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厚覆岩下开采地表沉陷特征及其与采矿灾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利 张修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8-1051,共4页
对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巨厚覆岩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华丰矿区地表变形特征.巨厚覆岩下开采地表存在连续性变形的下沉与反弹,以及非连续性变形的地表斑裂现象.地表斑裂是华丰井田巨厚覆岩下开采出现的典型地表... 对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巨厚覆岩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华丰矿区地表变形特征.巨厚覆岩下开采地表存在连续性变形的下沉与反弹,以及非连续性变形的地表斑裂现象.地表斑裂是华丰井田巨厚覆岩下开采出现的典型地表破坏形式.对地表变形参量与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涌水量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地表变形与冲击地压及工作面涌水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提出利用地表变形参量作为相关灾害与预测的辅助指标,可提高矿井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覆岩 地表沉陷 采矿灾害 下沉速度
下载PDF
改进的Konthe地表沉陷时间函数模型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玉成 曹树刚 刘延保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7,31,共3页
基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描述地表沉陷动态过程的knothe时间函数的不足,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改进了knothe时间函数,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地表沉陷的动态过程,该模型求得的下沉速度的变化为0→vmax... 基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描述地表沉陷动态过程的knothe时间函数的不足,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改进了knothe时间函数,改进后的时间函数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地表沉陷的动态过程,该模型求得的下沉速度的变化为0→vmax→0,下沉加速度的变化为0→+am ax→0→-am ax→0,并且该模型能求出沉陷速度最大的时间,所举矿山实测实例证明该模型可较正确地描述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改进 时间函数 下沉速度 下沉加速度
原文传递
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长壁采场顶板垮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真 童兵 +1 位作者 黄成成 王刚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长壁采场覆岩随时间变化的渐进破断过程和采动裂隙的发展演化规律,以唐山沟煤矿某工作面为工程试验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顶板下沉梯度分析和图像增强算法方法研究了11-2煤房柱式开采后下部近距离的12煤长... 为了研究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长壁采场覆岩随时间变化的渐进破断过程和采动裂隙的发展演化规律,以唐山沟煤矿某工作面为工程试验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顶板下沉梯度分析和图像增强算法方法研究了11-2煤房柱式开采后下部近距离的12煤长壁采场顶板岩层破断垮落及裂隙扩展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并从能量释放的角度对岩层运移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近距离房柱采空区下,采用长壁回采工艺时,上部煤柱随时间变化产生破裂失稳,上覆岩层的能量以周期性的方式积累和释放,同时,每隔一个大的周期,有较大能量的突然释放。在此过程中,长壁采场顶板裂隙发育明显,裂隙扩展迅速,裂隙易与上部房柱采空区煤房导通,加速煤柱失效,并形成导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模拟 房柱采空区 顶板垮落 顶板位移变化率 采动裂隙
原文传递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实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国胜 李德海 +1 位作者 侯得峰 张彦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6-2062,共7页
为了掌握厚松散层覆盖地区地表在采动过程中的动态移动变形情况,以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获得厚松散层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参数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走向主断面方向上任意时刻、任意点的下沉速度预计公式。结果表明:当工作... 为了掌握厚松散层覆盖地区地表在采动过程中的动态移动变形情况,以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获得厚松散层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参数在开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走向主断面方向上任意时刻、任意点的下沉速度预计公式。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过最大下沉点170 m左右时,该点的下沉速度达到最大值,其值为22.85 mm/d;地表点最大下沉速度值及其滞后距随工作面开采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当工作面推进距离达到600 m左右后,两者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并分别达到稳定值22.00 mm/d和150 m,认为此后的采动过程是地表点下沉速度曲线以固定形状与工作面保持一定的滞后距随开采不断向前移动;参考国内松散层下开采案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参数与地质及开采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最后根据动态移动参数在采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走向断面上任意时刻、任意点的下沉速度预测公式,通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认为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工程实践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厚松散层 动态移动变形 下沉速度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兴伟 施小斌 +3 位作者 丘学林 吴智平 李伟 李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民凹陷次之,车镇凹陷最小,最大沉降中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各凹陷单井的拉张系数受到控盆断裂的影响;距今14 Ma以来沉降加速,高沉降速率有随时间从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推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新生代 构造沉降史 回剥 有限拉张模型 沉降速率 拉张系数
下载PDF
上覆砾岩运动与冲击矿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巨鹏 潘一山 徐方军 《煤矿开采》 2002年第2期49-51,57,共4页
从全新角度出发,以山东华丰矿上覆砾岩运动与发生冲击矿压的关系为研究重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指出华丰矿地表下沉实质上即反映了上覆砾岩运动的规律,其地表下沉速度与冲击矿压、地表下沉速度周期性与冲击矿压... 从全新角度出发,以山东华丰矿上覆砾岩运动与发生冲击矿压的关系为研究重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指出华丰矿地表下沉实质上即反映了上覆砾岩运动的规律,其地表下沉速度与冲击矿压、地表下沉速度周期性与冲击矿压的周期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首次提出地表下沉速度的反弹效应、大周期、小周期、周期自相似性等规律现象,最后指出了以地表下沉速度为监测指标的新的冲击矿压预测与防治方法的可行性,对开采引发冲击矿压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运动 冲击矿压 下沉速度 周期性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渤南油田沙三段湖泊浊流沉积及其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小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浊积岩综合体、浊积岩系、浊积岩阶、浊积岩亚阶、浊积岩层的浊流沉积体系概念框架的建立,使不同地区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可以进行精确的时空对比。当把该概念框架引入到陆相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一侧的浊流沉积中时,发现其与海相浊流沉积之... 浊积岩综合体、浊积岩系、浊积岩阶、浊积岩亚阶、浊积岩层的浊流沉积体系概念框架的建立,使不同地区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可以进行精确的时空对比。当把该概念框架引入到陆相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一侧的浊流沉积中时,发现其与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在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其中浊积岩系、浊积岩阶的形成在海相浊流沉积中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则分别受控于构造沉降、碎屑物质的供应速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浊流沉积 海相 陆相 沙三段 箕状断陷 海平面变化 渤南油田 断陷湖盆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云驾岭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春意 高永格 +2 位作者 崔希民 袁德宝 何荣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3,50,共8页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矿井三采区开采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地表动态沉陷和超前影响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构建了顾及三维空间及时间效应的地表任意点最大下...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矿井三采区开采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地表动态沉陷和超前影响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构建了顾及三维空间及时间效应的地表任意点最大下沉速度表达式,并给出了达到最大下沉速度的时间。建立了利用采动程度系数、覆岩岩性系数、采深等多因子来表达云驾岭煤矿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井下采出空间由极不充分开采过渡到非充分开采,地表下沉量显著增加;超前影响距平均值为388 m,超前影响角平均值为56°;12303和12305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平均值分别为146 m和143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平均值分别为76°和77°;基于正态分布时间函数能够计算地表任意点的最大下沉速度;理论值和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包括采动程度系数、开采深度和覆岩岩性系数等多因子来表达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时空演化 正态分布时间函数 下沉速度 延续时间
原文传递
采动覆岩动态下沉速度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康建荣 王金庄 温泽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64-366,371,共4页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采动下沉速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了最大下沉速度值是开采面积的函数 ,并根据下沉速度曲线的特征 ,建立了在不同开采面积下某一层位的下沉速度函数形式 ,最后根据下沉速度与下沉值的关系推导出动态下沉值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下沉速度 动态下沉规律 开采面积 矿山开采
下载PDF
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缓冲系统投放功量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建波 任佳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9-334,共6页
起落架落震试验中,投放功量与测试功量的比对用于验证测试系统是否正常,传统的投放功量的计算忽略了起落架弹性支撑质量与非弹性支撑质量重心位移不一致,导致投放功量的计算有一定的误差。建立起落架二质量模型,指出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 起落架落震试验中,投放功量与测试功量的比对用于验证测试系统是否正常,传统的投放功量的计算忽略了起落架弹性支撑质量与非弹性支撑质量重心位移不一致,导致投放功量的计算有一定的误差。建立起落架二质量模型,指出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改进了投放功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比了落震试验中几种不同重量级的起落架在改进算法前后测试误差的区别。结果表明:测试误差修正前后的差值约0.15%~1.28%,在小型起落架落震试验中差异较大。同时,考虑了投放锁开锁延迟以及导轮与立柱摩擦带来的下沉速度损耗,对某型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下沉速度实时监测,提出了一种试验中适用的监测、修正下沉速度的试验方法,对比了下沉速度修正前后测试误差的变化,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减少了测试误差,误差计算精度提高了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落震试验 投放功量 测试误差 下沉速度
下载PDF
基于采动充分性的地表动态下沉预计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全生 郭俊廷 戴华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67,共8页
井工开采及其对地表附属物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常用的采动影响预测多为静态结果,难以准确评价受护对象的影响程度,科学预测采动影响范围及程度对指导工程设计与受护对象防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动态预计方法的基础上... 井工开采及其对地表附属物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常用的采动影响预测多为静态结果,难以准确评价受护对象的影响程度,科学预测采动影响范围及程度对指导工程设计与受护对象防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动态预计方法的基础上,将现有动态预计方法依据其建立方法和思路分为时间函数法、速度函数法和下沉折减法3类,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了随开采充分性变化地表下沉速度的分布特征,通过对4个工作面近水平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的长时间观测与理论分析,提出了开采过程中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的计算公式,避免了因观测时间间隔差异引起测得地表下沉速度不准确的问题,分别建立了起动距、超前影响距、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动态关系;提出了走向主断面包含开采充分性的地表下沉速度的分布函数和走向主断面动态下沉预计方法。采用建立的动态下沉预计方法,对神东补连塔矿地质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下沉进行了预计分析,并与主断面实测下沉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不大时,所用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2.1%,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建立的动态下沉预计方法弥补了以往研究成果对开采初始阶段研究的不足,比建立在充分采动区单点移动全过程的预测模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动态下沉 地表下沉速度 开采充分程度 预计方法
下载PDF
邻轨PS-InSAR地面沉降结果拼接处理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思婷 曾琪明 +1 位作者 焦健 章晓洁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5,共9页
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都面临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困扰,沉降范围扩大,程度日益加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PS-InSAR)作... 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都面临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困扰,沉降范围扩大,程度日益加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PS-InSAR)作为地表形变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单轨星载SAR影像成像幅宽有限,在开展大范围地面沉降调查时需要将多轨道PS-InSAR沉降速率图进行拼接。本文重点讨论了入射角效应和参考点差异对PS-InSAR沉降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相邻轨道PS-InSAR沉降速率拼接中存在的PS点位置差异和沉降量偏移,鉴此,提出了采用区块法和插值法对异轨重叠区的形变结果求差的思路,以及基于现有软件PS-InSAR地面沉降速率的跨轨拼接处理流程,利用广东珠三角地区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相邻轨道入射角不同会造成沉降量的差异,在多轨道情况下对沉降量影响增大,因此,在拼接过程中需要进行入射角纠正。本文提出的区块法和插值法能有效地求解异轨重叠区的形变差,结果表明区块法优于插值法;相邻轨道参考点差异会造成沉降量偏移,通过区块法或插值法求差可以消除该偏移量。本文提出的拼接流程可将多轨道PS-InSAR地面沉降速率统一到同一基准下,从而获得大范围一致的地面沉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INSAR PS点 地面沉降 沉降速率 跨轨拼接
原文传递
营盘壕煤矿首采面地表移动特征实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广学 房振 +3 位作者 韩杰 胡绍豪 郭广礼 宫亚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6,共6页
为掌握营盘壕煤矿首采工作面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根据该矿2201工作面大采深、巨厚弱胶结覆岩以及地表由风积沙所覆盖的特征,在该工作面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历时15个月共11次地表移动观测,获取了工作面地表... 为掌握营盘壕煤矿首采工作面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根据该矿2201工作面大采深、巨厚弱胶结覆岩以及地表由风积沙所覆盖的特征,在该工作面地表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历时15个月共11次地表移动观测,获取了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资料。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了首采面地表移动变形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速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在营盘壕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下,首采面推进过程中地表点移动变形值始终较小,且地表下沉过程中未出现过活跃期;②当首采工作面推进至1 634 m时,非充分开采的地表下沉率仅为0.171,主要影响角正切为1.13,开采影响传播角为89.5°,拐点偏移系数为0.08;③该工作面的倾向非充分开采及其上方的巨厚弱胶结砂岩层的控制作用是地表移动变形值与下沉率较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控制与建(构)筑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特征 巨厚弱胶结覆岩 角量参数 下沉速度 参数反演
下载PDF
改进Knothe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模型及其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亮亮 程桦 +1 位作者 姚直书 王晓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6-1044,共9页
针对传统Knothe时间模型描述地表动态沉降过程中的不足,在Knothe时间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上覆地层非线性力学特征,建立改进Knothe时间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时间模型符合地表单点沉降、沉降速度和沉降加速度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 针对传统Knothe时间模型描述地表动态沉降过程中的不足,在Knothe时间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上覆地层非线性力学特征,建立改进Knothe时间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时间模型符合地表单点沉降、沉降速度和沉降加速度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双介质法,给出改进Knothe时间模型参数计算表达式。采用兴隆庄煤矿4326工作面、三道沟煤矿35101工作面和阳泉二矿8403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对传统Knothe时间模型和改进Knothe时间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时间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地表随开采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仅为3.22%,远低于Knothe时间模型的15.72%,验证了改进时间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地表动态沉降过程受煤层回采速度v、松散层厚度Hs、基岩层厚度Hj、松散层充分采动角φs和基岩充分采动角φj影响,且影响敏感度依次为:Hj,v,Hs,φj,φs。研究可为煤层开采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Knothe时间模型 动态预测 沉降速度 敏感性
下载PDF
水平煤层开采地表下沉速度偏态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俊杰 刘胜威 闫伟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86,共6页
为精准预测煤层采出后地表动态损伤程度,选取下沉速度作为动态指标,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下沉速度曲线偏向于采空区一侧的偏态分布特征,采用平方根转换正态函数方法,构建下沉速度偏态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对模型动态预测精度进行验证与... 为精准预测煤层采出后地表动态损伤程度,选取下沉速度作为动态指标,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下沉速度曲线偏向于采空区一侧的偏态分布特征,采用平方根转换正态函数方法,构建下沉速度偏态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对模型动态预测精度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下沉速度偏态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强,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均在0.95以上,相对中误差小于9%。研究结果可为矿山采动损害与防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态预测模型 下沉速度 水平煤层开采 充分采动
下载PDF
陕北黄土沟壑地貌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16
作者 石国牟 张丽佳 +1 位作者 胡振琪 浮耀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矿区湿陷型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对柠条塔矿黄土沟壑区N1212工作面开展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 为研究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矿区湿陷型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对柠条塔矿黄土沟壑区N1212工作面开展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黄土沟壑地貌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确定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地表移动时间和动态地表移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湿陷型黄土层高强度煤炭开采地表非连续变形破坏严重,黄土地表易受移动变形与地形条件复合影响,出现不均匀沉降,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发育剧烈,地表最大下沉量5255 mm,最大水平移动值2680 mm,最大下沉速度为187.4 mm/d,单一煤层开采最大下沉系数为0.63,斜交重复采动最大下沉系数为0.84,活跃期约55 d,期间下沉量占总下沉量97%,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74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67°。上述结果验证了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时,地表下沉剧烈、活动周期短、重复采动时,地表下沉量与地质采矿因素成正比,沟谷地形高强度开采地表变形具有速度快、塌陷大、损害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地表沉陷 下沉速度 移动变形规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PS-InSAR和SBAS-InSAR的地表沉降监测对比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17
作者 柳新强 姜刚 +1 位作者 刘军峰 贺国伟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永久散射体(PS)和小基线集(SBAS)InSAR时序分析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差分干涉雷达受时空和环境影响的缺陷,被认为是监测微小形变的重要技术手段,而针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区,选取覆盖研究区的30景E... 永久散射体(PS)和小基线集(SBAS)InSAR时序分析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差分干涉雷达受时空和环境影响的缺陷,被认为是监测微小形变的重要技术手段,而针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区,选取覆盖研究区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技术对其地表沉降情况进行长时间序列监测,获取了2005年3月~2010年8月期间雄安新区年地表平均沉降速率,并对比分析两种技术在城区和非城区的监测表现。研究结果表明,PS-InSAR与SBAS-InSAR技术都监测出研究区北部呈现下沉趋势,研究区南部都呈现出抬升趋势,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并且两种技术获得的形变速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7),因此,两种技术均能有效监测地表的沉降变化。两种方法获得的监测点数目在城区差异较小,而在非城区存在较大差异。相比PS-InSAR技术,SBAS-InSAR能够在非城区获得更多的监测点,更适用于非城区的地表形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SBAS-InSAR 地表沉降 沉降速率
下载PDF
PSInSAR在铅山县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飞虎 姜珊珊 孙翠羽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9-977,共9页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nSAR)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数据的分析,探测出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的永久散射体目标(persistent scatterers, PS),以PS点作为分析目标进行建模求解,从而反演出目标区域的...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nSAR)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数据的分析,探测出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的永久散射体目标(persistent scatterers, PS),以PS点作为分析目标进行建模求解,从而反演出目标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以江西上饶重要金属矿产地铅山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6-08~2017-03期间采集的18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时序分析,获取了该地区的沉降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铅山县内永平铜矿及其周边存在较大形变,沉降中心区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0 mm/y,沉降区域与矿区所在的实际空间分布位置较为一致;弋阳县、横峰县和铅山县的交界处也存在一定沉降形变,区域沉降速率达-20 mm/y.实验表明在金属矿区应用PSInSAR技术进行沉降监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矿区形变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沉降速率
下载PDF
矿区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伟涛 陈俊杰 +1 位作者 柴华彬 颜少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67-273,共7页
矿区地下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势必引起耕地等地表附着物的严重破坏,尤以动态破坏影响较大。为对矿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损坏进行预测,该文首先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高强度开采下覆岩和地表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周期性破坏的特征。然后... 矿区地下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势必引起耕地等地表附着物的严重破坏,尤以动态破坏影响较大。为对矿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损坏进行预测,该文首先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高强度开采下覆岩和地表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周期性破坏的特征。然后,根据充分采动阶段的实测资料,检验分析了高强度开采地表下沉速度的右偏偏态分布规律,并总结了下沉速度动态分布的周期性,及其与工作面推进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后,据此构建了基于对数正态密度函数的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并采用实例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和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在0.9以上,标准差与实测最大下沉速度值的比值小于7.0%,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较为符合现场实际。研究结果可对类似条件矿区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开采 地表损坏动态预测 下沉速度 偏态分布 对数正态密度函数
下载PDF
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铸 陈才贤 赵忠义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14,共4页
为了研究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松散层占比对地表下沉特征、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地表不同阶段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 为了研究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松散层占比对地表下沉特征、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地表不同阶段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松散层在埋深中占比增大3%,地表下沉系数由0.67增大到0.96,增大近43.3%;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系数由1.26增大到1.49,增大近18.4%;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由188 m缩减到97 m,缩短近48.4%,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松散层占比对地表移动的一般性规律,并拟合出适合该地质条件的主要移动参数预计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占比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下沉速度 下沉系数 地表沉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