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达到了系统预期控制目标。确定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对带多模态切换减振器的轮式装载机半主动驾驶室悬架减振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悬架减振 模糊控制 装载机驾驶室 阻尼多模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