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及其分支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
1
作者 汪爱国 邹开军 +2 位作者 任立新 陈秀清 茆怀海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为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结果 :( 1)腋神经在腋窝后发自臂丛后束 ,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 ,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距离为 5 .0 cm,前支在四边... 目的 :为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结果 :( 1)腋神经在腋窝后发自臂丛后束 ,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 ,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距离为 5 .0 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 3 .0 cm处 ,距皮肤 3 .5~ 4 .0 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 1/ 3交点处距皮肤距离为 3 .0 cm。 ( 2 )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和冈上肌支起始处距皮肤均为 4 .0~ 4 .5 cm,冈下肌支起始处距皮肤 4 .0 cm。结论 :对腋神经及其分支和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冈下肌支选择多点在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深度的基础上进行阻滞 ,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肩周炎 解剖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鲍丽娜 吴振宇 +1 位作者 杨晓春 何文胜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和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添加到罗哌卡因中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和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2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肩胛上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30 mL,D组局麻药中添加1μg/kg右美托咪定.采用M型超声在神经阻滞前、气管导管拔除后30 min测量膈肌移动度,分别计算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发生率.记录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有效镇痛时间、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消耗量,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R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氟比洛芬酯消耗量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延长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镇痛时间,同时不增加膈肌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喙突 肩胛上神经 术后镇痛 膈肌麻痹 肩关节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月华 符建 +1 位作者 徐小青 史传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SSN)脉冲射频(PRF)和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肩周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SSN阻滞(采用类固醇和局麻药的混合物),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SN PRF治...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SSN)脉冲射频(PRF)和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肩周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SSN阻滞(采用类固醇和局麻药的混合物),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SN PRF治疗,每组40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收集评价疗效参数。结果 A组平均VAS评分阻滞前为(6.41±1.22),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2.07±1.10)和(2.69±1.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阻滞前为(24.46±7.07),评分在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37.48±4.92)和(39.82±5.41)。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B组PRF前平均VAS评分为(6.42±1.43),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0.95±0.14)和(1.25±1.0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PRF前为(23.60±7.69),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40.83±7.01)和(42.27±6.30)。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SSN的PRF神经调节以及SSN阻滞均是慢性顽固性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相对于SSN阻滞,SSN的PRF可以提供更有效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肩周疼痛 肩胛上神经 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德松 方有生 +2 位作者 陈琳 薛锋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2 4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在肩外展起始 30°时 ,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 ;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 90°位 ,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2 4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在肩外展起始 30°时 ,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 ;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 90°位 ,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 ;此两点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特殊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肩胛上神经慢性损伤。 2 1例于肩胛切迹处痛点作局部封闭治疗。 3例手术治疗 ,切断肩胛横韧带。结果 保守疗法中 7例失访 ,14例获 6个月以上的随访 ,有效率达 5 7.14 % ,其中 3例因无效后期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6例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症状完全消失 ,但肌萎缩均无明显改善 ,未发现有复发者。结论 颈肩痛患者系肩胛上神经卡压引起并不罕见 ,一旦确诊 ,可先于肩胛切迹处压痛点处作封闭治疗 ;如无显著效果 ,或出现明显肌萎缩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神经压缩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肩胛上神经感觉支分布与肩痛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震寰 杨其云 +2 位作者 王春 叶斌 苗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对30具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皮支和关节支作解剖学观测。皮支分布于臂上部前外侧区,其出现率为3.33±2.31%;上、下关节支分别与喙突和肩胛下横韧带紧贴,穿经肩胛上、下孔,分布至肩关节囊后部和肩锁关节。感觉支比肌... 对30具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皮支和关节支作解剖学观测。皮支分布于臂上部前外侧区,其出现率为3.33±2.31%;上、下关节支分别与喙突和肩胛下横韧带紧贴,穿经肩胛上、下孔,分布至肩关节囊后部和肩锁关节。感觉支比肌支更易受损伤而引发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感觉支 肩痛 解剖学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林萍 王文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在6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了肩押上神经,肩胛切迹,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等结构,观察了肩胛上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井根据摹拟观察,分析了引起肩胛上神经嵌压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和肩胛上神经转折用处受嵌压性损伤的可... 在6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了肩押上神经,肩胛切迹,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等结构,观察了肩胛上神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井根据摹拟观察,分析了引起肩胛上神经嵌压的原因,认为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和肩胛上神经转折用处受嵌压性损伤的可能性最大,并提出了预防和手术治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 上神经转折角 上神经嵌压症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永彬 李彦平 罗克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局部痛点封闭组(LB组,n=15)和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组(NB组,n=15),其中LB组接受局部痛点封闭与耸肩运动康复治...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局部痛点封闭组(LB组,n=15)和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组(NB组,n=15),其中LB组接受局部痛点封闭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而NB组接受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与耸肩运动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的疼痛程度、颈部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NB组治疗后1周和3周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LB组(P<0.05)。NB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周和3周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明显高于LB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肩胛背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症状,并明显改善因疼痛所致的颈椎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疼痛综合征 肩胛上神经 肩胛背神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裕辉 蒋劲 +2 位作者 熊东林 杨娟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7年以来在本院进行肩胛上神经脉冲治疗的肩周炎病例176例,分为三组,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n=37)I、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51)、和III组为主... 目的:分析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7年以来在本院进行肩胛上神经脉冲治疗的肩周炎病例176例,分为三组,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n=37)I、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51)、和III组为主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88),均采取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和近期疗效,通过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II组及III组患者术后疼痛较I组明显减轻(P<0.01),尤以III组显著;III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较I组和II组显著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剧烈肩周炎患者疗效显著,对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者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肩周炎 肩胛上神经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机制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宋云骏 王永为 +3 位作者 姜林鹤 黄微 辛建会 肖春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结论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肩胛上切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肩胛骨安全区的解剖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振华 王立博 +4 位作者 崔雯铭 温静 彭诗琴 史紫堉 徐高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各个肩胛骨同一区域的差异,获得一个能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安全区,为施行和改良关节镜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100个保存完好的干肩胛骨,测量肩胛体、关节盂和肩胛上神经的走行路径,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评估各个肩胛骨同一区域的差异,获得一个能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安全区,为施行和改良关节镜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100个保存完好的干肩胛骨,测量肩胛体、关节盂和肩胛上神经的走行路径,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肩胛体纵向最长距离(A)、肩胛体横向最长距离(B)、关节盂纵向最长距离(C)、关节盂横向最长距离(D)与肩胛切迹到盂上结节的距离(E)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0.786、0.792、0.687;与冈下窝的后盂缘中线到肩胛冈嵴内侧缘的距离(F)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0.381、0.403、0.396。根据统计学分析,国人的安全区即盂上结节到肩胛切迹的安全距离是2.2cm,冈下窝的后盂缘中线到肩胛冈嵴内侧缘的安全距离是1.3cm。结论对肩胛骨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以便获得安全区以利于手术的进行,避免肩胛上神经的损伤;同时,线性方程预测也应该被应用于获取患者的肩胛上神经的相关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肩胛骨解剖 医源性损伤 肩关节镜 解剖学测量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肩峰下滑囊注射对于肩袖撕裂患者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解波 黎已莲 +2 位作者 张秀平 徐静 王福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09-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肩峰下滑囊注射两种不同方式的保守治疗对于肩袖撕裂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检查、诊断为肩袖撕裂患者并行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肩峰下滑囊注射两种不同方式的保守治疗对于肩袖撕裂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检查、诊断为肩袖撕裂患者并行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的患者47例;按其治疗方式分为肩胛上神经阻滞组25例(试验组)与肩峰下滑囊注射(对照组)22例;试验组予以超声引导下1%罗哌卡因9mL和倍他米松1mL进行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予以1%罗哌卡因9mL和倍他米松1mL进行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观察两种不同局部麻醉方式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6和12周Constant-Ma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评分)和评估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结果在治疗后2、6、12周两组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组对于VAS评分无影响(P>0.05),时间因素对于患者VAS有影响(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后6、12周两组CM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组对于CM评分有影响(P<0.05),时间因素对于患者CM无影响(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肩关节撕裂患者两种不同保守治疗方式在肩袖撕裂患者疗效上存在一定差异,CM评分在肩胛上神经阻滞组高于肩峰下滑囊注射组,肩胛上神经阻滞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胛上神经 滑囊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官士兵 侯春林 +1 位作者 陈德松 顾玉东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介绍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新术式,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将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成功地应用于11例病人,并随访术后疗效;结果表明: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操... 介绍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新术式,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将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成功地应用于11例病人,并随访术后疗效;结果表明: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术后疗效确切,恢复早于传统术式,并且术后斜方肌上部肌力及其耸肩功能无影响,使恢复的肩关节外展接近于正常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副神经 肩胛上神经 后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结合物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亮 王进 +2 位作者 吴桂鹏 史传岗 倪雪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PRF)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招募90例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肩胛上神经PRF组(n=45)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组(n=45)。PRF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神经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PRF)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招募90例脑卒中后偏瘫侧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肩胛上神经PRF组(n=45)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组(n=45)。PRF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神经治疗,神经阻滞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肩胛上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接受肩部物理治疗(热敷、肩带和肩胸肌的伸展和加强训练)作为辅助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收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物的消耗剂量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OM)等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PRF组VAS评分降低幅度较神经阻滞显著。术后6个月,PRF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而神经阻滞组VA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各随访时间段PRF组的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术后1、3和6个月PRF组偏瘫侧肩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神经阻滞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PRF结合物理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安全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肩胛上神经 肩关节痛 脑卒中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兴民 李忠哲 +1 位作者 王军义 冯明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 6例中 4例有效 ,有效率 66.67%。手术治疗 8例 ,随访 2~ 3年 ,症状完全消失 ,肌力较术前恢复至Ⅳ~Ⅴ级 ,未发现有复发者 ,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本征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 ,如治疗 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 ,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症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志婧 翟志超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痛点注射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0例。痛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痛点注射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0例。痛点注射组采用痛点注射治疗,神经阻滞组采用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周,共治疗3次。所有患者均辅以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侧别、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神经阻滞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痛点注射组有更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成像 肩关节 疼痛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原文传递
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曦东 单云官 +1 位作者 姚班 陈金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325,共3页
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和分布,其中肩关节支数为2~4支;在上关节支中有66.6±8.6%穿过肩胛上孔,下关节支中有93.3±4.6%穿过肩胛下孔.根据结果探讨了引起肩周炎疼痛的原因与肩关... 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和分布,其中肩关节支数为2~4支;在上关节支中有66.6±8.6%穿过肩胛上孔,下关节支中有93.3±4.6%穿过肩胛下孔.根据结果探讨了引起肩周炎疼痛的原因与肩关节支受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关节支 肩周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倩 李春叶 +2 位作者 王华 谢荣 张校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64-67,88,共5页
目的分析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 目的分析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SS)、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00±7.12)分、(73.03±5.97)分vs(51.69±7.20)分、(57.77±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4,-9.4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4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肩关节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臭氧 类固醇 肩关节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示范教学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伍超 高巍巍 +2 位作者 曹芳莉 黄磐川 易明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肩胛上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麻醉学住培学员24名,随机分成试验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法)和对照组(传统解剖定位法),每组12名。两组学员分别进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肩胛上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麻醉学住培学员24名,随机分成试验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法)和对照组(传统解剖定位法),每组12名。两组学员分别进行2学时的操作前培训,培训内容结合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及临床教学,然后分别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法和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30次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肩胛上神经阻滞的效果,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员对肩胛下神经解剖内容掌握程度和临床操作满意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疼痛科实践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应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在住培医师慢性疼痛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秀梅 白燕 +1 位作者 周金兰 张为烈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对上肢疼痛、水肿及掌指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肩胛上神经阻滞及天宗穴封闭治疗,对上肢疼痛、水肿及掌指关节活动度、皮色、肩部症状进行评定。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肩部疼痛和肿胀明显改善,上肢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配对进行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肩胛上神经 天宗穴 神经阻滞 肩手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20
作者 张树峰 张许梅 +3 位作者 袁莉 黄传玉 纪明明 刘晶晶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35-938,944,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别相同原则进行1∶1的比例配对,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全麻组,每组61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流动力学、脑血氧饱和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持续时间为(113.41±17.45)min,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为(23.12±6.27)min,均短于全麻组[(127.94±18.42)min和(29.17±6.4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后20 min至手术结束时脑氧饱和度、麻醉后10 min起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2.50±0.41)低于全麻组(3.16±0.71,P<0.05)。与全麻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低(6.56%vs.49.18%),发生低氧血症(11.48%vs.32.79%)及采用辅助呼吸例数更少(9.84%vs.34.4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32.79%vs.6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手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良好,术中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