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integrated surface-subsurface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
1
作者 Lele SHU Hao CHEN +8 位作者 Xianhong MENG Yan CHANG Litang HU Wenke WANG Longcang SHU Xuan YU Christopher DUFFY Yingying YAO Donghai Z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59-1479,共21页
Hydrological modeling,leveraging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to represent the hydrological cycle,is a pivotal tool in represent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herent in hydrology.These models... Hydrological modeling,leveraging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to represent the hydrological cycle,is a pivotal tool in represent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herent in hydrology.These models serve a dual purpose:they validate theoretical robustness and applicability via observational data and project future trends,thereby bridg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on of natural processes.In rapid advancements in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ies and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 based on physicallybased surface-subsurface process coupling have accelerated.Anchored in micro-scal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and physical equations,these models employ numerical techniques to integrat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hydrodynamics,thus replicating the macro-scale hydrological responses of watersheds.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emerged as a leading and predominant trend in hydrological modeling due to their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processes,heightened by their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nd relia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urface-subsurface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It includes a comparative and analytical discussion of leading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encompassing model architecture,numerical solution strategies,spatial representation,and coupling algorithms.Additionally,this paper contrasts these models with traditional hydrological models,thereby delineating the relative merits,drawbacks,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Hydrological Models surface-subsurface Process Coupling Numerical Methods Hydrological Modeling
原文传递
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及其表面亚表面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博 李璐璐 +1 位作者 赵波 宋超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34,共18页
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传统机械加工、超声辅助加工、激光加工、多能场复合加工等加工方式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几种加工方式的优缺点。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损伤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材料表面亚表面损伤形式、材料表面... 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传统机械加工、超声辅助加工、激光加工、多能场复合加工等加工方式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几种加工方式的优缺点。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损伤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材料表面亚表面损伤形式、材料表面亚表面理论及模型研究。提出了传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刀具材料、开发新的刀具结构、优化工艺参数等,以减少加工缺陷。研究了复合加工中材料去除率最大条件下的损伤容限条件、材料加工后的性能保持性等,同时探究了高效高质量的多能场复合加工新方法及其应用理论,以及研究探索了在复杂载荷及动载荷(如动态切削力、高温切削及超声动态冲击载荷)耦合作用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内在损伤机理及演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机械加工 超声加工 激光加工 多能场复合加工 表面亚表面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与表面裂纹扩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霞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2,68,共7页
工程陶瓷零件的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探究了磨削温度对氮化硅陶瓷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首先,通过K型热电偶测温技术获得磨削参数与磨削温度的关系;其次,通过陶瓷片磨削试验获得陶瓷内部亚表面裂纹扩展情况;最后,... 工程陶瓷零件的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探究了磨削温度对氮化硅陶瓷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首先,通过K型热电偶测温技术获得磨削参数与磨削温度的关系;其次,通过陶瓷片磨削试验获得陶瓷内部亚表面裂纹扩展情况;最后,得出磨削温度对裂纹扩展的改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速度、磨削深度的增加,磨削温度增大;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磨削温度减小。纵向裂纹在陶瓷内部扩展时会产生与原纵向裂纹扩展方向相同或者相近的新纵向裂纹,新纵向裂纹的路径在残余热应力的作用下会改变方向,出现横向裂纹,当新横向裂纹与原横向裂纹扩展路径相交后,会引起陶瓷表面的断裂和剥落。当磨削温度由456℃增加到1035℃时,裂纹扩展深度先由8.1μm减小到3.8μm后,再增大到19.2μm,在603~732℃时,裂纹扩展深度较小,为3.8~5.6μm。研究表明适当的磨削温度对陶瓷亚表面裂纹扩展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温度 表面/亚表面 裂纹扩展 改善机制
下载PDF
离子交换对磷酸盐玻璃表面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利 张磊 +1 位作者 陈伟 胡丽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采用LiNO3和NaNO3混合熔盐在250℃对N31型磷酸盐玻璃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处理,研究了小离子交换大离子对玻璃表面和亚表面裂纹的扩张作用。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离子交换前后玻璃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测试,根据有限源... 采用LiNO3和NaNO3混合熔盐在250℃对N31型磷酸盐玻璃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处理,研究了小离子交换大离子对玻璃表面和亚表面裂纹的扩张作用。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离子交换前后玻璃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测试,根据有限源扩散动力学和离子交换表面应力分布理论,分析了离子交换时间和H2O对裂纹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h离子交换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表面微裂纹的数量、尺寸、深度均有相应的增加;在表面离子半径差效应所产生的张应力作用下,裂纹能够发生扩张;在H2O与玻璃表面裂纹反应的作用下,裂纹将进一步扩展。这种采用离子半径较小的阳离子将玻璃表面离子半径较大的阳离子交换出来的方法,可以用来显示那些难以被观测到的表面和亚表面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磷酸盐玻璃 表面和亚表面 裂纹扩张 张应力
原文传递
纯铁低周疲劳表面/亚表面损伤临界折射纵波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忠兵 王新禹 +4 位作者 孟亦圆 金士杰 陈军 林莉 雷明凯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71,共5页
金属材料构件表面/亚表面损伤严重降低构件的表面完整性。针对早期力学损伤的评价难题,研究了基于临界折射纵波(critically refracted longitudinal wave,LCR)的无损评价方法。以纯铁低周疲劳损伤为对象,分析其循环应力-应变响应及组织... 金属材料构件表面/亚表面损伤严重降低构件的表面完整性。针对早期力学损伤的评价难题,研究了基于临界折射纵波(critically refracted longitudinal wave,LCR)的无损评价方法。以纯铁低周疲劳损伤为对象,分析其循环应力-应变响应及组织形貌演变,建立了LCR波归一化幅值与疲劳加载周次的对应关系,并与常规超声脉冲回波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薄片状试样,LCR波在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脉冲回波法,且前者归一化幅值与加载周次呈单调递减关系,后者归一化幅值和超声衰减系数与加载周次关系并不单调,证实LCR波适于工程构件表面/亚表面力学损伤无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铁 表面/亚表面 疲劳损伤 临界折射纵波 脉冲回波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93,共5页
为了探究工程陶瓷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以及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磨削实验首先获得氮化硅与氧化锆陶瓷磨削后平行于磨削方向和垂直于磨削方向的表面残余应力,其次通过实验获得磨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最后分析了表面残... 为了探究工程陶瓷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以及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通过磨削实验首先获得氮化硅与氧化锆陶瓷磨削后平行于磨削方向和垂直于磨削方向的表面残余应力,其次通过实验获得磨削表面下不同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最后分析了表面残余应力与表面去除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残余压应力值随磨削参数的变化呈线性变化;随着磨削表面下深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分布由残余压应力向残余拉应力转变,后再转变为压应力并逐渐消失;平行于磨削方向的残余应力值要大于垂直磨削方向的残余应力值;氧化锆陶瓷残余应力值要大于氮化硅陶瓷的残余应力值;随着表面由塑性去除向脆性去除转变,表面残余压应力值逐渐减小,表面质量变差。在磨削加工中应选用较小的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较大的磨削速度使表面呈现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以此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残余应力 磨削参数 表面/亚表面 去除方式 应力分布
下载PDF
A Numerical Solution for 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o the Mero River Watershed, La Coruña, Spain
7
作者 Francisco Padilla J. Horacio Hernández +1 位作者 Ricardo Juncosa Pablo R. Vellando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5年第10期815-829,共15页
This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new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a physically-based numeric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new approaches for a finite elements solution to the steady/transient problems of the... This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new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a physically-based numeric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new approaches for a finite elements solution to the steady/transient problems of the joint ground/surface water flows. Python scripts are implemented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store, represent and take decisions on the simulated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the scale of the watershed. The proposed surface-subsurface model considers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to be 2-D horizontally distributed and depth-averaged through a diffusive wave approach for surface flood routing. Infiltration rates, overland flows and evapotranspiration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by a diffuse discharge from surface water, non-saturated subsoil and groundwater table. Recent developments also allow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rface water flow control through the capacity of diversion on river beds, spillways and outflow operations of floodgates in weirs and dams of reservoirs.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gards the actual hydrology of the Mero River watershed, with two important water bodie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the Cecebre Reservoir and the present flooding of a deep coal mining excavation. The MELEF model (Modèle d’éLéments Fluides, in French) was adapted and calibrated during a period of five years (2008/ 2012) with the help of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registered flow rates, water levels and registered precipitation, water uses and wat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in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bodies. The results predict the likely evolution of the Cecebre Reservoir, the flow rates in rivers, the flooding of the Meirama open pit and the local water balances for different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surface/subsurface Flows Numerical Modelling Finite Elements Watershed HYDR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下载PDF
A physically-based integrated numerical model for flow,upland erosion,and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surface-subsurface systems
8
作者 HE ZhiGuo1 & WU WeiMing2 1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and Ocean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Oxford, MS 38677, US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1期3391-3400,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ly-based integrated hydrologic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the rain-fall-induced 2D surface water flow, 3D variably saturated subsurface flow, upland soil erosion and transport, and contam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ly-based integrated hydrologic model that can simulate the rain-fall-induced 2D surface water flow, 3D variably saturated subsurface flow, upland soil erosion and transport, and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the surface-subsurface system of a watershed. The model couples surface and subsurface flow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continuity conditions of pressure head and exchange flux at the ground, considering infilt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The upland rill/interrill soil erosion and transport are simulated using a non-equilibrium transport model.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the integrate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omains is simulated using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with mass changes due to sediment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wo domains due to infiltration, diffusion, and bed change. The model requires no special treatments at the interface of upland areas and streams and is suitable for wetland areas and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with shallow str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subsurface system infiltration INTEGRATED hydrologic model RAINFALL-RUNOFF evapotranspiration EROSION pollution sorption
原文传递
涝渍排水控制指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沈荣开 王修贵 +2 位作者 张瑜芳 王有贞 汤广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74,共4页
根据我国南方降雨和涝渍灾害的特点,提出必须将除涝和排渍统一进行考虑的观点,反映在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或排水系统建成后的水管理中,要把农田受淹和淹后受渍所造成的损失统一加以考虑.本文提出了两种排水控制指标与作物相对产量关... 根据我国南方降雨和涝渍灾害的特点,提出必须将除涝和排渍统一进行考虑的观点,反映在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或排水系统建成后的水管理中,要把农田受淹和淹后受渍所造成的损失统一加以考虑.本文提出了两种排水控制指标与作物相对产量关系的形式.针对在安徽省水科院新马桥农田水利试验站的试验,建立了棉花相对产量与涝渍综合控制指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排水 农田排水 控制指标
下载PDF
陶瓷磨削的表面/亚表面损伤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朝晖 张璧 +2 位作者 周志雄 任莹晖 刘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71,共11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陶瓷磨削后工件表面 /亚表面损伤 (主要是微裂纹和表面残余应力 )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同时就作者所承担项目“纳...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陶瓷磨削后工件表面 /亚表面损伤 (主要是微裂纹和表面残余应力 )方面所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思路 .同时就作者所承担项目“纳米结构材料精密磨削及其预报”研究中的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dc)和被磨工件临界损伤深度 Cr(临界中位裂纹长度 )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dc)理论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工程陶瓷 金刚石砂轮磨削 表面/亚表面损伤 临界砂轮磨粒切深 临界裂纹长度 微裂纹
下载PDF
涝渍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伦国 朱建强 +1 位作者 刘德福 郭显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2期109-112,3,共4页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 d~10 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 d~10 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豆经常遭受涝渍胁迫,减产高达90%以上。分析表明,涝渍水深(SFEW_(30))与大豆相对产量(Ry)存在着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 涝渍胁迫 产量
下载PDF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丁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418-422,共5页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区块 山地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质量 影响因素 低信噪比
下载PDF
多阶段受涝渍综合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慧伶 王修贵 +3 位作者 程伦国 刘德福 郭湘平 刘玮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对棉花2年(2003~2004年)的涝渍兼治农田排水试验,研究了作物在全生育阶段均受涝渍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还对多阶段涝渍共同作用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年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涝渍共同作用下的农田排水指标... 通过对棉花2年(2003~2004年)的涝渍兼治农田排水试验,研究了作物在全生育阶段均受涝渍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还对多阶段涝渍共同作用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年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涝渍共同作用下的农田排水指标与棉花的相对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对各生育阶段对涝渍的敏感性进行了排序,可供涝渍综合影响下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兼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农田排水 排水指标
下载PDF
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影响下的潜流交换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孝兵 郑春阳 袁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为了揭示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构建了沙波地形作用下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通过生成不同的渗透系数随机场,讨论了不同地表水动力过程和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通量、交换空间及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为了揭示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的影响,构建了沙波地形作用下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通过生成不同的渗透系数随机场,讨论了不同地表水动力过程和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对潜流交换通量、交换空间及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能够准确刻画水沙界面附近流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均质或非均质河床沉积物情景下,水沙界面上的平均交换通量、停留时间与雷诺数之间均呈现幂函数关系,潜流交换深度则在地表水进入完全紊流之后趋于稳定。结果还表明,较强的河床沉积物非均质性能够有效增强水沙界面上潜流交换通量和空间交换频率,但会制约潜流交换空间并缩短水流在潜流带中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沉积物 非均质性 潜流交换 数值模拟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
下载PDF
湖泊集水域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共10页
研制了流域尺度的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考虑了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量交换,更真实地模拟径流系统。特别是,考虑了湖泊-流域系统的特点,例如,多条入湖河流、直接入湖的坡面水流和地下入湖... 研制了流域尺度的地表-地下径流联合模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考虑了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量交换,更真实地模拟径流系统。特别是,考虑了湖泊-流域系统的特点,例如,多条入湖河流、直接入湖的坡面水流和地下入湖径流等,使模型比现有水文模型更适合于湖泊集水域径流系统的模拟。模型在云南抚仙湖集水域作了初步应用研究,模拟结果与河道径流、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等观测数据的比较显示,模型模拟效果理想。此外,模拟结果与SCS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用于研究湖泊与流域的相互作用、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对自然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响应、探究地表径流-地下水-湖泊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也可用作湖泊-流域系统水量平衡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的有效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地下径流相互作用 分布式水文模型 湖泊-流域系统 抚仙湖
下载PDF
单晶硅反射镜的超精密磨削工艺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紫光 康仁科 +2 位作者 周平 高尚 董志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7-1095,共9页
为了实现单晶硅反射镜高效低损伤的超精密加工,研究了基于工件旋转法磨削原理的单晶硅反射镜超精密磨削工艺。通过形貌检测和成份测试的方法分析了该工艺采用的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的组织结构特征,并对单晶硅进行了超精密磨削试验,研究... 为了实现单晶硅反射镜高效低损伤的超精密加工,研究了基于工件旋转法磨削原理的单晶硅反射镜超精密磨削工艺。通过形貌检测和成份测试的方法分析了该工艺采用的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的组织结构特征,并对单晶硅进行了超精密磨削试验,研究了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的磨削性能。通过砂轮主轴角度与工件面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磨削工件面形的控制。最后,采用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对Φ100mm×5mm的单晶硅反射镜进行了超精密磨削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后的单晶硅表面粗糙度Ra值小于10nm,亚表面损伤深度小于100nm,磨削后的单晶硅反射镜面形PV值从初始的8.1μm减小到1.5μm。由此说明采用该工艺磨削单晶硅反射镜能够高效地获得低损伤表面和高精度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反射镜 工件旋转法磨削 表面/亚表面损伤 面形控制 超细粒度金刚石砂轮
下载PDF
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建强 李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温,渍对作物的影响居第二位,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则渍的影响小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在多个涝渍过程连续发生的条件下,涝后10 d内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埋深小于80 cm的累积作用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综合胁迫 农田排水 大气温度与湿度 棉花产量
下载PDF
玉米涝渍胁迫的水分产量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矿 薛亚峰 +3 位作者 王友贞 汤广民 胡铁松 袁宏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0,共4页
在原状土测坑采用原位受淹法,对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期实施受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涝渍胁迫降低了玉米产量,苗期、拔节期淹水处理后,株高、抽雄和吐丝的日期分别受到抑制和推迟;玉米各个生育期对涝渍胁迫的敏感... 在原状土测坑采用原位受淹法,对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期实施受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涝渍胁迫降低了玉米产量,苗期、拔节期淹水处理后,株高、抽雄和吐丝的日期分别受到抑制和推迟;玉米各个生育期对涝渍胁迫的敏感顺序依次为,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期;玉米相对产量与涝渍指标SDI30、SDI50、SDI8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与SDI50相关性显著。改进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合理,具有可行性。所得涝渍综合指标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综合排水指标 农田排水 玉米产量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硅片低损伤磨削砂轮及其磨削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紫光 高尚 +2 位作者 朱祥龙 董志刚 康仁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89-2696,共8页
针对传统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存在的表面/亚表面损伤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硅片化学机械磨削加工的新型常温固化结合剂软磨料砂轮。根据化学机械磨削加工原理和单晶硅的材料特性,设计的软磨料砂轮以氧化铈为磨料,二氧化硅为添加剂,氯氧镁... 针对传统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存在的表面/亚表面损伤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硅片化学机械磨削加工的新型常温固化结合剂软磨料砂轮。根据化学机械磨削加工原理和单晶硅的材料特性,设计的软磨料砂轮以氧化铈为磨料,二氧化硅为添加剂,氯氧镁为结合剂。研究了软磨料砂轮的制备工艺,分析了软磨料砂轮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通过测量加工硅片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亚表面损伤,进一步研究了软磨料砂轮的磨削性能。最后,与同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和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的硅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软磨料砂轮磨削的硅片其表面粗糙度Ra<1nm,亚表面损伤仅为深度<30nm的非晶层,远好于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接近于CMP的加工水平,实现了硅片的低损伤磨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软磨料砂轮 化学机械磨削 表面粗糙度 表面/亚表面损伤
下载PDF
多次涝渍胁迫间歇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建强 刘会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在多雨湿润地区,夏秋作物在生长季节多次遭遇涝渍综合胁迫比较常见,研究这一问题对农业涝渍灾害评价和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遭遇多次涝渍胁迫问题,分析表明,从蕾期—吐絮初期,棉花遭遇间歇性、多次涝渍综合胁迫显著... 在多雨湿润地区,夏秋作物在生长季节多次遭遇涝渍综合胁迫比较常见,研究这一问题对农业涝渍灾害评价和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遭遇多次涝渍胁迫问题,分析表明,从蕾期—吐絮初期,棉花遭遇间歇性、多次涝渍综合胁迫显著影响产量,其中以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的胁迫影响最大;作物相对产量与各阶段受涝时间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7月中下旬大气温度与湿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其他时段,该阶段气温日较差和大气相对湿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棉花主要生长阶段天气无剧烈变化时,涝、渍对作物的影响居于首位;当5 d内温度变幅>9℃或空气饱和差>8 hPa的天气过程频繁发生时,涝、渍对作物的影响居于次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涝渍胁迫 产量 棉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