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O循环对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耀辉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0-935,共6页
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分布均匀的89个测站近40年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ENSO循环在不同位相时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在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异常特征各不相同。ElNi no发展年,我国... 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分布均匀的89个测站近40年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ENSO循环在不同位相时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在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异常特征各不相同。ElNi no发展年,我国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降雨稀少,气温偏高,容易发生干旱,而新疆则以低温多雨为主;ElNi no次年,青藏高原东侧及北疆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LaNi na年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类似于ElNi no次年,但异常的范围更大,异常程度更加明显。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在ElNi no发展年的异常强度较次年和LaNi na年明显,而气温则相反,即在ElNi no次年和LaNi na年的异常要强于ElNi no当年。无论是降水还是气温,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和陕北是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对ENSO影响反映最强烈的区域,新疆地区则有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西北地区 夏季气候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中、东部夏季气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2
作者 廉丽姝 束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ICTP,2004年)对1994、1997、1998年我国夏季(6~8月)气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方案对降水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真实地描述出我国夏季温度场的主要高、低... 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ICTP,2004年)对1994、1997、1998年我国夏季(6~8月)气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方案对降水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真实地描述出我国夏季温度场的主要高、低温中心及月际变化,但模拟的气温场偏低;选择不同的积云对流方案对降水的模拟结果影响很大,采用Grell积云对流方案模拟出的我国夏季降水场最接近观测场,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主要雨带的大致位置及变化,但雨带的位置偏南、中心降水量值偏大;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场较为一致,但西风带的位置偏南,相应地副热带高压588位势什米线位置较观测场向东南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中国 夏季气候 数值模拟 位势高度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2014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成因简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童 王东阡 +3 位作者 李多 孙丞虎 李清泉 王遵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北少南多的直接原因;印度洋海温偏暖和厄尔尼诺状态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两者是造成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夏季风 副热带高压 厄尔尼诺状态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忠贤 陈海山 +1 位作者 倪东鸿 曾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了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的22a(1979—2000年)5—8月的2组集合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情况下,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了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的22a(1979—2000年)5—8月的2组集合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情况下,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采用气候态的土壤湿度时,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的潜在可预报性偏低;而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拟的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后者模拟的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比前者的模拟结果提高0.1以上。其原因可能是: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的地表蒸发量和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进而使得模式对该地区夏季气候的预报技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可预报性 夏季气候 土壤湿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南海及周边区域夏季气候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春晖 何超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80,共13页
针对青藏高原热力强迫作用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南海周边区域旱涝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其对降水格局的影响等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就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南海周边区域夏季气候的影响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针对青藏高原热力强迫作用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南海周边区域旱涝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其对降水格局的影响等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就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南海周边区域夏季气候的影响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原冬春积雪异常通过影响雪盖反照率、改变辐射平衡和通过积雪-水文效应改变土壤湿度两个途径来影响东亚夏季风;通过改变大陆-海洋经向热力对比影响南海季风爆发早晚;通过改变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季风环流变化来影响华南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分布。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感热加热的减弱可能对降水年代际"南涝北旱"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随着全球变暖减缓,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的感热呈现出复苏态势,"南涝北旱"的降水格局分布在将来有可能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南海及周边区域 夏季气候
下载PDF
卫星资料揭示的中尺度地形对南海夏季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谢尚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1031,共11页
利用一组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尺度地形,特别是中南半岛长山山脉对南海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夏季暖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接近长山山脉时,由于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在山脉的迎风一侧形成强降水区,而在山脉的背风一... 利用一组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尺度地形,特别是中南半岛长山山脉对南海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夏季暖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接近长山山脉时,由于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在山脉的迎风一侧形成强降水区,而在山脉的背风一侧、南海西部则形成无降水区或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另外,盛行的西南季风气流绕过长山山脉的南端,在越南东南沿海明显形成一支边界层低空急流。这支低空急流通过其引起的蒸发冷却和沿岸上翻流在其北侧形成一片冷海水区,该冷水区的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上的热带对流活动产生影响。研究还表明,南海中部夏季降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东西向分布不均匀特征,而降水这种东西向分布不均匀形成可能与中南半岛上中尺度地形的作用有关,严重低估中尺度地形的影响可能是造成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南海季风夏季降水时存在严重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地形 南海 夏季气候 卫星资料
下载PDF
RegCM3.0与RegCM4.0对中国区域多雨年夏季气候模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涛 陈海山 高楚杰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采用RegCM3.0和RegCM4.0模式,利用NCEP/DOE Reanalysis II数据、NOAA的周平均海温资料以及BATS、CLM3.5两种陆面过程方案,对我国4个典型多雨年(1998、2003、2007、2010年)的夏季气候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RegCM4-BATS1e模拟的降水量... 采用RegCM3.0和RegCM4.0模式,利用NCEP/DOE Reanalysis II数据、NOAA的周平均海温资料以及BATS、CLM3.5两种陆面过程方案,对我国4个典型多雨年(1998、2003、2007、2010年)的夏季气候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RegCM4-BATS1e模拟的降水量和雨带位置都与观测事实更为接近,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强降水带的模拟,模式两个版本对湿润区的降水模拟均偏少,对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区的降水模拟则偏多;对于气温的模拟,其模拟结果均存在负偏差,但都能够模拟出位于东南沿海及新疆沙漠地带的温度高值区,RegCM4-CLM3.5模拟温度的量值更准确,而RegCM4-BATS1e模拟的温度空间分布型态与实际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夏季气候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Simulated analysis of summer climate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被引量:6
8
作者 WANG HongLi LIU Jian +2 位作者 WANG ZhiYuan WANG SuMin KUANG XueY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21期2229-2235,共7页
Using Lanczos filtered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ECHO-G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to examine how climat... Using Lanczos filtered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ECHO-G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to examine how climate change in eastern China responded to external forcing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The conclusions are (1) eastern China experienced a warm-cold-warm climate transition,an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warm period to the cold period was slower than the cold to warm transition which followed it.There was more rainfall in the warm periods,and the transitional peak and valley of precipitation lag those of temperature.The effective solar radiation and solar irradianc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Volcanic a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dden drop of temperature before the Present Warm Period (PWP).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volcanic activity before 1400 A.D.,a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reafter.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ncreases in the PWP,an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 accordingly.(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first lead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ode of temperature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n the inter-annual/inter-decadal (IA-ID) time scales;namely,the entirety of eastern China is of the same sign.This pattern has good coherence with effective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The first leading EOF mode of precipitation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IA-ID time scales.The first leading mode of centennial time scale changes consistently over the entirety of eastern China,while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are the opposite to the rest of eastern China is the leading spatial pattern on IA-ID time scale.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on centennial time scale is affected by solar irradiance and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地区 时间尺度 夏季气候 模拟分析 温室气体浓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太阳辐射 经验正交函数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夏季气候变化对春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红妮 张洪芬 +2 位作者 何树洲 周忠文 车向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65-170,176,共7页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变化特征 春玉米发育期和气候产量 影响分析与评估
下载PDF
基于人体舒适度的北方公园绿地夏季小气候实测分析——以兰州市金城公园为例
10
作者 苗如如 唐红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兰州市金城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DI定量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组成对小气候及其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舒适度指数DI能够准确反映兰州市人体舒适程度;公园内各植物群落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实时风速都有显著调节作用... 以兰州市金城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DI定量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组成对小气候及其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舒适度指数DI能够准确反映兰州市人体舒适程度;公园内各植物群落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实时风速都有显著调节作用,空间内空气温度相较环境温度更为稳定,相对湿度较高;乔灌草、乔灌、灌草植物群落能有效调节环境小气候因子,乔草植物群落和裸露草地空间内气候因子调节不稳定,相较来说人体感受乔灌草植物群落、乔灌植物群落以及灌草植物群落空间环境较为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人体舒适度 夏季小气候 兰州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大面积开垦前后区域夏季气候状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伟 闫敏华 陈泮勤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78-284,共7页
为了对比湿地大面积开垦前、后三江平原夏季气候状况差异和更加全面认识三江平原区域夏季气候特征,完善以往相关研究中因三江平原气象站点少而带来的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在10km分辨率下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针对三江平原夏季水热同季... 为了对比湿地大面积开垦前、后三江平原夏季气候状况差异和更加全面认识三江平原区域夏季气候特征,完善以往相关研究中因三江平原气象站点少而带来的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在10km分辨率下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针对三江平原夏季水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以6月和7月为例,对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夏季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6月平均气温等值线总体上沿纬线分布,7月,山区的气温分布与6月相似,但平原区的气温分布基本沿经线分布;在20世纪90年代,6月的气温分布与50年代7月的气温分布很相似,7月的气温分布与90年代6月基本一致,只是平原区的气温经向梯度明显减小;总体上,研究区夏季降水量的分布在两个年代基本一致;与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数据相比,模拟结果更全面的反映了三江平原湿地大面积开垦前、后两个年代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特征,修正了以往因气象站点少而产生的区域气候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分析湿地大面积开垦前、后两个年代研究区夏季气候状况的差异,发现在湿地开垦强度最大的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及其量值变化也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REGCM3 数值模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夏季高温热浪期间空气污染特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12
作者 李传浩 张秀娟 卜庆雷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5期33-38,共6页
在分析高温热浪时期的空气污染特征时,空气污染数据样本量不足,容易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明显的失真情况,为此提出夏季高温热浪期间空气污染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采集气象站点的夏季高温历史数据,筛选出以往高温热浪事件并统计其强度... 在分析高温热浪时期的空气污染特征时,空气污染数据样本量不足,容易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明显的失真情况,为此提出夏季高温热浪期间空气污染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采集气象站点的夏季高温历史数据,筛选出以往高温热浪事件并统计其强度、频次和空间分布情况,将其与各地区的空气污染数据相结合,计算出空气污染指标与高温气象指标的关联度,建立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模型,完成对目标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保证分析数据相关系数高、平均偏差小、一致性水平高,整体分析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高温热浪 空气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分析模型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EATING EFFEC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永甫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6年第3期270-283,共14页
A zonal domain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ing system(ZDMS)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heating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n the East Asian and the Chinese summer climate,th... A zonal domain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ing system(ZDMS)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heating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n the East Asian and the Chinese summer climate,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th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Results show that in spite of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heating anomali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wo anomaly areas are much similar to each other when the scaling of the two areas is the same.The two areas of heating anomalies have their own affecting domains in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oth- er.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heating anomaly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is more evident an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a the heating anoma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ore obvious.For the east part of China the effects of the two heating anomalies both exist and almost have the equal impor- tance.The initial anomaly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can be kept during the entire time integration whil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t can not be main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experiments summer climate heating effects
原文传递
万山、梵净山在铜仁夏季的比较优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仁波 郎贵英 杨碧桃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4期74-76,共3页
以《贵州省气候避暑地评价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应用铜仁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梵净山无人值守7要素站观测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整编资料为基础,对梵净山、万山的度夏气候进行评价得出,梵净山、万山具有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的... 以《贵州省气候避暑地评价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应用铜仁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梵净山无人值守7要素站观测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整编资料为基础,对梵净山、万山的度夏气候进行评价得出,梵净山、万山具有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的特点,是度夏的理想去处。与此同时,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初步设想了铜仁市的评价标准:在辅助指标中引入暑热日数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夏气候 比较优势 梵净山 铜仁万山
下载PDF
抚顺市2019年夏季气候特征和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15
作者 张昱 李亮 +3 位作者 李炳昆 亢云龙 王艺萱 李若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6期97-98,共2页
利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抚顺市2019年夏季气候概况及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定量研究。2019年夏季抚顺市平均气温为22.1℃,比常年同期偏高0.3℃;平均降水量为502.9 mm,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平均日照时数为514 h,比... 利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抚顺市2019年夏季气候概况及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定量研究。2019年夏季抚顺市平均气温为22.1℃,比常年同期偏高0.3℃;平均降水量为502.9 mm,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平均日照时数为514 h,比常年同期偏少86h。夏季抚顺市平均舒服-舒适日数为70 d,占夏季总日数的76.09%。从时间分布来看,抚顺市平均舒服-舒适日数6月份最多,8月份次多,7月份最少。从空间分布来看,夏季舒服-舒适日数新宾县最多,抚顺市区、抚顺县和清原县次多。通过客观详尽地分析、评价夏季气象条件和避暑旅游期气候资源,为城市旅游发展和旅游产品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避暑旅游 气候舒适度 抚顺市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变率模拟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李忠贤 倪东鸿 曾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利用耦合陆面过程模式CLM3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2组1979~2000年5~8月的集合试验,研究了表层土壤湿度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变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采用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ISSM)时,CAM3... 利用耦合陆面过程模式CLM3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2组1979~2000年5~8月的集合试验,研究了表层土壤湿度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变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采用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ISSM)时,CAM3模式对于夏季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明显好于采用气候态的表层土壤湿度(CSSM)。计算表明,1979~2000年CSSM试验和I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距平与ERA40资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65;CSSM试验模拟的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距平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仅为0.29,而ISSM试验模拟结果与CMAP资料的相关系数为0.48。在相同海温强迫条件下,ISSM试验比CSSM试验能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夏季气候 年际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1
17
作者 王会军 薛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5,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结果揭示 ,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 ,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 ;它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 ,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 ,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 ,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水汽输送 夏季 降水 索马里急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 被引量:70
18
作者 钱永甫 张琼 张学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307,共13页
利用多年逐候平均资料 ,分析得到盛夏南亚高压的两类平衡态 -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 ,它们又各可分为东西部型 .讨论了两类平衡态及其东西部型时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差异 .发现 :青藏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偏高 ,高压西北及北... 利用多年逐候平均资料 ,分析得到盛夏南亚高压的两类平衡态 -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 ,它们又各可分为东西部型 .讨论了两类平衡态及其东西部型时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差异 .发现 :青藏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东南地区地面气温偏高 ,高压西北及北面的气温明显偏低 ,高原东侧的东亚地区多雨 .伊朗高压时 ,高压中心及其西北区气温偏高 ,高压东南区的气温偏低 ,在高原南侧的印度北部地区降水偏强 .青藏高压东部型使长江下游及西北地区多雨 ,华北和华南等大片地区干旱少雨 ;西部型使中国西南至华北大片东北 -西南走向的地区为多雨 ,西北地区则高温干旱 .伊朗高压东部型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盛夏 气候异常 伊朗高压 青藏高压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气候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年代际转型及其可能成因 被引量:67
19
作者 张人禾 武炳义 +1 位作者 赵平 韩晋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706,共10页
指出了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气候转型。伴随着这次年代际转型,80年代末以后中国东部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且南北范围变大,西北太平洋上空850hPa反气旋增强。中国东部夏... 指出了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气候转型。伴随着这次年代际转型,80年代末以后中国东部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且南北范围变大,西北太平洋上空850hPa反气旋增强。中国东部夏季80年代后期出现南方多雨的年代际转型与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也都在80年代末出现年代际转型。从80年代末以后,伴随着欧亚大陆春季积雪明显减少和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明显增高,中国夏季南方降水明显增加。文中分析了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和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影响中国降水的物理过程,指出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能够在500hPa激发出大气中的遥相关波列,所激发出的波列可以从春季一直持续到夏季,造成中国北方为高压控制,南方为微弱低压控制,使得降水出现在中国南方。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的升高能够减小海陆热力差异,使得夏季风减弱,导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夏季气候 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转型
下载PDF
夏季热带中太平洋SST异常型与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9
20
作者 冯娟 管兆勇 +1 位作者 王黎娟 于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7-554,共8页
热带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其与ENS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利用1955—2005年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 热带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其与ENS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利用1955—2005年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温度资料,确定了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并研究了这种海温异常型与中国东部同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中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时,我国江淮流域、西南地区的东部整层水汽含量偏少并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区,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同时该地区上空垂直温度平流为正异常,利于异常高温的形成;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南部为整层水汽通量辐合区,水汽丰沛,且整层垂直温度平流为负异常,易发生低温多雨的天气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中太平洋 海温异常 夏季气候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