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风爆发、次表层暖水东移与厄尔尼诺现象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幸荣 王彰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7,共9页
利用最近20 a的大气海洋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以及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5°S~5°N,120°~16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5°S~5°N,160°E~160... 利用最近20 a的大气海洋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以及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5°S~5°N,120°~16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5°S~5°N,160°E~160°W)西风异常都存在着与厄尔尼诺周期一致的年际变化,但前者还包含有显著的2~3个月季节内振荡.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冷暖水东移也呈现年和年际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在厄尔尼诺发生前,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水出现持续性增暖,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频率加快,强度增强.随后赤道中太平洋(160°E~160°W)出现持续性(3个月以上)强西风异常(即西风爆发),并进一步向东扩展,同时次表层暖水沿着赤道波导东移到赤道东太平洋混合层,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大面积异常增暖,形成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最后,模式模拟了1980~1984年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赤道纬向西风异常对暖水东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海温 太平洋 海洋次表层 西风爆发 年际变化 西风爆发
下载PDF
多源卫星观测的全球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信息提取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文娥 苏华 +1 位作者 汪小钦 严晓海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1-891,共11页
基于表层卫星遥感观测的中深层海洋遥感对于了解海洋内部异常及其动力过程有重要意义。如何从现有的海洋表层遥感观测资料提取海洋内部关键动力环境信息场是具有挑战性的海洋遥感技术前沿。本文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通过卫星遥感... 基于表层卫星遥感观测的中深层海洋遥感对于了解海洋内部异常及其动力过程有重要意义。如何从现有的海洋表层遥感观测资料提取海洋内部关键动力环境信息场是具有挑战性的海洋遥感技术前沿。本文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通过卫星遥感观测获取的多源海表参量(海表高度异常(SSHA)、海表温度异常(SSTA)、海表盐度异常(SSSA)和海表风场异常(SSWA)),选择最优参量输入组合,感知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STA),并用实测Argo数据作精度验证。结果表明SVR模型可准确估算全球尺度的STA(1000 m深度以浅);当SVR输入变量为2个(SSHA、SSTA)、3个(SSHA、SSTA、SSSA)、4个(SSHA、SSTA、SSSA、SSWA)时对应的平均均方差(MSE)分别为0.0090、0.0086、0.0087,平均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43、0.457、0.485。因此,除了SSHA和SSTA外,SSSA与SSWA的输入对SVR模型的估算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STA的估算精度。在全球增暖与减缓背景下,该研究可为从表层卫星遥感观测提取海洋内部热力异常信息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有利于拓展卫星对海观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卫星观测 次表层温度异常 支持向量回归 信息提取 全球海洋
原文传递
全球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遥感反演的季节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欣 苏华 +3 位作者 黎文娥 黄琳瑾 汪小钦 严晓海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7-1010,共14页
卫星遥感反演海洋内部多时相、大尺度热力结构信息对于了解海洋内部复杂、多维的动力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海表参量(海表高度异常(SSHA)、海表温度异常(SSTA)、海表盐度异常(SSSA)和海表风场异... 卫星遥感反演海洋内部多时相、大尺度热力结构信息对于了解海洋内部复杂、多维的动力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海表参量(海表高度异常(SSHA)、海表温度异常(SSTA)、海表盐度异常(SSSA)和海表风场异常(SSWA)),反演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层位(1000 m深度以上)的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STA),并用Argo实测数据作精度验证,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以及决定系数(R2)评价模型在全球及洋盆尺度上的反演精度。结果显示,全球海洋16个深度层位的平均R2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53、0.60、0.54、0.66,NRMSE分别为0.051、0.031、0.043、0.044。随着季节的变化,模型反演性能有所波动。模型在印度洋的反演效果最佳,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层位上的平均R2和RMSE分别为0.71和0.18℃,而大西洋的反演精度最低,平均R2和RMSE分别为0.46和0.25℃。研究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适用于全球不同季节的STA遥感反演,且在不同洋盆上均有较好的反演效果;不同季节上,上层STA有明显变化信号,空间异质性显著,但300 m以深,STA信号较弱且基本不随季节变化。本研究可为长时序、大尺度海洋内部参量信息遥感反演与重建提供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深海遥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海洋次表层 温度异常 随机森林 遥感反演 季节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Two modes of dipole events in tropical Indian Ocean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 YongPing CHEN YongLi +2 位作者 WANG Fan BAI XueZhi WU Ai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69-381,共13页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during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events, two major modes of the IOD and thei...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wind stress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during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events, two major modes of the IOD and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revealed. (1)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TA)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IOD events can be described as a "<" -shaped and west-east-oriented dipole pattern; in the east side of the "<" pattern, a notable tongue-like STA extends westward along the equator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while in the west side of the "<" pattern, the STA has op- posite sign with two centers (the southern one is stronger than the northern one in intensity) being of rough symmetry about the equator in the tropical mid-western Indian Ocean. (2) The IOD events are composed of two modes, which have similar spatial pattern but different temporal variabilities due to the large scale air-sea interactions within two independent systems. The first mode of the IOD event originates from the air-sea interaction on a scale of the tropical Pacific-Indian Ocean and coexists with ENSO. The second mode originates from the air-sea interaction on a scale of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Mascarene high pressure. The strong IOD event occurs when the two modes are in phase, and the IOD event weakens or disap- pears when the two modes are out of phase. Besides, the IOD events are normally strong when either of the two modes is strong. (3) The IOD event is caused by the abnormal wind stress forcing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which results in vertical transports, leading to the upwelling and pileup of sea- water. This is the main dynamic processes resulting in the STA. When the anomalous easterly exists over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the cold waters upwell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while the warm waters pileup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Indian Ocean, hence the thermocline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Ocean DIPOLE MODES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ea surface wind stress anomaly form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CGCM模拟结果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广庆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 很好地模拟了ENSO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型海表水温(SST) 异常, 进一步分析多年的模式积分结果, 清楚地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 异常与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深100... 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 很好地模拟了ENSO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型海表水温(SST) 异常, 进一步分析多年的模式积分结果, 清楚地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 异常与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深100 ~200 m) 的海温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在El Nino 事件发生之前的半年到一年左右,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有明显正异常,并向东传播; 而在La Nina 发生之前的半年到一年左右, 暖池次表层海温有明显负异常, 并向东传播。因此,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及其东传对El Nino (La Nina) 的发生有极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暖池 次表层海温异常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与次表层海温异常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海燕 李崇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3,共10页
通过对1958—2001年的SODA海温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态,该模态在海表及次表层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在赤道西印度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偏高(低)时,赤道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海温偏低(高)。... 通过对1958—2001年的SODA海温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得到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态,该模态在海表及次表层的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在赤道西印度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偏高(低)时,赤道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海温偏低(高)。该综合模态既有年际变化特征,还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以负指数为主转变为以正指数为主。对1958—2001年强正、负指数事件合成分析结果得知,综合模也存在着显著的年变化特征,在2—4月份偏弱,最强出现在10月份。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与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赤道东印度洋次表层与西印度洋次表层有一种反位相的变化。次表层海温异常在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分别沿着南北纬10°左右向西太平洋、东印度洋传播并向赤道扩展,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则分别沿赤道向东太平洋、西印度洋传播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 次表层海温异常 合成分析
下载PDF
MJO持续异常对ENSO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严欣 琚建华 甘薇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4-644,共11页
MJO在夏季会出现在太平洋持续异常活跃和在印度洋持续异常活跃两种形式,用指数定义了这种异常的强度,并发现这种异常表现与秋冬季节ENSO的出现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当夏季MJO在太平洋持续异常活跃时,经常激发当年秋冬季节发生El Nino事... MJO在夏季会出现在太平洋持续异常活跃和在印度洋持续异常活跃两种形式,用指数定义了这种异常的强度,并发现这种异常表现与秋冬季节ENSO的出现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当夏季MJO在太平洋持续异常活跃时,经常激发当年秋冬季节发生El Nino事件;当夏季MJO在印度洋持续异常活跃时,经常激发当年秋冬季节发生La Nina事件。对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MJO的持续异常活跃会对整个赤道太平洋上空的环流造成影响,引起风应力的异常。异常风应力激发次表层冷/暖海水向东输送。冬季冷/暖海水在东太平洋次表层堆积,最终导致ENSO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ENSO 风应力 次表层海温(SOTA) SST
下载PDF
The Tropical Pacific–Indian Ocean Associated Mode Simulated by LICOM2.0 被引量:3
8
作者 Xin LI Chongyin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26-1436,共11页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study of marine status and change. This paper repor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carried out using LICOM2.0 and the forcing field from CORE. When co...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study of marine status and change. This paper repor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carried out using LICOM2.0 and the forcing field from CORE. When compared with SODA reanalysis data and ERSST.v3 b data, the pattern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tropical Pacific–Indian Ocean associated mode(PIOAM) are reproduced very well in this experiment. This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tropical central–western Indian Ocean and central–eastern Pacific are abnormally warmer/colder,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Pacific are correspondingly colder/warmer. This further confirms that the tropical PIOAM is an important mode tha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SST anomaly field, but also more obviously in th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field. The surface associated mode index(SAMI) and the thermocline(i.e., subsurface) associated mode index(TAMI) calculated using the model output data are both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s of these indices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 and reanalysis data. However, the model SAMI and TAMI are more closely and synchronous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tropical Pacific–Indian Ocean associated mod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PERSISTENT ANOMALY OF MJO ON ENSO
9
作者 严欣 琚建华 甘薇薇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S1期24-36,共13页
In this study,two possible persistent anomalie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ode(MJO) are found in the summer season(persistently Pacific active and Indian Ocean active),and an index is set to define the intensit... In this study,two possible persistent anomalie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ode(MJO) are found in the summer season(persistently Pacific active and Indian Ocean active),and an index is set to define the intensity of the two modes.They are proved to have high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to the later ENSO events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When persistent anomaly of MJO happens in the Pacific Ocean in summer,El Nino events are often induced dur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 of that year.However,during the other MJO mode when the summer persistent anomaly of MJO occurs in the Indian Ocean,La Nina events often follow instead.The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field indicates that persistent anomaly of MJO can probably affect the entire Equatorial Pacific circulation,and results in wind stress anomalies.The wind stress anomalies could excite warm or cold water masses which propagate eastwards at the subsurface ocean.The accumulation of warm or cold subsurface water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Ocean may eventual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an 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O ENSO wind stres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驰 孙佳龙 +2 位作者 秦江涛 颜永豪 王立泽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50-57,共8页
运用卫星海洋遥感技术观测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有助于了解海洋内部异常及其动力过程。利用海表温度、海表风场、海表盐度和海表高度等4个参数,结合网格搜索法(Grid-search)和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探索了最优参量的输入组合,构建... 运用卫星海洋遥感技术观测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有助于了解海洋内部异常及其动力过程。利用海表温度、海表风场、海表盐度和海表高度等4个参数,结合网格搜索法(Grid-search)和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探索了最优参量的输入组合,构建了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利用构建的模型对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STA)进行了预测,并结合Argo数据对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水深100 m时,预测均方差为0.5076,在水深1500 m时,预测均方差为0.0037。所构建的模型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预测精度逐渐降低,但整体上精度和模型存在比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次表层温度异常 支持向量回归 Argo数据 网格搜索法 交叉验证法
下载PDF
Occurrence of two types of El Nin?o events and th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被引量:2
11
作者 Xin Li Chongyin 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7期3471-3483,共13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wo types of El Ni?o events and th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SOTA)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ypes of El Ni...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wo types of El Ni?o events and the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SOTA)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ypes of El Ni?o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OTA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but relationship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hases of El Ni?o. Furthermore, th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 Ni?o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equatorial thermocline, e.g. its zonal gradient, significant variation area,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thermocline oscillation. The propagation of SOTA in the equ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both types of El Ni?o, but shows dramatic differences in intensity, duration and phase reverse of warm SOTA. Moreover, the pathways of SOTA signal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El Ni?o. The dominant pathway in the life cycle of Eastern Pacific(EP)-El Ni?o lies on the equator and to its north, but there is no loop to the south of the equator. In contrast, the dominant pathway in Central Pacific(CP)-El Ni?o is located on the equator and to its south, and the propagation signal of SOTA to the north of the equator is very weak.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and the two types of El Ni?o are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EP-El Ni?o is more likely to respond to the westerly anomalies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 and western Pacific, while CP-El Ni?o is more likely to respond to the westerly anomalies over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and need the cooperation of easterly anomalies over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to certain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海温异常 赤道太平洋 厄尔尼诺 事件 太平洋中部 纬向风异常 赤道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地区
原文传递
关于ENSO本质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60-174,共15页
基于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产物的科学观点,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表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循环),并且与ENSO发生密切相关;ENSO的真正源区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 基于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产物的科学观点,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表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循环),并且与ENSO发生密切相关;ENSO的真正源区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到东大平洋,导致ElNino(La Nina)的爆发;在暖池正(负)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的同时,将有负(正)SOTA沿10°N和10°S两个纬度带向西传播,从而构成SOTA的循环;热带太平洋SOTA年际循环的驱动者主要是山异常东亚季风所引起的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的异常。进而,可以提出关于ENSO本质的一种新理论,即ENSO实质上主要是由异常东亚季风引起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所驱动的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年际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东亚季风异常 纬向异常 次表层海温异常 年际循环 尼尔尼诺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许武成 王文 +1 位作者 马劲松 杨霞 《东海海洋》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1997年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此次El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SOT)正距平沿温跃层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并向... 1997年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此次El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SOT)正距平沿温跃层东传到赤道东太平洋并向海洋表层扩展是ElNin~o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1997~1998年的ElNin~o事件爆发后,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异常,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雨洪涝,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高温少雨和严重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西太平洋暖池 次表层海温异常 季节内振荡 气候异常
下载PDF
ENSO—7赤道西太平洋异常纬向风所驱动的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循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崇银 穆明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1-638,共8页
近几年的一系列分析研究表明 ,ENSO与异常东亚冬季风之间有相互影响 ,持续的强 (弱 )东亚冬季风通过引起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西 (东 )风异常对ElNi o/LaNi 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SOTA)的年际变化 (循环 )与ENS... 近几年的一系列分析研究表明 ,ENSO与异常东亚冬季风之间有相互影响 ,持续的强 (弱 )东亚冬季风通过引起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西 (东 )风异常对ElNi o/LaNi 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SOTA)的年际变化 (循环 )与ENSO发生有密切关系 ;ENSO的真正源在西太平洋暖池 ,暖池正 (负 )SOTA沿赤道温跃层东传到东太平洋 ,便导致ElNi o/LaNi a的爆发 ;在暖池正 (负 )SOTA沿赤道东传的同时 ,有负 (正 )SOTA沿 10°N和 10°S纬度带向西传播 ,从而构成SOTA的循环 ;热带太平洋SOTA循环的驱动者是赤道西太平洋的异常纬向风。进而可以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ENSO循环 东亚季风异常 纬向风异常 次表层海温异常 年际循环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热带气旋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迪生 张娟 +5 位作者 刘增宏 俞胜宾 周水华 张文静 王文娟 冯伟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为探索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与热带气旋的关系,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和南海SOTA实测资料,对TC的影响做了统计分析。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同步西太平洋TC个数不存在线性相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1月SOTA滞后5~7个月影响西太平洋... 为探索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与热带气旋的关系,用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和南海SOTA实测资料,对TC的影响做了统计分析。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同步西太平洋TC个数不存在线性相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1月SOTA滞后5~7个月影响西太平洋的TC;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1月的SOTA出现正(负)距平值时,当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TC生成时间比常年提早(推迟)是主要现象,极值年份尤其明显,当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强),位置偏北(南),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空对流加强(减弱),对台风生成有(不)利,台风生成平均位置偏西(东),TC的个数偏多(少)、偏强(弱),易于出现西行(东北转向)路径为主;南海中北部2月SOTA出现偏暖(冷)年,当年南海TC生成日期偏早(晚)、数量偏多(少)、偏强(弱)是主要现象。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对TC影响明显,时间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海洋基础科学 统计特征 预报方法
下载PDF
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变率的信号通道与ENSO循环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永利 李琦 +1 位作者 赵永平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年际信号变异特征与ENSO循环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率表现为以160°W为纵轴的东西向和以6°—8°N为横轴的南北向的跷跷板分布,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中...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年际信号变异特征与ENSO循环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率表现为以160°W为纵轴的东西向和以6°—8°N为横轴的南北向的跷跷板分布,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洋的SOTA则与热带西太平洋SOTA同号,但强度较弱,这些变化都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是ENSO事件的两个主要模态,具57和44个月显著周期。ENSO循环期间,热带西太平洋SOTA强信号中心沿赤道东传,到达赤道东太平洋后加强并北扩,导致ElNi?o或LaNi?a事件,同时从热带西太平洋有较弱SOTA信号向东北和西南传播,在南、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产生弱SOTA;同期位于热带东太平洋反号的SOTA强信号中心沿10°—15°N(平均12°N)西传,至热带西太平洋后加强并南扩,为下次LaNi?a或ElNi?o事件准备条件,同时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洋还存在着反号弱的SOTA。如此周而复始,完成ENSO循环。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年际变化信号除在赤道及以北的热带太平洋存在一个逆时针方向的传播通道外,同时在热带西太平洋有异常信号向南、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传播,并指出ENSO循环期间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变率信号传播的可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温跃层 年际变率信号通道 ENSO循环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E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华栋 李婧 +1 位作者 叶志敏 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场的EEOF分解,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是关于ElNino的模态,它反映了ElNino的发生持续消亡的整个过程,对应的时间系数(第一主分量)与Nino3指数有很好的同时相关。第二特征向量是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态,它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从暖位相到冷位相(同时东太平洋从冷位相到暖位相)的过程,第二主分量与滞后6~10个月的Nino3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两个主分量不但有助于了解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过程,而且为厄尔尼诺的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 EEOF分解 厄尔尼诺
下载PDF
ENSO事件次表层海温的两个模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永利 唐晓晖 +1 位作者 王凡 赵永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1-860,共10页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和NCEP再分析大气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ubsurfaceoceantemperatureanomaly,SOTA)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o-SouthernOscillation,ENSO)循环的联系,及SOTA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回顾传统ENSO研究,...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和NCEP再分析大气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ubsurfaceoceantemperatureanomaly,SOTA)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o-SouthernOscillation,ENSO)循环的联系,及SOTA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回顾传统ENSO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ENSO影响大气研究的新思路,得到以下结果:(1)以SOTA为基本资料的研究发现, ENSO事件有两个模态,主要出现在冬季的第一模态对冬季及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地区上空中高纬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主要出现在夏季的第二模态对该地区上空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系统有重要作用。(2)ENSO事件通过与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ENSO-relatedseasurface temperatureanomaly,RSSTA)对大气的异常热通量输送,强迫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变化,导致热带和北太平洋及周边地区上空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相关地区冬季和夏季的气候。(3)海表面温度异常(seasurfacetemperatureanomaly,SSTA)包含RSSTA和大气异常导致的海温变化(sea temperature anomaly caused by atmospheric anomaly, STA)两部分, RSSTA是ENSO事件过程中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在海洋对大气的热输送过程中,它随ENSO事件演变不断更新;STA是大气受RSSTA海洋异常加热后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海面温度的影响,在海洋浅表层STA对RSSTA有重大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ENSO事件期间热带海洋对大气热输送过程,指出ENSO事件通过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产生RSSTA,它直接对大气异常加热,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局地海气之间负反馈过程产生STA,反过来抑制RSSTA。结果还指出,人们常用的SSTA变率实际上主要由秋冬季节RSSTA主导,丢失了春夏季ENSO信息,用SSTA研究ENSO事件存在局限性,这也可能是ENSO事件春季预报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两个模态 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次表层海温异常(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SOTA) 大气环流异常 海气热通量边界过程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模态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正奇 刘玉国 +1 位作者 哈瑶 张桁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SODA),分离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别得到SOTA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重点分析了第二模态在ENSO循环中... 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SODA),分离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别得到SOTA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重点分析了第二模态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为偶极子分布,此分布型是ENSO循环冷暖位相在次表层的同时表现。第二模态以次表层范围较广的海温异常趋势一致分布为显著特征,该模态是ENSO循环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Ni o-3.4指数具有较好的超前相关性,可作为ENSO事件的预测前兆信号,合成和个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次表层信号的预测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次表层海温异常模态 预测信号 赤道太平洋
下载PDF
两类开始型厄尔尼诺事件与次表层海温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飞 黎鑫 +2 位作者 杨明浩 陈雄 罗海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了东太平洋开始型(EP-onset)和中太平洋开始型(CP-onset)厄尔尼诺发生发展过程中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风场的响应,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EP-onset型的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赤道中东... 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了东太平洋开始型(EP-onset)和中太平洋开始型(CP-onset)厄尔尼诺发生发展过程中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风场的响应,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EP-onset型的赤道西太平洋暖池SOTA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而CP-onset型在爆发前的暖池SOTA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没有显著相关性.EP-onset型在爆发前,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有较显著的暖水积聚,且其积聚时间较长,强度较强,位置偏西,其发生发展伴随着非常显著的SOTA冷暖循环;而CP-onset型的发生发展没有显著的循环特征,看上去更多是独立事件.分析还表明:EP-onset型和CP-onset型厄尔尼诺在SSTA模态、风应力分布及温跃层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EP-onset型在爆发前,赤道中西太平洋会出现大范围的东风异常,这种东风异常通过密度流、温跃层反馈及海气耦合等机制对其爆发起到关键作用;而CP-onset型在爆发前,赤道地区风异常较小,赤道外尤其是热带中太平洋的西南风异常却较强劲,通过Ekman输送及海气耦合作用等机制对其爆发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东太平洋开始型 中太平洋开始型 赤道太平洋 次表层海温异常循环 动力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