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元税
宋维
+2 位作者
张蕾蕾
欧阳艳红
高允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 评价休克指数和体温修正休克指数(以下简称“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前瞻性注册登记并分析111例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资料,以进一...
目的 评价休克指数和体温修正休克指数(以下简称“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前瞻性注册登记并分析111例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资料,以进一步评价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 收缩压、心率在成活出院组与死亡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1.109±0.428)和(1.082 ±0.410)]明显高于成活出院组[(0.899±0.303)和(0.844 ±0.265)],P<0.05.修正休克指数>1.1的患者死亡风险比为5.4,明显高于收缩压<90 mm Hg组(1.6)和心率>100次/min组(3.1),P>0.05.休克指数>1.1预测该组患者死亡风险的比值比为2.8.结论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是易于记忆和获取的有效评价指标,有助于预测诸如心脏骤停循环恢复患者最终死亡或成活出院等病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
自主循环恢复
休克指数
修正休克指数
收缩压
心率
体温
成活出院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萍
林庆明
+2 位作者
赵燊
林世荣
陈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心搏骤停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是有益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OVID(1980年至2012年4月)、EMB...
目的心搏骤停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是有益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OVID(1980年至2012年4月)、EMBASE(1980年至2012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2年4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年至2012年4月)和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年至2012年4月)。纳入文献符合:①随机对照试验(RCT);②比较常温与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③结果为神经功能恢复和出院存活。合并效应量,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1)。结果4个RCT共纳入417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RR=1.43,95%CI1.14~1.80,P=0.002),出院存活更高(RR=1.32,95%C11.08~1.63,P=0.008)。所纳入文献报道的不良事件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同质性好,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亚低温治疗改善了心搏骤停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出院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亚低温
神经功能
出院存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不同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田昕
方伟钧
吴雅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的CA到开始复苏的时间(也就是心脏停搏的时间)患者的Sustained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分析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研究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69例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分为A组(心脏停搏时间≤5min)和B组(5...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的CA到开始复苏的时间(也就是心脏停搏的时间)患者的Sustained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分析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研究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69例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分为A组(心脏停搏时间≤5min)和B组(5min<心脏停搏时间≤15min),并对它们的持续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存在明显差异,但持续ROSC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对心肺复苏进行研究中,应该因不同的研究目的,根据患者心脏停搏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的对象,比如研究和存活出院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均应在5min内,而研究和持续ROSC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可以延长到15min内,如果忽略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将很可能在同一研究中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持续自主循环恢复率
存活出院率
心脏停搏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元税
宋维
张蕾蕾
欧阳艳红
高允锁
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统计室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文摘
目的 评价休克指数和体温修正休克指数(以下简称“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前瞻性注册登记并分析111例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资料,以进一步评价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 收缩压、心率在成活出院组与死亡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1.109±0.428)和(1.082 ±0.410)]明显高于成活出院组[(0.899±0.303)和(0.844 ±0.265)],P<0.05.修正休克指数>1.1的患者死亡风险比为5.4,明显高于收缩压<90 mm Hg组(1.6)和心率>100次/min组(3.1),P>0.05.休克指数>1.1预测该组患者死亡风险的比值比为2.8.结论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是易于记忆和获取的有效评价指标,有助于预测诸如心脏骤停循环恢复患者最终死亡或成活出院等病情预后.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
自主循环恢复
休克指数
修正休克指数
收缩压
心率
体温
成活出院
Keywords
Post-cardiac
arrest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Shock
index
Adjusted
shock
index
Systolic
pressure
Heart
rate
Body
temperature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萍
林庆明
赵燊
林世荣
陈锋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福建省急救中心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21,共6页
文摘
目的心搏骤停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是有益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OVID(1980年至2012年4月)、EMBASE(1980年至2012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2年4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年至2012年4月)和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年至2012年4月)。纳入文献符合:①随机对照试验(RCT);②比较常温与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③结果为神经功能恢复和出院存活。合并效应量,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95%C1)。结果4个RCT共纳入417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RR=1.43,95%CI1.14~1.80,P=0.002),出院存活更高(RR=1.32,95%C11.08~1.63,P=0.008)。所纳入文献报道的不良事件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同质性好,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亚低温治疗改善了心搏骤停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出院存活。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亚低温
神经功能
出院存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Keywords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Mild
hypothermia
Neurologic
function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Meta-analysi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9
3
作者
田昕
方伟钧
吴雅琴
机构
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出处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文摘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的CA到开始复苏的时间(也就是心脏停搏的时间)患者的Sustained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分析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研究的影响.方法 对急诊科69例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分为A组(心脏停搏时间≤5min)和B组(5min<心脏停搏时间≤15min),并对它们的持续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存在明显差异,但持续ROSC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对心肺复苏进行研究中,应该因不同的研究目的,根据患者心脏停搏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研究的对象,比如研究和存活出院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均应在5min内,而研究和持续ROSC率相关时病例的心脏停搏时间可以延长到15min内,如果忽略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将很可能在同一研究中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持续自主循环恢复率
存活出院率
心脏停搏时间
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stained
ROSC
ratte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rate
Cardiac
arrest
time
分类号
R605.974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
刘元税
宋维
张蕾蕾
欧阳艳红
高允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原文传递
2
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
王晓萍
林庆明
赵燊
林世荣
陈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原文传递
3
不同心脏停搏时间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田昕
方伟钧
吴雅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