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吗? 被引量:111
1
作者 胡祎 张正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83,共16页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递增,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2)在中国当前农业生产环境下,充分利用农机服务能显著提高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且不同地区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3)农机服务提高农业效率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引入效应与劳动替代效应,前者以外包服务的形式将先进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后者通过保障农业劳动完成质量避免了当前农村因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户"偷工减料"而造成的技术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技术效率 小麦生产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on Unlimited Surplus Labor in Rural China 被引量:47
2
作者 Fang Cai Meiyan W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08年第1期51-65,共15页
Using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approach,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a host of conventional wisdoms relating to issues of farmer, the countryside and agriculture,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exist... Using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approach,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a host of conventional wisdoms relating to issues of farmer, the countryside and agriculture,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mass surplus laborers in China. When analyzing various sources of statistics, evidence shows that there is no longer a large pool of surplus laborers in rural China as most people believe. Based on this counterfactual result, all related events, such as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e level of comparativ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and the degree of rural-urban income gap must be re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income gap surplus labor technological change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晓波 杨进 王生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72,共19页
在过去的几年中,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然而,关于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转折点而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大多数这方面的实证研究都建立在对总体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估计上。由于劳动力统计... 在过去的几年中,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然而,关于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转折点而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大多数这方面的实证研究都建立在对总体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估计上。由于劳动力统计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争论很难调和。工资数据比就业数据更为准确。基于对甘肃省农忙和农闲时期工资的发展演化模式的长期调研发现,无论其他影响因素是否被控制,实际工资水平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贫困地区实际工资在加速上涨,甚至农闲时期也是如此,表明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该发现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模型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Investigation Office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4-38,共5页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 ,避免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运用抽样调查数据...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是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 ,避免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运用抽样调查数据和数学模型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流动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定量分析 就业 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建设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估计及其含义 被引量:38
5
作者 都阳 王美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7-24,共8页
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并根据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样本中每一个劳动力的迁移概率。由此推算出在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制度环境下,农业中可供转移的劳动力规模仅有几千万,是十分有限的,这一结... 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并根据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样本中每一个劳动力的迁移概率。由此推算出在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制度环境下,农业中可供转移的劳动力规模仅有几千万,是十分有限的,这一结果和中国仍然存在上亿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有很大差异。目前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劳动力,要使他们真正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作用,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即重视对中老年劳动力的培训,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从而提高其非农工作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配置 外出 剩余劳动力 数量 政策
下载PDF
1996—2005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郭金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81,共10页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根据本文的估算,1996年以来我国剩余劳动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亿人,约占全部...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根据本文的估算,1996年以来我国剩余劳动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亿人,约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非农部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转移,是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随机前沿方法 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研究——基于2002—2011年的数据 被引量:32
7
作者 孟令国 刘薇薇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2,共6页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对于深入分析人口红利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劳动工日法,对中国历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中国剩余劳动力数量锐减,其...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对于深入分析人口红利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劳动工日法,对中国历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中国剩余劳动力数量锐减,其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并且"刘易斯拐点"开始浮现,第一次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对此,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以获取二次人口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年龄结构 人口红利 劳动工日法
原文传递
主体性过剩:当代新资本形态的结构性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夏莹 牛子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158,180,共12页
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劳动过程方面最突出地表现为劳动者主体性的空前凸显。在当代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往往呈现出"主体性过剩"的状态,以至于陷入"自我剥削"乃至"相互剥削"的生存窘境之中。对这一... 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劳动过程方面最突出地表现为劳动者主体性的空前凸显。在当代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往往呈现出"主体性过剩"的状态,以至于陷入"自我剥削"乃至"相互剥削"的生存窘境之中。对这一现象的把握,要求研究者反思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阐释,洞察劳动者的主体性本身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共谋关系,并追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结构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人阶级政治力量的衰落、资本过剩导致的劳动过程重构、金融化趋势的扩散、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等,共同为"主体性过剩"的现象提供了制度条件。这些变化作为应对"滞胀"危机的一系列"修复机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秩序的历史性衰落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过剩 新资本形态 新自由主义 劳动过程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被引量:25
9
作者 姚士谋 William Chang 朱振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1-406,共6页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并纠正了认识上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 ,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 :(1)在相...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并纠正了认识上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 ,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 :(1)在相当大一段时期内 ,中国城市化水平以界定在5 0 %或 5 5 %为宜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西方国家不同国情的高指标、高比例 ;(2 )对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应有一个合理限度 ,考虑人口、用地、环境的合理容量 ;(3)小城镇的发展要合理引导、分期分批、有重点地稳步发展 ;(4)乡村城镇化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 ,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人口流动、产业政策、区域平衡、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特色 城镇空间 剩余劳动力 可持续发展 乡镇城镇化
下载PDF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宗胜 宗振利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3,共13页
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 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二元经济结构 剩余劳动力
原文传递
工资上升、劳动力短缺与刘易斯拐点幻觉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5,共7页
很多学者在运用刘易斯模型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和涨薪潮问题时,不但忽略了该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还误解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误以为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形成了刘易斯拐点幻觉。判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两部门实... 很多学者在运用刘易斯模型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和涨薪潮问题时,不但忽略了该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还误解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误以为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形成了刘易斯拐点幻觉。判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两部门实际收入差距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是现有文献常用的名义工资的变化。经验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国两部门实际收入差距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呈现出扩大趋势,因此,中国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短缺 收入差距
下载PDF
试析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下海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制约转移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滞后导致的劳动力素质低下。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少,机会不均等,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制约转移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滞后导致的劳动力素质低下。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少,机会不均等,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及破除就业迁移制度性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建设新农村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潜力测算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迅雷 周洪荣 朱蕾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31,共11页
文章基于国内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困局,通过引入Mas-Colell-Razin二元分析方法,从C-D生产函数出发,建立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重点讨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可转移剩余劳动力潜在规模的测算,进而利用改革开放后的国内数... 文章基于国内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困局,通过引入Mas-Colell-Razin二元分析方法,从C-D生产函数出发,建立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重点讨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及可转移剩余劳动力潜在规模的测算,进而利用改革开放后的国内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在理论分析和数据获取等方面有所创新。理论与实证分析均表明,中国劳动力转移正趋于均衡;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文章进一步测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存约4 000-6 000万人,表明粗放式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倚仗资本和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 均衡模型 边际递减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工业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怀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农村工业化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致富,依托市场和农民自身优势,在农村兴办现代化工业,并使工业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 农村工业化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致富,依托市场和农民自身优势,在农村兴办现代化工业,并使工业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大城市的人口已经接近饱和,容纳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大力发展“近”农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经营链条,对于缓解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转移途径 农村工业化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楼江 祝华军 韩鲁佳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有非农就业机会的拉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外推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推力。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为保证社会稳定,农业机械化推力和非农就业拉力应力求均衡,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与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下载PDF
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纪国义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想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然后找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只有这样...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想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然后找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就业
下载PDF
中国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吉亭 孟庆武 《中国渔业经济》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我国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即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作业渔场萎缩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针对成因,根据我国国情和渔业特点,从发展渔业经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强渔民就业培训等方面阐... 本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我国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即渔业资源的衰退、捕捞作业渔场萎缩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针对成因,根据我国国情和渔业特点,从发展渔业经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强渔民就业培训等方面阐述了解决我国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二元经济中宏观经济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稻葵 徐翔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8,共8页
当前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的研究大多数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中仍存在较严重的结构失衡现象,结构调整进度比较缓慢。通过系统地分析对外贸易和消费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改善,内外部结构失衡现象同时开始缓... 当前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的研究大多数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中仍存在较严重的结构失衡现象,结构调整进度比较缓慢。通过系统地分析对外贸易和消费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改善,内外部结构失衡现象同时开始缓解,具体表现为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趋稳和消费率的迅速回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还发现,结构改善的关键动力是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后期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升。这一趋势性变化是与中国宏观经济的二元经济特征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经济结构 贸易顺差 消费率 劳动收入份额
下载PDF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梦远 贾立平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流动 农村经济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阐释、数量匡算与经验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0,共8页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和产值比重的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行之势;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阻滞了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存在U形关系,但并不显著;滞后期因变量的系数为正,反映了劳动力对长期依赖于农业具有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拐点 就业弹性 动态GM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