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及其表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明铂 郑经堂 邱介山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7-627,共11页
以碳为基本骨架的多孔炭因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官能团,在吸附分离、催化、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在阐述多孔炭孔结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官能团(化学结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透射电镜等可直接观察多孔炭孔结构的表征方法及Dubi... 以碳为基本骨架的多孔炭因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官能团,在吸附分离、催化、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在阐述多孔炭孔结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官能团(化学结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透射电镜等可直接观察多孔炭孔结构的表征方法及Dubinin微孔充填理论、平均场密度泛函理论、吸附法、压汞法等表征多孔炭孔结构的主要理论及方法,以及Boehm滴定、X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多孔炭表面化学结构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多孔炭物理化学结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 孔结构 表面化学结构 表征
原文传递
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旭晖 司海娟 +3 位作者 柏海燕 吴忠军 吕冲 夏道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1,共3页
研究了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亲水性、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的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 研究了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亲水性、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的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艺条件是处理温度为75℃,处理时间为8min;经化学氧化处理后,不锈钢的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显著增大,使不锈钢表面呈现出极强的亲水性;多功能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的增加与表面及一定厚度范围内含氧极性基团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不锈钢 表面亲水性 表面自由能 表面化学结构
下载PDF
酸洗除灰分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宜望 左宋林 张文彬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用循环酸洗方式对3种常见的商业椰壳、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进行除灰,测试活性炭的灰分、p H和电导率,分别采用氮气吸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Boehm滴定法分析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粒度分布和酸碱性成分含量,阐明酸洗除灰对活性炭性质的... 采用循环酸洗方式对3种常见的商业椰壳、煤质和木质活性炭进行除灰,测试活性炭的灰分、p H和电导率,分别采用氮气吸附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Boehm滴定法分析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粒度分布和酸碱性成分含量,阐明酸洗除灰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除灰对粒径较大的活性炭颗粒具有轻微破碎作用,提高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比孔容积;灰分中的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显著影响活性炭的酸性和碱性成分含量以及表面酸碱性官能团的Boehm分析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酸洗 除灰 表面化学性质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其对气态污染物吸附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曹向禹 李维鑫 郑建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活性炭纤维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好、制备成型方便以及表面化学结构丰富的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吸附性能的角度综述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气体污染物(SO_(2)、NO_(X)、VOCs、CS_(2)、甲醛)脱除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 活性炭纤维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好、制备成型方便以及表面化学结构丰富的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吸附性能的角度综述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气体污染物(SO_(2)、NO_(X)、VOCs、CS_(2)、甲醛)脱除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了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含氧及含氮等官能团可改善纤维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表面化学结构 气态污染物 吸附
下载PDF
煤体理化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热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晓文 马旭 +2 位作者 朱鹏飞 刘鑫鑫 李庆钊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为研究煤的理化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热力学的影响,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对煤的理化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贫煤和长焰煤的瓦斯吸附曲线,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对吸附... 为研究煤的理化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热力学的影响,通过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对煤的理化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温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贫煤和长焰煤的瓦斯吸附曲线,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对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基于2种模型计算了吸附热力学参数△G°。研究结果表明: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吸附△G°适合描述瓦斯吸附热力学特性,不同温度下煤对瓦斯的吸附均为自发过程;长焰煤的孔隙结构更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而贫煤的表面化学结构更有利于瓦斯的吸附;煤对瓦斯的吸附量受煤体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官能团的共同作用,吸附△G°可较好的体现煤体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结合吸附量和吸附△G°可更全面地评价不同变质程度煤对瓦斯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吸附 孔结构表征 吸附平衡 表面化学结构 热力学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对其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媛媛 王江涛 +1 位作者 党建蓉 刘亚青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9期21-26,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构建了碳纤维氧化表面及其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型。系统研究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演变与碳纤维表面张力的作用关系,构建了碳纤维的不同氧化表面增强的环氧树脂模型,并进一步升温固化,获得最终的热固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构建了碳纤维氧化表面及其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型。系统研究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演变与碳纤维表面张力的作用关系,构建了碳纤维的不同氧化表面增强的环氧树脂模型,并进一步升温固化,获得最终的热固性复合材料。揭示了不同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剪切、拉伸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和—COOH的含量提升有利于碳纤维表面能的提高,这主要归因于—C=O双键可弥补—C=C—破坏损失的表面共价键能,也提高了表面非键相互作用能。此外,一定含量含氧官能团的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过量的含氧基团则削弱了力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69 A/m^(2)时,对应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剪切应力、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为最优,进一步提升的电流密度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表面化学结构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处置方式煤表面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海燕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181,共5页
为研究气体解吸、常温氧化和高温氧化3种不同处置方式下CO生成煤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在氮气环境解吸72 h、25℃氧化72 h和100℃氧化10 h 3种处置方式前后固体颗粒试样的表面微... 为研究气体解吸、常温氧化和高温氧化3种不同处置方式下CO生成煤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在氮气环境解吸72 h、25℃氧化72 h和100℃氧化10 h 3种处置方式前后固体颗粒试样的表面微化学结构及官能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非氧化CO产生过程未发生化学反应,常温空气条件下低变质煤样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脂肪烃含量降低,部分含氧官能团增加,1 379~1 373 cm^(-1)甲基谱峰变化较大,高变质无烟煤变化不明显,在100℃空气条件下低变质褐煤反应最明显,无烟煤反应程度低,主要为脂肪烃含量降低,苯类结构吸收峰稍有增强,研究凸显出了煤的表面活性基团在未进入燃烧阶段前氧化过程中的中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预处理方式 CO生成 煤变质程度 表面化学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电热式化学镀铜地热地板的表面化学结构与导热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秦静 陈丽杰 沈德君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激光导热性能测试仪测试化学镀铜杨木单板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其复合后地热地板的导热性.结果表明:镀铜后杨木单板的Cu元素与其复合后的地热地板导热率呈正相关关系;镀层中Cu元素以Cu^(2+)的形式存在,随着施镀时间的增...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激光导热性能测试仪测试化学镀铜杨木单板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其复合后地热地板的导热性.结果表明:镀铜后杨木单板的Cu元素与其复合后的地热地板导热率呈正相关关系;镀层中Cu元素以Cu^(2+)的形式存在,随着施镀时间的增加,Cu^+的歧化反应更加完全,CuOH与Cu_2O逐渐还原为金属Cu;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镀铜地热地板复合材料的导热率比全素复合材料的导热率高2倍多,且随着施镀时间的增加,其导热率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地热地板 表面化学结构 导热性
下载PDF
PP/MWNT注塑制品的取向结构和性能研究
9
作者 赵平 王朝余 傅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72-274,280,共4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的表面改性和取向结构对PP/MWNT注射制品的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管的表面接枝改性能够提高聚合物基体和碳管之间的界面粘接作用,为应力从基体到碳管的有效传递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基体取向的情况下,...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的表面改性和取向结构对PP/MWNT注射制品的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管的表面接枝改性能够提高聚合物基体和碳管之间的界面粘接作用,为应力从基体到碳管的有效传递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基体取向的情况下,注射制品的拉伸性能产生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表面化学改性 取向结构 聚丙烯
下载PDF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含水率对其直接氟化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洪达伟 程政 +1 位作者 罗龙波 刘向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58,共5页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高温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但是由于自身的化学惰性,PBO纤维与树脂的粘接性能较差,其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文中首次采用直接氟化对PBO纤维进行表...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高温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但是由于自身的化学惰性,PBO纤维与树脂的粘接性能较差,其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文中首次采用直接氟化对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控制PBO纤维的含水率研究了水分对PBO纤维直接氟化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的PBO纤维在直接氟化后的表面化学结构与物理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氟化PBO纤维表面极性基团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氟化反应生成的极性基团比例(包括COOH和C-F)从4. 93%下降到0. 76%。单丝拔出结果表明,随着PBO纤维含水率的增加,其氟化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接强度从27. 1 MPa降低到21. 4 MPa,但均高于原始PBO纤维的19. 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 直接氟化 含水率 表面化学结构
下载PDF
表面化学修饰对氧化锌纳米线电子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贾建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在对不同尺寸[0001]ZnO纳米线的{0110}侧面进行化学修饰(存在悬挂键、完全氢钝化、完全氟化)时所引起的纳米线电子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量子限制效应,表面化学修饰对ZnO纳米线电... 通过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在对不同尺寸[0001]ZnO纳米线的{0110}侧面进行化学修饰(存在悬挂键、完全氢钝化、完全氟化)时所引起的纳米线电子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于量子限制效应,表面化学修饰对ZnO纳米线电子结构的影响更加强烈,而纳米线带隙的具体变化趋势则与修饰原子的种类有关.并进一步讨论了产生这种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表面化学修饰 电子性质
下载PDF
多孔材料润湿性设计与油水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宇 赵海滨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清洁的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至关重要,溢油事故和工业含油废水的排放等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油水分离技术备受关注。传统的油水分离方法如生物处理、吸附、离心、气体浮选和原位燃烧等,存在程序复杂、能耗高、分离效率低等缺点... 清洁的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至关重要,溢油事故和工业含油废水的排放等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油水分离技术备受关注。传统的油水分离方法如生物处理、吸附、离心、气体浮选和原位燃烧等,存在程序复杂、能耗高、分离效率低等缺点,亟需开发更加环保高效的新方法。仿生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是多功能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受荷叶结构与功能启发,基于润湿性能调控的先进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油水分离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调控多孔材料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状态,可实现对水相和油相的不同分离特性,进而选择性去除或者吸附水相或油相,甚至包括极其稳定的油包水或水包油乳液的分离。全面综述了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重点介绍了疏水或超疏水/超亲油的多孔海绵、多孔棉织物、多孔木材、多孔泡沫、多孔气凝胶和多孔陶瓷等先进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旨在对功能性多孔材料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深入探讨,为多孔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的研究提供指导。总结了目前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油水分离 润湿性 超疏水 表面改性 自清洁 表面化学状态 微纳层次化结构
下载PDF
Na_2HPO_4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隙结构与表面化学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VU Thi Trang 刘文静 赵广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3-1509,共7页
为了探究Na:HP0。活化处理引起的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微细结构的变化,以 Na2HPO4溶液为活化剂对杉木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原丝进行了浸渍、干燥和不同温度的活化处理,对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 为了探究Na:HP0。活化处理引起的木材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微细结构的变化,以 Na2HPO4溶液为活化剂对杉木苯酚液化物碳纤维原丝进行了浸渍、干燥和不同温度的活化处理,对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活性碳纤维的得率逐渐减小。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属于类石墨结构;随着活化温度上升,微晶层间距d0002减小,而石墨片层平面尺寸Lc和Lc/d002增加。活化温度在600oC或700℃时,微孔率小于48vol%;当活化温度为800℃或900℃时,微孔率大于60vol%。活性碳纤维的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0.5~1.6nm范围内,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2.0~4.0nm范围内。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逐渐增加,900℃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比表面积为1306m2/g。C和O是活性碳纤维的基本元素,纤维表面大部分的含碳基团为石墨碳,含有少量的C-0H、C=O和-COOH。研究为制备新型活性碳纤维和进一步探明活化剂同碳纤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Na2HPO4活化 晶体 孔结构 表面化学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