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替西农治疗2例酪氨酸血症Ⅰ型的效果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楠 韩连书 +3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高晓岚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尼替西农治疗酪氨酸血症I型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疑似酪氨酸血症的患儿进行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琥珀酰丙酮检测和尿气相质谱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检测。对确诊的2例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给予尼替西农及不含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配方粉治疗... 目的探讨尼替西农治疗酪氨酸血症I型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疑似酪氨酸血症的患儿进行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琥珀酰丙酮检测和尿气相质谱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检测。对确诊的2例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给予尼替西农及不含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配方粉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 2例患儿经治疗6个月后血琥珀酰丙酮水平降至正常,血酪氨酸水平下降,分别由201.1和347.2μmol/L降至132.3和308.4μmol/L,肝脏缩小,肝功能好转,尿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及4-羟基苯丙酮酸均显著下降。结论尼替西农可显著降低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的血琥珀酰丙酮水平,减轻血琥珀酰丙酮对机体的损伤,对酪氨酸血症-I型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血症I型 尼替西农 琥珀酰丙酮 串联质谱 气相质谱
下载PDF
一例不伴琥珀酰丙酮增高的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莉 焦保权 刘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 对1例未伴琥珀酰丙酮增高的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收集息儿的临床资料,用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息儿的血液及尿样.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先证者为急性型,... 目的 对1例未伴琥珀酰丙酮增高的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收集息儿的临床资料,用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息儿的血液及尿样.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先证者为急性型,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贫血、出血倾向,血串联质谱检测发现其酪氨酸(397.12μmol/L)、甲硫氨酸(896.16μmol/L)和苯丙氨酸(292.52μmol/L)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发现苯乳酸(17.4 μmol/L)和4-羟基苯乳酸(417.0 μmol/L)排出明显增多,但琥珀酰丙酮(0.0 μmol/L)排出正常.测序显示患儿携带FAH基因c.634delT(p.L212Wfs* 20)和c.455G>A(p.W152X)的复合杂合突变,父亲携带c.634delT突变,母亲携带c.455G>A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尿气相质谱检测琥珀酰丙酮结果可能为阴性.对可疑患者进行确诊必须依靠基因检查或酶活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血症Ⅰ型 琥珀酰丙酮 FAH基因 突变 酪氨酸
原文传递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及其筛查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玥 孔元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523,共10页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是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患者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毒性代谢物蓄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患肝细胞癌风险加大。本病多于婴儿期起病,...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是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患者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毒性代谢物蓄积,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患肝细胞癌风险加大。本病多于婴儿期起病,未获得及时诊治者总体预后不佳。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患儿,以琥珀酰丙酮作为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依据典型生化指标改变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可帮助明确诊断。尼替西农联合低酪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没有条件使用尼替西农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酶替代疗法、肝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有望日后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 琥珀酰丙酮 尼替西农 肝移植 综述
下载PDF
酪氨酸血症Ⅰ型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毋盛楠(综述) 韩连书(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酪氨酸血症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肾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患者并发肝细胞癌风险大。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血酪氨酸及琥珀酰丙酮水平升高,或尿琥珀酰丙酮升高。尼替西农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同时需给予低... 酪氨酸血症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肝脏和。肾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患者并发肝细胞癌风险大。诊断需依据临床表现,血酪氨酸及琥珀酰丙酮水平升高,或尿琥珀酰丙酮升高。尼替西农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同时需给予低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饮食治疗。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移植,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基因治疗已开始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血症Ⅰ型 诊断 治疗 琥珀酰丙酮 尼替西农
原文传递
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及其在酪氨酸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卫华 曹迪 +1 位作者 王艺 杨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用技术(GC-MS)测定尿琥珀酰丙酮(SA)的方法,用于临床上鉴别诊断酪氨酸血症Ⅰ型患者。方法尿SA先用盐酸羟胺进行污化反应,然后用乙酰乙酸2次萃取,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TMCS)衍生化,衍生化后的SA用...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用技术(GC-MS)测定尿琥珀酰丙酮(SA)的方法,用于临床上鉴别诊断酪氨酸血症Ⅰ型患者。方法尿SA先用盐酸羟胺进行污化反应,然后用乙酰乙酸2次萃取,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TMCS)衍生化,衍生化后的SA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分析。质谱分析模式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SA选择212/182 m/z,内标丙二酸选择233/248 m/z。分析该法的精确性、稳定性、样本回收率、残留分析和实测浓度与加入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用该法检测肝肿大伴酪氨酸升高的13例患者。结果SA批内变异系数(CV)为6.8%;批间CV为7.8%;回收率为94.0%-102.0%;前处理CV为12.4%;残留分析〈1%。在5-120 mg/mL之间,实测浓度与加入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7。内标丙二酸回收率为95.0%-103.0%。确诊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2例,尿SA浓度分别为26、54 mmol/mol肌酐。结论GC-MS测定尿SA具有较高的回收率、精确性和准确性,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酪氨酸血症Ⅰ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丙酮 气相色谱 质谱 酪氨酸血症Ⅰ型
下载PDF
尿黑酸影响拟南芥酪氨酸降解缺陷突变体sscd1的种子萌发
6
作者 汤睿 雷雨婷 任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究外源添加尿黑酸对拟南芥酪氨酸降解途径的影响。[方法]以拟南芥野生型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hgo为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尿黑酸,分析长、短日照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长、短日照下,外源添加0.1~... [目的]探究外源添加尿黑酸对拟南芥酪氨酸降解途径的影响。[方法]以拟南芥野生型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hgo为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尿黑酸,分析长、短日照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长、短日照下,外源添加0.1~0.4 mmol/L浓度尿黑酸推迟sscd1突变体种子萌发;外源添加0.8 mmol/L浓度尿黑酸抑制sscd1突变体种子萌发,而该浓度的尿黑酸对野生型和hgo突变体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另外,在培养基中添加酪氨酸降解途径的异常代谢产物——琥珀酰丙酮,在长日照下也能抑制野生型种子萌发。[结论]尿黑酸处理后激活了酪氨酸降解途径,使sscd1突变体中积累较多的琥珀酰丙酮从而影响其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sscd1突变体 酪氨酸降解途径 尿黑酸 琥珀酰丙酮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