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秦坚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子"是现代汉语中最典型、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子"的意义和功能指出:"子"不是意义单纯的单一语缀,而是语缀聚合——语缀族。其中包括意义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5个后缀义:(1)表类属意义;... "子"是现代汉语中最典型、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子"的意义和功能指出:"子"不是意义单纯的单一语缀,而是语缀聚合——语缀族。其中包括意义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5个后缀义:(1)表类属意义;(2)表色彩意义;(3)表语法标记意义;(4)构成复音词;(5)表区别意义。其中主要作用是构成复音词及表色彩意义,相比之下作为名词标记的用例比较少。[作者简介]秦坚(1953—),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人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缀“子” 色彩意义 复音词 语法标记意义
下载PDF
汉语后缀“子”的范畴化功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振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后缀"子"的范畴化是通过转化相关动作、性状等范畴而实现的,具体事物尤其是其中的工具以及部分特殊人群成为"子"缀词要表达的主要范畴,与同类的"儿""头"相比,在具体与抽象、称人与称物等方面... 后缀"子"的范畴化是通过转化相关动作、性状等范畴而实现的,具体事物尤其是其中的工具以及部分特殊人群成为"子"缀词要表达的主要范畴,与同类的"儿""头"相比,在具体与抽象、称人与称物等方面三者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但它们有着共同的转喻认知基础。范畴化的"子"表现出语义上的人工性、非常态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缀“子” “子”缀词 范畴化 转喻
下载PDF
商州方言的小称形式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三敏 杨莉 《商洛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38,61,共4页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商州区城关镇的方言小称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出该方言的小称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重叠、类前缀"蕞和细"、类后缀"儿、子、娃子和尕子"、变调和混合型。并指出商州方言表示小称主要运用附加词缀的手段...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商州区城关镇的方言小称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出该方言的小称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重叠、类前缀"蕞和细"、类后缀"儿、子、娃子和尕子"、变调和混合型。并指出商州方言表示小称主要运用附加词缀的手段,少用音变型的语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方言 小称 “子”缀
下载PDF
安阳方言的“儿化”和“儿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安阳市区方言的"儿化"和"儿尾"与中原官话、普通话相比,有很大不同,该文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安阳方言的"儿化"、"儿尾"进行研究,提出安阳方言"儿化"和"儿尾"现象并存,并... 安阳市区方言的"儿化"和"儿尾"与中原官话、普通话相比,有很大不同,该文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安阳方言的"儿化"、"儿尾"进行研究,提出安阳方言"儿化"和"儿尾"现象并存,并受前一音节影响与"子尾"呈互补分布的面貌;并结合历时分析和语法化理论,指出儿化和儿尾的层次性,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言 儿化 儿尾 子尾 语法化 晋语
下载PDF
天水方言的“子”尾词 被引量:3
5
作者 芦兰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天水方言有丰富的"子"尾词,"子"尾可以构成名词、量词、形容词和动词。天水方言"子"尾词的结构形式多样,语义特征复杂,与普通话的"子"尾词有明鲜的区别。
关键词 天水方言 中原官话 “子”尾 语义特征
下载PDF
宿州方言量词例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德岁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3,76,共4页
皖北方言中量词丰富,用法灵活,表达生动形象,地域特色鲜明。考察了宿州方言中较为典型的18个物量词和7个动量词,对其用法作了举例性说明,并与普通话进行了粗略比较。进而归纳了宿州方言量词之特点:物量词多,动量词少,有的量词既是物量... 皖北方言中量词丰富,用法灵活,表达生动形象,地域特色鲜明。考察了宿州方言中较为典型的18个物量词和7个动量词,对其用法作了举例性说明,并与普通话进行了粗略比较。进而归纳了宿州方言量词之特点:物量词多,动量词少,有的量词既是物量词也是动量词;有些量词带有语义弱化的后缀"子",这些"子"缀量词口语色彩浓重,一般不能采用ABAB式、AABB式重叠,去掉"子"缀的量词词根可进行AA式或AAA式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方言 物量词 动量词 “子”缀
下载PDF
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立林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9-11,共3页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底方言 “子”后缀 类推 语言接触
下载PDF
信阳方言“子”尾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敏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章从常见的"子"尾词这一角度来揭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阳方言"子"尾词的构成特征及意义。由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加上"子"尾后构成的一般"子"尾词的构成及意义;分析信阳方言中诸如"... 文章从常见的"子"尾词这一角度来揭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阳方言"子"尾词的构成特征及意义。由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加上"子"尾后构成的一般"子"尾词的构成及意义;分析信阳方言中诸如"雪子子""李子子子"等加双/三"子"等特殊"子"尾词的构成及意义;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子"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方言 “子”尾词 构成特征 意义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海口普通话后缀“子”的调形音长考察——基于个例实证
9
作者 钱薪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该文分析了海口普通话双音节派生词中后缀“子”的调形和韵母相对音长特征。听辨实验结果表明海口普通话中后缀“子”具备缺乏轻声语感和有轻声语感两种发音模式,但两种发音模式下的调形均符合普通话轻声音节调形特征。进一步声学分析表... 该文分析了海口普通话双音节派生词中后缀“子”的调形和韵母相对音长特征。听辨实验结果表明海口普通话中后缀“子”具备缺乏轻声语感和有轻声语感两种发音模式,但两种发音模式下的调形均符合普通话轻声音节调形特征。进一步声学分析表明,当两种发音模式的后缀“子”在调形上基本一致时,韵母音长是决定听感轻否的重要感知线索。此外,调阶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两种发音模式的后缀“子”在韵母音长上基本一致时,反映调形的斜率是决定听感轻否的重要感知线索。该文认为音高(包括反应调形的斜率、调阶)和韵母音长都是轻声与否的感知线索,它们在轻声的感知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但人们似乎对音长因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普通话 后缀“子” 轻声 调形 音长 调阶
下载PDF
安徽江淮官话轻声调查及语音性质研究
10
作者 孔慧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6-70,共5页
江淮官话的轻声构成以"子"为优势,并具有较高的能产性,这是其鲜明特色。通过对江淮官话10个方言点的轻声词汇进行调查,发现其轻声包含"子"后缀和没有"子"后缀两种轻声词汇;其轻声音高的低调占绝对优势。... 江淮官话的轻声构成以"子"为优势,并具有较高的能产性,这是其鲜明特色。通过对江淮官话10个方言点的轻声词汇进行调查,发现其轻声包含"子"后缀和没有"子"后缀两种轻声词汇;其轻声音高的低调占绝对优势。运用实验语音方法探讨轻声词汇的音高、时长、音强和词缀的交互,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表明:这两类构词形态不同的轻声词汇在时长、音高两个维度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轻声 词缀“子”
下载PDF
二语教学中的附加后缀双音节轻声词
11
作者 黎小力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轻声词主要是双音节轻声词,其中有部分附加式轻声词不但在结构上有标志性很强的后缀,而且可以进行词性及词义的类推,对扩大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有极大帮助。本文主要介绍了数量最多的附加"子"后缀的双... 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轻声词主要是双音节轻声词,其中有部分附加式轻声词不但在结构上有标志性很强的后缀,而且可以进行词性及词义的类推,对扩大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有极大帮助。本文主要介绍了数量最多的附加"子"后缀的双音节轻声词,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轻声词 “子”后缀 类推
下载PDF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
12
作者 陈珂 张琳琳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方言 “子”缀 语法分布 语义功能
下载PDF
高邮话中的“子”缀
13
作者 姚亦登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8-31,共4页
高邮话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副词的后缀。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关键词 高邮话 子缀 类型 功能
下载PDF
江苏东海方言“子”尾及其显赫性
14
作者 葛平平 《语文学刊》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江苏东海方言中的"子"尾词十分丰富,形成东海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东海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包括成词、转类和衍音三类,主要构成名词或量词,或成为名词或量词的构形语素。"子"尾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变义功... 江苏东海方言中的"子"尾词十分丰富,形成东海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东海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包括成词、转类和衍音三类,主要构成名词或量词,或成为名词或量词的构形语素。"子"尾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变义功能(改变词义)和增义功能(含指小、表轻蔑、表喜爱),并且"子"尾高度语法化,具有极强的能产性、类推性和较高的强制性,因而成为东海方言中名词、量词构词和构形的显赫形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方言 “子”尾 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 语用功能 显赫性
下载PDF
河南封丘赵岗方言的子变韵 被引量:20
15
作者 夏俐萍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10,共11页
本文描写河南封丘赵岗方言的子变韵,并对零形式变韵以及子变韵规则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封丘赵岗方言 中原官话 子变韵母 零形式变韵 变韵规则
原文传递
皖北濉溪方言的“子”尾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辉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皖北濉溪方言的"子"尾可以构成名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本文描写濉溪话子尾词及其意义。
关键词 濉溪方言 子尾词 意义
原文传递
江苏海安方言的“子”尾词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如东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2-377,共6页
本文列举了江苏海安方言中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子尾词,从结构的类型、与儿化词的差别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关键词 泰如方言 子尾词 儿化词
原文传递
Z变音的合音后缀
18
作者 魏梦洋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57-69,共13页
关于Z变音合音成分的本源字问题,学界仍未达成共识,主要有四种观点:“子”后缀合音说、“儿”后缀合音说、“头”后缀合音说、“子”“儿”混用说。对这些观点进行理性反思和简要评述,阐明它们在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 关于Z变音合音成分的本源字问题,学界仍未达成共识,主要有四种观点:“子”后缀合音说、“儿”后缀合音说、“头”后缀合音说、“子”“儿”混用说。对这些观点进行理性反思和简要评述,阐明它们在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方言文献与语言事实,从后缀“子”“儿”的空间分布、语法功能、语音形式等方面,对Z变韵的合音后缀进行分析。研究显示,Z变韵的合音后缀应是早期“儿”及“子”的早期儿化韵形式,而不是“子”,更不是“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变音 合音后缀 儿化韵 “子”后缀
下载PDF
《寻乌调查》“子”尾名词英译的信息对等与缺失
19
作者 曾繁健 刘丹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方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给方言英译也带了难题。为了促进方言英译和传播,本文以汤若杰(Thompson,Roger R)的《寻乌调查》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借助NVivo质性研究软件,探析其中客... 方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给方言英译也带了难题。为了促进方言英译和传播,本文以汤若杰(Thompson,Roger R)的《寻乌调查》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借助NVivo质性研究软件,探析其中客家方言“子”尾名词英译信息对等与缺失。为了实现“子”尾名词英译的信息对等,译者应首先分析汉语“子”尾的功能,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蕴含的信息,进一步实现语义和文化信息对等。研究发现,《寻乌调查》英译本中关于“子”尾词的英译绝大多数实现了信息对等,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相同的信息;少部分由于译者汤若杰未能很好地理解到“子”尾功能,导致译文信息存在部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调查》 “子”尾功能 英译 信息对等 信息缺失
下载PDF
一些邊界方言名詞後綴“子”“崽”“兒”的來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莊初昇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15-28,共14页
漢語方言中最基本的名詞後綴大多來自本方言表"兒子"義的名詞,如官話的"子"和"兒",吴方言的"兒",閩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實爲"子"),客家方言的"子&qu... 漢語方言中最基本的名詞後綴大多來自本方言表"兒子"義的名詞,如官話的"子"和"兒",吴方言的"兒",閩方言的"囝",粤方言的"仔"(實爲"子"),客家方言的"子"和"崽",湘、贛方言的"崽"。吴、閩、湘、贛方言的一些邊界方言點基本的名詞後綴則與各自方言"兒子"義名詞不相吻合,如北部吴語的"子",閩北、閩中方言的"崽"或"子",辰溆片湘方言的"兒",表現出另一種類型特點。本文通過比較,認爲這些邊界方言點的"子"綴、"崽"綴或"兒"綴是在周邊强勢方言,特别是在主流漢語的影響之下移植的。從19世紀上海話、寧波話的語料來看,"子"綴取代"兒"綴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本文還指出,後綴屬於漢語構詞層面的成分,後綴的移植涉及語音、詞彙和語法諸層面的問題,一般來説只有語言的深度接觸才可能引發後綴的根本性改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邊界方言 後綴 “子”綴 “崽”綴 “兒”綴 語言接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