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启 刘秦玉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是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上层海洋进行热交换的桥梁,其变化可以影响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之间的热结构,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本文简要介绍有关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太平洋 副热带经圈环流 气候变化 热结构 温跃层
原文传递
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珊珊 杨修群 +1 位作者 朱益民 容新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0,共12页
利用MOM2海洋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利用1945~1993年COADS资料的表面通量强迫海洋模式,积分46a作为模式控制试验.取热带外太平洋海表面强迫为气候值做敏感性试验.将控... 利用MOM2海洋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利用1945~1993年COADS资料的表面通量强迫海洋模式,积分46a作为模式控制试验.取热带外太平洋海表面强迫为气候值做敏感性试验.将控制试验结果减去敏感性结果就可以得到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主要是海洋波动过程起作用,但总的海洋过程的影响较小.年代际尺度上,主要是副热带环流输送起作用,其中包括平均环流输送的温度异常以及异常环流输送的平均温度,并且后者贡献相对较大.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主要发生在密度跃层附近.研究发现热带外南太平洋对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之间的水量交换有影响,而热带外北太平洋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沉 副热带环流 副热带涡旋 密度跃层
下载PDF
Variability of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cells under global warming in CMIP6 models
3
作者 Xue HAN Junqiao FENG +1 位作者 Yunlong LU Dunxin H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40,共17页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cells(STCs)are 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 connecting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and are assumed to b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decadal variability.The variab...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cells(STCs)are 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 connecting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and are assumed to b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decadal variability.The variability of STCs under global warming is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modal outputs from the latest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and ocean reanalysis products.Firstly,the volume transport diagnostic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evaluate how coupled models and ocean reanalysis products reproduce interior STC transport.The variation of heat transport by the interior STC under the high-emissions warming scenarios is also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modal-mean linear trends of the interior STC transport along 9°S and 9°N are-0.02 Sv/a and 0.04 Sv/a under global warming,respectively,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trengthened upper oceanic stratification and the weakening of wind field.There is a 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ior STC and the western boundary transport in the future climate,and the 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of 9°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9°N.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ocean reanalysis products,the coupled models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nterior STC transport convergence,and thus may lose som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driving force,which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low STC-SST correlation simulated by the model.The future scenario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heat transport of interior STC is weakened under global warming,with a general agreement across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ior subtropical cell(STC) global warming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 western boundary transport
下载PDF
印度洋上层经向翻转环流的冬夏季节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雨 徐康 +2 位作者 王卫强 谢强 王玉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4-1114,共11页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MOC)主导热带-副热带上层海洋水体交换,对海洋物质输运和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洋SMOC的冬夏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的原因。...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MOC)主导热带-副热带上层海洋水体交换,对海洋物质输运和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洋SMOC的冬夏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印度洋SMOC主要由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圈(southern subtropical cell,SSTC)和跨赤道环流(cross-equatorial cell,CEC)组成,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风期间,SSTC和CEC均为表层南向输运,表层以下北向输运的逆时针环流结构。冬季风盛行时,SSTC仍维持逆时针结构,但环流中心南移且深度加深,强度弱于夏季;然而,CEC却转向为表层北向输运,表层以下向南输运的顺时针环流结构,其环流中心位置与夏季接近,环流强度与夏季相当。这种印度洋SMOC冬夏结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由风生环流主导,CEC冬夏季节环流方向反转是北印度洋冬夏季风转向的结果,而南印度洋信风的季节性位移和强度变化是SSTC强度和位置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 冬夏季节对比 跨赤道环流 副热带环流圈
下载PDF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陈贵川 谌芸 +5 位作者 乔林 刘德 李强 张亚萍 王文芳 张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1-879,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雹 冷锋 副热带高空急流 多单体风暴 三体散射 中层径向辐合 槽状地形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平流层QBO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0-678,共9页
资料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准两年振荡特征,副高的相对强度和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都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振荡。而且分析还表明,平流层低层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关,东(西)风切变对应着脊线位置偏北的较强(弱)... 资料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准两年振荡特征,副高的相对强度和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都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振荡。而且分析还表明,平流层低层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关,东(西)风切变对应着脊线位置偏北的较强(弱)副高形势。平流层低层东(西)垂直切变在赤道对流层上部所引起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导致Hadley环流的异常加强(减弱)可能是平流层QBO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准两年振荡的重要机制。用IAP-GCM所作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同观测资料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气压 负高活动 平流层 准两年振荡
下载PDF
一次副高影响下的局地强风暴触发及维持机制探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强 王秀明 +3 位作者 张亚萍 何跃 张勇 黎中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15,共13页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重庆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抬升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重庆处于高温...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重庆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抬升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重庆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2)此次局地风暴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地面附近浅薄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辐合线由川渝盆地中西部MCS的雷暴高压与重庆地面热低压共同作用形成;(3)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形成小范围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新的辐合线,加强对流风暴发展,并再次触发新的对流单体。承载层平均风为偏南风,使得对流单体向北缓慢移动,冷池出流和边界层辐合线共同作用使得风暴单体向西向北传播和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超级单体 冷池 局地风暴
下载PDF
Oceanic Origin of A Recent La Nin a-Like Trend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萍 吴立新 于立三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09-1117,共9页
Global ocean temperature has been rising since the late 1970s at a speed unprecedented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of recordkeeping.This accelerated warming has profound impacts not only on the marine ecosystem and oceani... Global ocean temperature has been rising since the late 1970s at a speed unprecedented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of recordkeeping.This accelerated warming has profound impacts not only on the marine ecosystem and oceanic carbon uptake but also on the global water cycle and climate.During this rapid warming period,the tropical Pacific displays a pronounced La Nin a-like trend,characterized by an intensification of west-east SST gradient and of atmospheric z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namely the Walker circulation.This La Nin a-like trend differs from the El Nin o-like trend in warm climate projected by most climate models,and cannot be explained by responses of the global water cycle to warm climat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zonal SST gradient and the Walker circul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recent strengthening of the upper-ocean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Pacific warming trend hydrological cycle subtropical tropical cell
下载PDF
海洋环流对全球增暖趋势的调制:基于FGOALS-s2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俞永强 宋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s2历史气候和典型路径浓度(RCPs)模拟试验结果研究了可能造成全球增暖的年代际停滞及加速现象的原因,特别是海洋环流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调制作用。该模式模拟的全球平均气温与观测类似,即在长期增暖趋势之上,还叠加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对全球平均能量收支分析表明,模拟的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大气顶净辐射通量无关,意味着年代际表面气温变化可能与能量在气候系统内部的重新分配有关。通过对全球增暖加速和停滞时期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的合成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全球表面气温与大部分海区海表温度(SST)均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变化特征。在增暖停滞时期,SST降低,更多热量进入海洋次表层和深层,使其温度增加;而在增暖加速时期,更多热量停留在表层,使得大部分海区SST显著增加,次表层海水和深海相对冷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年代际变化所致,然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可以通过风应力和热通量强迫作用引起印度洋、大西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在此过程中,海洋环流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年代际异常对南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则能直接影响到北大西洋深层海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全球增暖 年代际变化 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 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函数(AMOC)
下载PDF
静止锋东退背景下云南文山“4.28”局地强风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颖 孙绩华 +3 位作者 王曼 朱莉 王治国 杨倩媛 《暴雨灾害》 2022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4月28日午后出现在文山市的一次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静止锋东退减弱和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的天气尺度背景下,中等以...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4月28日午后出现在文山市的一次局地强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静止锋东退减弱和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的天气尺度背景下,中等以上强度垂直风切变、层结不稳定和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为风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2)静止锋形成的地面辐合线与地形的共同作用触发对流生成,雷暴高压出流边界与环境风形成的地面辐合线对风暴的加强有重要作用。(3)局地强风暴过程是由单单体风暴产生的:雷达回波具有倾斜结构、前侧“V”型缺口、旁瓣回波、反射率因子质心快速下降以及VIL值跃增等特征,这些特征对监测和预警冰雹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强风暴 静止锋 副热带高压 地面辐合线 单单体风暴
下载PDF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永辉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43-144,共2页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 2018年7月11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空急流带来渤海附近的水汽为本次暴雨的持续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可能,不稳定能量的贮存与释放加剧了暴雨的产生。最后本文得出此次暴雨产生的机理模型,对本次暴雨进行较为明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低涡 副热带高压 水汽输送 高低空急流耦合 多对流单体
下载PDF
太平洋内部副热带-热带经向翻转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12
作者 韩雪 冯俊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共11页
太平洋内部副热带-热带经向翻转环流(subtropical-tropical cell,STC)是连接热带和副热带的海洋通道。由于以往海洋观测资料的匮乏,前人多利用海洋模式数据进行研究,且仅限于沿单一纬度上的STC的分析,较少涉及沿不同纬度的STC的季节变... 太平洋内部副热带-热带经向翻转环流(subtropical-tropical cell,STC)是连接热带和副热带的海洋通道。由于以往海洋观测资料的匮乏,前人多利用海洋模式数据进行研究,且仅限于沿单一纬度上的STC的分析,较少涉及沿不同纬度的STC的季节变异规律。利用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ray for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Argo)温盐数据、海洋再分析数据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ODA3.4.2(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3.4.2)、ORAS5(ocean reanalysis system5)和大气再分析数据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等研究了沿不同纬度的STC的季节变异规律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沿10°~2°S和2°~6°N,STC春季强,夏秋弱;沿7°~15°N,STC夏季偏强,冬季偏弱;沿15°~11°S,STC冬季偏强,夏季偏弱。STC季节变化主要由表面风场和西传Rossby波驱动,且在不同纬度,二者相对贡献存在差异:在10°S~6°N,STC的季节变化基本与风场季节变化一致,风场直接驱动是STC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15°~11°S以及7°~10°N,STC变化滞后风场3~4个月,在11°~15°N,STC变化滞后风场9个月,因此,西传Rossby波较局地风场对STC季节变化的贡献更大。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STC的变异规律及其对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多源海洋再分析数据的诊断对比分析也为大洋环流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 季节变化 经向输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