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综放开采地表漏风对遗煤自燃的影响及治理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启峰 何洪瑞 +2 位作者 张建伟 张景钢 王玉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综放开采地表裂缝漏风问题,分析了地表漏风原因及其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害,采用"地表气压与井下采空区气压差、工作面进风巷与回风巷风量差、示踪气体地面瞬时释放法"确定地表漏风各参数:9203工作面回风巷... 针对平朔矿区浅埋综放开采地表裂缝漏风问题,分析了地表漏风原因及其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害,采用"地表气压与井下采空区气压差、工作面进风巷与回风巷风量差、示踪气体地面瞬时释放法"确定地表漏风各参数:9203工作面回风巷风量比进风巷风量大,差值为81 m3/min,地面空气经地表裂隙流入采空区,最低漏风风速为0.097 m/s。根据漏风测试结果,提出了"地面封堵裂缝防漏风+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回采工艺及组织管理改革"的综合防范与治理措施。现场实践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浅埋综放开采地表漏风和采空区遗煤自燃,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裂缝 地表漏风 采空区遗煤自燃 示踪气体 通道封堵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地表漏风对采空区煤自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邢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7,103,共9页
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通常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地表漏风不仅使风流紊乱,而且其中的O 2贯穿采空区,与采空区遗煤共同作用使其氧化,从而发生煤自燃,并且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目前一般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 西部矿区浅埋厚煤层通常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地表漏风不仅使风流紊乱,而且其中的O 2贯穿采空区,与采空区遗煤共同作用使其氧化,从而发生煤自燃,并且产生的CO等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目前一般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对地面漏风引起的采空区内煤自燃的气体浓度场和温度场等进行研究,然而地表裂隙漏风自然发火实验复杂程度较高,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难以从三维角度认识地表漏风对采空区内煤自燃的影响规律。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国西北矿区埋深浅、煤层厚等特点,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浅埋厚煤层条件下导气裂隙采空区“三带”分布情况及不同工况下采空区O 2浓度场、CO浓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的分布规律,并采用ZD5煤矿火灾多参数监测装置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内“三带”分布规律和O 2浓度场分布受地表漏风影响明显,采空区顶部O 2容易聚集,改变了采空区内气体流场分布规律,采空区内高体积分数O 2(体积分数为18%~23%)聚集范围为沿采空区走向0~270 m、沿采空区竖直方向3~20 m,特别是在沿采空区走向0~80 m、沿采空区竖直方向3~8 m空间O 2充足、有一定遗煤且热量不容易散失,该区域煤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较高;采空区内回风隅角压力最小,为-10 Pa,回风口压力最低,进风口压力最大,沿倾向、竖直方向及走向压力均逐渐增大;采空区内温度和CO分布规律类似,在采空区底部受顶部漏风影响很小,主要受工作面进风隅角影响,热量积聚和CO聚集规律与不漏风时基本一致,而从采空区中部开始,温度和CO主要受顶部漏风影响,在中部区域温度和CO均呈现“O”形圈分布,采空区顶部,温度和CO在每个断裂带与采空区交接处达到极大值,并向两侧递减,在最深部的断裂带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采空区“三带” 煤自燃 地表裂隙漏风 O2浓度 CO浓度 温度场 压力场
下载PDF
低气压下的直流电弧特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志劲 蒋兴良 +1 位作者 胡建林 孙才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0-795,共6页
低气压下绝缘子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存在飘离绝缘子表面形成空气间隙电弧的现象。为研究低气压下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特性并确定二者的差异,利用三角形玻璃平板和铜球电极在人工气候室分别测试了低气压沿面直流电弧和空气间隙直... 低气压下绝缘子污闪放电过程中局部电弧存在飘离绝缘子表面形成空气间隙电弧的现象。为研究低气压下沿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特性并确定二者的差异,利用三角形玻璃平板和铜球电极在人工气候室分别测试了低气压沿面直流电弧和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压降低,沿面直流电弧和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的E-I特性明显下降;同等条件下,单位长度沿面直流电弧电压高于单位长度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电压;泄漏电流为0.1-0.5A时,空气间隙直流电弧和沿面直流电弧的E-I特性均可按幂指数或线性表示;空气间隙直流电弧特性受气压的影响程度较沿面直流电弧特性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低气压下绝缘子串直流污闪放电机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电弧 空气间隙电弧 泄漏电流 直流 伏安特性 低气压
下载PDF
察哈素煤矿3101工作面及地表漏风联合测试及其防治 被引量:9
4
作者 霍忠锋 刘波 +1 位作者 王玉怀 张景钢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察哈素煤矿地表处于沟壑地区,所开采3-1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3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显现强烈,联巷密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开采活动在地表产生了比较大的裂缝,形成了密闭和地表漏风隐患,对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形成了... 察哈素煤矿地表处于沟壑地区,所开采3-1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3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显现强烈,联巷密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开采活动在地表产生了比较大的裂缝,形成了密闭和地表漏风隐患,对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形成了威胁。测试了3101工作面联巷密闭压差,根据风量测试结果计算出采空区漏风率。通过在地表裂缝释放SF6,检测到了地表漏风,并计算出了地表裂隙的最大漏风风速。分析了存在漏风的原因,通过采取减风减压、提高密闭质量、填补地表裂缝等措施,减少了采空区漏风,有效防治了采空区煤炭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巷密闭 地表裂缝 地表漏风 漏风率 采空区
原文传递
浅埋综放工作面CO来源分析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建伟 赵亚杰 赵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5,共4页
针对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漏风严重、采空区遗煤易自燃以及工作面CO浓度超限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综放工作面生产技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CO浓度变化规律及... 针对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漏风严重、采空区遗煤易自燃以及工作面CO浓度超限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综放工作面生产技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CO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来源。研究表明:6104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与采空区CO浓度、地表漏风强度正相关;6104工作面煤层及底板内赋存有CO并通过采动裂缝进入工作面,是工作面CO来源之一。结合工作面生产实际,提出了防治工作面CO浓度超限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漏风 浅埋煤层 综放工作面 CO超限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漏风规律分析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岱岳 艾子博 李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3,共7页
以上湾煤矿22104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地表释放SF6示踪气体验证漏风通道的存在,计算漏风流速;使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进行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分析,以工作面实际生产参数及采空区漏风实测数据作为建模边界条件,构建采空区数... 以上湾煤矿22104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地表释放SF6示踪气体验证漏风通道的存在,计算漏风流速;使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进行浅埋煤层开采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分析,以工作面实际生产参数及采空区漏风实测数据作为建模边界条件,构建采空区数值模拟分析物理模型;模拟有无地表漏风2种情况下采空区内部漏风流场及气体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地表漏风的情况下,采空区内部低氧气体异常涌出,导致工作面上隅角低氧问题愈发严重。针对低氧问题,采用局部均压通风措施进行治理,实践表明采空区漏风量和压差减小,回风隅角氧气体积分数升高,低氧现象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漏风 SF6 低氧 FLUENT 气体运移 均压通风
下载PDF
季节对浅埋深厚煤层采空区垂直漏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毕建乙 《煤》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针对浅埋煤层综放面回采后引起地表漏风这一难题,在生辉煤业20100工作面利用示踪气体法研究季节变换时地表的漏风规律,分析不同季节时,采空区和对应地表的温度、压强及漏风速率情况。现场实测结果发现:夏天时,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温度与采... 针对浅埋煤层综放面回采后引起地表漏风这一难题,在生辉煤业20100工作面利用示踪气体法研究季节变换时地表的漏风规律,分析不同季节时,采空区和对应地表的温度、压强及漏风速率情况。现场实测结果发现:夏天时,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温度与采空区温度差值最小,仅为1.0℃;冬天时,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温度与采空区的温度差值最大,采空区温度都超过20℃,而地表处于0℃以下,二者温度的最大差值达到38.1℃;夏天和冬天释放SF6气体6个区域中采空区和对应地表气压的最大压差分别为21.95 hPa和41.68 hPa;春秋两季的采空区和对应地表气压的差值几乎相同,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春、秋两季时的漏风速率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差异性不明显;夏天时地表具有较小的漏风速率,最大平均值为6.923 m/min;冬天的漏风速率最大,最大平均值为8.294 m/min.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特点采取防治漏风措施,确保20100工作面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自燃 SF6气体示踪法 漏风速率
下载PDF
Nonlinear air dynamics of a surface effect ship in small-amplitude waves
8
作者 Zhiqun Guo Liangjing Zhong +1 位作者 Kai Wang Zhiyu Jiang 《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IE 2024年第6期578-591,共14页
In many existing works,the seakeeping motions and air dynamics of a surface effect ship(SES)were assumed to be linear under small-amplitude waves(wave amplitude to wave length ratio≤5%)to en-hance the computational e... In many existing works,the seakeeping motions and air dynamics of a surface effect ship(SES)were assumed to be linear under small-amplitude waves(wave amplitude to wave length ratio≤5%)to en-hanc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However,according to SES model test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even in small-amplitude waves,the fluctuating air cushion pressure shows significantly nonlinear effects.To precisely reveal this distinctive feature,the origin of nonlinearity was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nd the air leakage wa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source of nonlinearity based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The reason is that the variance of clearance height under seals is comparable to the clearance height at equilibrium state in small-amplitude waves,which makes the air leakage area intermittently equal to zero without any harmonic variance.Therefore,an efficient partial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ES dynamics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a linear frequency-domain hyd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ef-ficient 2.5D methods with a nonlinear time-domain air dynamic model.The nonlinear parts of numerical results from the partial nonlinear model,including the fluctuating air pressure and midship accelerations,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ial nonlinear model on the SES seakeeping performance prediction,and confirm that its nonlinearity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air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ffect ship air dynamics NONLINEAR air leakage Small-amplitude wave Seakeeping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9
作者 秦志华 刘尚明 +2 位作者 魏高明 张雅婷 刘磊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70-174,共5页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表裂缝发育几何形貌及大尺度漏风裂缝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采空区漏风规律,划分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表明:工作面对应地表存在拉伸型和开裂型等裂缝,且风流由地表漏向采空区;受地表漏风影响,采空区内整体O_(2)浓度升高,两巷位置O_(2)浓度大于8%,采空区内由地表向两道漏风引起的煤自燃危险区域为进风侧100~151 m、回风侧14~85 m。通过采取井上下综合防治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地表漏风和采空区遗煤自燃,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氧浓度场 自燃危险区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解算的浅埋采空区地表漏风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奉亮 何晓晨 +2 位作者 常心坦 马砺 李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4-69,共6页
为分析浅埋煤层地表开敞性裂隙漏风对矿井通风系统与采空区流场的影响,构建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采空区流场与井巷风网耦合模型。针对采空区网络分支数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LDLT分解法改进牛顿法解算通风网络的性能。以红柳林煤矿15207... 为分析浅埋煤层地表开敞性裂隙漏风对矿井通风系统与采空区流场的影响,构建了地表漏风条件下浅埋采空区流场与井巷风网耦合模型。针对采空区网络分支数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LDLT分解法改进牛顿法解算通风网络的性能。以红柳林煤矿15207采空区地表漏风为例,模拟了大规模地表漏风对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影响和不同地表漏风量下采空区流场,得到地表漏风导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异形化和地表漏风量不宜超过5m3/s的结论,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采空区流场 通风网络 网络解算
下载PDF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地表裂隙分布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11
作者 杨英兵 王青祥 +6 位作者 宋小林 何铖茂 徐冉 唐明云 王光雄 贺兵兵 陈明浩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5,共10页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群开采导致地表裂隙发育良好,立体漏风复杂。为研究神东矿区地表裂隙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和补连塔煤矿浅埋藏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无人机定点观测、红外、地质雷达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群开采导致地表裂隙发育良好,立体漏风复杂。为研究神东矿区地表裂隙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和补连塔煤矿浅埋藏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无人机定点观测、红外、地质雷达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表宏观裂隙、隐蔽裂隙分布特征,并对裂隙动态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采空区对地表走向裂隙的影响相比于倾向裂隙较大,其中活鸡兔井12下206工作面101条裂隙有效影响范围35 m,补连塔煤矿22310工作面122条裂隙为62 m,走向裂隙最大裂隙宽度达到80 cm,倾向裂隙普遍在10 cm以下;随工作面的推进,裂隙宽度逐渐变大,直至发育完全,裂缝位置不连续断面间距变大,落差增大;宽度较大的裂隙(裂隙宽度大于10 cm),如果距离工作面较近,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隙宽度会逐渐缩小,甚至可能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群 地表裂隙 漏风 裂隙宽度 动态演化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导气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建伟 闫永乐 +2 位作者 赵亚杰 刘长友 赵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了确定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漏风范围,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及导气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 为了确定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漏风范围,基于串草圪旦煤矿6104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及导气裂缝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可分为开切眼侧永久裂缝区,以及随工作面推进动态分布的裂缝产生区、裂缝贯通发展区和裂缝闭合区;6104工作面裂缝贯通发展区范围为滞后工作面0~100 m。实测6104工作面导气裂缝分布区滞后工作面0~80 m,且导气能力随裂缝滞后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厚煤层 地表漏风 导气裂缝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湾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自燃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玉福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所面临的煤层易自燃的难题,以上湾煤矿三盘区12煤层和12上煤层为例,分析了当上覆12上煤层回采完毕后开采12煤层工作面时,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因素。建立了自燃预测预报系统,根据煤炭自燃的条件,通过对其自燃机理的分...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所面临的煤层易自燃的难题,以上湾煤矿三盘区12煤层和12上煤层为例,分析了当上覆12上煤层回采完毕后开采12煤层工作面时,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因素。建立了自燃预测预报系统,根据煤炭自燃的条件,通过对其自燃机理的分析,制定了从设计源头、工作面回采初始至采终封闭全过程防灭火措施,确保了下覆12煤层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自然发火 地表裂隙 防灭火 地表漏风
下载PDF
浅埋深煤层开采地表漏风规律及封堵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三伟 谢伟 师吉林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浅埋深煤层开采后引发的地表漏风易致采空区遗煤自燃,为治理地表漏风,对大南湖一矿综放面地表裂隙分布范围及宽度进行了实测及绘图,基于SF_(6)示踪气体检漏技术,定性、定量研究了地表漏风规律,得到了不同地表裂隙治理后的漏风量计算方法... 浅埋深煤层开采后引发的地表漏风易致采空区遗煤自燃,为治理地表漏风,对大南湖一矿综放面地表裂隙分布范围及宽度进行了实测及绘图,基于SF_(6)示踪气体检漏技术,定性、定量研究了地表漏风规律,得到了不同地表裂隙治理后的漏风量计算方法,形成了适用于大南湖一矿浅埋深煤层开采的地表裂隙封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煤层开采 地表裂隙 漏风量 封堵
下载PDF
表土厚度对浅埋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飞 王继仁 +2 位作者 郝朝瑜 王雪峰 张春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517,共6页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同表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模型,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空区上覆基岩厚度一定、表土厚度小于74 m时,煤层开采后地表裂隙会与采空区连通,从而导致地表漏风;表土层厚度越小,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和地表漏风量就越大,两者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地表漏风不但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明显增大,而且使回风侧宽度大于进风侧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浅埋煤层 表土厚度 地表漏风 采空区 自燃危险区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浅埋煤层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 戴广龙 +3 位作者 叶庆树 唐明云 聂士斌 宋小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178,共5页
以活鸡兔井12下2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采空区'O'型垮落压实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结合采空区'竖三带'分布,建立了采空区三维渗透率分布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压入式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 以活鸡兔井12下2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采空区'O'型垮落压实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结合采空区'竖三带'分布,建立了采空区三维渗透率分布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压入式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下浅埋煤层工作面能位大于地表,使得工作面风量经采空区漏至地表,采空区内漏风流场在水平方向上近似呈'O'型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近似呈'浴盆'状分布;从空气能位角度模拟研究了工作面与地表之间的能位差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研究得到工作面与地表之间的能位差越大,采空区与地表之间的漏风量也越大,并得到工作面与地表之间的能位差与漏风量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渗透率模型 地表漏风 压入式通风 数值模拟 空气能位差
下载PDF
220 t/h锅炉富氧燃烧改造及其系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凯 刘煜 张翔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8,共8页
针对某220 t/hП型高压锅炉,综合考虑锅炉现有设备和系统的特点,根据方案简单易行、投资少以及同时兼顾空气燃烧和富氧燃烧等原则提出了富氧燃烧改造方案。为实现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分离加热,改造方案采取将后三级受热面分仓隔离的方式。... 针对某220 t/hП型高压锅炉,综合考虑锅炉现有设备和系统的特点,根据方案简单易行、投资少以及同时兼顾空气燃烧和富氧燃烧等原则提出了富氧燃烧改造方案。为实现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分离加热,改造方案采取将后三级受热面分仓隔离的方式。锅炉其他受热面保持不变。通过对不同的漏风形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改造方案的漏风率降至较低水平。对改造方案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富氧燃烧条件下的锅炉热效率高于空气燃烧条件,富氧燃烧条件下的绝热燃烧温度低于空气燃烧条件约200℃,锅炉各级受热面的烟气侧出口温度均略低于空气燃烧条件,锅炉本体排烟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 改造 受热面 热效率 漏风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旭宜 《内燃机与配件》 2017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运用AVL Excite P&R软件针对某重型发动机建立了活塞环组/缸套仿真模型,考虑了环的轴向运动和扭转现象以及混合润滑,通过改变顶环的型线,对比分析了表面织构大小和深度对活塞环的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为活塞环表面织构的选... 本文运用AVL Excite P&R软件针对某重型发动机建立了活塞环组/缸套仿真模型,考虑了环的轴向运动和扭转现象以及混合润滑,通过改变顶环的型线,对比分析了表面织构大小和深度对活塞环的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为活塞环表面织构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活塞环 摩擦 漏气 油耗
下载PDF
虎龙沟煤矿N1201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彬 吴禹默 《山西煤炭》 2018年第6期73-75,共3页
虎龙沟煤矿N1201工作面埋藏浅,受采动影响大,极易造成地表缝隙,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通过观测N1201工作面采空区地表缝隙沉降的特性,利用地面布点释放SF6示踪气体技术,分析得出采空区地表缝隙漏风规律:采空区地表裂隙较多,漏风明显;... 虎龙沟煤矿N1201工作面埋藏浅,受采动影响大,极易造成地表缝隙,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通过观测N1201工作面采空区地表缝隙沉降的特性,利用地面布点释放SF6示踪气体技术,分析得出采空区地表缝隙漏风规律:采空区地表裂隙较多,漏风明显;工作面采空区两侧的漏风比较通畅,进风侧地表漏风大于回风侧,中部漏风程度相对较弱;采空区形成的裂隙很难被完全压实,采空区内部仍存在漏风;工作面进风侧遗煤自燃危险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缝隙 SF6气体 漏风规律
下载PDF
台阶裂隙破坏区地表漏风模型与控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于贵生 《中国矿业》 2022年第8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形成台阶裂隙并导致地表漏风问题,本文以陕北神府侏罗纪煤层台阶裂隙破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监测地表台阶裂缝发育过程与规律,实时监测裂缝的落差、宽度及... 为解决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形成台阶裂隙并导致地表漏风问题,本文以陕北神府侏罗纪煤层台阶裂隙破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监测地表台阶裂缝发育过程与规律,实时监测裂缝的落差、宽度及深度。通过分析上覆岩层裂隙发育特征与裂缝动态发育过程,建立台阶裂隙地表漏风数学模型,计算裂隙带高度及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参数,提出台阶裂隙破坏区地表漏风分类控制方法,针对现场漏风特点及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地表裂隙封堵前后采空区氧浓度分布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可将0.36 m作为划分不同裂隙宽度等级的临界值,分级封堵措施实施后,地表裂隙平均漏风量从93 m^(3)/min降至15 m^(3)/min,平均下降幅度为83.9%,封堵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为地表台阶裂隙破坏区漏风控制方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裂隙 地表漏风 裂隙封堵 漏风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