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王宜伦 李潮海 +2 位作者 谭金芳 韩燕来 张许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51-3158,共8页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缓/控释氮肥 养分积累 一次性施肥
下载PDF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被引量:78
2
作者 王宜伦 李潮海 +4 位作者 何萍 金继运 韩燕来 张许 谭金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6,共8页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比例N∶P2O5∶K2O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磷。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夏玉米 养分限制因子 养分积累 养分回收率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72
3
作者 王宜伦 刘天学 +3 位作者 赵鹏 张许 谭金芳 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83-2491,共9页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和3.69 kg.kg-1。【结论】综合产量、收益、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豫北地区黏壤质潮土超高产夏玉米合理的氮肥用量为255—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吸收 氮肥效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被引量:65
4
作者 孙亚辉 李瑞奇 +3 位作者 党红凯 张馨文 李慧玲 李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超高产 个体 群体 产量结构
下载PDF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 被引量:59
5
作者 罗赓彤 战勇 +4 位作者 刘胜利 孔新 王曙明 孙大敏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4,共5页
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为大豆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课题组承担国家”九五”、”大豆超高产材料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培育出半矮秆 ,秆强抗倒 ,节间短 ,荚密、粒多、粒大、品质好的”新大豆 1号” ,和”石大豆 1... 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为大豆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课题组承担国家”九五”、”大豆超高产材料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培育出半矮秆 ,秆强抗倒 ,节间短 ,荚密、粒多、粒大、品质好的”新大豆 1号” ,和”石大豆 1号”大豆新品种 ,通过培肥地力 ,匀苗播种 ,肥水促控 ,精耕细管 ,于 1999年在新疆创造了我国大豆高产最新纪录 5 95 6.2kg/hm2 和 5 4 0 7.8kg/hm2 ,超额完成课题规定的 5 2 5 0kg/hm2 的攻关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灌溉农业 新大豆1号 石大豆1号 超高产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杜明伟 罗宏海 +5 位作者 张亚黎 姚炎帝 张旺锋 夏东利 马丽 朱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2-1962,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345.4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标杂A1 超高产 光合生产特征 新疆
下载PDF
超高产栽培杂交中籼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被引量:39
7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5 位作者 张帆 汪金平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4,共8页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t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t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t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t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d)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比率高,为60.0%~66.5%;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分别为13.5~15.0、15.0~16.0和25.0~28.0thm-2;分蘖盛期对氮(N)、磷(P)、钾(K)吸收利用优势不明显,而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对N、P、K吸收利用高而且积累速度快。此外,具有穗数多(有效穗数介于250×104~290×104穗hm-2)、结实率高(88.2%~92.3%)、千粒重大(29.0~31.0g)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超高产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 被引量:31
8
作者 罗德强 江学海 +1 位作者 周维佳 涂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59-4461,共3页
在控制氮肥总量的条件下,设计了6种不同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技术,2005年和2006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东风镇研究了杂交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以获得超高产。结果表明:以基蘖与穗粒肥比例为6∶4和5∶5产量最高,分别为11704 kg/hm2和11824... 在控制氮肥总量的条件下,设计了6种不同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技术,2005年和2006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东风镇研究了杂交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以获得超高产。结果表明:以基蘖与穗粒肥比例为6∶4和5∶5产量最高,分别为11704 kg/hm2和11824kg/hm2,成穗率和氮素当季利用率也最理想;同时采用精确施肥技术水稻产量为12081 kg/hm2,比采用常规施肥技术2年平均增产13.93%。进行精确施肥技术大面积示范,也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 精确施肥 试验 示范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的引进创新与四川盆地超高产的技术实践 被引量:20
9
作者 郑家国 陆贤军 +1 位作者 姜心禄 李崇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全新的栽培理论,技术核心是小苗单本稀植。水稻经强化栽培,生物学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发生重大变化,增产优势显著。然而,过少的基本苗不适应四川低光照生态条件;小叶龄与四川的多熟制茬口相矛盾;有机肥料短缺,中耕(...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全新的栽培理论,技术核心是小苗单本稀植。水稻经强化栽培,生物学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发生重大变化,增产优势显著。然而,过少的基本苗不适应四川低光照生态条件;小叶龄与四川的多熟制茬口相矛盾;有机肥料短缺,中耕(人工除草)、夜灌日排等技术也有悖于田间管理的简化。为此根据四川的生态条件特点和种植制度需求对移栽方式、叶龄、密度和品种反应等进行了研究创新。初步研究证明,旱育秧且适当增大移栽叶龄(3~4叶)能保证全苗;条形三角移栽可充分利用前期光温资源;早期田面覆盖可有效显著控制杂草;在倡导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原则下,仍然需要补充化学氮、磷、钾肥,总氮量以150~225kg/hm2为宜。该技术连续2年的验收产量突破12t/hm2,创造了该生态区的超高产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四川盆地 小苗单本稀植 生物学形态 产量构成因素 田间管理 种植制度 有机肥 移栽
下载PDF
秸秆覆盖下超高产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晖 刘泉汝 +4 位作者 张圣勇 沈加印 赵丹丹 于京平 李全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1-264,共4页
试验于201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完成,设3种覆盖处理,分别为0(D0),0.6(D0.6),1.2kg/m2(D1.2),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D0.6和D1.2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为1 3... 试验于201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完成,设3种覆盖处理,分别为0(D0),0.6(D0.6),1.2kg/m2(D1.2),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D0.6和D1.2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为1 328.8,1 204.9g/m2,均达超高产水平,且分别比D0处理提高了12.1%和1.8%。播种到灌浆期间,秸秆覆盖可显著增加超高产夏玉米农田0-9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含量;灌浆期以后,各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逐渐减小。D1.2和D0.6处理分别比D0处理的蒸散量增加了7.1%和9.2%,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实验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秸秆覆盖显著增加籽粒产量,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并没有显著提高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夏玉米 超高产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1
作者 章建新 周婷 贾珂珂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9-743,共5页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花期和荚期显著延长,开花节数和结荚节数明显增加,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单株花数和荚数明显增多的特点;中黄35中部和上部节开花数多,新大豆1号和10-124下部节开花多;中黄35植株下部和中部节的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新大豆1号和10-124植株的中部和上部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超高产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明显延长、开花和结荚节数增多、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且峰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花荚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新疆4500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巨云 王俊铎 +5 位作者 艾先涛 梁亚军 多力坤 吐尔逊江 莫明 李雪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4-802,共9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田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结构,提出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为新疆棉花的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陆地棉品系10-108-3为研究对象,以陆地棉品系华棉1号(3 000 kg/hm2)、杂交种07-16(3 300 kg/hm2)高产棉田为对...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田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冠层结构,提出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为新疆棉花的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陆地棉品系10-108-3为研究对象,以陆地棉品系华棉1号(3 000 kg/hm2)、杂交种07-16(3 300 kg/hm2)高产棉田为对照,对比研究分析蕾期、花期、花铃期等主要生育期超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单叶净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含量、平均叶倾角、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华棉1号、07-16高产棉田相比,10-108-3单叶光合速率在花期、花铃期高于对照,花铃期后光合速率下降趋势较平缓,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较高且持续期长,主要生育期平均叶倾角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SPAD值较高,初絮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群体呼吸速率占总光合的比例在中后期低于对照,超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速度快、积累量大、后期积累速度下降缓慢。【结论】新疆4 500 kg/hm2超高产棉田光合特性与冠层各项指标皆优于高产棉田,干物质积累多,且分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超高产 光合特性 冠层 新疆
下载PDF
不同滴水量对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章建新 朱倩倩 王维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9-613,共5页
摘要:为揭示滴水量对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规律,以中黄35为材料,研究了4种滴水量对0—100cm土层含水量、0—60cm土层根系干重密度和侧根长密度,花数、腔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显著提高0—40c... 摘要:为揭示滴水量对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规律,以中黄35为材料,研究了4种滴水量对0—100cm土层含水量、0—60cm土层根系干重密度和侧根长密度,花数、腔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显著提高0—40cm土层含水量下限,增加总耗水量,降低大豆对60~100em土层储水消耗;显著增加生育期间根系干重密度和侧根长密度,增幅随土层变深迅速减小,增加各生育时期根系伤流量;增加总花数、腔花比值、总腔数、总粒数和粒重,最终提高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滴水处理实现节水高产在于花荚期建立了发达根系、增加总花数、提高腔花比。滴水量2602.5m3·hm-2处理获得最高产量(6120kg·hm-2),0—60cm根干重和侧根长峰值依次为137.37g·m-2、740m·m-2;总花数3707万朵·hm-2、腔花比0.85、总腔数3159.4万个·hm-2、总粒数2868.0万个·hm-2、水分利用效率1.47kg·m-3。伊宁地区春大豆适宜滴水量为2602.5m3·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滴灌 超高产 根系 花数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壤主要养分变化和超高产大豆养分吸收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建军 杨相昆 张占琴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大豆生育期内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3种主要养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大豆主要养分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每天下降的幅度为:V1~R1期分别为0.29、0.01和0.0... 研究了新疆绿洲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大豆生育期内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3种主要养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大豆主要养分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每天下降的幅度为:V1~R1期分别为0.29、0.01和0.01 mg.kg-1,R3~R6分别为1.88、0.32和0.14 mg.kg-1,R6~R8分别为2.11、0.23和0.56 mg.kg-1。大豆中后期是土壤主要养分减少的高峰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土壤中水解氮的浓度降低较为明显,速效磷浓度的降低主要集中在大豆生长中期,速效钾浓度的降低则集中在大豆生长后期。水解氮的减少量随着土壤肥力的升高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此外,大豆早浇头水可以提前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时间,但不改变对主要营养元素的总吸收量。土壤中水解氮的减少和植株体内N的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速效钾的减少和植株体内PO、KO的吸收量都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养分 吸收
下载PDF
小麦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守良 单玉珊 +6 位作者 慕美财 张中兰 王学芬 孔凡克 张道玺 刘翠红 孙庆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综合有关理论研究并结合超高产实例分析,提出稳叶(LAI)控析(型)增穗途径是现阶段实现小麦超高产的较好途径,沿着这一途径 口市进行超高产示范连获成功,即创出国内平原区冬小麦单产量高纪录(667m^2产量731.73kg),又在较大面... 综合有关理论研究并结合超高产实例分析,提出稳叶(LAI)控析(型)增穗途径是现阶段实现小麦超高产的较好途径,沿着这一途径 口市进行超高产示范连获成功,即创出国内平原区冬小麦单产量高纪录(667m^2产量731.73kg),又在较大面积上使单产600kg的超高产麦田得到重演,初步看出,根据源流库的协调状况大致可把麦田区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受限于流的类型,表现形式是潜在源>潜在库>总流量或潜在库>潜在源>总流量;二是受限于源的类型,表现为潜在库>总流量>潜在源,三是受限于库的类型,表现为潜在源>总流量-潜在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栽培 栽培理论 经济产量构成 源库流关系 叶面积系数 株型 穗数
下载PDF
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倪艳云 闵思桂 +2 位作者 宋桂香 宋宏梅 郭万胜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1期19-23,27,共6页
通过对高邮地区近几年小麦超高产实例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产量三要素指标:穗数30.9~35.3万/667 m^2,每穗粒数45.2~52.2粒/穗,千粒质量38.7~43.1 g。同时,在稳定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对高邮地区近几年小麦超高产实例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产量三要素指标:穗数30.9~35.3万/667 m^2,每穗粒数45.2~52.2粒/穗,千粒质量38.7~43.1 g。同时,在稳定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高邮市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前提。通过对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群体特征 超高产栽培
下载PDF
超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选育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昭东 郭庆法 +2 位作者 汪黎明 张发军 刘治先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分析了玉米超高产的潜在因素 ,着重探讨了玉米育种的重点—玉米育种材料的选育创新以及玉米自交系选育问题。明确提出 :(1)在现有的玉米育种理论指导下 ,依靠现有的育种材料 ,在保持玉米经济系数和种植密度提高或不变的情况下 ,必... 本文分析了玉米超高产的潜在因素 ,着重探讨了玉米育种的重点—玉米育种材料的选育创新以及玉米自交系选育问题。明确提出 :(1)在现有的玉米育种理论指导下 ,依靠现有的育种材料 ,在保持玉米经济系数和种植密度提高或不变的情况下 ,必须以提高玉米单株及其群体的生物产量为手段来提高玉米的经济产量 ;(2 )以增加玉米植株节间的长度而不是增加玉米植株的全株叶片数为主要手段 ,从而保证高秆大穗品种一定的早熟性 ;(3)注意培育根系发达和茎秆坚韧的杂交种为高秆大穗品种的抗倒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中早熟 玉米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中熟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建新 贾珂珂 艾红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田间观察比较了7个中熟大豆品种(系)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密度(32.8万~35.0万株.hm-2)条件下,品种(系)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成花数、腔/花比值和荚腔数的差异导致;中熟超高产大豆品种(系)... 田间观察比较了7个中熟大豆品种(系)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密度(32.8万~35.0万株.hm-2)条件下,品种(系)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成花数、腔/花比值和荚腔数的差异导致;中熟超高产大豆品种(系)黑农61、10-46、11-109获得5 802.0~5 954.6 kg.hm-2产量的成花数为1 893.8×104~3 027.6×104个.hm-2,腔/花比值为0.87~1.33,腔数为2 511.2×104~2 646.6×104个.hm-2,结实率为85.5%~90.5%,粒数为2 256.6×104~2 275.0×104个.hm-2;均表现出中、下部节的花数分布较多,中、上部节的荚腔数分布较多,单株花期为21~27 d,开花高峰期在6月9日;荚期为24 d,结荚高峰期在6月19~27日,在结荚高峰期单株同时有6~10个节成荚,单株花荚期35 d。在高密度条件下,控制中部节间长度,增加植株中、上部节的成花数、提高腔/花比值,保证单位面积荚腔数是实现中熟大豆品种超高产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中熟品种 花荚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奇 吴爱国 +2 位作者 钱普祥 张荔 许莉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
在姜堰区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钵苗机插是一种有利于水稻高产超高产的机械化栽培新技术,发挥了手栽秧龄大、苗质优的优势,栽后发苗快、无植伤,利于优化群体结构,高产潜力大,高产关键技术:培育... 在姜堰区水稻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钵苗机插是一种有利于水稻高产超高产的机械化栽培新技术,发挥了手栽秧龄大、苗质优的优势,栽后发苗快、无植伤,利于优化群体结构,高产潜力大,高产关键技术:培育壮苗,精确施肥、重施分蘖肥、促花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种植 水稻 超高产 特征 探讨
下载PDF
河西内陆灌区粮饲通用玉米超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占文 王多成 +2 位作者 侯梁宇 王永健 赵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河西内陆灌区粮饲通用玉米超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研究密度(X1)及氮肥(X2)、磷肥(X3)、钾肥(X4)主要栽培因子对耐密抗倒玉米正德305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与4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河西内陆灌区粮饲通用玉米超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研究密度(X1)及氮肥(X2)、磷肥(X3)、钾肥(X4)主要栽培因子对耐密抗倒玉米正德305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与4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寻优表明,4个因素对玉米产量效应的主次为氮肥>密度>钾肥>磷肥,且密度和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获得产量≥16000 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方案,密度10.1万~10.8万株/hm^(2),施N量264.3~289.95 kg/hm^(2),施P_(2)O_(5)量155.48~187.8 kg/hm^(2),施K_(2)O量152.6~166.5 kg/hm^(2)。高产创建示范田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为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河西灌区 超高产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