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或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晓旭 牛勇梅 +1 位作者 秦晓中 李高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2年9月长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历资料,其中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式38例,区域性切除术式46例.术后随...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2年9月长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历资料,其中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式38例,区域性切除术式46例.术后随访2~5年,记录术后复发、面神经损伤、涎瘘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病例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5年,接受两种手术的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39%,浅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9.47%.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适合于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直径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区域性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面瘫 FREY综合征 涎瘘
原文传递
腮腺功能性切除与浅叶切除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守宏 李金超 +2 位作者 刘茁 高子龙 庞光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比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00~2008年间,选择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120例,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病例80例,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功能性腺... 目的:比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与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随访2000~2008年间,选择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式病例120例,功能性腺体切除术式病例80例,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功能性腺体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积液、涎漏发生率,面部瘢痕及凹陷畸形程度等均较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者轻,发生率亦低。结论:对于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应首选功能性腺体及肿瘤切除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术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贾志宇 张晓英 +4 位作者 蒋崇槟 赵云转 张睿 范戌辉 张英怀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3-869,共7页
目的:比较腮腺包膜外切除术(ECD)和腮腺切叶切除术(SP)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比较SP和ECD手术方法转归的相关文献... 目的:比较腮腺包膜外切除术(ECD)和腮腺切叶切除术(SP)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比较SP和ECD手术方法转归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15篇文献用于Meta分析,共包括2 929例患者,其中1 796例接受ECD,1 133例接受SP。ECD和SP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29%(23/1 776)和1.48%(16/1 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D与SP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5.48%(74/1 350)和22.94%(139/606),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0.66%(8/1 221)和2.71%(15/554),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91%(26/1 360)和16.71%(111/664),涎瘘的发生率分别为0.53%(5/946)和2.96%(10/338),与SP相比,EC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与SP相比,ECD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没有增高,提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情况下,ECD可以取代SP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包膜外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廷超 陈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 目的:分析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术式均一致并由富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根据手术使用的器械不同而分为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刀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学诊断、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面神经功能及术后血肿、涎漏相关数据并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刀组、单极电刀组各纳入24例与25例,其中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的术后引流时间[(3.13±0.90)vs.(3.72±0.79);t=2.460,P=0.018)]、术后住院时间[(5.0±1.10)vs.(5.60±0.76);t=2.221,P=0.031]和术后暂时性面瘫程度(Z=-2.138,P=0.03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组相较单极电刀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涎漏、血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刀对手术创面邻近组织及面神经的保护相较单极电刀有明显优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单极电刀 腮腺浅叶切除术 面瘫 腮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国峰 张嘉庆 杨建斌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5期418-419,417,共3页
目的观察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医院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浅叶组采取腮... 目的观察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医院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浅叶组采取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治疗一年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改良组高于浅叶组,切口长度改良组小于浅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年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都较低,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更高,但切口长度小,预后效果都较好,患者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下极良性肿瘤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诊断、手术方式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潘朝斌 林钊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761-768,共8页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腮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及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设计及切除方式,如改良耳周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耳大神经及腮腺导管,以保留面神经及腺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针对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面神经损伤、涎瘘、Frey综合征、术后面部凹陷、耳周感觉异常、复发等,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并在术后早期干预,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诊断 手术切除 手术入路 Blair切口 改良耳周切口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腮腺浅叶切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光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136-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组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瘤体较小的浅叶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区域性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云杉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 目的: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面神经损伤总发生率(45.16%)低于对照组(83.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0%)也低于对照组(4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能够有效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区 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 腮腺区域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的两种术式对95例多形性腺瘤患者腮腺分泌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亚萍 魏建华 杨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腮腺分泌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49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46例),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6个...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腮腺分泌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49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46例),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分泌功能,对比两组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前的分泌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分泌功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的分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耳垂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诞瘘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可保留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分泌功能,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多形性腺瘤 腮腺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和浅叶切除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蔚蔚 冯德斐 任妮娜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目的观察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8例,... 目的观察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8例,腮腺浅叶切除术30例。随访2~5年,记录肿瘤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和涎瘘的发生例数。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5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5%,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为66.67%。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可作为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面瘫 FREY综合征 涎瘘
原文传递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柴松岭 张珑珑 +2 位作者 高璐 董慧 张福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2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4~2011年间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6例,其中404例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0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2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4~2011年间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6例,其中404例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0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17年。结果: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大部分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包膜外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加压包扎时间与方式对预防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涎瘘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山 杨冉冉 孙丽平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方式对预防涎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7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19例,A,B组术后加压包扎6d,分别用传统绷带加压及弹力头帽加压,C,D组术后加压包扎10d,分别用... 目的观察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方式对预防涎瘘的疗效分析。方法将7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19例,A,B组术后加压包扎6d,分别用传统绷带加压及弹力头帽加压,C,D组术后加压包扎10d,分别用传统绷带及弹力头帽加压。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是否有涎瘘发生。结果 A,B,C,D组之间涎瘘发生率为5.26%,10.53%,5.26%,5.26%,4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在相同时间下加压包扎,不同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别,而延长包扎时间,能减低弹性头套加压包扎有效性,采用弹性头帽包扎有利于患者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包扎 腮腺浅叶切除 涎瘘
下载PDF
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季陆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21-3722,共2页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发生Frey综合征34例,占43.59%。观察组Frey综合征持续时间为(2.4±0.2)d,优于对照组的(5.4±1.4)d(t=4.12,P〈0.05)。在淀粉碘试验中,观察组共5例出现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且对照组轻、中、重度阳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3.81、3.42、3.90,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0.5—1年,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口干、感觉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7、3.88、3.71、3.90、4.17,均P〈0,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以保存腮腺的部分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比较少,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临床诊治分析(附67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捷 刘辉 郑雄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3878-3881,共4页
目的:研究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 目的:研究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例初次手术行腮腺区肿物切除术者,其平均复发时间短于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或浅叶部分切除者[(17.18±5.39)个月vs(20.89±6.63)个月,P<0.05]。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可出现皮肤粘连(40.3%)、面神经粘连(73.1%)、多灶性病变(56.7%)、肿瘤包膜不完整(92.5%)以及镜下卫星结节(79.3%)等特征。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为永久性面神经损伤(n=9,13.4%)及Frey综合征(n=18,26.9%)。随访期间术后再次复发7例,复发率13.0%,术中出现肿瘤破裂者,术后复发率较高(31.8%vs 0%,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初次肿物摘除术后复发常见,复发性肿瘤局部病变广泛,术后并发症常见,外科治疗应个体化,以腮腺浅叶切除为主,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是否切除深叶;术中肿瘤破裂将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应尽量避免,术后还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 永久性面神经损伤 腮腺浅叶切除术 术中肿瘤破裂
下载PDF
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敬柱 郑向前 +2 位作者 高明 池嘉栋 运新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0-107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671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超声刀组361例,传统手术组3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刀手术时间更短[MD=-23.82,95%CI(-31.20,-16.44),P<0.000 01]、术后引流量更少[MD=-26.25,95%CI(-38.95,-13.55),P<0.000 1]、术中出血量更少[MD=-23.78,95%CI(-28.64,-18.91),P<0.000 01]、住院时间更短[MD=-1.19,95%CI(-2.14,-0.23),P=0.02],且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率更低[OR=0.27,95%CI(0.14,0.50),P<0.000 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腮腺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16,1.06),P=0.07]。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刀手术安全性可能更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浅叶切除术 超声刀手术 传统手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曙毅 姚丹勉 +1 位作者 李创伟 庄夏衍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比较应用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腮腺浅叶良性结节患者77例,47例行腮腺肿物包膜外切除术,30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浅叶切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7.3±17.5)min,显著多于包膜外... 目的比较应用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腮腺浅叶良性结节患者77例,47例行腮腺肿物包膜外切除术,30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浅叶切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7.3±17.5)min,显著多于包膜外切除组的(71.5±13.5)min(P<0.05)。包膜外切除组的术后涎瘘、暂时性面瘫、口干和Frey's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浅叶切除组(P<0.05)。包膜外切除组患者暂时性面瘫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浅叶切除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腮腺浅叶良性小结节患者,腮腺肿物包膜外完整切除术可以高效、安全地切除肿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包膜外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巨峰 李金 +4 位作者 李嘉朋 冼淡 劳均平 莫础嘉 李捷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1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5年,试验组均无肿瘤复发,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亦无肿瘤复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发生涎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23,P<0.05),发生面瘫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6.10,P<0.05),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8.60,P<0.05)。结论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面瘫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军 荆少红 +1 位作者 吴振婵 游云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局限于腮腺浅叶原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60例,其中38例采用腮... 目的临床观察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局限于腮腺浅叶原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60例,其中38例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22例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组均随访3年。回顾性观察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腮腺区域切除术手术时间,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和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术式术后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腮腺浅叶切除术,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区域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波涛 郑卫卫 +1 位作者 于洁 曹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 2011年6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医用生物蛋白胶组(n=24)和对照组(n=26),术后从术区引流量、拔管...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 2011年6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医用生物蛋白胶组(n=24)和对照组(n=26),术后从术区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区有无感染、面瘫、涎瘘及Frey综合征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医用蛋白胶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蛋白胶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创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切除术 医用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妙玲 何国钦 梁武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区域性切除术和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腺... 目的探讨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区域性切除术和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占比、疾病复发总占比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以及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12.90%)低于对照组(58.06%),实验组神经损伤总体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总占比0与对照组(3.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切除术 腺体浅叶切除术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