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面层抽吸对转子激波结构和分离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波 南向谊 陈云永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5-320,共6页
通过在叶片表面进行开缝抽吸组织激波结构、控制附面层流动以提高叶片做功能力、降低损失已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两级风扇的第2级转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吸力面和压力面的抽气研究,揭示了抽吸流与激波之间的相干效应以及抽吸流... 通过在叶片表面进行开缝抽吸组织激波结构、控制附面层流动以提高叶片做功能力、降低损失已被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两级风扇的第2级转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吸力面和压力面的抽气研究,揭示了抽吸流与激波之间的相干效应以及抽吸流与分离流的相互制约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抽吸能够控制通道中激波的相对位置,改变通道中激波结构,可以避免由于激波造成的附面层分离;通过适当的附面层抽吸可以消除分离区复杂的旋涡结构,提高通道中的气流流通能力,从而改善整个级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转子 抽吸流 激波结构 分离流
下载PDF
表面吸气方法控制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锋 汪翼云 崔尔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吸气效应对分离的控制及增升作用。数值模拟采用的出发方程为可压流的N-S方程,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的改进型。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吸气压强C_(ps)范围内,绕圆柱流动... 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吸气效应对分离的控制及增升作用。数值模拟采用的出发方程为可压流的N-S方程,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的改进型。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吸气压强C_(ps)范围内,绕圆柱流动的卡门涡街现象基本消失,流动从典型的非定常流趋于定常,圆柱的升阻比明显提高;(2)对于圆柱,吸气压强系数C_(ps)=-6时,综合效果比较好;(3)吸气孔位置开在圆柱上表面逆时针方向60°时,圆柱的升阻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气 分离流动 非定常流动
下载PDF
吸附式叶栅抽吸流与激波相干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掩刚 程荣辉 +1 位作者 兰发祥 刘波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08年第2期15-18,47,共5页
以某高负荷静子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附面层拓扑结构特点,针对该分离现象实施附面层抽吸,分析了激波与附面层相干过程,探讨了抽吸流与槽道激波的相干作用。结果表明(:1)在有激波、无抽吸条件下,附面层... 以某高负荷静子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附面层拓扑结构特点,针对该分离现象实施附面层抽吸,分析了激波与附面层相干过程,探讨了抽吸流与槽道激波的相干作用。结果表明(:1)在有激波、无抽吸条件下,附面层发展一般会经历分离泡产生、破碎、附着叶片表面的过程之后进入大分离状态(;2)吸力面开孔进行附面层抽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静压比,同时损失变化不大(;3)在激波后实施附面层抽吸,会使激波向下游漂移,其后附面层分离更为严重,因此在槽道存在激波时,若实施附面层抽吸,应该预先考虑抽吸气流与激波的相互干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 激波 抽吸流 分离
下载PDF
采用壁面吸气改善叶栅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华良 王松涛 王仲奇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5-798,共4页
针对某大折转角子午扩张型导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分离叶栅,在靠近吸力面的端壁上进行附面层抽吸可以获得最佳效果。端壁抽吸可以改变流场的分离形态,遏止端壁角区的分离,并延迟和减... 针对某大折转角子午扩张型导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分离叶栅,在靠近吸力面的端壁上进行附面层抽吸可以获得最佳效果。端壁抽吸可以改变流场的分离形态,遏止端壁角区的分离,并延迟和减小吸力面的分离。从而在大部分叶高上使得叶片负荷增加,损失减小,并且沿径向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叶轮机械 导叶 大折转角 抽吸 分离形态 负荷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水洗后三种固液分离方法参数比较及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恒 何品晶 +1 位作者 吕凡 章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2-1723,共12页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水洗后的最佳固液分离方式和工艺参数,将6种飞灰样品以3 L·kg^(-1)液固比水洗后,分别采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抽滤3种方式固液分离,依据上清液/滤液浊度和总固体(TS)浓度、泥饼含水率和毛细吸水时间等指标,评...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水洗后的最佳固液分离方式和工艺参数,将6种飞灰样品以3 L·kg^(-1)液固比水洗后,分别采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抽滤3种方式固液分离,依据上清液/滤液浊度和总固体(TS)浓度、泥饼含水率和毛细吸水时间等指标,评价不同固液分离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重力沉降适用于分离粒度分布集中的飞灰,最佳的沉降时间应设在重力沉降曲线的拐点处(20~70 min)。最佳的离心沉降参数为转速3000 r·min^(-1)、时间5 min。抽滤降低上清液/滤液浊度和泥饼含水率的效果最好,适用于分离粒度分布范围较广的飞灰。研究结果可为水洗后飞灰固液分离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时可根据飞灰的粒度分布、处理规模和场地需求选用合适的固液分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抽滤 粒度分布 分离
下载PDF
超声速边界层中壁面抽吸对流动分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明 赵慧勇 《气体物理》 2019年第2期17-29,共13页
当超声速或高超声速来流经过压缩折角时,由于壁面的位移效应,折角附近往往出现较强的逆压梯度,进而很可能导致流动分离,并伴随着激波与边界层干扰问题的出现.在工程应用中,流动分离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一个抑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措施是在... 当超声速或高超声速来流经过压缩折角时,由于壁面的位移效应,折角附近往往出现较强的逆压梯度,进而很可能导致流动分离,并伴随着激波与边界层干扰问题的出现.在工程应用中,流动分离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一个抑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措施是在折角的上游引入定常的壁面抽吸单元.基于大Reynolds数渐近理论框架下的三层结构理论,文章研究了壁面抽吸抑制层流边界层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只要抽吸元被安置在折角上游O(R-3/8L)范围内,决定抑制效果的关键参数是抽吸的流量,而与抽吸元的位置无关;同时改变抽吸元的宽度和抽吸速度而保持抽吸流量不变并不影响其对分离区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边界层 抽吸 分离 压缩折角 三层结构
下载PDF
浅析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生产线粘结剂循环系统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平 雷鸣 《玻璃纤维》 CAS 2008年第3期9-13,16,共6页
介绍了玻璃纤维湿法薄毡作为现在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最快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屋面防水基材、电路板基材、地毯基材、蓄电池隔板毡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生产工艺中的粘结剂循环系统,分析了粘结剂泵的选型,粘结剂循环罐的... 介绍了玻璃纤维湿法薄毡作为现在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最快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屋面防水基材、电路板基材、地毯基材、蓄电池隔板毡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生产工艺中的粘结剂循环系统,分析了粘结剂泵的选型,粘结剂循环罐的液位控制,粘结剂的pH值控制系统及粘结剂的抽吸分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循环系统 粘结剂泵 液位控制 PH值 抽吸分离
下载PDF
均匀吸气控制下后台阶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朝荣 张耀春 +1 位作者 张建胜 张文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检验本文数值方法及其求解策略模拟均匀吸气控制下钝体绕流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的DKEM(dynamic kinetic energy subgrid-scale model)模型和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的SST(shea... 为检验本文数值方法及其求解策略模拟均匀吸气控制下钝体绕流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LES(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的DKEM(dynamic kinetic energy subgrid-scale model)模型和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的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对均匀吸气控制下三维后台阶(backward-facing step,BFS)的流动分离和再附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所得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和再附长度,结果表明:LES方法在本文精细网格下能得到较精确的预测结果;不同流量系数CQ的吸气控制均能较显著地减小后台阶流动的环绕区范围和再附长度,改善台阶后的流场结构;随着CQ绝对值的增加,吸气控制效果逐渐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台阶 吸气控制 数值模拟 流动分离 再附长度
下载PDF
非对称前缘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冠华 高丽敏 +1 位作者 赵磊 蔺世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31-2436,共6页
前缘对叶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叶型前缘多为对称形状,针对非对称叶型前缘的研究较少。为探究非对称前缘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耦合γ-Re_θ转捩模型的SST湍流模型对具有非对称前缘的可控扩散叶型平面叶栅进行数值研究。结果... 前缘对叶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叶型前缘多为对称形状,针对非对称叶型前缘的研究较少。为探究非对称前缘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耦合γ-Re_θ转捩模型的SST湍流模型对具有非对称前缘的可控扩散叶型平面叶栅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圆弧形前缘相比,非对称前缘在50.83°大进口气流角下吸力峰强度降低21.8%,控制了前缘分离,维持前缘层流流动,总压损失降低54.8%。非对称前缘通过扩展吸力面侧前缘空间,减小大曲率分布范围,缓解前缘绕流的过度膨胀,从而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非对称前缘 临界转捩 吸力峰 分离泡
原文传递
翼型大攻角状态下表面吸气驻涡增升的数值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锋 汪翼云 崔尔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翼型大攻角状态表面吸气后绕翼型流动的某些新现象并对流场的特性进行了机理性研究,其中包括吸气对翼型背风面分离涡的驻涡增升作用;吸气孔位置对流场的影响;不同吸气强度以及间歇式吸气的增升效应。数值模拟的出... 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翼型大攻角状态表面吸气后绕翼型流动的某些新现象并对流场的特性进行了机理性研究,其中包括吸气对翼型背风面分离涡的驻涡增升作用;吸气孔位置对流场的影响;不同吸气强度以及间歇式吸气的增升效应。数值模拟的出发方程为N-S方程,差分格式为Beam-Warming格式。数值实验表明:(1)吸气可有效地提高翼型大攻角状态下的升力;(2)在一定吸气强度下吸气可使翼型背风面上涡的非定常脱落现象消失从而起到驻涡作用;(3)吸气孔位置在翼面的中部附近增升效果较好;(4)在一定范围内吸气强度越强其升力越高;(5)间歇式吸气也可提高平均升力,但引起升力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效应 驻涡器 分离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翼型分离流动抽吸控制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旺龙 谭俊杰 +1 位作者 陈志华 任登凤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4,共8页
为了获得不同目标下最优抽吸控制参数,开展了分离流动抽吸控制优化研究,基于RBF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发展了求解单目标和Pareto多目标问题的优化平台。针对NACA0012翼型表面分离流动,在其上表面设计了局部多孔分布式抽吸结构,将径向基函... 为了获得不同目标下最优抽吸控制参数,开展了分离流动抽吸控制优化研究,基于RBF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发展了求解单目标和Pareto多目标问题的优化平台。针对NACA0012翼型表面分离流动,在其上表面设计了局部多孔分布式抽吸结构,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作为CFD计算的代理模型,以减小计算量;采用遗传算法开展了单目标和Pareto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平台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准确度;以升阻比为单目标的优化使升阻比最大增加了2.4倍;Pareto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了分布均匀的、令人满意的Pareto解集,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有效解数据库。在合理选择抽吸角度、抽吸孔径和孔间距的前提下,只需较小的抽吸系数,就可使升阻比获得明显增加,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FOM值,使整个控制系统的能效比维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抽吸控制 流动分离 优化
下载PDF
压气机叶型前缘形状对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剑波 雷志军 +1 位作者 孙爽 赵胜丰 《燃气轮机技术》 2015年第3期24-30,37,共8页
通过实施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流场显示实验和气动参数测量,针对前缘形态对叶栅通道内分离流动和叶型损失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前缘形状的高负荷叶型,在弦长雷诺数1.5×10^5-2.0×10^5之间进行。结果表明,该叶型... 通过实施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流场显示实验和气动参数测量,针对前缘形态对叶栅通道内分离流动和叶型损失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前缘形状的高负荷叶型,在弦长雷诺数1.5×10^5-2.0×10^5之间进行。结果表明,该叶型吸力面流动分离由前缘分离、中部分离、尾缘开式分离组成;圆弧前缘相对椭圆弧前缘增厚了边界层起始动量厚度,进而影响了边界层向下游的发展,在实验条件下Re小于1.5×10^5时获得更小的总压损失;Re进一步增大,椭圆弧前缘因可抑制前缘分离和尾缘附近开式分离进而降低损失优势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前缘形状 吸力面 分离
下载PDF
顶部定常吸气对高层建筑模型气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思 王汉封 李石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为减少高层建筑受到的风荷载,提高高层建筑抗风性能,提出一种顶部吸气的主动控制方法。在一高宽比为H/d=5的正方形截面柱体的高层建筑模型上,通过在其顶部前边缘开设狭缝进行吸气来实现流动控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顶部吸气对气动力与... 为减少高层建筑受到的风荷载,提高高层建筑抗风性能,提出一种顶部吸气的主动控制方法。在一高宽比为H/d=5的正方形截面柱体的高层建筑模型上,通过在其顶部前边缘开设狭缝进行吸气来实现流动控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顶部吸气对气动力与顶部分离流的影响.利用流动可视化与流场测试结果揭示了顶部狭缝吸气的控制机理.实验对比了不同吸气系数Q(=U/U_∞,U为狭缝吸气速度)对气动力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对Q=0,1和3的三种工况下风压分布与顶部剪切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发现狭缝吸气改变了顶部分离流特性,并对模型所有高度上的气动力均有显著影响.Q=1时控制效果最佳,脉动阻力与脉动升力分别减小17.8%和45.5%.此时顶面分离流被削弱并伴随有再附现象且湍流强度较大,最有利于顶部剪切流与尾流间的动量交换,从而削弱柱体展向涡脱落与脉动气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有限长方柱体 定常吸气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下载PDF
附面层抽吸位置对翼型绕流分离控制的影响
14
作者 张旺龙 谭俊杰 +1 位作者 陈志华 任登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0-715,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抽吸作用位置对翼型绕流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采用HLLC格式和双时间步长LU-SGS隐式算法对二维可压N-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了雷诺数Re为6 000时,NACA0012翼型在上翼面抽吸控制下的翼型绕流流场。研究了抽吸区域位置对... 为了深入研究抽吸作用位置对翼型绕流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采用HLLC格式和双时间步长LU-SGS隐式算法对二维可压N-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了雷诺数Re为6 000时,NACA0012翼型在上翼面抽吸控制下的翼型绕流流场。研究了抽吸区域位置对翼型流动分离和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抽吸系数下,合理的抽吸位置是有效改善翼型气动性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抽吸位置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于以开式分离为特征的NACA0012翼型绕流,其合理抽吸区域位于翼型前缘分离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 抽吸位置 翼型绕流 分离控制
下载PDF
定常吸气改善叶型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宇红 唐进 刘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2-574,共3页
提高叶型升力,扩大其稳定工作范围一直是叶轮机械领域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采用定常吸气方法减缓低马赫数流动分离,改善叶型气动特性的问题,在NACA0015叶型上进行了多种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型头部吸力面分离点附近施加定常吸... 提高叶型升力,扩大其稳定工作范围一直是叶轮机械领域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采用定常吸气方法减缓低马赫数流动分离,改善叶型气动特性的问题,在NACA0015叶型上进行了多种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型头部吸力面分离点附近施加定常吸气,可以提高叶型升力,降低阻力,推迟失速2°左右。存在着最佳的定常吸气动量范围和吸气位置,使得其改善叶型性能的效果最大。文中还给出了定常吸气动量和施加位置等参数对叶型气动性能的一些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常吸气 叶型 流动分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端壁附面层抽吸对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华良 王松涛 王仲奇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8,共4页
根据拓扑学原理,提出了适合叶栅表面的奇点拓扑准则,并针对某压气机大折转角子午扩张型导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比较端壁抽吸对叶片径向二次流的影响,分别对展弦比为2.53和0.3两套叶栅进行端壁抽吸,其中上下端壁的抽吸量均为1%... 根据拓扑学原理,提出了适合叶栅表面的奇点拓扑准则,并针对某压气机大折转角子午扩张型导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比较端壁抽吸对叶片径向二次流的影响,分别对展弦比为2.53和0.3两套叶栅进行端壁抽吸,其中上下端壁的抽吸量均为1%。针对计算结果,利用叶栅表面奇点法则分析了附面层抽吸前后叶栅内分离形态的变化,给出了其拓扑。结果表明靠近吸力面的端壁附面层抽吸改变了流场的分离性态,遏止了端壁角区的分离,并延迟和减小了吸力面的分离,从而在大部分叶高上使得叶片损失减小且沿径向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抽吸 拓扑 分离形态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uple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bowed blade on flow field and performance of a diffusion cascade 被引量:12
17
作者 Cao Zhiyuan Liu Bo +2 位作者 Zhang Ting Yang Xiqiong Chen Pingpi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49-263,共15页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d-span local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positive bowed cascade, a coupled local tailore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positive bowed blade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d-span local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positive bowed cascade, a coupled local tailore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positive bowed blade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 highly loaded diffusion cascade with less suction slo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pled method under different inlet boundary layers i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mid-span local boundary layer suction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railing edge separation, but deteriorate the flow fields near the endwall. The positive bowed cascade is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open corner separation, but is detrimental to mid-span flow fields. The coupled method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 of the cascade. The mid-span trailing edge separation and open corner separation are eliminated. Compared with linear cascade with suction, the coupled method reduces overall loss of the cascade by 31.4% at most. The mid-span loss of the cascade decreases as the su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but increases as bow angle increases. The endwall loss increases as the su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By contrast, the endwall los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bow angle increases. The endwall loss of coupled controlled casca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owed cascade with the same bow angle because of the spanwise inverse ‘‘C" shaped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inlet boundary layer conditions, the coupled method can also improve the cascad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compressor Boundary layer suction Bowed blade Corner separation Coupled method Passage vortex
原文传递
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及其内部流动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松涛 羌晓青 +2 位作者 冯国泰 林伟春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概念,并讨论了该压气机的设计要点和应用范围;分析了抽吸掉的附面层内的低能高熵流体的可能利用途径,以及对于不同的利用方式,效率的评估方法;基于上述概念设计了一台亚声速低反动度附面层...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概念,并讨论了该压气机的设计要点和应用范围;分析了抽吸掉的附面层内的低能高熵流体的可能利用途径,以及对于不同的利用方式,效率的评估方法;基于上述概念设计了一台亚声速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详细地分析了该压气机的气动参数选取与分布特点,以及该压气机内部的三维分离流动及其控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低反动度 附面层抽吸 分离流动
下载PDF
襟翼吹吸气控制技术在二维多段翼型中应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佟增军 刘沛清 段会申 《飞机设计》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飞机在增升装置打开的情况下,襟翼后缘流动分离严重,阻碍升力系数的增加,可以采取主动流动控制的方法控制分离,提高升力系数。本文利用FLUENT 6.3.26软件,针对某多段翼,在襟翼上翼面设置吹吸气孔,分别进行吹、吸气控制,通过改变流量和... 飞机在增升装置打开的情况下,襟翼后缘流动分离严重,阻碍升力系数的增加,可以采取主动流动控制的方法控制分离,提高升力系数。本文利用FLUENT 6.3.26软件,针对某多段翼,在襟翼上翼面设置吹吸气孔,分别进行吹、吸气控制,通过改变流量和孔的位置,进行了襟翼上翼面吹、吸气流动控制对二维多段翼型升力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吹、吸气技术均可获得更高的升力系数,且能延迟边界层的分离;不同的吹吸气孔流量、位置,对多段翼升力增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吸气控制 多段翼 流动分离 增升
下载PDF
花生气吸滚筒式穴播器分种盘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春艳 康建明 +3 位作者 张宁宁 彭强吉 张惠 王小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针对花生气吸滚筒式穴播器因一次投种性能不稳定造成单粒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气吸滚筒式穴播器的取种盘和二次投种机构之间增设分种盘,将种子限定在一个较小的齿形空间内,并拨动种子沿着预定轨道运动,提高了气吸滚筒式穴播器投种的准确性... 针对花生气吸滚筒式穴播器因一次投种性能不稳定造成单粒率低的问题,通过在气吸滚筒式穴播器的取种盘和二次投种机构之间增设分种盘,将种子限定在一个较小的齿形空间内,并拨动种子沿着预定轨道运动,提高了气吸滚筒式穴播器投种的准确性和精度。设计并分析了分种盘的分种齿齿形和分种盘与取种盘的位置关系,确定了分种盘结构和位置参数。借助DEM-CFD耦合方法研究了气吸滚筒式穴播器的工作过程,分析了携种区种子的运动轨迹,阐明了漏播和重播产生机理。以单粒率、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分析了齿形方向角、安装角、作业速度对投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齿形方向角为-4.55°、安装角为14.99°和作业速度为4.01 km/h时,气吸滚筒式穴播器的排种性能最优,此时单粒率为94.99%,漏播率为2.49%,重播率为2.52%。以最优组合为基础进行田间试验,当作业速度为3.51~4.51 km/h时,试验结果满足花生单粒精量播种机械技术要求,且安装分种盘比未安装分种盘的单粒率提升超过1.46个百分点,排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气吸滚筒式穴播器 分种盘 DEM-CF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