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损伤性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洪祥 李成福 +1 位作者 朱本温 王景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133,共5页
在磨削、研磨和抛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划痕、残余应力等亚表面缺陷会导致熔石英元件抗激光损伤能力下降,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亚表面损伤成为光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HF酸蚀刻法、角度抛光法和磁流变斜面抛光法对熔石... 在磨削、研磨和抛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划痕、残余应力等亚表面缺陷会导致熔石英元件抗激光损伤能力下降,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亚表面损伤成为光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HF酸蚀刻法、角度抛光法和磁流变斜面抛光法对熔石英元件在研磨加工中产生的亚表面缺陷形貌特征及损伤深度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亚表层损伤深度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HF酸蚀刻法检测得到的亚表面损伤深度要比角度抛光法和磁流变斜面抛光法检测结果大一些。且采用的磨粒粒径越大,试件表面及亚表面的脆性断裂现象越严重,亚表面缺陷层深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元件 亚表面缺陷 研磨加工 损伤性检测 亚表面裂纹
下载PDF
Subsurface crack propagation under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in bearing ring 被引量:8
2
作者 DENG Song HAN XingHui +1 位作者 QIN XunPeng HUANG S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422-2432,共11页
The influences of subsurface cracks,distribut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on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RCF)faliure in a bearing ring are investigated.A realistic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bearing ring containi... The influences of subsurface cracks,distribut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on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RCF)faliure in a bearing ring are investigated.A realistic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bearing ring containing three subsurface cracks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based o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IF)calculations.Moreover,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ubsurface crack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re vari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RCF.Th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guidelines for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RCF in bea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ring ring subsurface cracks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原文传递
金属内部裂纹的超声衰减特性与近表面缺陷识别 被引量:7
3
作者 肖会芳 徐金梧 +1 位作者 何飞 黎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44,共7页
建立了包含裂纹缺陷的二维金属板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具有不同深度裂纹的材料内部超声波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不同裂纹深度金属材料上表面的回波信号,分析了裂纹深度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离提取不同阶次底面回波的频谱特... 建立了包含裂纹缺陷的二维金属板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具有不同深度裂纹的材料内部超声波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不同裂纹深度金属材料上表面的回波信号,分析了裂纹深度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离提取不同阶次底面回波的频谱特征,获得了由裂纹缺陷引起的超声衰减系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最后提出了通过底面回波频谱图辨识近表面裂纹缺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表面 裂纹 无损检测 超声 衰减 辨识
原文传递
磨削力对HIPSN陶瓷磨削亚表面裂纹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颂华 隋阳宏 +1 位作者 孙健 沙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金刚石砂轮是磨削热等静压氮化硅(HIPSN)陶瓷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但是被磨零件亚表面常常伴随裂纹、崩碎等加工损伤,因此研究裂纹扩展一直是工程陶瓷的热点问题。对磨削加工后的HIPSN陶瓷亚表面裂纹进行探究,分析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 采用金刚石砂轮是磨削热等静压氮化硅(HIPSN)陶瓷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但是被磨零件亚表面常常伴随裂纹、崩碎等加工损伤,因此研究裂纹扩展一直是工程陶瓷的热点问题。对磨削加工后的HIPSN陶瓷亚表面裂纹进行探究,分析其在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原因以及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磨削过程中对裂纹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提高陶瓷零件的可靠性。设置单因素实验,对不同磨削参数下HIPSN陶瓷的磨削力进行测量,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亚表面裂纹和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磨削力对亚表面裂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磨削力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磨削力变大时,陶瓷亚表面裂纹扩展程度增加,表面形貌变差。在粗磨加工HIPSN陶瓷时,可以通过减小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提高砂轮线速度的方法来降低裂纹的扩展程度,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工艺的加工时间和难度,提高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SN陶瓷 磨削力 亚表面裂纹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基于纳米划痕的熔石英玻璃去除机制与亚表面裂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佳乐 伊浩 +2 位作者 朱力敏 孙玉利 左敦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1-158,共8页
目的研究熔石英玻璃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去除机制和亚表面裂纹形成与扩展机理。方法对熔石英玻璃试样进行纳米划痕试验,分别从划痕轮廓、划痕力2个方面分析不同载荷下熔石英玻璃的力学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划痕形貌... 目的研究熔石英玻璃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去除机制和亚表面裂纹形成与扩展机理。方法对熔石英玻璃试样进行纳米划痕试验,分别从划痕轮廓、划痕力2个方面分析不同载荷下熔石英玻璃的力学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划痕形貌,分析材料去除机制;采用逐层截面显微法对划痕截面的亚表面裂纹形貌进行观测,研究动态载荷下工件亚表面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理。结果当动态载荷小于118mN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亚表面未产生裂纹;当动态载荷大于118mN且小于245mN时,材料处于塑脆转变阶段,亚表面裂纹以动态载荷加载点为起点,向试样内部扩展形成赫兹锥形裂纹并伴有横向裂纹的存在;当动态载荷超过245mN时,材料进入完全脆性断裂阶段,亚表面裂纹不断扩展至表面导致材料破碎。结论随着动态载荷的不断增大,熔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经历了弹塑性变形、塑脆转变、脆性断裂3个阶段;亚表面裂纹受到动态载荷的影响,裂纹从载荷加载点形成,并沿着应力最大方向不断扩展,导致材料表面发生脆性断裂;熔石英玻璃的临界切深与其动态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其流动应力成反比,动态冲击载荷使熔石英玻璃的临界切削深度下降,亚表面裂纹更易扩展,材料去除更快进入塑脆转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玻璃 材料去除 划痕轮廓 亚表面裂纹 动态载荷 断裂机制
下载PDF
基底亚表面裂纹对减反射膜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明红 赵元安 +3 位作者 苏涵韩 单海洋 易葵 邵建达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153,共6页
利用化学沥滤技术,分析了亚表面裂纹对基底表面和减反射膜激光损伤阈值(LIDT)的影响。通过去除或保留研磨裂纹,获得了亚表面裂纹数密度有明显区别的两类基底。为了凸出亚表面裂纹层的作用,基底采用化学沥滤去除另外一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利用化学沥滤技术,分析了亚表面裂纹对基底表面和减反射膜激光损伤阈值(LIDT)的影响。通过去除或保留研磨裂纹,获得了亚表面裂纹数密度有明显区别的两类基底。为了凸出亚表面裂纹层的作用,基底采用化学沥滤去除另外一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即再沉积层中的抛光杂质。然后采用电子束蒸发镀制HfO2/SiO2减反射膜。355nm激光损伤阈值测试结果和损伤形貌分析证实了基底亚表面裂纹对减反射膜抗激光损伤能力的负面影响。根据熔石英基底抛光表面的烘烤现象,提出了亚表面缺陷影响膜层激光损伤的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激光损伤 化学沥滤 减反射膜 亚表面缺陷 研磨裂纹
原文传递
光学元件研磨加工裂纹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洪祥 严志龙 +3 位作者 王景贺 周岩 白桦 翟文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56,共5页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过度依赖于网格,计算时磨粒和工件接触区域的网格畸变严重,很难模拟脆性材料加工中材料内部裂纹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建立单个磨粒切削加工过程的FE/SPH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熔石英材料研磨过程...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过度依赖于网格,计算时磨粒和工件接触区域的网格畸变严重,很难模拟脆性材料加工中材料内部裂纹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建立单个磨粒切削加工过程的FE/SPH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熔石英材料研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脆性材料切削过程的仿真提供了新途径.系统分析研磨加工中亚表层裂纹的形成过程以及切削参数对亚表层裂纹深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磨粒刚开始切入工件时材料处于弹/塑性变形阶段,随后在磨粒的挤压及撕扯作用下,材料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微裂纹的合并、连通和扩展最终形成了平行于工件表面的横向裂纹和垂直于工件表面的纵向微裂纹,导致工件材料的脆性断裂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元件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亚表面裂纹 研磨加工 脆性材料
下载PDF
柴油机曲轴表面网状裂纹缺陷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耀辉 王云飞 +2 位作者 魏彩丽 刘岩 冯银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74-176,180,共4页
某型号柴油机曲轴在轴颈感应淬火后,发现轴颈表面存在网状裂纹缺陷。为了查找原因,通过力学性能检测、金相组织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检测等手段,对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轴在原材料连铸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皮下裂纹... 某型号柴油机曲轴在轴颈感应淬火后,发现轴颈表面存在网状裂纹缺陷。为了查找原因,通过力学性能检测、金相组织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检测等手段,对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轴在原材料连铸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皮下裂纹,经过锻造、调质、机加工后暴露在表面,网状裂纹缺陷在感应淬火工序后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网状裂纹 皮下裂纹 连铸钢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to Building Foundation Studies
9
作者 Folahan Peter Ibitoye Felix Vincent Ipinmoroti +3 位作者 Mudasiru Salami Kunle Joseph Akinluwade Adeyinka Taofeek Taiwo Adelana Rasaki Adetunj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3年第9期1256-1266,共11页
A geophysical survey involving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utilizing the 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 (VES) and Electrical Imaging Techniques was conducted around the premises of an area within south-western Nig... A geophysical survey involving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utilizing the 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 (VES) and Electrical Imaging Techniques was conducted around the premises of an area within south-western Nigeria with the aim of studying structural defects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future problems and characterizing the soil conditions of the site. A total of 15 VES stations were occupied using Schlumberger Configuration with AB/2 varying from 1 to 65 m. In the electrical imaging, dipole-dipole array was adopted and the two traverses were occupied in the S-N and E-W directions close to where wall cracks and subsurface problems were manifested. Five main geoelectric sequences were delineated within the study area;these include the topsoil (clay and sandy clay), lateritic clay, weathered bedrock (clay, sandy clay and clayey sand), fractured bedrock and fresh basement. A major discontinuity (fracture zone) was discovered along the S-N direction, while a weak zone was also discovered along E-W directio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causes of the cracks and distress on the walls within the site may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resulting from the incompetent subsoil materials and the fractured bedrock on which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was la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NDATION BEDROCK BASEMENT cracks subsurface INSTABILITY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rock failure mechanisms under impact load by single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cutter
10
作者 Zhao-Sheng Ji Jin-Bao Jiang +1 位作者 Huai-Zhong Shi Bang-Min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3100-3109,共10页
Percussive drilling shows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rate of penetration(ROP)in drilling hard formations.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bit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footage drilled in the oil and gas f... Percussive drilling shows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rate of penetration(ROP)in drilling hard formations.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bit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footage drilled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s.To reveal the rock failure mechanisms under the impact load by PDC bits,a series of drop tests with a single PDC cutter were conducted to four kinds of rocks at different back rake angles,drop heights,drop mass,and drop times.Then th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ters were obtained and quantified by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profilometer.The fracture micrographs can be observ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he distribution and propagation process of subsurface cracks were captured in rock-like silica glass by a high-speed photography system.The results can indicate that percussive drilling has a higher efficiency and ROP when the rock fractures in brittle mode.The failure mode of rock is related with the type of rock,the impact speed,and the back rake angle of the cutter.Both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fragmentation volume get the maximum values at a back rake angle of about 45°.Increasing the weight and speed of falling hammer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rock breaking effects and efficiency.The subsurface cracks under the impact load by a single PDC cutter is shaped like a clamshell,and its size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crater volume.These findings can help to shed light on the rock failure mechanisms under the impact of load by a single PDC cutter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better field application of percussive dr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ssive drilling PDC cutter Drop test Failure mechanism subsurface cracks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不锈钢内部缺陷检测研究
11
作者 尹凌霄 吴丹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不锈钢材料内部缺陷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尤其对微小和闭合裂纹的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应变集中缺陷识别方法,即对试样表面采用曝光灯进行辐射加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定量分析试样表面应变... 不锈钢材料内部缺陷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尤其对微小和闭合裂纹的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应变集中缺陷识别方法,即对试样表面采用曝光灯进行辐射加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定量分析试样表面应变场,通过试样表面高应变区域的表征,实现对金属内部裂纹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试样加热过程中表征不锈钢内部裂纹,其有效检测深度可达3.7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亚表面缺陷 金属裂纹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球研磨去除机制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珂 王定文 +2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吴玉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2,27,共8页
为研究研磨过程中氮化硅陶瓷球的材料去除形式及磨损行为,结合陶瓷材料动态压痕断裂力学理论,进行陶瓷球研磨加工试验,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研磨后陶瓷球表面进行观察,同时建立单颗金刚石磨粒冲击作用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 为研究研磨过程中氮化硅陶瓷球的材料去除形式及磨损行为,结合陶瓷材料动态压痕断裂力学理论,进行陶瓷球研磨加工试验,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研磨后陶瓷球表面进行观察,同时建立单颗金刚石磨粒冲击作用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球表面材料去除以脆性断裂去除和粉末化去除为主,陶瓷球表面残留有大量贝壳状缺陷和呈簇状随机分布的粉末化材料区域;研磨过程中,陶瓷球表面存在擦伤、划伤和凹坑等缺陷;磨粒冲击作用时,表面材料会受微切削作用产生破碎去除,同时也会受挤压作用产生脆性断裂去除,当磨粒以滚动方式作用在陶瓷球表面时,陶瓷球表面更容易形成粉末化去除,且材料去除率更高。仿真结果表明:各磨粒冲击作用方式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滚动磨粒变切深、滚动磨粒定切深、磨粒挤压、滑动磨粒定切深,其中,滚动磨粒变切深产生的亚表面裂纹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球 材料去除形式 研磨加工 表面质量 亚表面裂纹
下载PDF
熔石英元件抛光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祥 侯晶 +2 位作者 严志龙 朱本温 陈贤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无法直接定量检测非晶体熔石英玻璃表面残余应力的问题,基于脆性固体断裂力学理论,推导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光学元件抛光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计算新方法.采用尖锐压头进行纳米印压实验,提取压痕过程中对残余应...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无法直接定量检测非晶体熔石英玻璃表面残余应力的问题,基于脆性固体断裂力学理论,推导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光学元件抛光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计算新方法.采用尖锐压头进行纳米印压实验,提取压痕过程中对残余应力敏感的参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确定拟合线的斜率,通过测量残余应力引起其他物理参数的变化计算残余应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残余应力值与应力双折射仪检测得到的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提出残余应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元件 残余应力 纳米压痕 亚表面裂纹 抛光加工表面
下载PDF
多晶碳化硅陶瓷磨削裂纹损伤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剑博 苏宏华 +3 位作者 王忠宾 丁文锋 傅玉灿 陈佳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07-320,共14页
当前碳化硅陶瓷类硬脆材料磨削损伤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是基于经典压痕断裂力学基础理论,然而对于具有复杂显微结构的陶瓷材料,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形式和萌生扩展机理未必遵循经典压痕断裂力学理论。有鉴于此,重点从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层面... 当前碳化硅陶瓷类硬脆材料磨削损伤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是基于经典压痕断裂力学基础理论,然而对于具有复杂显微结构的陶瓷材料,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形式和萌生扩展机理未必遵循经典压痕断裂力学理论。有鉴于此,重点从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层面开展碳化硅陶瓷磨削损伤形成机理研究,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轴向进给磨削试验方法,借助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等设备,分析碳化硅陶瓷磨削损伤特点,发现穿晶裂纹具有显著择优取向性,晶界对裂纹萌生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对裂纹扩展具有显著阻碍作用;提出了SiC陶瓷磨削亚表面晶界裂纹系统,揭示了位错在晶界处塞积是晶界裂纹系统产生的机理;随磨削进行,SiC陶瓷磨削亚表面晶界裂纹系统分别经历位错激发、位错运动至晶界处堆积、晶界处微裂纹萌生、晶界处微裂纹扩展汇合形成宏观沿晶裂纹和穿晶裂纹、裂纹扩展至磨削表面形成破碎凹坑五个跨尺度演化过程;基于位错塞积理论建立了晶界裂纹系统一般性的断裂力学模型,解析裂纹萌生与扩展临界条件;建立了晶粒尺度单颗金刚石磨削多晶SiC陶瓷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了SiC陶瓷磨削亚表面晶界裂纹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亚表面裂纹损伤 显微结构 晶界裂纹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