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场粒径分析仪与ADCP同步测量悬浮沉积物浓度的粒径修正方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兰志刚 龚德俊 +2 位作者 于新生 李思忍 徐永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利用后散射强度 (ABS)估计悬浮沉积物浓度原理 ,根据Rayleigh散射理论 ,给出了利用现场粒径分析仪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同步测量悬浮沉积物浓度的粒径修正方法 ,并推导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对ABS进行粒径修正的等效粒径计算公式 ... 利用后散射强度 (ABS)估计悬浮沉积物浓度原理 ,根据Rayleigh散射理论 ,给出了利用现场粒径分析仪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同步测量悬浮沉积物浓度的粒径修正方法 ,并推导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对ABS进行粒径修正的等效粒径计算公式 ( 9)。利用这一公式并结合LISST 1 0 0所测的粒径分布信息 ,可以对ADCP所测的ABS进行粒径修正 ,其修正方法见式 ( 1 0 )。结合利物浦湾和Anglesey周边海域的现场采样、测量及其分析结果 ,对上述粒径修正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公式进行粒径修正后 ,ADCP测量悬浮沉积物浓度的精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从 0 .65— 0 .71提高到 0 .78— 0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P 悬浮沉积物 粒径修正 后散射强度
下载PDF
黄河河口海岸近岸带水体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文洪 张启舜 胡春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8,共5页
基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物理图形 ,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 ,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 ,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采用泥沙扩散方程计算破波区外的含沙量的... 基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物理图形 ,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 .研究结果表明 ,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 ,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采用泥沙扩散方程计算破波区外的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弥补了Fick扩散模型不考虑泥沙沉速的不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含沙量 泥沙沉速 物理图形 横向分布
下载PDF
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柏青 戎贵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6-992,共7页
排沙漏斗是一种利用立轴旋涡实现水沙分离的二级排沙设施。为了探明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运动特征和排沙机理,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排沙漏斗水气沙三相流动,其中水相和气相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VOF方法描述,悬移质泥沙用颗粒轨... 排沙漏斗是一种利用立轴旋涡实现水沙分离的二级排沙设施。为了探明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运动特征和排沙机理,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排沙漏斗水气沙三相流动,其中水相和气相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VOF方法描述,悬移质泥沙用颗粒轨道模型描述。通过对计算的悬移质含沙量垂向分布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漏斗室外侧区域含沙量分布整体上较均匀,在漏斗室内侧区域的近底部存在一个明显的高浓度带。作者认为,上述排沙漏斗悬移质泥沙含沙量分布特征主要是由排沙漏斗内的二次流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悬移质 数值模拟 颗粒轨道模型
原文传递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泥沙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长城 王国祥 喻国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3,共3页
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hybridus)、菱(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构... 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hybridus)、菱(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构建的湿地植物生态物理模型进行了含沙水体泥沙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系统对不同悬浮泥沙含量的水体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净化效果最好的湿地植物分别是金鱼藻、黑藻、菱、菖蒲和风车草。随水体含沙量增加净化效果有所增强。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在湿地植物群落中的沉降、吸附和过滤的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生态物理模型 悬浮泥沙 吸附 粒径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干支流及消落带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阎丹丹 鲍玉海 +3 位作者 贺秀斌 唐强 钟荣华 高进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2,329,共5页
采集长江干支流悬移质泥沙和长江干流典型消落带沉积剖面泥沙,通过分析其颗粒组成了解三峡水库水位变化下泥沙特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上从江津到忠县悬移质泥沙呈现沿程逐渐细化的趋势;时间上旱季高水位时期忠县石宝镇悬移质泥... 采集长江干支流悬移质泥沙和长江干流典型消落带沉积剖面泥沙,通过分析其颗粒组成了解三峡水库水位变化下泥沙特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上从江津到忠县悬移质泥沙呈现沿程逐渐细化的趋势;时间上旱季高水位时期忠县石宝镇悬移质泥沙较粗,而雨季低水位时期悬移质泥沙较细。2010-2011年消落带总沉积泥沙大致呈随采样点海拔的增加而逐渐变粗的趋势,而消落带多年净沉积泥沙粗细变化受海拔影响不大。悬移质和沉积泥沙在时空上的变异多数表现为:砂粒变异系数最大,粘粒次之,粉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沉积泥沙 粒径分布 消落带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河口悬沙粒径对遥感反射率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验观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芳 周云轩 +1 位作者 李九发 刘小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为了尽可能减少野外测量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实验水桶稳定观测平台及可控制条件下的光谱辐射测量实验.采用典型高浊度河口—长江口和黄河口的泥沙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悬浮物粒径与后向散射系数、遥... 为了尽可能减少野外测量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实验水桶稳定观测平台及可控制条件下的光谱辐射测量实验.采用典型高浊度河口—长江口和黄河口的泥沙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悬浮物粒径与后向散射系数、遥感反射率的定量关系,实验观测了悬浮颗粒物粒径对遥感反射率的响应变化.实验结果可为河口二类水遥感建模及粒径在遥感模型中的参数化表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射率 河口海岸 悬浮泥沙 颗粒粒径
下载PDF
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铜的促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翔 李忠武 +5 位作者 徐卫华 黄梅 文佳骏 金昌盛 周咪 陈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37-3846,共10页
沉积物悬浮颗粒对重金属吸附是重金属在湖泊中迁移的关键环节,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Cu(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悬浮液进行Cu(Ⅱ)吸附试验.... 沉积物悬浮颗粒对重金属吸附是重金属在湖泊中迁移的关键环节,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Cu(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悬浮液进行Cu(Ⅱ)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DOM(富里酸和沉积物DOM)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u(Ⅱ)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吸附48 h后,吸附百分比从71.51%分别提高到了75.31%和85.69%.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结果显示,在DOM的影响下,Cu(Ⅱ)被吸附后存在于沉积物颗粒内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反应过程中,Cu(Ⅱ)与DOM存在先络合后解离的过程.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同步荧光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类蛋白组分能够促进Cu(Ⅱ)在沉积物悬浮颗粒上的吸附,其中类酪氨酸组分在促进Cu(Ⅱ)被沉积物颗粒吸附沉淀过程中优先发挥作用,而类腐殖酸组分几乎没有促进吸附作用.完善了湖泊重金属迁移的相关理论,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沉积物悬浮颗粒 铜离子 吸附 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近期长江口南支河道洪季含沙量时间变化及床沙再悬浮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敏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占海 姚弘毅 王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8,共9页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流域来沙出现锐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悬沙浓度 悬沙粒度 底床切应力 潮流速
原文传递
引黄灌区首部枢纽泥沙输移特性与流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宁少雄 孙耀民 +3 位作者 吴文勇 肖娟 赵永安 赵志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为了探究引黄灌溉枢纽挟沙水流沿程含沙量变化规律和悬移质泥沙的垂向分布规律,推求首部枢纽有害泥沙悬浮的临界不淤流速,阐明减少有害泥沙引入的措施与方法,以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以山西尊村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级站首部枢纽2... 为了探究引黄灌溉枢纽挟沙水流沿程含沙量变化规律和悬移质泥沙的垂向分布规律,推求首部枢纽有害泥沙悬浮的临界不淤流速,阐明减少有害泥沙引入的措施与方法,以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以山西尊村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级站首部枢纽2019年5—7月取黄河水样及工况、断面流速、水深、水面宽度数据监测,分析了泥沙含量、沉起流速,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仪器处理分析了粒径级配,修正了适用于尊村灌区首部枢纽的挟沙力、扬动流速公式.结果表明:干渠黄河水泥沙含量与来水工况呈正相关;尊村灌区所引黄河泥沙粒径以0.006~0.200 mm为主;尊村灌区淤积与黄河口流速及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建议增长泵前黄河口输水距离,流速控制在0.30 m/s左右,同时对引水口清淤;干渠以大于2.06 m/s流速定时冲刷.实际运行中单机组工况应控制在7.50 m^(3)/s左右以减少有害泥沙引入,干渠流速控制在0.42 m/s左右,输配水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部枢纽 输移特性 挟沙力 临界流速 扬动流速 悬移质 颗粒级配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hina 被引量:5
10
作者 Li Yan, Wang Yaqin LinYian Associate Professor,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Senior Engineer,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5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cluding relative settling velocity, relative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and flocculation exponent, are obtained by the suspended load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Data of ...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including relative settling velocity, relative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and flocculation exponent, are obtained by the suspended load equations for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Data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uggest that level of flocculation changes from river section, river mouth (turbidity maximum) to offshore area in sequence of low, very high and high. The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es reflected by in situ estimation performs a similar feature as that obtained from still water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sediment particle size settling velocity flocculation coefficient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黄河口现行流路入海水沙特征对流域的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卫明 窦身堂 +3 位作者 余欣 王开荣 于守兵 杜小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5-682,共8页
基于1976-2012年利津站实测水沙资料,选取1976-1986年、1987-1999年及2000-2012年作为特征时段,探讨了黄河口现行入海水沙条件变化的阶段性特征,重点研究了入海泥沙粒度特征对入海水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与1976-1986年年均入... 基于1976-2012年利津站实测水沙资料,选取1976-1986年、1987-1999年及2000-2012年作为特征时段,探讨了黄河口现行入海水沙条件变化的阶段性特征,重点研究了入海泥沙粒度特征对入海水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与1976-1986年年均入海流量1020 m^3/s相比,1987-1999年与2000-2012年入海流量大幅度减小,分别为473.7 m^3/s和504.7 m^3/s;(2)与1976-1986年年均入海含沙量24.4 kg/m^3相比,1987-1999年大幅度减小至15.9 kg/m^3,2000-2012年仅为4.1 kg/m^3;(3)1976-1986年入海悬沙中值粒径为0.022 mm,1987-1999年减小至0.016 mm,2000-2012年又变粗至0.021 mm,反映水库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游河床冲刷造成入海泥沙粗化;(4)2000年后利津站与花园口站悬沙粒度特征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研究还揭示了利津站床沙特征与流域前4年来沙系数存在较好相关性,利津床沙粒径呈现随来沙系数减少而增大的趋势,表明流域来沙量减少会造成利津站床沙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流量 含沙量 阶段性 粒度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分析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海希 邵宇阳 张健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266,共5页
絮凝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而在河口海岸动水环境下的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变化过程是一个重要且有待完善的研究课题。利用长江口北槽现场悬沙样本开展了系统的室内絮凝实验。采用粒径分布与有效粒径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水流紊动... 絮凝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而在河口海岸动水环境下的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变化过程是一个重要且有待完善的研究课题。利用长江口北槽现场悬沙样本开展了系统的室内絮凝实验。采用粒径分布与有效粒径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水流紊动、盐度和悬沙浓度等不同絮凝因子条件作用下对长江口北槽泥沙絮凝体粒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紊动剪切率对絮凝体粒径作用为先促进后减小,临界值出现在23. 09 s^(-1),此时最大有效粒径为50. 26μm;而悬沙浓度会抑制絮凝体生长;同时长江口北槽悬沙的絮凝饱和盐度要大于高岭土,约为14. 4 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紊动剪切率 盐度 悬沙浓度 粒径分布 有效粒径
下载PDF
悬移质泥沙输移扩散方程适用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磊 关见朝 +2 位作者 王友胜 胡智丹 王协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4-702,共9页
悬移质泥沙的输移扩散是泥沙运动力学的基础问题之一,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对其运动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理论下扩散方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Rouse扩散方程及其修正式仅适用于泥沙浓度较低、... 悬移质泥沙的输移扩散是泥沙运动力学的基础问题之一,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对其运动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理论下扩散方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Rouse扩散方程及其修正式仅适用于泥沙浓度较低、颗粒惯性小至可忽略的条件;两相流理论下的扩散方程由于未考虑颗粒惯性效应,同样只适用于浓度较低、颗粒较小的条件;近期Snehasis Kundul和Koeli Ghoshal基于漂移速度建立的扩散方程由于考虑了升力、颗粒惯性等因素对悬移质分布的影响,使其适用范围相应变大,但在确定泥沙扩散系数上仍然采用的是经验公式,应用上会受到实验资料的限制。基于动理学理论的扩散模型包括基于PDF方程的扩散方程和弥散方程。两个模型中,除了重力沉降和紊流扩散作用外,由于考虑了升力、颗粒紊动、颗粒惯性等影响因素,其在浓度较高、颗粒惯性较大时仍适用,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弥散方程,能够反映颗粒浓度、颗粒紊动、颗粒碰撞等不同机制对泥沙悬浮的影响,全面阐释了悬移质泥沙扩散背后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扩散方程 泥沙浓度 颗粒惯性
下载PDF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摄食生理影响的室内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栗志民 申玉春 +1 位作者 余南涛 林振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6-393,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清滤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50 mg/L时的最大清滤率(1.12 L.个体-1.h-1)比较,悬浮颗粒物浓度为500 mg/L时,清滤率达最小值(0.17 L.个体-1.h-1)),其清滤率降幅达85%。这表明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的水环境下,贝类受到环境胁迫,其生理和自身摄食机制受到限制,引起摄食减少和机体损伤。马氏珠母贝类的清滤率(CR)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CR=-0.701+1.627×TPM-0.463×TPM2+0.036×TPM3(R2=0.928)。(2)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率随着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50 mg/L时达最大值(38.28 mg/h),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50 mg/L时,摄食率反而下降,在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500 mg/L时,降为最小值(16.22 mg/h),摄食率降幅为58%。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马氏珠母贝摄食率受到的影响小于清滤率受到的影响。马氏珠母贝类的摄食率(IR)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IR=-46.631+70.957×TPM-18.385×TPM2+1.367×TPM3(R2=0.907)。(3)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总悬浮颗粒物12.6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最大(48.57%),而总悬浮颗粒物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最小(8.56%)。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AE)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AE=52.189+0.132×TPM-3.111×TPM2+0.316×TPM3(R2=0.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 清滤率 摄食率 吸收率
下载PDF
含悬浮泥沙颗粒水介质的声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永伟 商德江 +1 位作者 李琪 陈梦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9-315,共7页
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对水声探测设备工作性能的影响很大。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声吸收实验测量系统,利用混响法测量了频率为20~60kHz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当混浊海水中悬浮泥沙颗粒的浓度小于110mg/L时,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与纯净... 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对水声探测设备工作性能的影响很大。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声吸收实验测量系统,利用混响法测量了频率为20~60kHz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当混浊海水中悬浮泥沙颗粒的浓度小于110mg/L时,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与纯净海水的声吸收系数差别较小,混浊海水中引起吸收的主要成份是电解质硫酸镁;当悬浮泥沙颗粒的浓度超过140mg/L时,悬浮泥沙颗粒引起的声吸收已非常明显,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最大为纯净海水声吸收系数的2倍。实验结果表明,混浊海水的声吸收系数近似与悬浮泥沙颗粒的浓度成正比,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该研究成果可对混浊海水中声纳探测系统设计、声纳探测距离确定以及声纳性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混浊海水 悬浮泥沙颗粒 声吸收 混响法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DF(2,2) TO ANALYSI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MAGE 被引量:1
16
作者 Hequan Sun Liansheng Yu +2 位作者 Yongming Shen Daoyin Yu Guangwen Zhu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4-207,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mage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biorthogonal wavelet transform of CDF(2,2). Based on the powe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cales, an adaptive algorithm is prop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mage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biorthogonal wavelet transform of CDF(2,2). Based on the powe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cales, an adap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ereby the coefficients are adjusted non-linearly. The particle information can be well retained while the useless background is removed. In this way, satisfactory binary image can be obtained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 p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sediment image particle biorthogonal wavelet CDF(2 2)
原文传递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表层水体悬沙粒径对离水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雪中 王维佳 +1 位作者 张俊儒 何青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长江口最大浊度带2008年3月和2009年5月的现场测量光谱和悬浮泥沙参数,讨论了引入悬浮泥沙粒径因子的反演模式,并尝试将絮凝体粒径参数引入模式,分析悬浮泥沙室内粒径与现场粒径对长江口表层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 利用长江口最大浊度带2008年3月和2009年5月的现场测量光谱和悬浮泥沙参数,讨论了引入悬浮泥沙粒径因子的反演模式,并尝试将絮凝体粒径参数引入模式,分析悬浮泥沙室内粒径与现场粒径对长江口表层水体离水光谱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理论分析来看,粒径对光谱产生影响的机理很明确,但采用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作为参数,引入经验模型,模型的精度反而降低。絮凝体粒径受到水动力和盐度影响,短周期性更强,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更低。这可能与粒径分布的影响相对悬沙浓度对光谱反射率的贡献要小很多,粒径分布对光谱的影响信息极容易被掩盖掉有关。建议采用更有效的粒径描述方式,比如絮凝体投影表面积参数等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光谱反射率 粒径 长江口
下载PDF
现场激光测沙仪精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建平 石照泉 叶泽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现场激光测沙仪根据散射理论的原理来测定泥沙颗粒级配或含沙量。通过对该仪器悬移质颗粒级配和含沙量的测试,以及与传统泥沙测验方法的比测分析,得出了该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测验过程中测前准备、现场控制和资料检查等... 现场激光测沙仪根据散射理论的原理来测定泥沙颗粒级配或含沙量。通过对该仪器悬移质颗粒级配和含沙量的测试,以及与传统泥沙测验方法的比测分析,得出了该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测验过程中测前准备、现场控制和资料检查等关键环节的精度控制方法与质量检查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沙仪 悬移质含沙量 颗粒级配 精度控制
下载PDF
CDF(2,2)小波在悬沙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邵若莉 于连生 《海洋技术》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利用双正交小波CDF(2,2)分解的各级小波系数能够充分体现悬沙图像中颗粒信息的特点,并结合各级小波中不同的功率分布,提出了一种对各级小波系数进行非线性调整的自适应算法。该算法能够在清除无关背景色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颗粒信... 利用双正交小波CDF(2,2)分解的各级小波系数能够充分体现悬沙图像中颗粒信息的特点,并结合各级小波中不同的功率分布,提出了一种对各级小波系数进行非线性调整的自适应算法。该算法能够在清除无关背景色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颗粒信息,进而获得很好的二值化图像,有利于颗粒图像的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正交小波 CDF(2 2) 悬沙图像 颗粒
下载PDF
河流水体悬浮泥沙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
20
作者 段梦伟 李如仁 +3 位作者 刘东 蒋昕桐 仇志强 李柯妤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5-687,共13页
河流悬浮泥沙动态监测对河道变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遥感技术可对大区域河流水体悬浮泥沙进行实时监测。与海洋和湖泊等大面积水体相比,当前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关... 河流悬浮泥沙动态监测对河道变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遥感技术可对大区域河流水体悬浮泥沙进行实时监测。与海洋和湖泊等大面积水体相比,当前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入海河流河口区域。为充分发挥不同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多源卫星遥感资料优势,实现更广泛区域、不同级别河流的悬浮泥沙输运遥感监测,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的数据源和模型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出河流悬浮泥沙卫星遥感研究中面临河流遥感反射率高精度提取、悬浮泥沙浓度高精度遥感和基于二维表层悬浮泥沙浓度遥感的三维通量遥感等挑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从去除邻近效应大气校正、考虑悬浮泥沙粒径分布的浓度遥感和悬浮泥沙输运通量三维遥感3个方面对河流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悬浮泥沙 卫星遥感 邻近像元效应 粒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