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建林 陈纪东 +2 位作者 王智平 冉奋 杨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探讨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铜粉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单独或复配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纳米铜粉.利用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 为探讨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铜粉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单独或复配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纳米铜粉.利用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分散剂对采用电化学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作用是不同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双电层静电吸引机制和空间位阻效应防止纳米铜粉的氧化;吐温系列以强的空间位阻防止铜粉的团聚,其中以吐温80效果最佳;单一的表面分散剂均无法制备出无氧化、无团聚的纳米铜粉;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80复配做为表面分散剂使用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双电层静电吸引机制和吐温80强的空间位阻效应有效地防止纳米铜粉的氧化与团聚,可制备出20~50 nm、粒径均匀的纳米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电化学 表面分散剂
下载PDF
用面波方法研究上扬子克拉通壳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永华 吴庆举 +3 位作者 张瑞青 潘佳铁 张风雪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57-1767,共11页
本文研究采用单台法和双台法提取了穿越上扬子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通过对提取的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1-D SV速度模型显示上扬子块体下地壳S波速度与典型克拉通区域相当,其上地幔顶部80~170 km深处存在... 本文研究采用单台法和双台法提取了穿越上扬子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通过对提取的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1-D SV速度模型显示上扬子块体下地壳S波速度与典型克拉通区域相当,其上地幔顶部80~170 km深处存在高速的岩石圈盖层,较AK135模型要快2%~3%,其岩石圈厚度约为180 km..在上扬子地区,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300 km以浅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部分,其中岩石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2%~4%,软流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3%~5%;Rayleigh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扬子块体周期为25~45 s(大致相当于30~70 km深度范围内)的Rayleigh波相速度存在1.8%~2.7%不等的方位各向异性,其快波方向介于147°~174°.我们认为上扬子块体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岩石圈、软流圈部分,且各向异性随深度变化,其岩石圈部分各向异性为大陆克拉通化的遗迹,软流圈部分各向异性与现今板块运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面波频散 地震各向异性 壳幔速度结构
下载PDF
隐函数曲面的实时采样与三角化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青 程艳旗 +1 位作者 林海 鲍虎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1-627,共7页
采用逐步蔓延采样点和三角形的方法,给出了3个算法用于隐函数曲面的采样和三角化.这些算法使得隐函数曲面的重复绘制和控制都能实时进行.其采样方法具有局部适应性,能随着曲率的变化自动控制采样点的疏密程度.从而使得采样点尽量少,但... 采用逐步蔓延采样点和三角形的方法,给出了3个算法用于隐函数曲面的采样和三角化.这些算法使得隐函数曲面的重复绘制和控制都能实时进行.其采样方法具有局部适应性,能随着曲率的变化自动控制采样点的疏密程度.从而使得采样点尽量少,但又不至于遗漏表面细节.提出的三角化方法能用于其它散乱数据点的表面重构,它的算法复杂度仅为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函数曲面 实时采样 三角化技术 多边形化 曲面离散 逐步蔓延采样点 绘制
下载PDF
基于OpenGL的圆锥齿轮曲面离散
4
作者 张学良 韦晔华 胡树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该文通过平面空间映射准则直接求解圆锥齿轮的曲线分割点,并用四角面片拟合圆锥齿轮几何轮廓。该算法与基于样条表示的齿轮曲面离散相比较具有精度高、离散面片数目少等优点。
关键词 OPENGL 锥齿轮 曲面离散 平面空间映射准则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IF-MoS_2 被引量:25
5
作者 邹同征 涂江平 +2 位作者 夏正志 何丹农 尹桂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作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非晶态MoS3前驱体,并在高温氩气气氛中用氢气脱硫制备了MoS2颗粒。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了MoS2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溶液中添加PEG后,脱硫温度对所... 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作为分散剂的沉淀法制备非晶态MoS3前驱体,并在高温氩气气氛中用氢气脱硫制备了MoS2颗粒。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了MoS2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溶液中添加PEG后,脱硫温度对所制备的MoS2颗粒粒径没有明显影响。MoS3在900℃保温7h脱硫获得了球形的嵌套层状封闭结构的IF-MoS2纳米颗粒。分析讨论了IF-MoS2形成机制以及聚乙二醇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类富勒烯 二硫化钼 沉淀法 聚乙二醇 分散剂
下载PDF
用于磨损仿真的空间啮合曲面离散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淑仁 丁津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磨损齿面的描述方法 ,给出了双三次样条曲面中角点信息方阵的构造和求解方法·讨论了用该方法逼近齿廓曲面的可行性 :型值点在齿面上 ;二阶偏导数连续·解决了用样条函数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时其表示方法缺乏几何不变... 提出了一种磨损齿面的描述方法 ,给出了双三次样条曲面中角点信息方阵的构造和求解方法·讨论了用该方法逼近齿廓曲面的可行性 :型值点在齿面上 ;二阶偏导数连续·解决了用样条函数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时其表示方法缺乏几何不变性的不方便之处 ;型值点均匀 ,因而曲面光顺 ;边界条件不难确定·以具体算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计算精度 ,与齿廓曲面方程计算的结果比较 ,型值点处 ,前 15位有效数值相同 ,最大误差在两型值点的中点附近 ,随网格加密而减小·精度足以满足磨损计算的要求 ,从而为磨损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啮合 双三次参数样条 曲面离散化方法 啮合磨损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数控铣削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7
作者 邢吉利 李翔龙 周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0-172,共3页
在数控铣削仿真系统中,合理的实体建模方式、仿真算法和图形显示技术对于增强图形真实感和加快仿真速度至关重要。讨论了利用OpenGL进行实体建模的方法;阐述了适合三轴数控铣削仿真的三角面离散法的原理;最后探讨了数控铣削仿真系统中... 在数控铣削仿真系统中,合理的实体建模方式、仿真算法和图形显示技术对于增强图形真实感和加快仿真速度至关重要。讨论了利用OpenGL进行实体建模的方法;阐述了适合三轴数控铣削仿真的三角面离散法的原理;最后探讨了数控铣削仿真系统中三维图形显示的关键处理技术。基于上述方法开发的数控铣削仿真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动态,实时地显示真实感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铣削仿真 建模 开放式图形库(OpenGL) 三角面离散法 三维图形处理技术
下载PDF
YAG激光诱导放电表面离散强化形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之桐 周终强 +1 位作者 石茂 杨明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8-1121,共4页
实验研究了YAG激光诱导放电(LGD)表面离散强化形貌,包括强化点的表面形貌和横截面形貌。利用放电过程中的电弧压力,对强化点表面进行造型。大电流、倾斜放电容易将熔凝物吹起形成凹坑和突起,表面起伏更加明显,而小电流、垂直放电则能得... 实验研究了YAG激光诱导放电(LGD)表面离散强化形貌,包括强化点的表面形貌和横截面形貌。利用放电过程中的电弧压力,对强化点表面进行造型。大电流、倾斜放电容易将熔凝物吹起形成凹坑和突起,表面起伏更加明显,而小电流、垂直放电则能得到平坦的表面,有利于增大强化深度。随脉冲宽度的增加,强化点的径深比逐渐变小,在相同强化深度下,小电流、长脉冲宽度可以获得小径深比、厚深状的强化点,而大电流、短脉冲宽度可以获得大径深比、扁平状的强化点。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在电流150 A,脉冲宽度9.83 ms下得到最大强化深度为0.479 mm,径深比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表面离散强化 YAG激光诱导放电 强化点形貌
原文传递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部分酯化物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燕莉 朱苑林 《染料工业》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的部分酯化物(SME)对酞菁蓝颜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发现(SME)钠盐的加入对酞菁蓝颜料临界润湿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粒径分布和(?)电位等表面性质有明显的影响,能有效的改善酞菁蓝颜料的润湿性、... 本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的部分酯化物(SME)对酞菁蓝颜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发现(SME)钠盐的加入对酞菁蓝颜料临界润湿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粒径分布和(?)电位等表面性质有明显的影响,能有效的改善酞菁蓝颜料的润湿性、流动性和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分散剂 苯乙烯-马来酸酐酯化物 共聚物 有机颜料
下载PDF
纳米Si_3N_4陶瓷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小东 钱家盛 章于川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2化学包覆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粒度测定和表面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液中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NDZ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 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2化学包覆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粒度测定和表面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液中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NDZ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浮性最好;粉体改性后粒径降低,为纳米级分布,表面能也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3N4 表面改性 NDZ-102 分散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有机单体聚合反应活化硅灰石微粒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嘉 董莲叶 《化学建材》 1992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由有机单体在硅灰石粉末/水悬浮液中的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其聚合体可以附于微粒表面,既改进了硅灰石粉末的表面性质,又不影响其粒径和白度。将以上硅灰石粉末作填料,可降低涂料沉降率和增强分散性。
关键词 硅灰石 机单体 聚合反应 涂料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碳纤维混凝土压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大鹏 侯子义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提出了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性,应用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气液双效法。经实验发现,碳纤维的气液双效法表面处理不仅提高了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且改善了纤维的分散性。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现用这种表面... 提出了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性,应用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气液双效法。经实验发现,碳纤维的气液双效法表面处理不仅提高了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且改善了纤维的分散性。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现用这种表面处理的纤维制成的碳纤维混凝土对应变变化感应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处理 分散性 压敏性
下载PDF
聚合物辅助碳纳米管定向定位排列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蔚茹 刘一涛 +2 位作者 冯青平 谢续明 叶雄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探讨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修饰作用,总结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共价与非共价修饰方法,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水溶液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聚合物本体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更为碳纳米管的阵列化提供了前提.以碳纳米管的后排列为中心... 探讨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修饰作用,总结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共价与非共价修饰方法,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水溶液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聚合物本体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更为碳纳米管的阵列化提供了前提.以碳纳米管的后排列为中心,主要综述了聚合物辅助下的碳纳米管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定向排列方法,及近年来碳纳米管阵列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辅助碳纳米管实现阵列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利用聚合物体系的自组织特性诱导碳纳米管自组装阵列化可以为实现单根碳纳米管的定向定位控制及纳米尺度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更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合物 表面修饰 分散性 定向排列
原文传递
雷达高度表脉冲压缩接收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强 张峥嵘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1-433,共3页
讨论强直达信号干扰下弹载脉压雷达高度表回波信号接收问题。在脉压前设置自动增益控制及限幅电路,根据回波信号电平大小及时延长短,在保证回波信号相位特性的同时,对直达信号进行适当限幅,抑制其电平。在脉压后再设置自动增益控制及限... 讨论强直达信号干扰下弹载脉压雷达高度表回波信号接收问题。在脉压前设置自动增益控制及限幅电路,根据回波信号电平大小及时延长短,在保证回波信号相位特性的同时,对直达信号进行适当限幅,抑制其电平。在脉压后再设置自动增益控制及限幅电路,进一步抑制直达信号压缩脉冲主瓣电平。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强直达信号干扰时近距离回波信号的检测灵敏度,使雷达高度表具备0~15km的测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雷达高度表 线性调频脉冲 直达信号干扰 声表面波色散延迟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