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LiDAR的榆神矿区采煤沉陷建模方法改进 被引量:26
1
作者 汤伏全 芦家欣 +3 位作者 韦书平 李小涛 何柯璐 杨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55-2666,共12页
煤矿地表沉陷监测中常规的大地测量和InSAR等遥感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无人机LiDAR对沉陷区进行地面扫描,通过多期数据叠加可快速获取地表沉陷盆地的精细特征。然而,按现有的主流点云滤波及插值算法所构建的沉陷模型往往包含显著... 煤矿地表沉陷监测中常规的大地测量和InSAR等遥感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无人机LiDAR对沉陷区进行地面扫描,通过多期数据叠加可快速获取地表沉陷盆地的精细特征。然而,按现有的主流点云滤波及插值算法所构建的沉陷模型往往包含显著噪声,限制了该技术在矿区的实际应用。以榆神矿区某开采工作面地表为实验区,针对其地形起伏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理环境,利用低空无人机LiDAR获取2期4组地面点云数据,结合常规地表移动实测数据,研究基于激光点云的矿区沉陷建模改进方法。分别采用专业化数字高程模型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克里金插值、自然邻域插值、样条函数插值及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基于高程阈值的滤波、多尺度曲率滤波、基于坡度阈值的滤波、渐进形态学滤波等主流点云插值和滤波算法,构建实验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进行误差对比分析,发现专业化数字高程模型插值及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算法的效果相对较优,但两期DEM叠加生成的初始沉陷模型仍然精度不足,主要包含点云平面位置误差、非地面点噪声、点云内插误差、水域覆盖范围变化等引起的模型误差。在分析上述误差分布特征及其改进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阈值的沉陷模型去噪优化方案。针对沉陷盆地和非沉陷区域选用不同的小波参数,先利用非沉陷区下沉值为零的先验条件,对全区域数据进行多层次小波分解,再对沉陷区进行低层次小波分解,最后将两者结果进行镶嵌处理。实测验证表明,经上述小波去噪后的沉陷模型精度得到显著改善,并有效保留了沉陷盆地的细节特征,沉陷模型的总体标准差在50 mm以内,能够满足西部矿区地表大变形监测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根据沉陷模型边缘的随机误差特征,提出了基于下沉坡度临界值的沉陷边界提取方法,为机载LiDAR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LiDAR 榆神矿区 沉陷模型 点云滤波 小波去噪
下载PDF
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大工作面开采沉陷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祝贺 朱润生 +1 位作者 何文瑞 李晓斌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首先基于西部矿区大规模高强度开采特点,分析了大工作面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沉陷区特征,并根据地表沉陷区最终的移动变形特点将其分为3类:三向移动变形区(1-4区)、双向移动变形区(5-8区)及单向移动区(9区)。基于关键层理论并考虑松散层移... 首先基于西部矿区大规模高强度开采特点,分析了大工作面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沉陷区特征,并根据地表沉陷区最终的移动变形特点将其分为3类:三向移动变形区(1-4区)、双向移动变形区(5-8区)及单向移动区(9区)。基于关键层理论并考虑松散层移动特点和基岩破断特征,建立了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区全断面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表移动变形特点求出了大工作面超充分开采后地表沉陷区全断面的分区预测模型,结合实例以走向主断面移动变形为例,以地表最大下沉值、地表沉陷边界至拐点的水平距离为指标,将实测值和预测值对比,结果显示两指标的误差分别为8.5%和8.7%,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合理性。运用该理论可以更精准的研究大工作面超充分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区域,为分区预测、分区研究、分区治理修复开采引起的地表生态损伤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浅埋煤层 大工作面 沉陷模型 分区
原文传递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文兵 韩明振 +1 位作者 杨伟强 马志宝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共10页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对西部弱胶结矿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弱胶结地层矿区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及地表沉降模型进行...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对西部弱胶结矿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弱胶结地层矿区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及地表沉降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应用。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弱胶结岩石的碎胀性特征及重复采动覆岩运移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其中弱胶结岩石的碎胀系数、下层煤的采厚均与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地表最大下沉值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分析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覆岩与地表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弱胶结地层初次采动和重复采动覆岩离层高度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阶梯状上升;重复采动地表下沉曲线呈非对称性分布,最大下沉值偏于开切眼侧的规律;并给出了初次采动和重复采动后的覆岩最高发育高度、地表最大下沉值和地表下沉系数。采用已建立的地表最大沉降模型对现场地表最大下沉值进行预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预计值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现场实测值相近,验证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的地表最大下沉预计值可为现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地层 重复采动 碎胀系数 地表沉降 下沉系数 沉降模型
下载PDF
无人机LiDAR在采空区沉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俊良 姚顽强 +3 位作者 蔺小虎 张联队 张咏 张冬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5-835,共11页
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威胁建(构)筑物安全,现有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缺乏面域形变监测,限制了采空区地表形变规律研究。针对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以西部煤矿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LiDAR(Light Detection an... 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威胁建(构)筑物安全,现有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缺乏面域形变监测,限制了采空区地表形变规律研究。针对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以西部煤矿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测量方法,进行采空区面域沉陷监测研究。针对采空区地形特征,改进渐进三角网点云滤波过程中种子点的选取方法,提高点云滤波精度;对研究区沉陷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沉陷模型整体误差小于100 mm,平均误差小于50 mm;最后,基于沉陷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获取下沉等值线图、下沉面积统计图、下沉分区统计图等,实现采空区全方位沉陷监测。为煤矿煤炭资源开采、地表下沉监测、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LiDAR 点云滤波 沉陷监测 沉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改进型PIM矿山采空区沉降模型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毛嘉骐 李素敏 +2 位作者 成睿 张龙宇 沈显名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利用InSAR监测矿山采空区地表沉降的过程中易在沉降中心周围产生失相干现象,导致形变结果缺失,无法获取准确的沉降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InSAR与PIM(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的监测方法,以云南省玉溪市大红山铁矿地下... 利用InSAR监测矿山采空区地表沉降的过程中易在沉降中心周围产生失相干现象,导致形变结果缺失,无法获取准确的沉降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InSAR与PIM(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的监测方法,以云南省玉溪市大红山铁矿地下采区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出时序InSAR累积沉降量,并提取其沉降区边缘的高相干点,结合少量沉降中心水准点,利用改进型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获取PIM参数,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建立采空区地表整体沉降区模型,利用少量水准点数据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沉降区分布与实际相吻合,其沉降区监测精度比单独使用时序InSAR或PIM的更高,可用于矿区地表沉降信息的准确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改进型PSO PIM 地表沉降 形变监测 沉降模型
下载PDF
北京大兴规划新城地面沉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萌 陈刚 +2 位作者 黄骁 王文霞 郑小燕 《城市地质》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大兴规划新城地面沉降发育特点、成因机理及影响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了地面沉降发展趋势,为未来新城建设规划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含水层 压缩层 沉降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长曲线的互层状盐岩储气库地表沉降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志荣 王泉更 +2 位作者 石茜茜 秦礼君 张利民 《工程勘察》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地表沉降是影响地下储气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和计算沉降量是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平顶山盐田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分析沉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chnute生长曲线的沉降计算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 地表沉降是影响地下储气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和计算沉降量是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平顶山盐田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分析沉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chnute生长曲线的沉降计算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对薄层状盐穴储气库地面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储气压力为10MPa的40万方储气库,在蠕变5a、10a、15a、20a和30a之后,中心点沉降分别为26.4mm、50.4mm、58.5mm、61.9mm和65.1mm。预示着互层状盐岩地下溶腔的围岩比较稳定,不会造成上覆地层的大规模移动,研究成果对盐岩储气库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状盐岩 盐田储气库 地面沉降 沉降模型
下载PDF
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旺 屈正一 +2 位作者 程立朝 郭翔宇 李文贵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1-5,11,共6页
为了研究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与控制,以邢台矿为背景,基于概率积分法与弹性地基理论,建立了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得到了地表沉陷值的理论解,采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初始充填率为80%、85%、90%和95%四种情... 为了研究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与控制,以邢台矿为背景,基于概率积分法与弹性地基理论,建立了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得到了地表沉陷值的理论解,采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初始充填率为80%、85%、90%和95%四种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对不同初始充填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值和下沉系数以及不同推进阶段的覆岩及地表沉陷盆地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积分法与弹性地基理论建立的沉陷预计模型对地表沉陷进行预计的方法是可行的,为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比垮落法开采,固体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平均降低了93.18%~93.33%,提高初始充填率,降低充填体欠接顶量,能有效控制地表沉陷;揭示了不同推进阶段的工作面覆岩和地表沉陷盆地运移规律,为地表构建筑物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模型 固体充填 地表减沉 岩层移动
下载PDF
煤矿“三软”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礼 王明远 +1 位作者 刘晓攀 王晓晨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7期272-277,共6页
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移动规律是进行“三下”采煤研究、煤矿采动损害评价及建筑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三软”煤层储量在我国煤矿开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采动地表移动规律有其自身特点。以梁北矿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 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移动规律是进行“三下”采煤研究、煤矿采动损害评价及建筑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三软”煤层储量在我国煤矿开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采动地表移动规律有其自身特点。以梁北矿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阐明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断机理,理论解释了工作面开采后地表下沉机理,为梁北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及类似地质条件矿区的地表破坏预计及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地表移动观测站 关键层 下沉模式
下载PDF
块段开采时覆岩与地表沉降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立新 王金庄 邢安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40,共8页
考虑覆岩中某层厚而坚硬的控制岩层为托板,揭示了块段开采时覆岩与地表的沉降模式;以连续介质弹塑性力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了煤柱、煤柱上方岩体及下方底板的应力应变规律,从而导出了地表最大沉降量各分量的预计公... 考虑覆岩中某层厚而坚硬的控制岩层为托板,揭示了块段开采时覆岩与地表的沉降模式;以连续介质弹塑性力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研究了煤柱、煤柱上方岩体及下方底板的应力应变规律,从而导出了地表最大沉降量各分量的预计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段开采 托板 地表 沉降 采煤
下载PDF
改进浮点编码遗传算法在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任伯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7,81,共4页
针对浅埋隧道地表出现沉降问题,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然后提出改进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确定沉降模型参数,该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能求得最优化问题全局精确解 工程实例表明它不仅能解决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参数优化问题,而... 针对浅埋隧道地表出现沉降问题,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然后提出改进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确定沉降模型参数,该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能求得最优化问题全局精确解 工程实例表明它不仅能解决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参数优化问题,而且优化结果好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改进浮点编码遗传算法 沉降模型 参数优化
下载PDF
隧道盾构过程中土体沉降数学模型研究
12
作者 王桂花 周记国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隧道的直径越来越大,在开挖的过程之中会导致土体的变形,从而导致地表的沉降,在探索的表沉降量的过程之中,提出了六种数学模型,针对某一种特殊地质,对这六种数学模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在对于这种地质条件下,最...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隧道的直径越来越大,在开挖的过程之中会导致土体的变形,从而导致地表的沉降,在探索的表沉降量的过程之中,提出了六种数学模型,针对某一种特殊地质,对这六种数学模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在对于这种地质条件下,最适合的数学模型,从而对工程实践会起到很好的指导和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盾构 沉降模型 实测值
下载PDF
路堤荷载下带帽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
13
作者 刘天福 高胜利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期146-147,共2页
首先对带帽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进行了简述,并从复合地基和复合桩基两个方面分析了该类型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各种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一些对工程应用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带帽桩—网复合地基 沉降计算 面积置换率 沉降模式
下载PDF
地铁施工中地面沉降预测研究
14
作者 徐耀鉴 尹灏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本文对地铁隧道施工中地面沉降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这些模型,结合数值分析软件,对具体工程的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对于后续施工工艺的选择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沉降模型 数值分析 预测
下载PDF
高地隙底盘沉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5
作者 林伟 石毅新 +1 位作者 蒋蘋 胡文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3-628,共6页
针对南方水田泥脚深致作业机械行驶通过性差的问题,以高地隙动力底盘(离地间隙为1100~1500 mm)为研究对象,通过牵引性能试验,研究水田动力底盘的沉陷特性。在载荷800~1100 kg条件下,以车轮载荷和滑移率为试验变量,以车轮沉陷系数、驱动... 针对南方水田泥脚深致作业机械行驶通过性差的问题,以高地隙动力底盘(离地间隙为1100~1500 mm)为研究对象,通过牵引性能试验,研究水田动力底盘的沉陷特性。在载荷800~1100 kg条件下,以车轮载荷和滑移率为试验变量,以车轮沉陷系数、驱动系数和挂钩牵引力系数为试验指标,建立了高地隙底盘沉陷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中挂钩牵引力系数与驱动系数成正比,与沉陷系数成反比;利用田间试验获得该模型修正参数,修正系数为–0.30~–0.19,与载荷呈正相关,拟合值与田间试验值的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隙底盘 牵引性能 沉陷预估 挂钩牵引力
下载PDF
中国地面沉降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8
16
作者 薛禹群 张云 +1 位作者 叶淑君 李勤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5-593,共9页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东、中部 1 7个省市 ,总面积超过 5× 1 0 4 km2 ,同时在 1 7个省市出现成因上与它有关的地裂缝 ,危害是多方面的。沉降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部地区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我国地面沉降有下列特点 :过...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东、中部 1 7个省市 ,总面积超过 5× 1 0 4 km2 ,同时在 1 7个省市出现成因上与它有关的地裂缝 ,危害是多方面的。沉降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部地区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我国地面沉降有下列特点 :过量开采地下水是主要原因 ;各土层变形量既与其压缩性有关 ,也与它本身的厚度有关 ;砂土变形基本特征是压缩过程中总的应力与应变关系为非线性 ,压缩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并包含有蠕变 ;水位恢复到开采前水平 ,沉降仍在继续 ,存在滞后等。从目前研究 ,特别是模拟研究的现状出发 ,指出存在 8个方面的不足 ,进而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 6个科学问题 ,为提高我国的研究水平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地面沉降模型 塑性变形 蠕变
下载PDF
我国地面沉降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66
17
作者 薛禹群 张云 +4 位作者 叶淑君 吴吉春 魏子新 李勤奋 于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地面沉降主要有(1)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和(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两种类型。不仅不同的土层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在不同地点的同一土层也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同一地点同一土层在不... 地面沉降主要有(1)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和(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两种类型。不仅不同的土层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在不同地点的同一土层也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同一地点同一土层在不同时期的变形特点也不尽相同。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根据土层实际变形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才能模拟出真实的地面沉降情况。解决耦合问题和垂向、水平向尺度不同带来的困难也是正确模拟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应力应变关系 区域地面沉降模型 多尺度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海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中土层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叶淑君 薛禹群 +2 位作者 张云 李勤奋 王寒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根据上海大量地面沉降和水位观测资料,结合室内实验,首次系统分析了上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各土层的变形特征及地面沉降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发现上海各土层变形特征差异很大,同一土层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变形特征差... 根据上海大量地面沉降和水位观测资料,结合室内实验,首次系统分析了上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各土层的变形特征及地面沉降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发现上海各土层变形特征差异很大,同一土层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变形特征差异也很大。地面沉降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土层压缩量的垂向分布,从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浅部土层压缩为主转变为90年代之后以深部和浅部土层压缩为主。这些研究成果将为上海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中各土层沉降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面沉降模型 变形特征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蠕变 滞后
下载PDF
我国地面沉降模拟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39
19
作者 薛禹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5,共5页
我国现有模型有下列特点:水流模型都是准三维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都是常数,沉降模型采用线弹性模型,水流模型和沉降模型的耦合分二步进行。因此,模型还存在难以精确刻画由弱透水层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不符合准三维模型的应用条件。水流方... 我国现有模型有下列特点:水流模型都是准三维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都是常数,沉降模型采用线弹性模型,水流模型和沉降模型的耦合分二步进行。因此,模型还存在难以精确刻画由弱透水层释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不符合准三维模型的应用条件。水流方程应是一个变系数的动态水流方程,渗透系数、贮水率不应视为常数。土层压缩非线性,有蠕变、塑性变形存在,沉降模型采用线弹性模型不适合,对土层厚度变化大的地区沉降模型必须是三维的,滞后现象必须克服。如何描述引起地裂缝的水平位移,分两步进行的耦合不合适,要做到水流模型与沉降模型的真正耦合等八个方面的步骤。本文提出分三步进行的解决方案:首先采用三维水流模型,以便不仅给弱透水层建立方程,还能考虑它的各向异性,参数值能随着土层的变形沉降而不断改变。沉降模型为能考虑蠕变、塑性变形的非线性模型;水流模型和沉降模型要做到能真正耦合。其次,解决滞后问题。最后,建立三维沉降模型,考虑水平位移和地裂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模型 沉降模型 耦合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塑性变形 蠕变 水流模型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型系统集成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锁忠 马千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10,13,共4页
本文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S.A.Leak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 本文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S.A.Leak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进行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运动模拟和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和设计。从GIS、GMS和Compac概念模型供需要求,分析说明集成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思路,且对集成系统的多种数据兼容性、数据分析处理及集成计算、结果可视化和构件化修改功能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模型 集成系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