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耐寒性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13
1
作者 景晓红 康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昆虫耐寒性因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中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 ,大量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昆虫耐寒性及其生态学意义。该文根据近期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文献并结合作者的实验结果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概述昆虫耐寒性实... 昆虫耐寒性因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中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 ,大量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昆虫耐寒性及其生态学意义。该文根据近期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文献并结合作者的实验结果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概述昆虫耐寒性实验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包括持续低温和瞬间低温 ,恒定低温和变化的低温 ,以及冷却速率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同时介绍评价昆虫耐寒性的几个参数和模型 ,并对耐寒性的定量表达和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性 实验研究 评价方法 过冷却点 冷伤害 昆虫
下载PDF
赤松毛虫越冬幼虫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66
2
作者 韩瑞东 孙绪艮 +1 位作者 许永玉 张卫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2-1356,共5页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增加幅度较大,依次为10月份的10.08倍、2.84倍、7.44倍。3月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虫体内糖原含量下降了56.5%。越冬期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增加幅度较大,分别比越冬前增加了493.8%、433.7%、474.2%、21.5%和47.1%,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越冬幼虫体内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应用蛋白质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糖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发现糖蛋白含量增加,为越冬前的300%。综合分析认为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系统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类(山梨醇、海藻糖、葡萄糖)-糖蛋白-氨基酸类(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等)。该系统可随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毛虫 过冷却点 抗寒性 生化物质 抗寒物质系统
下载PDF
寄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任璐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庞淑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7-453,共7页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作用,测定了以15种果蔬饲养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points,SCP);再选取南瓜、西红柿、柑桔、番石榴和杨桃等5种果蔬,测定了桔小实蝇3龄老熟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7日...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作用,测定了以15种果蔬饲养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points,SCP);再选取南瓜、西红柿、柑桔、番石榴和杨桃等5种果蔬,测定了桔小实蝇3龄老熟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7日龄蛹和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并观察了1日龄蛹的低温存活力。结果表明:(1)1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SCP均值在-11·03℃^-13·17℃,不同寄主发育的桔小实蝇SCP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取食蒲桃的最高,为-11·03℃,取食苦瓜的最低,为-13·17℃。(2)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各虫态的SCP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F(4,863)=35·6,P<0·01);同一寄主上的桔小实蝇不同虫态之间SCP均值也达到极显著性差异(F(6,863)=392·9,P<0·01);且寄主和发育龄期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交互作用(F(24,863)=9·4,P<0·01)。(3)桔小实蝇各发育阶段,SCP值表现一定变化:老熟幼虫发育至1日龄蛹,SCP值变化不大;蛹发育至3、5和7天过冷却能力明显增强,降至-20℃左右,但他们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羽化后3~5天的成虫SCP值又升高至-10℃左右。老熟幼虫、1日龄蛹和2~3日龄成虫与3日龄、5日龄和7日龄蛹的SCP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4)将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置于6℃和-3℃下进行较长时间(1~8天)和较短时间(1~8h)的低温处理,发现番石榴、杨桃和南瓜发育的蛹经低温处理后的校正羽化率较西红柿和柑桔发育的蛹高;同样在0℃、3℃、6℃和9℃处理(2天)的实验中,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由于生活寄主的不同使得其下一代蛹的耐寒性产生了差异,引起其差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寄主 过冷却点 耐寒性 温度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抗寒力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刘宁 文丽萍 +2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赵廷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改进的昆虫过冷却点测试仪(最低测试温度由-24℃拓宽为-35℃)系统地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非滞育和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种群分布的地理... 利用改进的昆虫过冷却点测试仪(最低测试温度由-24℃拓宽为-35℃)系统地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非滞育和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种群分布的地理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北方种群抗寒力明显强于南方种群。12个亚洲玉米螟种群中,以新疆石河子种群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平均为-24.33℃;黑龙江鸡西、辽宁沈阳、吉林敦化、内蒙赤峰、山西应县和河北涿鹿种群的过冷却点次低,平均在-23.84~-23.15℃之间;河北衡水、山东菏泽、陕西户县和四川青神种群的过冷却点较高,平均在-22.68~-22.15℃之间;而广东广州种群的过冷却点最高,平均为-21.84℃。同一地理种群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非滞育幼虫。低温生存能力测定表明,滞育幼虫耐低温能力强于非滞育幼虫,北方种群的耐低温能力明显强于南方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群 亚洲玉米螟 抗寒力 过冷却点 结冰点 玉米害虫
原文传递
杏品种花器官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孟庆瑞 王文凤 +4 位作者 梁隐泉 聂庆娟 李彦慧 杜绍华 杨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弄清不同发育时期杏花、幼果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变化,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为杏花期霜冻害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个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能准确模拟自然界霜夜降温过程的人工霜箱,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花器... 【目的】弄清不同发育时期杏花、幼果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变化,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为杏花期霜冻害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个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能准确模拟自然界霜夜降温过程的人工霜箱,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幼果的过冷却点、结冰点,统计杏花器官受冻情况。【结果】随杏花发育进程的推移,3个杏品种自大蕾期至幼果期过冷却点、结冰点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表明抗寒力下降;不同品种、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结冰点存在差异,品种间表现为花器官过冷却点、结冰点越低,抗性越强,从过冷却点到结冰点的平均温度"跃升"值越大;过冷却点并不表示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花瓣过冷却点频率分布较雄蕊、雌蕊分散;杏花器官通过保持过冷却状态回避低温伤害,但对结冰十分敏感,一旦结冰,升温后花器官均受害而褐变。【结论】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花器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树 花器官 过冷却点 结冰点 霜冻
下载PDF
黄地老虎耐寒机理初探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国洋 王荫长 尤子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黄地老虎个体发育期间各虫态的过冷却点,以卵期和蛹期最低,分别为-21.79和-19.2℃;成虫期最高为-5.75℃;幼虫期1~4龄随虫龄增大,其过冷却点升高,分别为-17.45,-16.29,-8.41和-6.51℃;5~6龄时又下降,分别为-12.72和-8.82℃.6龄幼虫在25... 黄地老虎个体发育期间各虫态的过冷却点,以卵期和蛹期最低,分别为-21.79和-19.2℃;成虫期最高为-5.75℃;幼虫期1~4龄随虫龄增大,其过冷却点升高,分别为-17.45,-16.29,-8.41和-6.51℃;5~6龄时又下降,分别为-12.72和-8.82℃.6龄幼虫在25,15,5和0℃4级降温锻炼下,抗寒力提高。主要表现为:①虫体过冷却点下降(从-7.58℃降到-17.41℃);②体内多种生化含量明显积累,0℃下处理的幼虫,其血糖、血脂、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质分别北25℃下处理时增加3.28,1.67,5.72,1.27,0.6和0.8倍。没有发现甘油和多元醇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地老虎 耐寒机理 发育
下载PDF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被引量:37
7
作者 关鑫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3,394,共4页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过冷却点 体液结冰点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8
作者 强承魁 杜予州 +3 位作者 于玲雅 崔亚东 陆明星 郑福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9-605,共7页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先减后增,而结合水、灰分、高含量元素(K、Na、Mg、Fe、Ni和Cr)、结合脂肪和甘油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越冬期幼虫脂肪酸组分出现变化,但主要成分均为9-十六碳烯酸、9-十六烷酸和9-十八碳烯酸,其中前二者含量呈先减后增变化而后者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理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耐寒性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桔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的测定 被引量:29
9
作者 侯柏华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3,共6页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2.2℃^-15.0℃)。老熟幼虫...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2.2℃^-15.0℃)。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为-8.1℃。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值为7日龄雄虫(-10.5℃)和雌虫(-10.1℃),最高值为60日龄雄虫(-5.9℃)和雌虫(-6.4℃),但同一发育时期的雌、雄成虫之间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测定结果提示蛹期最有可能是该虫在温带地区越冬的虫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过冷却点 耐寒性 越冬
下载PDF
昆虫抗冻耐寒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33
10
作者 欧阳芳 戈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6-1652,共7页
昆虫抗冻耐寒能力因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成为当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昆虫抗冻耐寒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是昆虫低温生物学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昆虫生态,及生理生化层面阐述了昆虫抗冻策略和耐寒机制类型。进一步介绍了昆虫... 昆虫抗冻耐寒能力因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成为当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昆虫抗冻耐寒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是昆虫低温生物学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昆虫生态,及生理生化层面阐述了昆虫抗冻策略和耐寒机制类型。进一步介绍了昆虫抗冻耐寒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一方面,以昆虫种群为对象,分析低温对种群存活的胁迫作用,如低温实验中种群的存活率,致死中温度或致死中时间,冷伤害上限温度,冷害低温总和,以及低温冷伤害的死亡速率等。另一方面,以昆虫个体为对象,测定个体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响应机制,如昆虫个体过冷却点、含水量、能量物质、抗冻小分子物质和抗冻蛋白含量等。在未来,从微观上看随着低温生物学拓展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层次的研究,从宏观上看随着越冬代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及其迁飞转移行为规律与栖息地微环境气候和区域性景观格局特征等的关系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和深入地了解昆虫类群的抗冻策略或耐寒机制,从而为更系统地建立昆虫抗冻耐寒能力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体系提供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耐寒能力 过冷却点 致死中温度 冷伤害上限温度 冷害低温总和
原文传递
冰核细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促冻杀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福在 邢炜 +1 位作者 张永祥 高瑞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6-99,共4页
在我国林业生产上,特别是杨树(Populus spp.)栽培中,受到天牛的严重危害,至今尚无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为此在系统研究冰核细菌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冰核细菌作为促冻杀虫剂,为控制天牛危害提出一项新的措施。研究表明,多数害虫... 在我国林业生产上,特别是杨树(Populus spp.)栽培中,受到天牛的严重危害,至今尚无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为此在系统研究冰核细菌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冰核细菌作为促冻杀虫剂,为控制天牛危害提出一项新的措施。研究表明,多数害虫是不耐结冰的,一但体内水分结冰,细胞组织就会受到破坏而导致死亡;一些耐寒昆虫的耐寒性也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当体内结冰持续时间较长,也会使之死亡。但是一般昆虫都能忍受-10~-15℃的低温而不结冰,这是因为昆虫具有过冷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冰核细菌 光肩星天牛 过冷却点
下载PDF
滞育七星瓢虫的代谢适应与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24
12
作者 任小云 张礼生 +3 位作者 齐晓阳 安涛 韩艳华 陈红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5-1202,共8页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 滞育是部分昆虫固有的适应逆境胁迫的遗传属性,七星瓢虫具有显著的滞育现象。本文以七星瓢虫雌成虫为试材,研究正常发育、滞育及滞育解除后3组处理试虫糖、脂、蛋白等关键代谢物质含量波动规律,总结滞育期间的代谢适应特点,解析其与过冷却能力的相关性,探索滞育对七星瓢虫逆境胁迫耐受力的促升效应,丰富七星瓢虫的滞育基础理论研究。利用物质干湿重差数法测定七星瓢虫的含水量;利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2∶1)法抽提除去自由水个体的脂肪;总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及总蛋白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利用SUN-II型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七星瓢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滞育组含水量(58.11%±6.55%)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68.49%±2.26%)和滞育解除组(65.84%±4.02%)(F=8.15,P<0.01),滞育解除后含水量恢复至正常发育组水平;滞育组总糖(10.60±0.54μg/mg)、糖原(8.72±0.62μg/mg)、脂肪(173.66±19.01μg/mg)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发育组和滞育解除组(F=46.57,P=0.0006;F=114.25,P<0.0001;F=8.48,P<0.01);滞育组总蛋白含量(49.20±3.80μg/mg)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71.02±6.15μg/mg)和滞育解除组(69.45±4.66μg/mg)(F=46.57,P=0.0006);滞育组中海藻糖(1.31±0.27μg/mg)、甘油(1.74±0.50μg/mg)、山梨醇(9.84±3.02μg/mg)含量与正常发育组、滞育解除组无显著性差异(F=0.79,P=0.4946;F=1.33,P=0.3004;F=1.69,P=0.2387)。七星瓢虫在滞育条件下其过冷却点(-16.53℃±1.44℃)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14.07℃±1.33℃)和滞育解除组(-15.29℃±2.10℃)(F=13.47,P<0.0001),经过滞育低温驯化后滞育解除组过冷却点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滞育诱发七星瓢虫发生显著的代谢适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抑制新陈代谢进程;糖脂含量显著升高,保障滞育维持及解除后发育的能量需求;七星瓢虫滞育属糖原积累型;滞育个体过冷却点大幅下降,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滞育 过冷却点 含水量 代谢适应 糖原积累型
下载PDF
细菌冰核提高印度谷螟过冷却点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玉香 何维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7,共5页
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是一种不耐结冰的昆虫,在冬季它通过降低过冷却点以避免结冰。现已查明,冰核活性细菌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过冷却点,导致许多作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霜冻害。本文也评明细菌冰核能... 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是一种不耐结冰的昆虫,在冬季它通过降低过冷却点以避免结冰。现已查明,冰核活性细菌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过冷却点,导致许多作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霜冻害。本文也评明细菌冰核能显著提高印度谷螟幼虫的过冷却点。对照的平均过冷却点是-17.6℃;分别用0.1g和1g细菌冰核与1kg面粉混合后进行处理,平均过冷却点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和13.6℃。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细菌冰核有可能成为一种在冬季使用的、杀灭不耐结冰害虫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暝 细菌冰核 过冷却点
下载PDF
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能力与抗寒性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浩 周晓榕 +1 位作者 庞保平 常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发生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发生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了其越冬存活率。了解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点及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采用热电偶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比较了幼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6^-14℃)暴露2 h及在-5℃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8 d)的存活率。【结果】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从低到高依次为卵(-29.8℃)、1龄幼虫(-14.6℃)、2龄幼虫(-13.3℃)、蛹(-12.1℃)、3龄幼虫(-10.2℃)和成虫(-9.0℃);越冬卵12月和1月的过冷却点最低,2月的过冷却点最高。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存活率降低。1,2和3龄幼虫在-5℃下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3.84,3.80和2.28 d,低温处理2 h后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0.1,-9.1和-8.5℃,高于其过冷却点。【结论】说明沙葱萤叶甲幼虫为不耐寒冷型(chill-intoler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萤叶甲 抗寒性 过冷却点 存活率 致死温度 致死时间
下载PDF
花绒寄甲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魏建荣 王素英 +1 位作者 牛艳玲 唐艳龙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0,46,共3页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文章研究了野生花绒寄甲种群和室内饲养种群的过冷却点,并对其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进行了监测,比较了树体内外温度差异。结果显示,花绒寄甲野生种群的过冷却点平均为-23.9℃,最低...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文章研究了野生花绒寄甲种群和室内饲养种群的过冷却点,并对其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进行了监测,比较了树体内外温度差异。结果显示,花绒寄甲野生种群的过冷却点平均为-23.9℃,最低可达到-27.3℃。室内饲养种群的耐寒能力较差,平均过冷却点为-15.9℃,最低为-23.8℃。对提高饲养种群耐寒性品质提出了建议。在冬季,花绒寄甲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略高于树体外的气温,能为花绒寄甲越冬成虫营造较好的微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过冷却点 耐寒性 天敌昆虫 人工饲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洪刚 鲁新 +1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8-402,共5页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 e)的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分别测定了来自吉林省的敦化一化型(DH1)、公主岭一化型(GZL1)、公主岭二化型(GZL2)和洮南二化型(TN2)4个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田间种群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及各种... 为了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 e)的抗寒及低温生存对策,分别测定了来自吉林省的敦化一化型(DH1)、公主岭一化型(GZL1)、公主岭二化型(GZL2)和洮南二化型(TN2)4个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田间种群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及各种群经超过冷却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及滞育后发育历期等。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为-28.5^-27.0℃,最低个体可达-36.4℃,不同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以GZL1最低,其次是TN2和DH1,GZL2最高。在超过冷却点低温下,各种群的存活率分别为45.6%、58.8%、41.8%和58.3%,且GZL1和TN2显著高于DH1和GZL2,在超过冷却低温处理下存活的幼虫其滞育后发育历期与未经过处理的同种群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亚洲玉米螟具有很强的过冷却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耐结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滞育 过冷却点 抗寒性 低温生存对策
原文传递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越冬蛹抗寒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燕涛 谢宝瑜 +2 位作者 高增祥 刘柱东 李典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通过对滞育蛹过冷却点的测定 ,初步明确寄主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越冬抗寒性有影响 ,幼虫取食棉花时产生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低于取食玉米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 ,即前者的抗寒能力高于后者 ;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植物 抗寒力 过冷却点
下载PDF
光照与飞蝗卵耐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景晓红 康乐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用热电偶法测定长光照 (L∶D =14∶10 )和短光照 (L∶D =10∶14 )条件下饲养的飞蝗所产卵的过冷却点 ;并对长、短光照组分别设置 5个温度 (0、 - 5、 - 10、 - 15和 - 2 0℃ )处理 ,每一温度又设置 5个时间(6h ,1、 3、 5和 10d)处理 ,... 用热电偶法测定长光照 (L∶D =14∶10 )和短光照 (L∶D =10∶14 )条件下饲养的飞蝗所产卵的过冷却点 ;并对长、短光照组分别设置 5个温度 (0、 - 5、 - 10、 - 15和 - 2 0℃ )处理 ,每一温度又设置 5个时间(6h ,1、 3、 5和 10d)处理 ,然后检查其 2 8℃的孵化数 ,以此计算低温存活率和半致死温度。长、短光照组卵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 ;两种光照条件下的低温存活率随着卵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在 - 5和- 10℃时短光照组的低温存活率显著高于长光照组 ;卵的半致死温度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短光照组的半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长光照组。接受短光照的飞蝗母本能产出耐寒性较高的卵 ,暗示秋天所产的卵能更成功地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卵 光照 耐寒性 过冷却点 低温存活 半致死温度
下载PDF
荒漠昆虫光滑鳖甲的耐寒性季节变化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延龙 候凤 马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2-379,共8页
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生活于温差大的新疆荒漠环境,为探讨其耐寒性及耐寒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其3-9月份成虫在-10℃的耐寒性、过冷却点(SCP)、含水量、甘油含量和血淋巴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以及冷驯... 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生活于温差大的新疆荒漠环境,为探讨其耐寒性及耐寒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其3-9月份成虫在-10℃的耐寒性、过冷却点(SCP)、含水量、甘油含量和血淋巴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以及冷驯化对增强光滑鳖甲成虫耐寒性的效果,还测定了光滑鳖甲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SCP。结果表明:光滑鳖甲成虫的耐寒性和SCP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月初SCP为-12.5℃,7月为-6℃,9月底为-13.6℃。4℃冷驯化能够提高光滑鳖甲成虫在-10℃的存活率,未驯化组在40min的存活率为50%,而驯化2h的为70%,驯化24h的为90%。虫体含水量在夏季有显著降低,3月、7月和9月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分别为10.8∶1,2.6∶1和5.4∶1。成虫甘油含量与SCP的回归方程为y=-0.6204x-5.681,R2=0.7714。成虫血淋巴THA与过冷却点的回归方程为y=-5.26x-1.713,R2=0.9049。血淋巴THA比甘油浓度更能影响过冷却点降低的程度。随着幼虫的发育,其SCP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光滑鳖甲通过提高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加抗冻蛋白和甘油的含量使虫体保持较低的SCP,因而具有较高的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鳖甲 耐寒性 过冷却点 热滞活性 含水量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唐艳龙 王小艺 +4 位作者 杨忠岐 姜静 魏建荣 魏可 吕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肿腿蜂 栗山天牛 生物防治 过冷却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