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S技术的四川省独一味生长适宜区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祝聪 罗瑶 +3 位作者 董永波 彭文甫 徐新良 方清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利用3S技术寻找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在四川省的生长适宜区,为独一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确定独一味生境特征,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提取... 目的利用3S技术寻找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在四川省的生长适宜区,为独一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确定独一味生境特征,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提取适宜独一味生长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群落等环境因子,对各个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确定独一味在四川省的生长适宜区分布,统计适宜区面积,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实地调查进行验证。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运用3S技术提取的独一味生长适宜区与实际独一味生长分布基本吻合。四川省独一味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县、理塘县等20个县范围内,适宜区总面积约135 200 hm2,占区域国土面积的0.71%。结论在适宜区范围内进行独一味种植和保护,将有利于独一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该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中药材适宜区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3S技术 环境因子 叠加分析 生长适宜区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下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汤思琦 武扬 +1 位作者 梁定东 郭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8-397,共10页
基于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平台的有关记录和文献以及WoldClim网站,获取栎树猝死病菌的地理分布数据及气候数据,并用SPSS软件和刀切法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栎树猝死病菌现代和未来情景下在我国的... 基于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平台的有关记录和文献以及WoldClim网站,获取栎树猝死病菌的地理分布数据及气候数据,并用SPSS软件和刀切法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栎树猝死病菌现代和未来情景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并计算和绘制栎树猝死病菌高风险区质心转移轨迹。通过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情况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1,说明MaxEnt模型准确并适用于预测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同时结合其主要寄主植物的地理分布进一步增强预测模型的可信度。预测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栎树猝死病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而2030s(2021—2040年)、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在3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5-8.5),栎树猝死病菌的潜在适生区相较于现代情景下都有所增加。此外,高风险区面积在3个年代3种情景下的面积增长率均高于45%。高风险区质心变化的预测结果表明,3个年代3种气候情景下高风险区质心移动轨迹均在江西省范围内,且有向北转移的趋势。虽然栎树猝死病菌尚未在我国爆发,但华南、华中、华东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为该病菌的中高适生区,因此入侵扩散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栎树猝死病菌入侵成功,在未来的2030s、2050s和2070s其适生区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带来不可逆的生态灾难。因此应当加强相关检疫,防治病木和其他带菌材料传入,从源头上断绝入侵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猝死病菌 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ArcGIS软件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珙桐潜在分布预测及其重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利奇 张伟皓 +4 位作者 叶兴状 刘益鹏 张国防 刘宝 阮少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12,共9页
【目的】探讨末次间冰期以来珙桐地理分布格局的变化过程、了解环境因子对珙桐的影响可为珙桐的有效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条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并应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的Maxent模型模拟珙桐在8种气候情景... 【目的】探讨末次间冰期以来珙桐地理分布格局的变化过程、了解环境因子对珙桐的影响可为珙桐的有效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条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并应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的Maxent模型模拟珙桐在8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综合使用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刀切法检验评估影响当代珙桐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1)当delta. AICc=0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训练AUC值)为0.983,表明预测结果极好;珙桐在当代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周围山区、湖南湖北地区的西部、云南的东北部以及贵州梵净山;(2)温度年较差(bio7,44.54%)、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9.97%)、温度季节变动系数(bio4,7.34%)、年降水量(bio12,13.56%)、最干季降水量(bio17,3.2%)和海拔(elev,3.46%)为影响珙桐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其中气温环境因子和降水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4.06%和16.76%;(3)在过去气候情景下,珙桐不同等级适生区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横断山脉、雪峰山脉和大巴山脉的西南地区,全新世中期珙桐适生区增加面积相较于末次间冰期和末次盛冰期最大;在未来2050年、2070年温室气体低浓度排放情景(RCP2.6)和温室气体高浓度排放情景(RCP8.5)下,珙桐适生区增加面积逐渐缩小。【结论】温度年较差是限制其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珙桐适生区面积呈现收缩趋势,对于面积收缩地区,可以采取迁地保护措施,保存其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MAXENT 气候变化 适生区
下载PDF
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分布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巨喜锋 林峻 +4 位作者 吴建国 陈吉军 关靖云 李漠岩 郑江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605-8617,共13页
新疆草原面积广阔,农牧业地位突出,蝗灾对当地经济、生态威胁很大,近年新疆极端天气日渐频发,蝗灾监测与防治任务艰巨。以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和亚洲飞蝗为代表的蝗虫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对蝗虫各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运用BIO... 新疆草原面积广阔,农牧业地位突出,蝗灾对当地经济、生态威胁很大,近年新疆极端天气日渐频发,蝗灾监测与防治任务艰巨。以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和亚洲飞蝗为代表的蝗虫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对蝗虫各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运用BIOCLIM模型、领域模型(DOMAIN)、马氏距离模型(MAHAL)、广义线性模型(GLM)、随机森林模型(RF)、提升回归树模型(BR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最大熵模型(MaxEnt)等八种经典物种分布模型及集成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展开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预测存在差异,其中DOMAIN最差(曲线下面积(AUC)=0.688,真实技巧统计(TSS)=0.301),而提升回归树(BRT)最佳(AUC=0.920,TSS=0.910),基于BRT、SVM和MaxEnt 3个集成模型预测的新疆蝗虫适生区可靠性更高;(2)新疆典型蝗虫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约56.844万km^(2),占新疆总面积的36%,其中高适生区面积16.568万km^(2);(3)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北疆阿勒泰、塔城地区,此外东部哈密地区及南疆绿洲边缘地带亦有分布。研究可为新疆草原工作部门推进蝗虫监测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物种分布模型 适生区 模型集成 新疆
下载PDF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伟 赵衡 杨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应用GARP软件预测外来种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牛蛙在中国的适生分布范围极广,在144个分布点中随机选择50个得出的预测精确度达到95.74%;虽然目前薇甘菊的记录点不多,但预测图显示其适生区范围涉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应用GARP软件预测外来种牛蛙和薇甘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牛蛙在中国的适生分布范围极广,在144个分布点中随机选择50个得出的预测精确度达到95.74%;虽然目前薇甘菊的记录点不多,但预测图显示其适生区范围涉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种势态应引起高度重视;还讨论了预测的精确度、预测图的特殊地区,及对它们的预警、防范和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薇甘菊 外来种 适生区 GARP 预测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Land Suitability Potentials for Selecting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Areas in Beijing,China,Using RS and GIS 被引量:6
6
作者 WANG Da-cheng LI Cun-jun +5 位作者 SONG Xiao-yu WANG Ji-hua YANG Xiao-dong HUANG Wen-jiang WANG Jun-ying ZHOU Ji-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419-1430,共12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winter wheat quality regionalization of cultivation area.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factors affecting wheat quality and setting realistic spatial models i...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winter wheat quality regionalization of cultivation area.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factors affecting wheat quality and setting realistic spatial models in each part of the land for assessment of land suitability potentials in Beijing, China. The study employ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alysis to select factors and evalu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lected environment factors on wheat grain quality. The spati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their use in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areas for the winter wheat cultivation. The strategy overcomes the non-accurate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Satellite images, toposheet, and ancillary data of the study area were used to find tillable land. These categories were formed by integrating the various layers with corresponding weights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 integrated land suitability potential (LSP) index was computed 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land suitabilit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illable land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spatially distributed agriculture potential zones based on soil nutrient and assembled weather factors using RS and GIS as not suitable, marginally suitable, moderately suitable, suitable, and highly suitable by adopting the logical criteria. The sort of land distribution map made by the factors with their weights showed more truthful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P ANN suitable areas WHEAT RS and GIS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多脉青冈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亚娇 张沈安 +4 位作者 栾东涛 刘翔 王铖 黄清俊 许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地理分布,筛选出152个物种分布点和10个气候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多脉青冈在末次冰盛期、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 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脉青冈(Quercus multinervis)在不同时期的潜在地理分布,筛选出152个物种分布点和10个气候环境变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多脉青冈在末次冰盛期、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2061—2080年)3种代表性浓度路径环境(RCP 2.6、RCP 4.5、RCP 8.5)的潜在分布区,探究气候变化对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多脉青冈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气温(bio1)、等温性(bio3)、最湿季降水量(bio16)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2)在当前气候环境,多脉青冈适生区总面积为220.90×10~4 km~2,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重庆;(3)末次冰盛期,多脉青冈总适生区面积为197.15×10~4km~2,较当前缩减了10.75%;(4)未来3种不同CO_(2)浓度排放环境,多脉青冈适生区总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未表现出向高纬度地区转移的现象,说明气候变暖对多脉青冈的分布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使其适宜生境缩减、生态位变窄。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多脉青冈分布的重要因素,未来其适生区面积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但分布区总体相对稳定,未来仍具有广阔的自然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青冈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东北红豆杉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舒豪 程广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基于全球351个东北红豆杉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东北红豆杉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世界范围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 基于全球351个东北红豆杉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东北红豆杉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世界范围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面积共约1.39×10^(7) km^(2);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气候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和最暖月最高温度;东北红豆杉在中国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上海市等沿海地区以及湖北省西南部、陕西秦岭和山西太行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也较适宜东北红豆杉生长,中度和低度适生区的分布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气候因子 MAXENT 适生区
下载PDF
云南省松材线虫适生区的精细化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汝良 石雷 尹立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2-706,共5页
以90m×90m为最小面积单元,评估了云南省松材线虫的适生性。按高度适生、适生、中度适生、不适生4个水平,给出了全云南省每一个栅格单元水平上的适生性分布地图。结果表明高度适生区土地面积在70%以上的县有13个,在50%~70%之间的县... 以90m×90m为最小面积单元,评估了云南省松材线虫的适生性。按高度适生、适生、中度适生、不适生4个水平,给出了全云南省每一个栅格单元水平上的适生性分布地图。结果表明高度适生区土地面积在70%以上的县有13个,在50%~70%之间的县有17个,在25%~50%之间的县有27个,在5%~25%之间的县有26个,5%以下县有26个。在像素点水平上建立空间模型进行适生区分析或风险区分析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能为基层单位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精细化的空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松材线虫 适生区 精细化评估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三叶鱼藤与桐花树、白骨壤潜在适生区及其生态位重叠研究
10
作者 李丽凤 刘文爱 +3 位作者 韦江玲 薛云红 蒋卫国 刘泽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三叶鱼藤(Derris trifoliate)与红树林竞争生境,破坏红树林植物生态系统。深入了解三叶鱼藤、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潜在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预测及生态位分析,确定三者之间的生境竞争关系,对三叶鱼... 三叶鱼藤(Derris trifoliate)与红树林竞争生境,破坏红树林植物生态系统。深入了解三叶鱼藤、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潜在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预测及生态位分析,确定三者之间的生境竞争关系,对三叶鱼藤防治和红树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北部湾三叶鱼藤、桐花树、白骨壤为研究对象,利用ENM Tools工具,筛选出16个环境因子,采用R语言,调用kuenm包,优化最大熵模型的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建立植物分布的预测模型,分析3种植物的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及生态位重叠度。研究结果表明,高程为影响三叶鱼藤、桐花树和白骨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适合3种植物分布的高程最小值从小到大依次为白骨壤、桐花树和三叶鱼藤;适合三叶鱼藤生长的最暖季平均海表盐度小于11.226‰,三叶鱼藤更适合生长在盐度较低的高潮滩位区域;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白骨壤、桐花树和三叶鱼藤,其值分别为0.280 6、0.259 5和0.135 0;三叶鱼藤与桐花树、白骨壤生态位重合度值分别为0.903 4、0.441 8,表明三叶鱼藤与桐花树之间具有较大的竞争关系;预测的三叶鱼藤、桐花树、白骨壤的最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5 603.35 hm^(2)、13 112.28 hm^(2)、11 794.86 hm^(2),其中桐花树和三叶鱼藤最优适生重叠的区域主要位于廉州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广西北部湾 三叶鱼藤 红树林 适生区
原文传递
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庭天 陈毅青 +3 位作者 陈宗铸 雷金睿 陈小花 李苑菱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1,共9页
生态系统代表性种群在生态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代表性种群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关键基础。以适宜生境分析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生态系统代表性种群在生态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代表性种群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关键基础。以适宜生境分析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部分区域潜在分布的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数量在10~25种之间,分布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83.86%;2)代表性种群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因素影响较大,种群分布数量整体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由原生林向次生和人工林递减辐射分布;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虽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但仍有较大面积的代表性种群高热点分布区域未纳入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需加强对此类地区的关注和重视。代表性种群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规划、热带雨林修复、代表性种群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代表种群 适生区 MaxEnt模型
下载PDF
河南省日本落叶松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其站 张慧勤 +2 位作者 李剑吾 霍宝民 李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7,共4页
根据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用灰色关联分析、数量化 -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多项式回归等方法 ,对河南省日本落叶松适生区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河南省适宜日本落叶松生长的海拔范围为 770~ 2 32 0m .其中 ,最适生区海拔为 [1 0... 根据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用灰色关联分析、数量化 -灰色关联分析以及多项式回归等方法 ,对河南省日本落叶松适生区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河南省适宜日本落叶松生长的海拔范围为 770~ 2 32 0m .其中 ,最适生区海拔为 [1 0 30 ,1 6 5 0 ]m ;适生区海拔为 (1 6 5 0 ,2 32 0 ]m ;次适生区海拔为 [770 ,1 0 30 )m .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立地因子大小依次为 :海拔、坡向、土层厚度、土壤种类和坡位 ;气象因子大小依次为 :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蒸发量、年均气温、≥ 1 0℃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生态因子 适生区 立地因子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西藏红豆杉在西藏的潜在适宜分布区
13
作者 舒骏生 楚春晖 +4 位作者 彭玺 张亚威 张晓晨 卓玛曲珍 米玛次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MaxEnt模型软件和ArcGIS软件预测西藏红豆杉在西藏的潜在分布范围,用ROC曲线检验预测精度,用刀切法筛选主要环境变量,并通过主要环境变量的响应曲线分析适宜西藏红豆杉的生态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91,预测... 通过MaxEnt模型软件和ArcGIS软件预测西藏红豆杉在西藏的潜在分布范围,用ROC曲线检验预测精度,用刀切法筛选主要环境变量,并通过主要环境变量的响应曲线分析适宜西藏红豆杉的生态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91,预测精度高;西藏红豆杉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区域,自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向东至横断山脉,波密县、巴宜区、墨脱县、察隅县、隆子县、洛扎县、亚东县、定结县、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均有分布,与现地调查结果高度契合;海拔、年降水量、顶层有机碳含量、顶层可交换钠盐等环境因子对西藏红豆杉分布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红豆杉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GIS的云南秃杉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开华 付小勇 周晓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7-10,共4页
为保护云南秃杉种源区以及为规划秃杉人工栽培提供可靠依据,应用Max Ent模型预测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秃杉的潜在分布区。研究过程中收集了241个秃杉自然分布点和26个环境因子,预测准确性高和结果可信度强。结果表明,秃杉在云南省的潜在适... 为保护云南秃杉种源区以及为规划秃杉人工栽培提供可靠依据,应用Max Ent模型预测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秃杉的潜在分布区。研究过程中收集了241个秃杉自然分布点和26个环境因子,预测准确性高和结果可信度强。结果表明,秃杉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面积为232 013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8.6%。其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怒江州、保山市及德宏州,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临沧市、普洱市,低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秃杉现有自然分布区都位于高适生区,中适生区虽然没有自然分布的秃杉林,但适合秃杉生长,是较好的秃杉人工引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秃杉 MaxEnt模型 GIS 适生区 潜在分布区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适生性
15
作者 张秀芸 伍文慧 梁英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27-3037,共11页
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是威胁落叶松人工林的检疫性林木病害。明确当前该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在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影响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环境变量,对落叶松枯梢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落叶松枯梢病(Neofusicoccum laricinum)是威胁落叶松人工林的检疫性林木病害。明确当前该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在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影响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环境变量,对落叶松枯梢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落叶松枯梢病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ENMTools、R和刀切法(Jack knife test)筛选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通过MaxEnt、ArcGIS、SDMTools等技术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划分病害适生等级并计算各适生等级面积占比,绘制质心转移轨迹。结果表明:(1)建立的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具有高精确性和可信度(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模式下的AUC值均大于0.9);(2)影响落叶松枯梢病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年平均气温、最暖季度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3)当前气候模式下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8.02%,中高适生区集中分布在中国辽宁东南部、吉林东部、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北部;(4)在三种不同气候条件下(ssp126、ssp245、ssp585),未来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与现代气候条件相比均有所减少,其质心由东北向华北、西南地区转移。落叶松枯梢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对落叶松枯梢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对合理区划落叶松枯梢病潜在入侵风险地、加强重点地区的检疫监测、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及对于发生区的监测和防治与未发生区的早期预警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枯梢病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落叶松人工林在中国适生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阳 苗晨 王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686-9698,共13页
落叶松(Larix)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其适生区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要素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落叶松人工林适生区分布在气候变化下的变迁,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管理策略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选取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 落叶松(Larix)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其适生区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要素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落叶松人工林适生区分布在气候变化下的变迁,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管理策略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选取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了它们在中国地区的308条有效分布记录和22个环境因子变量,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探测了制约落叶松人工林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区范围,模拟并分析了1931—2020年落叶松人工林适生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选取的MaxEnt模型对落叶松适生区的模拟效果都达到了“极准确”的程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UC值)在0.92—0.977之间。影响落叶松人工林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湿月降水量、海拔、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和温度季节变化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3.8%。(2)当前(1991—2020年)气候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适生区面积为182.34×10^(4)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53.57×10^(4)km^(2),占总适生面积的29.38%。高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长白山脉、大兴安岭、燕山、小陇山、太行山脉以及秦岭-大巴山等地区。(3)1931—1960年期间落叶松的高适生区面积为28.33×10^(4)km^(2),1961—1990年期间为33.10×10^(4)km^(2),当前气候条件下进一步增至53.57×10^(4)km^(2)。落叶松适生区的范围在过去90年间整体呈现向北移动的趋势。其中,华北落叶松分布在整体上向北大约移动了3°,且分布面积显著增加。日本落叶松位于辽宁东部的高适生区向北移动,位于秦岭-大巴山地区的高适生区则没有明显的偏移,但是分布范围却向高海拔地区集中。长白落叶松的适生区范围向北移动了5°,且分布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增加的主要区域是长白山北部。兴安落叶松的适生区范围同样是向北移动,有部分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落叶松 适生区 人工林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基于CLIMEX和ArcGIS的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7-829,共13页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51′N^40°6′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27%。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种群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总体增幅不大,但其组成变化较大。至2050年,预测灰茶尺蠖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最大(22.23%)。相比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情景(A1B),较高能源需求情景(A2)下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灰茶尺蠖在中国适生区分布广泛,应加强灰茶尺蠖预测预报,趁早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潜在分布 预测
下载PDF
灰色理论在金铁锁引种适宜区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菊 苏泽春 +1 位作者 杨丽云 陈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5-18,共4页
收集13个金铁锁居群的植物学性状和气象因子组成一个灰色系统,从两个层面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分析。从居群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可知,玉龙雪山居群、象山居群、九河居群和六德居群的金铁锁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优异;其次是期纳居群、尼西居群、顺... 收集13个金铁锁居群的植物学性状和气象因子组成一个灰色系统,从两个层面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分析。从居群间的灰色关联分析可知,玉龙雪山居群、象山居群、九河居群和六德居群的金铁锁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优异;其次是期纳居群、尼西居群、顺州居群和鹤庆居群;表现较差的是洱源居群、松坪居群、羊坪居群、中甸居群和得荣居群。若要对金铁锁进行引种驯化及高产栽培,应优选与玉龙雪山居群、象山居群、九河居群和六德居群生境相似的地点进行种植。从主要植物学性状和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可知,从植物学性状方面可侧重对根粗、根茎重和叶宽的选择,从气象因子方面可侧重从空气相对湿度、年降雨量和年均日照时数比较协调的地点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灰色理论 引种驯化 适宜区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蒲江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9
作者 任亦钊 沈丽 +4 位作者 刘洋 刁元彬 王平 黄琴 王鑫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81-90,共10页
为进一步掌握四川省蒲江县生物多样性状况,于2020—2021年,对县域内的维管植物、脊椎动物、植被及生态系统开展本底调查与研究,通过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和MaxEnt预测分析识别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栖息地质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掌握四川省蒲江县生物多样性状况,于2020—2021年,对县域内的维管植物、脊椎动物、植被及生态系统开展本底调查与研究,通过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和MaxEnt预测分析识别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栖息地质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显著特点是:物种多样性较差,重点保护野生物种较匮乏,入侵物种占比较高,生态系统组成较简单,多以人工植被为主。蒲江县土地利用格局以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占绝对优势,维管植物物种数与林地、人造地表呈正相关,与耕地、水域负相关。生物多样性水平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较大,总体来看,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面积分别为4029.72、8973.52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5%、15.74%。研究结果可为蒲江县快速城镇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以及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格局 适生区 四川省蒲江县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云南省蝙蝠空间分布及其危害分析
20
作者 周鹏飞 刘琳 +3 位作者 杨晋帆 刘婷婷 魏贵宇 周汝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9,共11页
生存或寄生于野外的各种病原体通过进化、基因变异或生态适宜性改变,可能具有潜在的感染人类的风险。因此,开展人类与重要寄主动物的时空交错风险分析,对不明疫病感染的溯源追踪、野外环境健康管理与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蝙蝠类动物携带... 生存或寄生于野外的各种病原体通过进化、基因变异或生态适宜性改变,可能具有潜在的感染人类的风险。因此,开展人类与重要寄主动物的时空交错风险分析,对不明疫病感染的溯源追踪、野外环境健康管理与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蝙蝠类动物携带着多种危险病原,本文以其为目标寄主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蝙蝠适生分布区,并融合与蝙蝠、人类活动有关的空间变量,建立人与蝙蝠空间交错的风险评估模型,制作风险分布地图;为方便行政管理,还进行以乡镇级为管理单元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蝙蝠适生的主导变量有年均降水量、温度全年波动范围、昼夜温差月均值、温度季节性变化、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最冷季度均温。2)随机森林预测蝙蝠高适生分布区面积为9.7965×10^(4)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4.86%,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和中东部地区。3)疫病传染风险评估发现45个乡镇属疫病传染高风险区,面积约0.5346×10^(4)km^(2),受影响人口约28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和中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适生区 随机森林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