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碘功能化柱[5]芳烃超分子有机凝胶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进发 刘茜 +5 位作者 韩冰冰 丁金东 张有明 林奇 姚虹 魏太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41-2746,共6页
柱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芳烃化合物,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凝胶一直深受大家关注.设计合成了一种碘功能化的柱[5]芳烃.该柱[5]芳烃在环己醇中可以形成稳定的超分子有机凝胶,相转变温度约为96℃.分别使用浓度核磁,2DNOESY氢谱,X射线衍射(X... 柱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芳烃化合物,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凝胶一直深受大家关注.设计合成了一种碘功能化的柱[5]芳烃.该柱[5]芳烃在环己醇中可以形成稳定的超分子有机凝胶,相转变温度约为96℃.分别使用浓度核磁,2DNOESY氢谱,X射线衍射(XRD)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对凝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碘功能化的柱[5]芳烃自组装形成了一种片状结构.同时,研究了该凝胶的荧光识别性质.当在凝胶上分别加入Fe^(3+),Ag^+,Ca^(2+),Co^(2+), Ni^(2+), Cd^(2+), Pb^(2+), Zn^(2+), Cu^(2+), Mg^(2+)和Hg^(2+)等金属离子, 10 min后发现Hg^(2+)和Ag^+可以使凝胶的蓝色荧光猝灭.因此,该凝胶可以用于荧光检测Hg^(2+)与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超分子有机凝胶 荧光检测 金属离子
原文传递
客体小分子在超分子有机凝胶体系中的扩散释放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桂龙 王宏 杨亚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采用二(4-硬脂酰胺基苯基)甲烷(BSAPM)为凝胶剂制备了含有小分子水杨酸和若丹明B的1,1,2-三氯乙烷(TCE)超分子有机凝胶.以超分子有机凝胶作为主体,客体小分子水杨酸和若丹明B可轻微降低超分子有机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GS).用紫外-可见光... 采用二(4-硬脂酰胺基苯基)甲烷(BSAPM)为凝胶剂制备了含有小分子水杨酸和若丹明B的1,1,2-三氯乙烷(TCE)超分子有机凝胶.以超分子有机凝胶作为主体,客体小分子水杨酸和若丹明B可轻微降低超分子有机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GS).用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超分子凝胶中两种客体小分子在静态下的扩散释放.结果表明其释放率随凝胶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客体小分子的体积大小对其释放有明显的影响,分子体积较大的若丹明B的释放率低于分子体积较小的水杨酸.另外,若丹明B的扩散系数也低于水杨酸,且随凝胶剂浓度的增加,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两种客体分子的累积释放率与时间的平方根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Higuchi方程,属扩散控制的Fickian释放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有机凝胶 客体分子 扩散
下载PDF
循环伏安法研究超分子有机凝胶中二茂铁的扩散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桂龙 易绣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4,4′-二(硬脂酰胺基)-二苯甲烷(BSAPM)在LiClO4/碳酸丙烯酯(PC)中能形成超分子有机凝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埋在凝胶中的二茂铁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内的二茂铁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其氧化还原行为是受扩散控制的单电... 4,4′-二(硬脂酰胺基)-二苯甲烷(BSAPM)在LiClO4/碳酸丙烯酯(PC)中能形成超分子有机凝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埋在凝胶中的二茂铁的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内的二茂铁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其氧化还原行为是受扩散控制的单电子可逆转移过程。与溶液相比,最低化凝胶浓度下凝胶中二茂铁和二茂铁离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从5.62×10-6cm2/s和6.47×10-6cm2/s下降为3.32×10-6cm2/s和4.41×10-6cm2/s,且随凝胶因子浓度的增加,凝胶中二茂铁和二茂铁离子的扩散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有机凝胶 二茂铁 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脂酰苯丙氨酸甲酯同系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凝胶性质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明 秦凌浩 +1 位作者 吴进锐 胡巧红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合成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肉豆蔻酰-苯丙氨酸甲酯(C14-L-Phe-OMe)、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C16-L-Phe-OMe)及硬脂酰-苯丙氨酸甲酯(C18-L-Phe-OMe),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考察。方法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母核,... 目的合成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肉豆蔻酰-苯丙氨酸甲酯(C14-L-Phe-OMe)、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C16-L-Phe-OMe)及硬脂酰-苯丙氨酸甲酯(C18-L-Phe-OMe),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考察。方法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母核,肉豆蔻酰氯、棕榈酰氯、硬脂酰氯为酰化剂,合成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采用IR、1H-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熔点、一级大豆油中的相转变温度和凝胶能力。结果成功合成了C14-L-Phe-OMe、C16-L-Phe-OMe及C18-L-Phe-OMe,并确证了其结构;三种凝胶因子的熔程分别为61.3~63.1、72.1~73.0和62.3~64.1;胶凝能力大小顺序是:C16-L-Phe-OMe〉C18-L-Phe-OMe〉C14-L-Phe-OMe;三种凝胶因子在一级大豆油中的胶凝焓变分别为42.58 k J/mol、22.61 k J/mol和65.01 k J/mol。结论合成的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具有较好的胶凝能力,其中C16-L-Phe-OMe的胶凝能力最强,有望作为一种局部给药的长效释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有机凝胶 凝胶因子 最低胶凝浓度
下载PDF
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凝胶因子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明 秦凌浩 +3 位作者 陈秋玲 吴进锐 陈小媛 胡巧红 《中国药事》 CAS 2014年第10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合成一种自组装超分子有机凝胶因子——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C16-L-Phe-OMe),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考察。方法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母核、棕榈酰氯为酰化剂,合成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凝胶因子,采用IR、^1H-NMR、MS等手段... 目的合成一种自组装超分子有机凝胶因子——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C16-L-Phe-OMe),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考察。方法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母核、棕榈酰氯为酰化剂,合成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凝胶因子,采用IR、^1H-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熔点、在各种植物油中的最低胶凝浓度、相转变温度等凝胶行为。结果IR、^1H-NMR、MS等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质的结构为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产率为73.40%,熔程为71.5~72.3℃,室温下在橄榄油、一级大豆油、葵花油、大豆油、花生油中的最低胶凝浓度分别为150、160、160、170、190g·L^-1,相转变温度随凝胶因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C16-L-Phe-OMe的制备工艺简单,在橄榄油、一级大豆油、葵花油中具有很强的胶凝能力,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凝胶因子,适于作为药物控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控释载体 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 超分子有机凝胶 凝胶因子 最低胶凝浓度 相转变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