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田伟 刘亚军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通过大体解剖观察评价植钉的准确性。同时对163例采用不同导航方式(包括透视导航、CT三维导航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实验研究共植入螺钉398枚。盲法组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3%),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组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良36枚(45.0%),差10枚(12.5%)。CT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良10枚(12.5%),无差的螺钉。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1min;优72枚(90%),良8枚(10%),无差的螺钉。临床病例中,透视导航组共272枚螺钉,优243枚(89.3%),良29枚(10.7%)。CT导航组共571枚螺钉,优485枚(84.9%),良82枚(14.4%),差4枚(0.7%,均发生于早期颈椎手术病例)。Iso-C术中三维导航组共142枚螺钉,优136枚(95.8%),良6枚(4.2%,5枚为颈椎,1枚为腰椎)。结论正确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三种导航方法各有优缺点,Iso-C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逐渐替代其他两种导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黎明 喻忠 +6 位作者 桂鉴超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姚京东 侯明夫 徐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2例(32椎),骨折部位为T6~L4,胸椎14椎,腰椎18椎。压缩程度为20%~90%,其中5例椎体压缩在...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2例(32椎),骨折部位为T6~L4,胸椎14椎,腰椎18椎。压缩程度为20%~90%,其中5例椎体压缩在75%以上。12椎行椎体成形术;20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12椎行球囊扩张成形,8椎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行单椎体注射14例,两椎体注射6例,三椎体注射2例;18椎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术后行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直觉模拟评分变化。结果成功对32椎注射骨水泥,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无神经根及脊髓受压,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每椎手术时间为(18.4±4.5)min,X线照射剂量为(12.2±3.4)dGy,注射骨水泥量为(4.4±2.5)ml,椎体体积由术前的(22.2±8.6)cm3增至术后的(24.8±6.9)cm3,容积变化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的(8.3±1.6)分下降为术后48h的(2.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0(6~1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采用导航系统引导行椎体成形术能明显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放射线剂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质疏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开启精准肝胆外科的新时代 被引量:41
3
作者 董家鸿 叶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方法日趋数字化,术前构建数字化肝脏、可量化的区域肝功能评估技术和智能化手术规划等数字化平台以精确评估病情;术中应用数字影像导航和信息导航手术系统、可视化手术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方法日趋数字化,术前构建数字化肝脏、可量化的区域肝功能评估技术和智能化手术规划等数字化平台以精确评估病情;术中应用数字影像导航和信息导航手术系统、可视化手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以精准切除病灶;以及精细的围手术期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精准外科的循证化,定量化、可视化、可控化的特点,开启我国肝胆外科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肝切除术 胆道外科手术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4
作者 方驰华 鲁朝敏 +5 位作者 黄燕鹏 李晓锋 范应方 杨剑 项楠 潘家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2例。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 目的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2例。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把重建的三维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进行肝癌的手术治疗及肝动脉化疗泵放置的仿真研究。以三维重建模型及仿真手术的结果用于术前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与术中结果相比较。结果11例患者重建的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肿瘤模型相互空间结构清晰,可轻松地观察到肿瘤的血供类型,计算出肿瘤占肝脏的体积百分比;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器械”及“仿真化疗泵”仿真肝切除术及肝动脉置泵的过程,整个过程有力的感受,与临床手术过程相符,可实时指导临床手术。结论数字医学有助于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及肝脏管道与肝癌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助于肝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成像 三维 仿真手术
原文传递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 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obot?assisted Navigation Procedures with a Conventional Technique 被引量:32
5
作者 Jun-Qiang Wang Yu Wang +7 位作者 Yun Feng Wei Han Yong-Gang Su Wen-Yong Liu Wei-Jun Zhang Xin-Bao Wu Man-Yi Wang Yu-Bo F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1期2527-2534,共8页
Background: Sacroiliac (SI) screw fixation is a demanding technique, with a high rate of screw malposition due to the complex pelvic anatomy. TiRobot- is an orthopedic surgery robot which can be used for SI screw f... Background: Sacroiliac (SI) screw fixation is a demanding technique, with a high rate of screw malposition due to the complex pelvic anatomy. TiRobot- is an orthopedic surgery robot which can be used for SI screw fix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robot-assisted placement of SI screws compared with a freehand technique. Methods:Thirty patients requiring posterior pelvic ring stabilization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freehand or robot-assisted SI screw fixation,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une 2016 at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Forty-five screws were placed at levels S1 and S2. In both methods, the primary end point screw position was assessed and classified using post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Fisher's exact probability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crews'positions. Secondary end points, such as duration of trajectory planning, surgical time after reduction of the pelvis, insertion time for guide wire, number of guide wire attempts, and radiation exposure without pelvic reduction, were also assessed. Results: Twenty-three screws were placed in the robot-assisted group and 22 screws in the freehand group;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r revisions were reporte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screw placement was 100% in the robot-assisted group and 95% in the freehand group. The P value (0.009) showed the same superiority in screw distribution. The fluoroscopy time after pelvic reduction in the robot-assis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freehand group (median [Q1, Q3]: 6.0 [6.0, 9.0] s vs. median [Q1, Q3]: 36.0 [21.5, 48.0] s; χ2 = 13.590, respectively, P 〈 0.001); no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after reduction of the pelvis was noted (χ2 = 1.990, P = 0.158). Time for guide wire inser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for the robot-assisted group than that for the freehand group (median [Q1, Q3]: 2.0 [2.0, 2.7] min vs. median [Q1, Q3]: 19.0 [15.5, 45.0] min; χ2 = 20.952, respectively, P 〈 0.001). The number of guide wire attem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assisted Pelvic Injuries Percutaneous Screw Placement Robotics Sacroiliac Screw surgery
原文传递
3D打印成型技术在复杂pilon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岩 袁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根据人院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3D组(采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术前计划)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根据人院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3D组(采用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术前计划)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4.8±6.0)岁;骨折AO分型:C2型13例,C3型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5.8±6.2)岁;骨折AO分型:C2型12例,C3型18例。对3D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3D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胫骨远端模型。做出骨折明确的诊断、分型和术前计划,将手术时间、术后切15坏死或感染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等与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3D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问分别为(65.1±4.8)、(80.5±3.6)min,术后切口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6.7%(5/30),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7%(23/30)、7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D打印pilon骨折模型,可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复位固定质量,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利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获得性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成像 三维 3D打印 PILON骨折
原文传递
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姜良海 谭明生 +5 位作者 杨峰 移平 唐向盛 韦竑宇 徐文华 郝庆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4,共8页
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人的可行性及置钉精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资料,男27例,女12例;年龄39-58岁,平均51.3岁;寰枢... 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人的可行性及置钉精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资料,男27例,女12例;年龄39-58岁,平均51.3岁;寰枢椎脱位17例,颈椎转移性肿瘤8例,颈椎病14例。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为(7.21±3.47)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平均为(10.53±2.35)分。术前对39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数据导人Mimicsl7.0软件,对目标椎体行选择性三维重建;在UGS Imageware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提取棘突、椎板、侧块后部的表面形态,建立与其表面形态一致的反向模板;将平行于最佳钉道的标杆与模板拟合成一体,即形成带有定位孔和标杆的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并消毒。术中将3D打印导板与置钉椎体的椎板、棘突、关节突紧密贴合,术者以手钻通过定位孔,以平行于标杆的方向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顺钉道置人椎弓根螺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寰枢椎脱位、颈椎转移性肿瘤、颈椎病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2±43)min、(217±62)min、(235±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36±287)ml、(573±291)ml、(384±226)ml。术后3个月时,39例患者VAS平均评分为(2.91±1.24)分,较术前降低(4.30±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JOA评分平均为(14.65±2.72)分,较术前提高(4.12±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共置入304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C1 34枚,C2 50枚,C3-7 220枚。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显示0级占94.4%(287/304),1级占4.9%(15/304),2级占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骨螺丝
原文传递
髋臼后部骨折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进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鸿奋 赵辉 +4 位作者 王富明 张轩轩 张丕军 隆腾飞 王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托力螺钉蚓定髋闷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人虚拟圆柱体。调整圆... 目的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托力螺钉蚓定髋闷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人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最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I格式导出模型,UG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削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小同的进钉孑L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人,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钥‘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29
9
作者 董谢平 张大伟 +4 位作者 漆启华 邓亮 曾纪焕 鲍坤旺 裴延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1-517,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在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矫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严重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0.5岁(34~59岁... 目的探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在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矫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严重踝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0.5岁(34~59岁)。所有患者患踝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得胫腓骨远端的定位及截骨导板的计算机虚拟模型,3D打印出与实体骨骼尺寸一致的定位及截骨导板,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完整截除畸形愈合骨块,复位固定骨折。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6个月(14—35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2±0.8)分]、AOFAS踝.后足评分[(81.1±6.8)分]、SF-36评分[(82.5±5.2)分]及背伸活动度(27.5°±2.5°)、跖屈活动度(24.2°±6.3°)均较术前[(6.3±1.8)分、(43.1±12.0)分、(37.6±9.9)分、14.1°±3.8°、14.4°±3.9°]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或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3D打印接力截骨导板技术可以通过微创便捷地对踝关节内畸形愈合的不规则骨折线实行精确定位、精准截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复位,为创伤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将改善股骨颈骨折治疗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军强 樊瑜波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2期99-102,共4页
股骨颈骨折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2%,大约90%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原因,骨科医生在关注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 股骨颈骨折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2%,大约90%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原因,骨科医生在关注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8
11
作者 胡居正 石展英 +6 位作者 王仁崇 吴昊 阎海威 黄站珠 毛春华 周丹 谢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17-825,共9页
目的探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4~60... 目的探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微创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3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1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4~60岁,平均(37±6.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8例,C2型8例,C3型1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区:Ⅰ区9例,Ⅱ区6例,Ⅲ区2例],15例采用Starr复位架联合"O"型臂导航系统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男8例,女7例;年龄32~57岁,平均(40±5.2)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1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8例,Ⅱ区5例,Ⅲ区2例]。切开治疗组采用髂腹股沟及Stoppa入路,使用重建钢板螺钉、空心螺钉分别固定前、后环损伤。联合治疗组使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联合"O"型臂导航技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耻骨上支螺钉及INFIX内固定架固定前、后环损伤。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切开治疗组住院时间[(45±11)d]、手术时间[(220.0±49.4)min]、骨折愈合时间[(24.0±5.6)周]均较联合治疗组[(21±9)d、(180.0±24.2)min、(16.1±3.8)周]长,术中出血量[(820.0±140.4)ml]较联合治疗组[(24.0±10.4)ml]多,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51、2.772、6.128、22.874;均P<0.05)。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切开治疗组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14/17);联合治疗组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切开治疗组51~85分,其中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14/17);联合治疗组75~95分,其中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14/15)。两组Matta影像学评价和Majeed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34和0.040;均P<0.05)。术后切开治疗组4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术口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个体化置钉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辉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性化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术前接受薄层CT扫描的30例上颈椎疾患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的数据输入Mimic和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最佳的椎弓根钉道,然后根据钉道设计导...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性化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术前接受薄层CT扫描的30例上颈椎疾患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的数据输入Mimic和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最佳的椎弓根钉道,然后根据钉道设计导航模版。用激光快速成型机打印导航模版,用于手术时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结果 6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及6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设计的椎弓根钉道内,未出现向外偏入椎动脉孔及向内偏向椎管的现象,置钉成功率达100%。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并采用数字化导航模版辅助手术置钉,能够有效提高置钉的成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7
13
作者 黄波 荣绍远 +6 位作者 李建华 王现海 危杰 赵春鹏 周利 王军强 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内固定分为2组:导航辅助手术组及非... 目的探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双平面机器人导航辅助内固定分为2组:导航辅助手术组及非导航辅助手术组。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的对应关系进行配对入组,共64例患者纳入研究。导航辅助手术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51-68岁,平均(59.4±5.6)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4例,Ⅳ型10例。导航非辅助手术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3-70岁,平均(59.1±4.9)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8例,Ⅳ型8例。64例患者均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空心钉置入后更换次数、空心钉置入时间、出血量、术后正侧位X线片上任意两枚空心钉之间的角度及每枚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导航辅助手术组及非导航辅助手术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平均(10.1±2.9)s和(36.8±7.5)s,透视次数分别为平均(11.4±3.2)次和(43.9±11.0)次,导针钻孔次数分别为平均(3.9±1.1)次和(18.5±3.2)次,空心钉置入后更换次数分别平均为(0.4±0.6)次和(1.0±0.7)次,出血量分别平均为(29.4±14.7)ml和(50.2±17.1)ml,空心钉置入时间分别平均为(28.8±7.3)min和(43.8±7.9)min,术后正侧位X线片上空心钉之间的角度分别平均为:正位3.1°±1.1°和7.3°±1.2°,侧位2.9°±1.0°和4.4°±2.3°,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之间的角度分别平均为:正位4.4°±1.6°和7.5°±1.70、侧位4.9°±1.6°和8.0°±1.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6
14
作者 方忠 高放 +9 位作者 李锋 刘广武 郭建峰 李勇 徐勇 吴巍 关邯峰 廖晖 曾恒 熊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80-988,共9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手术治疗I、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2...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OLIF联合后路导航经皮置钉固定手术治疗I、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9~77岁,平均(54.1±12.3)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腰椎x线,术后6个月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MR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滑脱率、椎间融合率等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9.0±2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7.8±20.6)ml。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2.9±4.8)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l分别由术前(6.7±2.6)分、(6.3±2.7)分和50.5%±18.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3±1.0)分、(0.8±1.0)分和14.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36的PCS和MCS评分分别由术前(27.1±13.9)分和(51.O±22.7)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67.3±18.9)分和(81.2±1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滑脱率由术前23.5%±7.4%下降至末次随访时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高度、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分别由术前(6.0±3.6)mm、1.8°±6.2°和39.2°±8.4°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8±1.7)mm、6.2°±3.5°和45.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和MRI测量椎间孔大小分别由术前(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虚拟导航联合支气管超声在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众博 金燕平 +6 位作者 虞亦鸣 朱丹萍 马红映 陈磊 张筠 丁群力 邓在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评价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VBN)联合支气管超声经引导鞘管肺活检术( EBUS-GS-TBLB)在肺外周结节( PP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发现的肺外周结节患者行非X线定位下的EBUS-G... 目的:评价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VBN)联合支气管超声经引导鞘管肺活检术( EBUS-GS-TBLB)在肺外周结节( PP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发现的肺外周结节患者行非X线定位下的EBUS-GS-TBLB检查,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VBN联合EBUS-GS-TBLB组(导航-超声组)及EBUS-GS-TBLB组(超声组)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两组间检查时间的差异。结果共有184例患者最终完成了本项研究,其中男117例、女67例,导航-超声组93例,超声组91例。导航-超声组诊断敏感度为72.04%(67/93),在获得诊断的病例中,恶性肿瘤64.1%(43/67),良性疾病35.9%(24/67),检查时间为(45±10) min;超声组诊断敏感度为69.23%(63/91),其中恶性肿瘤52.4%(33/63),良性疾病47.6%(30/63),检查时间为(55±10)min。与超声组相比,两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P=0.747),但两组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2,P<0.01)。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检查,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结论 VBN虽不能进一步提高EBUS-GS-TBLB诊断敏感度,但能引导操作者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标病灶所在支气管从而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无需使用X线定位,因此将VBN技术联合EBUS-GS-TBLB应用于诊断PPLs是高效而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超声检查 导向鞘管 肺外周结节
原文传递
复合性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范先群 周慧芳 +1 位作者 陶凯 陈晓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复合性眼眶骨折的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2例复合性眼眶骨折患者,进行眼眶螺旋CT检查。首先将CT数据... 目的探讨复合性眼眶骨折的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2例复合性眼眶骨折患者,进行眼眶螺旋CT检查。首先将CT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通过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软件进行骨折骨块的移动、旋转及复位,记录骨块在各个轴位的移动量,为手术导航。其次计算眼眶容积,对比两侧眼眶容积的差异,为手术中所需植入材料的体积提供参考。最后制作快速原型,实际模拟手术。所有患者均施行眼眶重建眼球功能性复位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评估疗效。结果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整体运行良好,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交互式操作方便实用,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实现了眼眶骨折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12例患者在手术后均达到满意的疗效:骨折眼眶复位良好,眼球内陷和下移得到矫正,复视和眼球运动受限明显改善,未发生视力下降或丧失。结论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能够为眼眶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手术疗效、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制造技术
原文传递
超声容积导航技术引导椎间孔镜穿刺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付强 刘彦斌 +3 位作者 李军 蔡郑东 王茵 王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容积导航技术引导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椎间孔穿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容积导航技术引导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椎间孔穿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4岁,平均32.9岁;全部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节段L4.,47例,L5s。13例。按抽签方式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超声容积导航组(29例,在超声容积导航辅助下行椎间孔穿刺,最终以“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穿刺位置)和“C”型臂X线机透视组(31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椎间孔穿刺)。术中统计总穿刺时间及“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超声容积导航组术前超声校准时间为11N16min,平均(13.7±2.1)rain,穿刺全过程用时16-28min,平均(20.6±3.1)min;“C”型臂X线机透视组穿刺全过程用时25-32min,平均(27.9±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容积导航组“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4-7次,平均(4.9±0.8)次,“C”型臂X线机透视组透视次数13-17次,平均(14.3±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例穿刺准确率100%,穿刺针最终均能到达目标区域。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4个月。超声容积导航组ODI指数,术前72.9%±5.9%、术后3个月17.1%±3.6%、术后1年15.9%±3.3%,与“C”型臂X线机透视组术前73.2%±4.9%、术后3个月17.3%±3.3%、术后1年16.1%±2.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容积导航组VAS评分术前(7.4±0.9)分、术后3个月(2.2±0.7)分、术后1年(1.9±0.8)分和“C”型臂X线机透视组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内窥镜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树庚 刘连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导航工具,逐渐被更多的外科医生认可并接受。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确定断肝平面和肿瘤边界,同时在探查术中胆漏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导航工具,逐渐被更多的外科医生认可并接受。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确定断肝平面和肿瘤边界,同时在探查术中胆漏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是解剖性肝切除还是肝脏肿瘤的局部切除,都展示出很大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目前,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吲哚菁绿注射时机、吲哚菁绿在不同肝脏体积切除时注射剂量、吲哚菁绿在不同肝段切除时染色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系统阐述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使用方法和应用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小阵 孟乘飞 +4 位作者 汪国栋 吴刚 王锋 刘曦明 蔡贤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0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44.2岁。骨折按Tile分型... 目的探讨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0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44.2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14例,其中B1型6例,B2型6例,B3型2例;C型16例,其中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3例术前合并腰骶干损伤患者采用前路钢板联合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其余27例患者采用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30例患者在3D导航系统辅助下共置人36枚骶髂关节螺钉。术中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8~40min(平均33.2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为1.2~2.5min(平均1.4min)。置钉处手术切口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术后X线片、CT三维重建示内固定均稳定,置入螺钉无断裂、松动及脱出。3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3D导航技术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良好,具有手术创伤小、简便、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创伤和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臻 邱勇 +5 位作者 胡宗杉 王斌 朱锋 钱邦平 孙旭 朱泽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4-590,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 目的 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骨盆技术在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后路矫形术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12例应用S2AI技术进行成人脊柱侧后凸矫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49.4±15.4)岁.所有患者均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骨盆倾斜、局部后凸(regional kyphosis,RK)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随访时均填写SF-36量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及疗效评价差异.结果 12例随访时间为(15.8±3.8)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57.2°±16.6°,术后为25.6°±14.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56.9%±19.4%,末次随访为26.1°±15.0°,随访中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术前、术后C7PL-CSVL分别为(29.9±16.2) mm、(15.8±10.5) mm,术后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为(13.0±9.1)mm,维持良好;术前、术后骨盆倾斜分别为5.0°±2.2°与1.7°±1.9°,术后骨盆倾斜有明显改善,平均矫正率为70.9%±24.5%,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平均为1.4°±1.3°.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为42.2°±23.4°,术后为5.1°±25.6°,术后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丢失,平均为5.9°±24.5°;SVA由术前(31.0±9.9) mm减小至术后(10.6±4.6) mm,末次随访平均为(11.0±4.4) mm,亦无明显矫正丢失.12例患者术中均无SEP及MEP信号的改变或丢失.术后1例1枚螺钉位置偏上穿出上终板,1例1枚螺钉位置较偏内,但无神经损害,随访中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既满足坚强固定的需要,又可纠正骨盆倾斜,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