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科技计划如何更好地资助产学研合作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云欢 张明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4,18,共5页
国家科技计划应该考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命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其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方式的相关经验,最后提出将技术联盟等新型组织纳入科技计划支持对象,建立利益与风... 国家科技计划应该考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命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其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方式的相关经验,最后提出将技术联盟等新型组织纳入科技计划支持对象,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模式,对产学研各方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与组织模式,在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财务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科技计划 资助模式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关系格局——冲突与制衡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文哲 田世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5-78,共4页
教育公平原则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政府奖助学金发放力度。在现行资助模式下,贫困生资助工作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高校认定,其中难免会出现多方利益冲... 教育公平原则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政府奖助学金发放力度。在现行资助模式下,贫困生资助工作由政府牵头、社会参与、高校认定,其中难免会出现多方利益冲突的状况,因此处理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多方关系是真正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生资助 关系格局 冲突 制衡
下载PDF
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程度及地表下沉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金庄 常占强 陈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以岩体力学为工具,以实测资料为依托,对厚松散层条件下采动过程中岩层破坏及地表下沉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开采程度及地表下沉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弯曲型、断裂型和充分型下沉模式的不同形成机理及表现形式.... 以岩体力学为工具,以实测资料为依托,对厚松散层条件下采动过程中岩层破坏及地表下沉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开采程度及地表下沉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弯曲型、断裂型和充分型下沉模式的不同形成机理及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断裂临界开采宽度和充分临界开采宽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开采程度 下沉模式 断裂临界开采宽度 充分临界开采宽度
下载PDF
山西省煤矿区陷落柱分布规律与突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彭纪超 刘海荣 +3 位作者 孙利华 李学专 胡社荣 张福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7期26-30,共5页
山西省煤矿区岩溶陷落柱主要分布在汾河流域与沁水盆地两大区域,在汾河流域,自汾河上游向下,陷落柱分布密度呈现出依次增大的趋势;在沁水盆地,表现为以盆地北缘的阳泉矿区分布密度最大,其它矿区密度较小的特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矿区陷落... 山西省煤矿区岩溶陷落柱主要分布在汾河流域与沁水盆地两大区域,在汾河流域,自汾河上游向下,陷落柱分布密度呈现出依次增大的趋势;在沁水盆地,表现为以盆地北缘的阳泉矿区分布密度最大,其它矿区密度较小的特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矿区陷落柱突水性的分析,总结出判断陷落柱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陷落柱是否处于强径流带,二是陷落柱充填物的胶结与压实程度,三是陷落柱所在矿区的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并以此为依据将矿区划分为突水可能性大、突水可能性中等和突水可能性小三种类型,成功实现了矿区陷落柱突水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霍西煤田霍州矿区是导水陷落柱发育的重点矿区,潞安矿区深部开采时存在岩溶陷落柱突水的潜在可能性,其它矿区岩溶陷落柱导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分布规律 突水性 影响因素 预测 山西省煤矿区
下载PDF
伊通地堑——走滑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献甫 陈全茂 +3 位作者 张学海 张春华 张付生 张振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伊通地堑是一个主体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含油气走滑断陷盆地。它具有狭长不对称的地堑结构 ,断裂构造复杂 ,发育有正滑动断裂和逆滑动断裂。张扭和压扭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叠加构造为其主要构造样式。地堑的形成演化... 伊通地堑是一个主体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第三纪含油气走滑断陷盆地。它具有狭长不对称的地堑结构 ,断裂构造复杂 ,发育有正滑动断裂和逆滑动断裂。张扭和压扭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叠加构造为其主要构造样式。地堑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重新活动期 3个阶段。地堑在形成过程中 ,由于边界断裂的限制造成应力不均匀分布 ,导致地堑内部东西差异沉降和南北隆凹相间 ,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随着断裂活动期次的不同而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裂 差异沉降 演化 形成机制 构造样式 走滑断陷盆地 伊通地堑 石油地质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圣盛 李卫明 +3 位作者 张坤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77-3087,共11页
微塑料作为水体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究微塑料在淡水河流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以长江支流香溪河为例,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4月对香溪河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 微塑料作为水体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究微塑料在淡水河流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以长江支流香溪河为例,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4月对香溪河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6.64±1.32)n·L^(-1)(平水期)和(5.00±1.07)n·L^(-1)(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6±0.13)n·g^(-1)(平水期)和(0.41±0.09)n·g^(-1)(枯水期),消落带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0.53±0.15)n·g^(-1)(平水期)和(0.68±0.18)n·g^(-1)(枯水期),表层水体、沉积物和消落带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在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 mm,消落带中主要分布在1~5 mm;表层水体和消落带中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沉积物中以蓝色为主;香溪河流域微塑料的形态以纤维为主,材质主要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影响微塑料分布的因素较多,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微塑料丰度与水体流速呈负相关;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与河床底质类型有关,与底质粒径呈负相关.结合各个采样点位的微塑料丰度数据,发现香溪河微塑料在流域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迁移过程:沿河纵向主要表现为表层水体中微塑料顺河流方向的纵向迁移,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水体与消落带、水体与沉积物的相互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微塑料 表层水体 沉积物 消落带 分布特征 迁移规律
原文传递
建筑物沉降的非等间隔GM(1,1)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鹏宇 段新胜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根据灰色系统建模思想建立了建筑物沉降的非等间隔GM(1,1)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缺陷,即背景值构造和初始值确定的不足,建立了加权背景值和具有修正项的初始值,背景值权值和初始值修正项采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模式搜索法求解,实例应用... 根据灰色系统建模思想建立了建筑物沉降的非等间隔GM(1,1)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缺陷,即背景值构造和初始值确定的不足,建立了加权背景值和具有修正项的初始值,背景值权值和初始值修正项采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模式搜索法求解,实例应用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预测 非等间隔GM(1 1)模型 缺陷 模式搜索
下载PDF
向斜构造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永树 王金庄 邢安仕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现行的地表移动预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开采工作面主断面为线性分布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非线性分布煤层的预计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利用曲线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并且利用数值积分法和叠... 现行的地表移动预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开采工作面主断面为线性分布的基础上,因此,对于非线性分布煤层的预计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以随机介质理论为基础,利用曲线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公式,并且利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解算地表移动与变形值,扩大了地表移动预计理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表移动规律 向斜构造
下载PDF
刘桥——矿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含水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大兴 王永功 《中国煤田地质》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根据刘桥一矿1971年建井至今发现的8个陷落柱实际资料,通过对揭露陷落柱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陷落柱发育的根基所在,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于含水陷落柱的注浆封堵、留设保护煤岩柱,以及本矿矿井的深... 根据刘桥一矿1971年建井至今发现的8个陷落柱实际资料,通过对揭露陷落柱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陷落柱发育的根基所在,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于含水陷落柱的注浆封堵、留设保护煤岩柱,以及本矿矿井的深部开采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发育特征 规律 刘桥一矿
下载PDF
PTS采动沉陷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永树 王金庄 周雄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2-39,共8页
在厚冲积层条件下,采动沉陷盆地中基岩上表面形成的下沉空间可以认为是采空区向上传播的结果,也是地表得以下沉的必要条件。由于冲积层结构松散,抗弯能力低。抗剪强度也小,与基岩相比,属于软弱层,而基岩对整个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 在厚冲积层条件下,采动沉陷盆地中基岩上表面形成的下沉空间可以认为是采空区向上传播的结果,也是地表得以下沉的必要条件。由于冲积层结构松散,抗弯能力低。抗剪强度也小,与基岩相比,属于软弱层,而基岩对整个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及破坏过程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基岩可认为是地表沉陷的控制层。本文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建立厚冲积层条件下的采动沉陷模型,并推导出了计算公式最后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沉陷 厚冲积层 基岩 沉陷模型 地表沉陷
下载PDF
概率积分法沉陷预计与参数反演优化算法及实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薄怀志 宋炳忠 +4 位作者 李川建 王猛 卢国宏 陈宗成 李云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73-77,83,共6页
任意多边形工作面沉陷预计及精确的求取概率积分法反演参数是开采沉陷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使用Delaunay三角剖分将任意多边形开采区域划分为若干小三角形,然后进行沉陷预计的方法,解决了任意多边形沉陷预计的难题;综合模矢法和遗传算法优... 任意多边形工作面沉陷预计及精确的求取概率积分法反演参数是开采沉陷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使用Delaunay三角剖分将任意多边形开采区域划分为若干小三角形,然后进行沉陷预计的方法,解决了任意多边形沉陷预计的难题;综合模矢法和遗传算法优点,提出了组合算法,提高了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精度和效率;开发了集实测数据处理、预计模型参数反演和移动变形预计模块于一体的地表移动变形数据处理软件。优化算法的提出及系统开发,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三下采煤"、矿区建筑物稳定性评估、矿区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设计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参数反演 沉陷预计 DELAUNAY三角剖分 模矢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开采沉陷实时预计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建明 吴侃 《地矿测绘》 1999年第2期3-5,16,共4页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边测量边预计,用新测得的开采沉陷数据求出预计参数,用该参数预计随后开采可能出现的地表移动变形。由于随时利用已经获得的实测数据,不断的修正预计结果,因此,预计结果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实时预计 模矢法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础不均匀沉降形式对球形储罐支柱受力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蓓蓓 谭蔚 杨培志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9年第4期12-17,共6页
针对大型球罐支柱多、各支柱不易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地基有局部下沉时所引起的支柱载荷不均匀等情况会对支柱强度和球罐安全带来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球罐支柱单根沉降、整体倾斜、两边沉降和中间沉降4种基础不均匀沉降... 针对大型球罐支柱多、各支柱不易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及地基有局部下沉时所引起的支柱载荷不均匀等情况会对支柱强度和球罐安全带来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球罐支柱单根沉降、整体倾斜、两边沉降和中间沉降4种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形式进行了有限元计算与分析,得到了沉降前后球壳整体的应力分布。分析发现,在各种沉降形式下结构最大应力随沉降量的变化均呈现线性规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支柱反力不均匀度的概念,并发现不均匀度随沉降量增大也呈现线性增加的规律。此外还分析了发生沉降时支柱最大压缩应力的变化规律,对球罐支柱的准确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不均匀沉降 受力状况 球形储罐 支柱 蒸发潜热 水膜 换热量 交界面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新格局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9-92,共4页
高校资助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而院系则是开展资助育人的关键层级。为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需要在院系层面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院系资助“三全育人”格局具有量的全面性、质的... 高校资助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而院系则是开展资助育人的关键层级。为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需要在院系层面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院系资助“三全育人”格局具有量的全面性、质的共享性,可以通过优化资助育人理念、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资助与院系党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丰富方式方法载体等路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院系 资助育人 格局 路径
下载PDF
顾及多动态环境因子的滑坡演化规律研究——以西宁市9大滑坡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祥祥 柯福阳 +5 位作者 张志山 姚永顺 宋宝 明璐璐 尹继鑫 张海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43,共7页
本文利用2018-2022年10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得了西宁市坡向沉降信息,研究西宁市滑坡区坡向沉降的趋势特征及其同区域内如植被覆盖、降水等因素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市滑坡区的沉降趋势呈现出坡向分... 本文利用2018-2022年10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得了西宁市坡向沉降信息,研究西宁市滑坡区坡向沉降的趋势特征及其同区域内如植被覆盖、降水等因素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市滑坡区的沉降趋势呈现出坡向分异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阳坡沉降速率大于阴坡沉降速率。根据这一沉降变化特性,本文分析得出更深层次的特征机制:①植被覆盖度越低,滑坡形变速率越高;②降水量可能导致特征点的形变量短期上升,但总体仍呈下降状态;③地物威胁主要来自阳坡,坡度越高区域往往是滑坡区速率最大的地方。为此,未来西宁市滑坡的注意力应该更倾向于西南坡方向,提高本区域滑坡监测与预警的警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滑坡 坡向 沉降规律 降水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地区地面沉降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超凡 宫辉力 +2 位作者 陈蓓蓓 朱锋 郭琳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9,共6页
针对区域地面沉降空间演化格局分析较少问题,选用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北京典型地区的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地面沉降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最... 针对区域地面沉降空间演化格局分析较少问题,选用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北京典型地区的地面沉降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地面沉降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面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10mm/a,中部、东南部沉降严重,其他地区相对轻微;该区域地面沉降全局空间自相关十分显著,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了0.8(p=0.001),局部空间格局包括3个亚区,分别是高集聚区、低集聚区以及非相关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存在过渡带,过渡带不仅是地面沉降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存在不均匀地面沉降,是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的重点关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 空间分布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下载PDF
昆明南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国涛 李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根据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昆明南市区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说明了区内地面沉降特征。然后对断陷盆地沉降模式进行探讨,阐明了岩溶水抽汲致使第四系土层固结压缩而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而就地面沉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制约因素的权重,明... 根据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昆明南市区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说明了区内地面沉降特征。然后对断陷盆地沉降模式进行探讨,阐明了岩溶水抽汲致使第四系土层固结压缩而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而就地面沉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制约因素的权重,明确指出地下水抽汲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着重分析了小板桥沉降漏斗中心的形成机制,完成了极限沉降量估算,并预测了该沉降中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沉降模式 层次分析 沉降量计算 昆明
下载PDF
二等水准测量在矿区沉降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国庆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9期41-42,共2页
矿区地表沉降形变监测对矿山安全建设及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如何准确的反映监测区域沉降规律以及分布特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二等水准测量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某矿山地表形变监测实例,获得矿区最大沉降量可达52 mm,最... 矿区地表沉降形变监测对矿山安全建设及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如何准确的反映监测区域沉降规律以及分布特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二等水准测量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某矿山地表形变监测实例,获得矿区最大沉降量可达52 mm,最小沉降量为3mm,沉降区域与地下采空区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说明本次的监测结果是可靠的,能够反映矿区的实际沉降形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等水准测量 矿区沉降 形变规律
下载PDF
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开采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占荣 陈利平 郝延锦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8期42-45,共4页
在分析榆树湾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厚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特征。揭示了特厚砂土层、薄基岩及大采厚等特殊因素对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获得了特厚砂土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成... 在分析榆树湾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特厚砂土层条件下的厚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与特征。揭示了特厚砂土层、薄基岩及大采厚等特殊因素对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获得了特厚砂土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成果将对榆林煤矿后续的安全合理开采、保安煤柱的留设、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砂土层 移动变形 沉陷规律 特征
下载PDF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早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鸿稳 郭建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早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史与该区的油气资源含量密切相关。综合研究表明 ,该区的盆地沉降不但与两侧的长垣断层和黄河断层的活动有关 ,还与盆地的基底活动有关。断层活动与盆地活动的阶段性或幕式性导致盆地沉降量在时间...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早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史与该区的油气资源含量密切相关。综合研究表明 ,该区的盆地沉降不但与两侧的长垣断层和黄河断层的活动有关 ,还与盆地的基底活动有关。断层活动与盆地活动的阶段性或幕式性导致盆地沉降量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同时 ,根据断层与基底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将盆地的沉降方式划分为 3种类型 :断坳式、断陷式和坳陷式。这 3种沉降方式所形成的地层型式、沉积体系及其组合模式也不同 ,断陷沉降期的地层型式为楔形及板状 ,是主要的生油地层 ;断坳及坳陷期的地层型式则主要为单面凸镜体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盆地沉降 地层构型 沉积体系 早第三纪 东濮凹陷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