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 被引量:39
1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1期3-8,共6页
我国司法机关违背现行法律规定推行的司法改革 ,是一种非法的司法改革 ,它直接损害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动摇了法治的根基 ,造成了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我们认为 ,司法机关守法具有绝对性 ,司法机关推行司法改革 ,不能突破现行... 我国司法机关违背现行法律规定推行的司法改革 ,是一种非法的司法改革 ,它直接损害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动摇了法治的根基 ,造成了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我们认为 ,司法机关守法具有绝对性 ,司法机关推行司法改革 ,不能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 ,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司法机关 法治 合法性危机 法律权威 直接损害 守法 中国 推行 中国
原文传递
法律至上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晖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62,共17页
现代国家治理,是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多元主体公共参与的、以自由秩序为目的的治理。在国家治理中,虽不排除治理主体对法律之外的其他多元社会规范以及经由这些规范调整形成的多元社会秩序之依赖,但多元社会规范,是存在于法律调整射程内的... 现代国家治理,是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多元主体公共参与的、以自由秩序为目的的治理。在国家治理中,虽不排除治理主体对法律之外的其他多元社会规范以及经由这些规范调整形成的多元社会秩序之依赖,但多元社会规范,是存在于法律调整射程内的;多元社会秩序,是统揽在法治秩序中的。因此,强调并坚持国家治理及其创新,就必须坚持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和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法律调整 法治秩序 法律至上
原文传递
纪法共治的反腐机理与发展进路
3
作者 钱文杰 《廉政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纪法共治是“党纪与国法的共同之治”。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既有机统一于特色鲜明的中国式反腐,又在话语体系、技术规范与行为规制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基于党纪与国法反腐功能的趋同性,一体化惩防体系要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法共治是“党纪与国法的共同之治”。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既有机统一于特色鲜明的中国式反腐,又在话语体系、技术规范与行为规制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基于党纪与国法反腐功能的趋同性,一体化惩防体系要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构必须层次分明,并且贯穿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纪法共治的实践路径,既要求党纪在腐败治理中的前置性,又强调法律在腐败治理中的统筹性,进而保持一种现代法治文明共识下的循序渐进。特别是从重分立到重融贯的党纪与国法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纪法协同始终保持两条战线上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并且都带有深刻的法治反腐的时代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纪法共治 纪在法前 法律至上
下载PDF
对人民警察执法与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霞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公安机关由于强调"打击犯罪"的执法专政职能,故其"管人者"的权威思想和做法较为严重,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为此,必须转变警察执法观念,强化警察服务职能,将警察执法由以工具论为主旨... 公安机关由于强调"打击犯罪"的执法专政职能,故其"管人者"的权威思想和做法较为严重,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为此,必须转变警察执法观念,强化警察服务职能,将警察执法由以工具论为主旨的"专政职能"还原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警察 执法 服务 法律至上
下载PDF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婉冰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通过阐述西方人文精神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试图吸取二者之精华并将二者融合,运用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构建。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理性主义 法律至上 天人合一 法治
下载PDF
论法律至上 被引量:3
6
作者 池海平 《河北法学》 2002年第3期6-9,共4页
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 ,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转变的过程中 ,树立起法律至上... 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 ,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转变的过程中 ,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至上 历史转变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执政方式 治国方式 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重大 必然要求 观念
下载PDF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与司法审查次终性理念——基于基本法实施20周年的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雪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2,共12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8条所建立的香港法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话式释法机制"并非是普通法世界的异类,相反,其与英国、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宪法体制一样,共同分享着"法官有权解释宪法/高级法,但建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8条所建立的香港法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话式释法机制"并非是普通法世界的异类,相反,其与英国、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宪法体制一样,共同分享着"法官有权解释宪法/高级法,但建制化的人民代表才是宪法/高级法终极守护者"的法律哲学,因此都可视为是以"司法审查次终性"理念来发展普通法的重要方式。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当人们对第158条所建立的释法机制进行总结和评估时,应珍视这种业已构成"一国两制"和香港法治重要基石的法律实施机制,不宜将美国司法至上式的宪法体制照搬到我国香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 基本法解释 议会至上 普通法 司法审查次终性
下载PDF
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与美国法治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拯 许清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7-39,共3页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并被创造性地发展,从而成就了美国政府成为被公认的最民主与自由的法治政府。本文重在论述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它的精神对于美国法治影响,并探讨其对建设我...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并被创造性地发展,从而成就了美国政府成为被公认的最民主与自由的法治政府。本文重在论述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它的精神对于美国法治影响,并探讨其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立制衡 法治 法律至上
下载PDF
再论“法律至上” 被引量:4
9
作者 池海平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再次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的基本方针加以确认。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要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就必须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它是实现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再次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的基本方针加以确认。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要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就必须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它是实现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也是评价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基本准则。对于法律至上观念的理解,不仅要从法律自身来理解,而且要从社会关系的层次上,从人们的理性选择等角度进行深层次的考虑。正试图从现代法治的理性选择的角度论证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念 法律观念 法律文化 民主政治 法律渊源 国家权力
下载PDF
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的一般生成逻辑审视与批判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9,共8页
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中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分权与制衡以及法治等四项原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孕育、奠基、成熟三个时期,实际上也就是法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生成逻辑。个人权利是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的逻辑起点;政治权力的多... 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中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分权与制衡以及法治等四项原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孕育、奠基、成熟三个时期,实际上也就是法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生成逻辑。个人权利是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的逻辑起点;政治权力的多元化,使分权与制衡原则的产生成为必然;对法律至上原则的信仰,使法治原则得以生成;公民社会或者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生成的社会基础。审视资本主义社会法治文化的一般生成逻辑,实现对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超越,关键在于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去伪存真,辩证扬弃,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法治文化 个人权利诉求 政治权力多元分化 法律至上原则 公民社会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of Rule of Law and Its Modem Transformation
11
作者 PENG Xinwu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4期587-607,共21页
In the traditional order of the "rule of rites," social status and relationships always held priority positions, which apparently went against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 Legalists thought highly of objectivi... In the traditional order of the "rule of rites," social status and relationships always held priority positions, which apparently went against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 Legalists thought highly of objectivity and avoided subjective randomness, and were more reasonable in this regard. However, following the integration of rites and law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echnical aspect of Legalism emphasizing control of society and of the populace was strengthened, and in the meanwhile, their "true spirit" became concealed before long. The main signs of this are follows: (1) In the order of the "rule of rites," the objectivity of law was gradually devoured by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thus the tradition where "human relationships replace law" came into being; (2) The law, which had shown the spirit of equ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guise of Legalism, now degraded into a tool to maintain a hierarchy; (3) Rights were separated from duties, that is, some people enjoyed "rights without duties" as much as they wanted, while the rest were forced to carry out "duties without rights." As history has warned us, in ruling a country, one cannot stake even the least bit of fortune upon human nature, and there can be only one bottom line and criterion, that is, common strict observance of and respect to "rules." That should b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lesson that the pre-Qin Legalism has lef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le of rites rule of law integration of rites and law supremacy of law
原文传递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12
作者 赵峰 《江南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作了述评,亚里士多德充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指出法治的理由和法治的具体实行,并进一步评价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历史功绩,以及形成这一思想的原因和历史影响,最后指出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法治思想 良法 法律至上 司法独立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岩茹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系的解读,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培育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而良法的确立也必须是在本土资源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法治 良法 法律至上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时名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1-33,共3页
亚里士多德从人性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其法治思想,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至上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同时为实现其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还从立法和守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这些法治思想的精髓,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 亚里士多德从人性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其法治思想,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至上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同时为实现其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还从立法和守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这些法治思想的精髓,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法治 人性 法律至上 良法
下载PDF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树立和增强法治观念
15
作者 王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依法治国,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治国理念的重大发展和根本转变。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增强以法治、平等、民主等为精神内核的现代法治观念,这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 依法治国,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治国理念的重大发展和根本转变。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增强以法治、平等、民主等为精神内核的现代法治观念,这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在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观念 法治 民主 法律至上 平等
下载PDF
在自由与权力之间——17世纪英格兰普通法的危与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福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英格兰普通法最重要的品性包括"法律至上"的原则以及其独特的"学徒制"法律教育模式。17世纪以后,普通法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风险,国王对普通法的觊觎,利用王权,干预普通法法院的司法审判,以此实现"王权至上"... 英格兰普通法最重要的品性包括"法律至上"的原则以及其独特的"学徒制"法律教育模式。17世纪以后,普通法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风险,国王对普通法的觊觎,利用王权,干预普通法法院的司法审判,以此实现"王权至上"之目的。英格兰王权与普通法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是为了自由。在博弈中,利用普通法,英格兰不断捍卫者其自由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法 王权 自由 法律至上
原文传递
社区矫正法治化的逻辑预设
17
作者 连春亮 《宜宾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8,共8页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社区矫正作为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走向法治化。《社区矫正法》和相关的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是社区矫正的行为规则。社区矫正法治化的前提是树立法治理念,关键是规制权力边界,核心是社区矫正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社区矫正作为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走向法治化。《社区矫正法》和相关的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是社区矫正的行为规则。社区矫正法治化的前提是树立法治理念,关键是规制权力边界,核心是社区矫正制度创新,根基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规范化。社区矫正法治化不仅是贯彻《社区矫正法》立法精神的要求,也是社区矫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法治化 法律至上 权利本位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遵循先例之原则、制度、文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慎祥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8-43,共6页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美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是英美法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帝王原则".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中举足轻重的原则,其存在、发展的本身就表示了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应该不仅仅源于其作为具体法律操作中所遵循的技术性规...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美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是英美法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帝王原则".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中举足轻重的原则,其存在、发展的本身就表示了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应该不仅仅源于其作为具体法律操作中所遵循的技术性规则的一部分,更应该有其制度层面的架构反映以及文化深层的惯性作用.源于令状的制度架构以及沁入文化深处的法律至上观念,从根本上诠释了遵循先例原则的内涵.遵循先例原则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循先例 原则 制度 文化 法律至上
下载PDF
法律至上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晓青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法治是"中人"之治,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只是底线水平,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君子"道德水平和所体现的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有距离的。法律至上的法治并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 法治是"中人"之治,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只是底线水平,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君子"道德水平和所体现的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有距离的。法律至上的法治并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至上和谐社会 中人
下载PDF
中世纪教会法传统中蕴含的法治原则
20
作者 于语和 高承方 《天津法学》 2015年第4期66-73,共8页
教会法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间段,决定了其上承罗马法下启西方近代法治,并且吸收了日耳曼的习惯法。也正因为其承上启下的特征就注定了教会法会对整个西方的法治产生重大影响。要分析西方法制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法治原则,就不能绕过... 教会法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间段,决定了其上承罗马法下启西方近代法治,并且吸收了日耳曼的习惯法。也正因为其承上启下的特征就注定了教会法会对整个西方的法治产生重大影响。要分析西方法制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法治原则,就不能绕过教会法。甚至很多西方法治原则本身就是在教会法中得到确定的。而本文就试图回到教会法中,探寻教会法中所蕴含的西方法治原则,探寻如何从传统中寻找和重建对法律的信仰。而这种转向历史来寻找法治的根源和对法律的信仰的原则也对推进我国当下法治建设、树立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信仰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法 法律至上 平等 公正 程序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