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丘市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卫东 朱晓东 +1 位作者 杨君健 刘伟昌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关键时段,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95.2%。利用该预测模式在2006年和2007年对商丘市白粉病发病面积进行预测,预报精度分别为93.1%和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地面气象因子 大气环流因子 关键时段 预测模式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特征及地面气象因素影响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玲萍 李岩瑛 +1 位作者 孙占峰 王荣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7-1465,共9页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和永昌逐小时沙尘暴资料以及代表站民勤逐日气温、地温、降水、最大冻土深度、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平均风速、平均大风日数和近10a逐小时气温、地温和风速资料,运用常规的气候统计方法,对河西走...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和永昌逐小时沙尘暴资料以及代表站民勤逐日气温、地温、降水、最大冻土深度、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平均风速、平均大风日数和近10a逐小时气温、地温和风速资料,运用常规的气候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Pearson)法进一步分析沙尘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频次下午到傍晚出现最多,凌晨最少,沙尘暴频次春季上午开始增多,秋、冬季中午开始增多,夏季下午开始增多。河西走廊东部持续60~180min沙尘暴频次最多,夏季持续1~30min频次最多,长持续时间的沙尘暴上午开始增多,而短时间的沙尘暴基本出现在下午到晚上。沙尘暴频次月、季变化4月和春季出现最多,9月和秋季最少;近55a沙尘暴频次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大风日数减少、风速减小,地温、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下垫面生态环境改善等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地面气象要素 河西走廊东部
原文传递
下垫面因子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达布希拉图 赵春生 《气象科技》 200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选取内蒙古中西部37个站1961~2000年3~5月气温、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因子,分析它们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单站沙尘暴频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0年3~5月平均气温高于4℃和3~5月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 选取内蒙古中西部37个站1961~2000年3~5月气温、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因子,分析它们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单站沙尘暴频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0年3~5月平均气温高于4℃和3~5月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地区对应沙尘暴多发区.从单站的沙尘暴频率变化来看,非沙化区(包括沙区)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沙漠化发展区没有减少趋势,下垫面状况的恶化,使沙漠化地区和沙漠化发展区正在成为新的沙尘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因子 内蒙古 沙尘暴频率 沙尘暴源地 气象因子 中西部 内蒙古 下垫面 时空分布 沙漠化地区 频率变化 月平均气温
下载PDF
空气污染预测与地面气象要素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雁军 杨洪斌 张云海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利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本溪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对辽宁省本溪市空气污染物TSP和SO2 的浓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方程 ,并对这两种污染物分别进行了预测检验。
关键词 地面气象要素 空气污染 统计预测 逐步回归方程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地面观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周志君 张健龙 谢开川 《山西气象》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全国多普勒雷达网的建立,使我国气象观测网的监测手段和监测能力大步提高,对监视强对流天气和强降水天气以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何将这一先进技术应用到地面气象观测中,目前还很少有人尝试。作者在地面气象... 全国多普勒雷达网的建立,使我国气象观测网的监测手段和监测能力大步提高,对监视强对流天气和强降水天气以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何将这一先进技术应用到地面气象观测中,目前还很少有人尝试。作者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就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对积雨云和雷暴等对流天气的监视作用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应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各种信息,结合云天实况指导对“积雨云”和“雷暴”系统的观测,帮助更及时、准确地判定其生成、方位、强度、范围、距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地面气象观测 反射率因子 对流天气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诊断分析
6
作者 刘晓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44-48,共5页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运用Micaps 4.0系统,分析了2016年3月31日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成因,重点诊断分析了在沙尘天气发生时,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的变化、近地面温压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运用Micaps 4.0系统,分析了2016年3月31日内蒙古中西部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成因,重点诊断分析了在沙尘天气发生时,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的变化、近地面温压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受蒙古气旋加强东移的影响,沙尘天气出现在气旋冷锋后部的西北风气流中。涡度场与垂直速度场在沙尘天气出现前后,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征,高空冷空气的动量下传预示着大风沙尘天气出现,气旋中心外围的次级环流为气旋中心的加强提供了正反馈的机制。从近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变化特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出现的时段内,测站上空的冷暖空气相互博弈,造成温压湿风场的有规律的变化特点,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沙尘天气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诊断分析 近地面要素
下载PDF
新疆沙井子灌区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影响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超明 《地下水》 2009年第1期98-100,共3页
根据新疆阿克苏市气象站1995~2003年E601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 根据新疆阿克苏市气象站1995~2003年E601蒸发皿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建议在沙井子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中,应当充分考虑湿度因素及日照时数对水资源的影响,合理配置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水面蒸发量 气象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