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轮接触疲劳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怀举 张博宇 +1 位作者 朱才朝 魏沛堂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20,共26页
随着航空、风电、重载车辆等装备对齿轮传动功率密度、承载能力、疲劳寿命要求的提高,以微点蚀、点蚀、深层齿面断裂等多种形式存在的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成为限制现代齿轮及装备服役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瓶颈。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随着航空、风电、重载车辆等装备对齿轮传动功率密度、承载能力、疲劳寿命要求的提高,以微点蚀、点蚀、深层齿面断裂等多种形式存在的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成为限制现代齿轮及装备服役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瓶颈。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描述了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模式,归纳了现有齿轮接触疲劳理论与寿命预测方法,介绍了连续损伤理论、微结构力学理论在齿轮接触疲劳研究中的作用,辨识了影响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轮齿界面状态、硬化层与残余应力、材料缺陷等结构工况-材料要素体系,强调了齿面时变滑滚下宏微观形貌-润滑耦合热弹塑接触机理、粗糙齿面疲劳-棘轮-磨损多源损伤机理、多尺度齿轮材料损伤与性能退化、齿轮抗疲劳制造中的表面完整性及其演化机理等科学问题,总结了超精加工、涂层、喷丸等对提高齿轮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机理、形成高性能齿轮抗疲劳设计制造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接触疲劳 表面完整性 轮齿界面 损伤演化 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Integrated research methods in watershed science 被引量:28
2
作者 CHENG GuoDong LI 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159-1168,共10页
We discuss the concepts, research methods, and infrastructure of watershed science. A watershed is a basic unit and possesses all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land surface system, thereby making it the best unit for pra... We discuss the concepts, research methods, and infrastructure of watershed science. A watershed is a basic unit and possesses all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land surface system, thereby making it the best unit for practicing Earth system science. Watershed science is an Earth system science practiced on a watershed scale, and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over the previous two decades. The goal of watershed science is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complex watershed systems and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sheds. However, watershed science confronts the difficulties of understanding complex systems, achieving scale transformation, and simulating the co-evolution of the human-nature system. These difficulties are fundamentally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discus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watershed science, which include the self-organized complex system method, the upscaling method dominated by statistical mechanics, Darwinian approaches based on selection and evolutionary principles, hydro-economic and eco-economic methods that emphasize the human-nature system co-evolution, and meta-synthesis for addressing unstructured problems. These approaches together can create a bridge between holism and reductionism and work as a group of operational methods to combine hard and soft integrations and capture all aspects of both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These method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maturation of watershed science and to 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used throughout land-surface systems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hed science land-surface system science Earth system science self-organized complex system scale Darwiniantheory human-nature system co-evolution META-SYNTHESIS macro science
原文传递
夷平面研究评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1 位作者 朱立平 刘耕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 全球构造与地球大尺度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重新成为一个地学研究热点。在国内,夷平面研究的"回春"是其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研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与问题有待明确、探讨和解决。在夷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地貌演化的历史研究和演化的机制研究仍是最基本的问题。"夷平面"定义的混乱严重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不同气候和构造环境下,夷平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需科学地概括和抽象。在研究实践中,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精确解释成为关键的问题。一方面,不同类型夷平面的地貌特征(海拔高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度和面积)仍待明确或半定量、定量表示;而另一方面,夷平面的定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夷平面的确认过程中,一些地貌学原则和规律应当遵循,如齐一山顶面地貌学成因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地貌单元内,准平原型夷平面的出露具有唯一性等。夷平面的相关堆积是夷平面定年和古地貌重建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相关堆积与夷平面的关系,如夷平面的原地相关堆积———风化壳的年龄只能够对夷平面的形成时代给予约束,而不能指示其确切的形成时间。更为困难的是,在古地貌的重建过程中,起始时刻某一区域的地貌特征参数仍然无法精确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概念 地貌特征 演化模式 相关堆积 定年 古地貌重建
下载PDF
基于微缺陷成核序列的岩石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利 毛原春 +2 位作者 叶金生 杨健辉 芮大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8-286,共9页
岩石在承载之初,由于微缺陷无序成核和有限生长,在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分布性微裂纹。在该文中,这种演化机制被归结为:微缺陷随机、孤立成核生成最小微裂纹和微缺陷无重叠聚集成核、排列生长形成大尺度微裂纹,裂纹尺度生长是微缺陷成核数... 岩石在承载之初,由于微缺陷无序成核和有限生长,在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分布性微裂纹。在该文中,这种演化机制被归结为:微缺陷随机、孤立成核生成最小微裂纹和微缺陷无重叠聚集成核、排列生长形成大尺度微裂纹,裂纹尺度生长是微缺陷成核数的函数。利用微裂纹尺度-频数分布分形以及微裂纹粗糙表面分形,建立基于微缺陷累计成核数序列的裂纹尺度生长模型和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对二维岩石试件破坏过程的微裂纹尺度统计和损伤测试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观测值符合较好。由于微缺陷成核与声发射源机制具有相似性以及微缺陷成核数序列与声发射数序列具有相似性,所以该模型可用于通过声发射参数序列跟踪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裂纹尺度生长对于完整认识材料宏观力学性质演化和预测材料灾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微裂纹 粗糙表面 微缺陷 损伤演化 声发射
原文传递
烧结温度对Ti/IrO_2-Ta_2O_5纳米氧化物阳极微观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6
5
作者 辛永磊 许立坤 +1 位作者 王均涛 李相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03-1907,共5页
采用Pechini法制备Ti/IrO2-Ta2O5纳米氧化物阳极,通过SEM、EDX、XRD、极化曲线、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及强化电解寿命试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对Ti/IrO2-Ta2O5阳极微观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涂层成分分布均匀,I... 采用Pechini法制备Ti/IrO2-Ta2O5纳米氧化物阳极,通过SEM、EDX、XRD、极化曲线、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及强化电解寿命试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对Ti/IrO2-Ta2O5阳极微观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涂层成分分布均匀,IrO2晶粒偏析不明显;Ta在铱钽固溶体中的固溶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涂层晶粒逐渐细化。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阳极析氧电催化活性降低,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减小;500℃下所得Ti/IrO2-Ta2O5阳极表现出最高的强化电解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纳米 氧化物阳极 微观结构 电催化性能 PECHINI Method MICROSTRUCTURE sintering 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强化电解寿命 impedance spectroscopy surface composition oxygen evolution accelerated life solid solution MICROSTRUCTURE oxide coating 电化学阻抗谱 surface area
原文传递
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时空演变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翀 王静 +2 位作者 雷田旺 马玲 宋佃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8-1476,共9页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数据和Landsa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映地表湿润状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土高原地表湿润状况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2001—2014年黄土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速为6.3%·(10...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数据和Landsa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映地表湿润状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土高原地表湿润状况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2001—2014年黄土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速为6.3%·(10a)^-1,温度植被干旱指数降速为-4.5%·(10a)^-1,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均呈增加趋势,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大体上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2)从TVDI和NDVI的变化趋势来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整体上呈现出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反映出,植被覆盖变化基本上与地表湿润状况变化分布一致,但是仍然存在区域性差异。(3)从相关系数来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呈现出正相关。从变化趋势对应关系来看,14 a间黄土高原东北—西南一线山地地区植被覆盖与地表湿润状况变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带极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退耕还林重点区是未来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管理的重点区域,以免引起再次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地表湿润状况 时空演变 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垂直自由降膜流表面波的非线性演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蒋章焰 陶正文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借助自行研制并经改进的多点电导传感器和微机化实时在线测量系统,对垂直管外自由降膜流表面波的演化进行实时在线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波的演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其波形不仅与纵向距离和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液膜雷诺数有极大关系... 借助自行研制并经改进的多点电导传感器和微机化实时在线测量系统,对垂直管外自由降膜流表面波的演化进行实时在线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波的演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其波形不仅与纵向距离和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液膜雷诺数有极大关系;此外,表面波的形态及其演化还对初始扰动比较敏感。根据测量结果估算了与数值模拟有关的波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降膜 表面波 非线性演化 工程热物理学
下载PDF
黔西拖长江流域水化学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涂春霖 杨润柏 +3 位作者 马一奇 令狐昌卫 赵瑞刚 和成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0-751,共12页
拖长江为黔西典型的矿业型岩溶山地小流域,研究其水化学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集拖长江流域河水、泉水和矿井水样品,利用水化学图解、数理统计和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 拖长江为黔西典型的矿业型岩溶山地小流域,研究其水化学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集拖长江流域河水、泉水和矿井水样品,利用水化学图解、数理统计和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研究了拖长江流域河水溶质来源及其对河水水化学组分的贡献.拖长江流域河水pH值为7.30~8.31,TDS值为40~520 mg·L^(-1),TDS主要由Ca^(2+)、Na^(+)、HCO^(-)_(3)和SO_(4)^(2-)贡献.河水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优势阴离子为HCO^(-)_(3)和SO_(4)^(2-),水化学类型从HCO_(3)-Ca过渡为HCO_(3)-Ca·Na和HCO_(3)·SO_(4)-Ca·Na型;矿井水主要为HCO_(3)-Na和HCO_(3)·SO_(4)-Na型.河水水化学组分受到岩石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矿物溶解和沉淀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其中Ca^(2+)、Mg^(2+)和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Na^(+)和SO_(4)^(2-)主要来源于矿业废水排放,Cl^(-)和NO^(-)_(3)则分别受到生活污水和农业活动的影响.APCS-MLR受体模型分析进一步显示,河水溶质主要有采煤废水排放、土壤矿物溶解、地质背景、农业活动和未知源这5种来源,对河水的贡献率分别为23.49%、35.04%、13.87%、7.96%和20.63%.矿业因子和土壤因子是河水溶质最重要的来源,二者是拖长江流域水化学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 拖长江 地表水 水化学演化 APCS-MLR受体模型
原文传递
Engineering oxygen vacancy on rutile TiO_2 for efficient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and high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被引量:13
9
作者 Fang Xiao1 Wei Zhou2 +5 位作者 Bojing Sun2 Haoze Li2 Panzhe Qiao2 Liping Ren2 Xiaojun Zhao1 Honggang Fu2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822-830,共9页
Oxygen vacancy(VO)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Rutile TiO2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contents of VO(0–2.18%) are fabricated via an insitu solid-state chemical reduction strategy, wit... Oxygen vacancy(VO)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Rutile TiO2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contents of VO(0–2.18%) are fabricated via an insitu solid-state chemical reduction strategy, with color from white to black. The bandgap of the resultant rutile TiO2 is reduced from 3.0 to 2.56 e V, indicating the enhanced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The resultant rutile TiO2 with optimal contents of VO(2.07%) exhibits a high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734 μmol h-1, which is about four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the pristine one(185 μmol h-1). The presence of VOelevates the apparent Fermi level of rutile TiO2 and promotes the efficient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obviously, which favor the escape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prolong the life-time(7.6×103 ns)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 confirmed by scanning Kelvin probe microscopy,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and transient-state fluorescence. VO-mediated efficient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separation strategy may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fabricating other high-performance semiconductor oxide phot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vacancy rutile TiO2 surface engineering solar-driven photocatalysis hydrogen evolution
原文传递
PBA法非对称不均匀变形引起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付春青 刘波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7-942,共16页
通过北京地铁某地铁车站的工程实践,研究了洞桩法(8导洞)工程从群洞开挖到扣拱期间的施工步序、工序转换和空间变形发展规律,综合分析了几何轴对称的车站结构断面在施工时差条件下导致的空间不均匀变形发展规律,对比工程数值模拟、实测... 通过北京地铁某地铁车站的工程实践,研究了洞桩法(8导洞)工程从群洞开挖到扣拱期间的施工步序、工序转换和空间变形发展规律,综合分析了几何轴对称的车站结构断面在施工时差条件下导致的空间不均匀变形发展规律,对比工程数值模拟、实测数据,研究了工法执行差异是引起“地层结构”一体结构的空间不均匀空间变形的主要原因。经过对变形曲线的综合分析得知,形成的洞桩法结构周边的地层空间不均匀变形与空间临空、时空延续效应的叠加效果相关。最后针对性地制订工程对策并在工程中得以验证。本文的经验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桩法 非对称 地表沉降 空间演变 不均匀变形
下载PDF
氧化锆陶瓷平面零件超精密研磨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纪宏波 彭岩 +2 位作者 周芬芬 郭伟刚 吕冰海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1059-1062,1105,共5页
针对氧化锆陶瓷平面零件的超光滑表面加工问题,将两种超精密研磨工艺应用到氧化锆零件加工中。研究了研磨液和磨料粒径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加工阶段的材料去除机理,同时发现工件表面孔隙的致密性会降低氧化锆零件的可加... 针对氧化锆陶瓷平面零件的超光滑表面加工问题,将两种超精密研磨工艺应用到氧化锆零件加工中。研究了研磨液和磨料粒径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加工阶段的材料去除机理,同时发现工件表面孔隙的致密性会降低氧化锆零件的可加工性能,并采用了致密性更好的氧化锆材料在使用相同工艺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刚石油膏研磨加工得到了表面粗糙度为12.9 nm的超光滑表面,在"采用Al2O3研磨液,并使用SiO2作为抛光工序"的条件下,得到了表面粗糙度为6.55 nm的超光滑表面,并且在选用致密性更好材料进行加工后,得到了表面粗糙度为4.72 nm的超光滑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超精密研磨 表面演变 致密性
下载PDF
熔透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武传松 赵朋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65-869,共5页
根据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三维信息描述了工件的熔透程度.利用所建立的TIG(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熔池形态瞬时行为的数学模型,对准稳态情况下当焊接工艺参数发生突变时熔透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 根据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三维信息描述了工件的熔透程度.利用所建立的TIG(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熔池形态瞬时行为的数学模型,对准稳态情况下当焊接工艺参数发生突变时熔透熔池表面下塌变形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指导焊接熔透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数据.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熔池上、下表面变形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透熔池 表面下塌变形 动态演变
下载PDF
1995年以来中国中部城市不透水面增长变化监测及其增长模式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志 魏宗强 +1 位作者 刘雅静 陈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4-1451,共8页
以典型样地基准化法结合约束性线性光谱分解法对南昌市主城区1995年以来不透水面增长格局演变及其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透水面格局呈"较散-集中-扩散"发展的总体规律,主导模式从"以轴线延伸式"向"... 以典型样地基准化法结合约束性线性光谱分解法对南昌市主城区1995年以来不透水面增长格局演变及其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透水面格局呈"较散-集中-扩散"发展的总体规律,主导模式从"以轴线延伸式"向"以卫星填充式、零星飞地式增长"进行转变;格局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演变、便捷技术及材料的广泛使用,地区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城建投资等因素有关;制定理性的城市规划、重点关注郊区用地过快增长、推广使用绿色透水建材、透水的施工技术等可减缓研究区过快增长的不透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格局变化 增长模式
下载PDF
分阶段充填开采应力演化与地表减沉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永杰 颜丙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8-214,共7页
为研究分阶段充填开采应力演化及地表沉陷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各阶段充填开采的采动应力与位移特点进行模拟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开采时,煤柱为主要支护体,充填体为被动支护体,主要起到应力传递的作用,随顶板下... 为研究分阶段充填开采应力演化及地表沉陷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各阶段充填开采的采动应力与位移特点进行模拟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第1阶段开采时,煤柱为主要支护体,充填体为被动支护体,主要起到应力传递的作用,随顶板下沉开始逐渐承载,充填体与煤柱形成统一支护体,相互提高了支撑能力,该阶段顶板及地表仅出现轻微下沉;第2阶段开采时,其应力演化过程与第1阶段类似,煤柱最大垂直应力22 MPa,充填体最大垂直应力12.0 MPa,但顶板及地表下沉量幅度较大,第2阶段下沉占总下沉量的83.2%。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规律性一致,相比垮落法开采,地表下沉减少了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充填开采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陷 应力演化 地表减沉
下载PDF
基于滑带强度参数动态演化的滑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雷 黄润秋 +1 位作者 王小群 聂德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31-438,共8页
基于滑带应力状态分析和室内试验,提出了基于滑带强度参数动态演化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并将应力状态作为评价滑面力学参数的主要指标,以合理地反映滑面强度状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滑面强度参数与工程性状、力学... 基于滑带应力状态分析和室内试验,提出了基于滑带强度参数动态演化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并将应力状态作为评价滑面力学参数的主要指标,以合理地反映滑面强度状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滑面强度参数与工程性状、力学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在该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对滑面的力学参数和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三维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滑带强度参数的空间分区特征。同时,对工况变动情况下滑带的强度参数进行量化取值,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计算,提出的计算方法更能体现出滑坡力学参数与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带 强度参数 动态演化 稳定性
下载PDF
云驾岭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春意 高永格 +2 位作者 崔希民 袁德宝 何荣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3,50,共8页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矿井三采区开采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地表动态沉陷和超前影响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构建了顾及三维空间及时间效应的地表任意点最大下...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矿井三采区开采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地表动态沉陷和超前影响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构建了顾及三维空间及时间效应的地表任意点最大下沉速度表达式,并给出了达到最大下沉速度的时间。建立了利用采动程度系数、覆岩岩性系数、采深等多因子来表达云驾岭煤矿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井下采出空间由极不充分开采过渡到非充分开采,地表下沉量显著增加;超前影响距平均值为388 m,超前影响角平均值为56°;12303和12305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平均值分别为146 m和143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平均值分别为76°和77°;基于正态分布时间函数能够计算地表任意点的最大下沉速度;理论值和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包括采动程度系数、开采深度和覆岩岩性系数等多因子来表达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时空演化 正态分布时间函数 下沉速度 延续时间
原文传递
济宁城区地面沉降演变规律及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德旺 岳跃华 +2 位作者 叶进霞 王学森 孙英波 《山东国土资源》 2006年第11期38-41,共4页
济宁城区位于汶泗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带,孔隙地下水资源丰富,开采量多年来处于超采状态,1988年以来发生了地面沉降。经采取调整地下水开采井布局等措施后,城区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减小,而沉降漏斗随地下水的开采向城区北部、东北部转移,地... 济宁城区位于汶泗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带,孔隙地下水资源丰富,开采量多年来处于超采状态,1988年以来发生了地面沉降。经采取调整地下水开采井布局等措施后,城区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减小,而沉降漏斗随地下水的开采向城区北部、东北部转移,地面沉降值大于60mm的范围达到了145 km2,证实地面沉降的发生完全受控制于地下水的开采程度。根据济宁市地面沉降的危害程度和破坏性,可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间接经济损失为全部经济损失的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演化规律 危害性 经济损失 估算 济宁城区
下载PDF
铸坯到轧材的表面缺陷演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众维 王艳林 +2 位作者 孙振忠 周梓荣 章庆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7年第4期259-264,共6页
基于铸坯表面缺陷传承到轧材的精确定位方法,开展铸坯-轧材缺陷间的对应关系研究,以提高判断缺陷产生原因以及工序改进的及时、精准性,并系统研究高线铸坯皮下气泡缺陷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其缺陷形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所... 基于铸坯表面缺陷传承到轧材的精确定位方法,开展铸坯-轧材缺陷间的对应关系研究,以提高判断缺陷产生原因以及工序改进的及时、精准性,并系统研究高线铸坯皮下气泡缺陷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其缺陷形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所设计的铸坯表面缺陷到轧材的定位方法能精确地在轧材表面找到缺陷所在的位置;铸坯皮下气泡对应的轧材表面裂纹长度较短,且裂纹两端收敛,无明显过渡段,裂纹内部存在氧化物,裂纹两侧组织无异常流变,存在明显脱碳,这为企业改善铸坯表面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 轧材 皮下气泡 演变行为 精确定位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演变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兴路 贺利乐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7-61,共5页
基于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理论提出一种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在拉伸和弯曲疲劳栽荷作用下金属板材中表面裂纹扩展形状演变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得到在拉伸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初始阶段,表面裂... 基于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理论提出一种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在拉伸和弯曲疲劳栽荷作用下金属板材中表面裂纹扩展形状演变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得到在拉伸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初始阶段,表面裂纹呈半圆形,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表面裂纹形状逐渐变为扁长型半椭圆形;在弯曲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初始阶段,表面裂纹呈半圆形,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表面裂纹形状逐渐变为细长型半椭圆形;试验得到表面裂纹在疲劳扩展过程中的形状逐渐靠近计算得到的形状;在表面裂纹长度相等的条件下,试验与计算得到的裂纹深度的相对误差小于4.5%,说明采用基于能量释放率理论的表面裂纹扩展形状计算方法来预测表面裂纹疲劳扩展的形状演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裂纹 疲劳扩展 形状演变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CdS nanowires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MoS_2 nanosheets 被引量:9
20
作者 Hongmei Wang1 2 +4 位作者 Sara Bonabi Naghadeh2 Chunhe Li3 Lu Ying1 A'Lester Allen2 Jin Zhong Zhang2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839-850,共12页
Nanocomposites composed of one-dimensional(1D) CdS nanowires(NWs) and 1 T-MoS2 nanosheets have been fabricated through a two-step solvothermal process. 5 mol% of MoS2 loading results in the best optical properties... Nanocomposites composed of one-dimensional(1D) CdS nanowires(NWs) and 1 T-MoS2 nanosheets have been fabricated through a two-step solvothermal process. 5 mol% of MoS2 loading results in the best optical properties,photoelectrochemical(PEC) as well as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Compared with pure CdS NWs, the optimized nanocomposite shows 5.5 times enhancement in photocurrent and 86.3 times increase for HER in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and lactic acid as hole scavengers.The enhanced PEC and HER activit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MoS2 and CdS that efficiently enhances charge carrier separation. In addition, ultrafast transient absorption(TA) measurements have been used to probe the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and gain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enhanced PEC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CdS nanostructures surface modification photo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glucose and lactic 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