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日利亚深水区海底扇沉积模式成因探讨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2
1
作者 吕明 王颖 陈莹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75-282,共8页
尼日利亚深水区地貌形态、层序地层结构、钻井岩性及岩心特征、三维地震振幅图等资料显示,深水沉积以低位海底扇为主。浊流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了扇状的朵叶和分枝状的水道体系,还通过其内部环流形成高弯度的水道体... 尼日利亚深水区地貌形态、层序地层结构、钻井岩性及岩心特征、三维地震振幅图等资料显示,深水沉积以低位海底扇为主。浊流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了扇状的朵叶和分枝状的水道体系,还通过其内部环流形成高弯度的水道体系。浊积水道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坡度控制,其中高弯度水道主要发育在缓坡地段。区内陡缓相间的阶梯状地形使海底扇总体呈拉长状,其中上扇区以水道为主,下扇区以朵叶为主,中扇区为水道与朵叶的叠合体,且视海平面变化和物源的供应情况而出现活动、前积与废弃、退积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水道、决口扇、决口朵叶以及各类侧向或垂向叠加复合体是区内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根据重力流水道及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的沉积模式,能够使该区储层研究更加准确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利亚深水区 海底扇 重力流 高弯度水道 沉积模式 成因 勘探意义
下载PDF
海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金翔龙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3,共8页
海洋地球物理的海底探测技术在 2 0世纪里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进展。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是实现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包括水面船只和水下探测系统的精确定位。现代水面船只定位依赖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主的... 海洋地球物理的海底探测技术在 2 0世纪里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进展。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技术是实现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包括水面船只和水下探测系统的精确定位。现代水面船只定位依赖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为主的导航定位系统 ;水下定位系统主要发展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 (USBL)、短基线定位系统 (SBL)和长基线定位系统 (LBL)等。海洋重力测量系统的主体技术得到改进 ,陀螺稳定平台广泛采用光纤陀螺技术 ,开发出改正交叉耦合效应的新技术 ,系统实现数字化控制 ,卫星测高技术引入海洋重力测量领域。海洋地磁测量发展出光泵式测量技术、多分量测量技术和梯度测量技术 ,近数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海底声学探测技术有多波束测深技术、声纳侧扫技术和浅层剖面测量技术等 ,这些技术已经在当代海底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等方面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里 ,海洋地球物理仍然保持着前沿科学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球物理 海底探测 导航定位 海洋重磁测量 海底声学探测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3-2重力流储层超压气田气藏性质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俊峰 裴健翔 +2 位作者 王立锋 朱建成 张伙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东方13-2气田是近期在莺歌海盆地发现的超压大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700×108 m3。产层黄流组一段是邻近莺西斜坡的盆内坡折带所控制的重力流海底扇沉积,发育向东方1-1底辟构造翼部上超尖灭的构造-岩性圈闭,水道砂分布广、厚... 东方13-2气田是近期在莺歌海盆地发现的超压大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700×108 m3。产层黄流组一段是邻近莺西斜坡的盆内坡折带所控制的重力流海底扇沉积,发育向东方1-1底辟构造翼部上超尖灭的构造-岩性圈闭,水道砂分布广、厚度大、物性优,岩心平均孔隙度17.30%,平均渗透率42.3 mD,为高温超压弹性边水大气藏,天然气组分优良。东方13-2"整装、优质、高产"大气藏的形成具有以下优越条件:1东方13-2气藏处于西物源重力流源-汇轴向区,为"甜点"储层集中发育部位;2海底扇水道多期切割,水道砂横向均质,形成阁楼式超大储集空间;3底辟侧翼较低部位盖层破坏程度低,有利于天然气动平衡保存;4大型砂体低幅超覆,有利于大面积捕获油气,实现高效疏导。基于以上诸因素高效匹配导致该区大型天然气田形成,也为中国海域高温超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一个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13-2 超压气田 海底扇 储层物性 气藏特征 天然气组分 勘探启示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左倩媚 张道军 +4 位作者 王亚辉 李伟 陈杨 何小胡 党亚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16,共12页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多属性融合技术、方差体切片、三维地貌砂体镂空等综合技术手段,精细刻画了海底扇砂体的空间分布特...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多属性融合技术、方差体切片、三维地貌砂体镂空等综合技术手段,精细刻画了海底扇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是由陆架区的砂体滑塌并二次搬运形成,形成过程具有多期次性。受不同物源的影响,海底扇岩性和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海底扇岩性及沉积构造具有砂质滑塌、碎屑流、浊流和深水底流改造的特征。海底扇的沉积微相、厚度、砂泥比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直接控制了地震振幅反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并被后期泥质水道切割分块形成多个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深水区海底扇砂体发育区烃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关系和圈闭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新近系 海底扇 沉积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Evolution of deep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0
5
作者 WANG Zhenfeng JIANG Tao +3 位作者 ZHANG Daojun WANG Yahui ZUO Qianmei HE Weij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number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These oil/gas fields demonstrate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number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These oil/gas fields demonstrate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deep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re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clastic reservoirs. Integration between seismic and borehole data were necessary to best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of these deepwater reservoirs. Geochemical and paleobiological evidence from discrete samples was also applied to document specific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Qiongdongnan Basin has existed as a thriving marine environment since Oligocene, when several rifting depressions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Qiongdongnan Basin. Triggered by the faults activities, several distinct provenances supplied the coarse sediments, transporting and depositing them in deep parts of the rifting depressions. A fan delta system then formed nearby the source in the deeper area of these rifting depression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Qiongdongnan gradiationally became deepwater since early Miocene. Consequently, abundances of sediments were transported from Hainan Island and Southern Uplift, and then sunk into the basin center. The submarine fans revealed by many boreholes in this area verified them as good reservoir. Because the area reached its lowest sea level at late Miocene and the Southern Uplift subsidenced under sea level, not providing any sediment, so that the carbonate mesa and biorhythms characteristic of this area also developed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e west part of Qiongdongnan Basin, sediments transported from Vietnam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the Tibetan Uplift. Consequently, a central canyon developed along the center of Qiongdongnan Basin, 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by several boreholes as a favorable hydrocarbon reservoir.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deep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evolution is potentially highly beneficial to fu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water environment Qiongdongnan Bas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central canyon submarine fan
下载PDF
0.1Hz^30kHz频段电波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勇 孙景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1期36-41,共6页
对0.1Hz^30 kHz频段电波特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对潜通信、无线电物理和大地电磁探测等专业技术的特点,论述低频段在对潜通信、地下通信、电磁波随钻测量、地下和海洋资源探测、地震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情况,促进该频段在... 对0.1Hz^30 kHz频段电波特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对潜通信、无线电物理和大地电磁探测等专业技术的特点,论述低频段在对潜通信、地下通信、电磁波随钻测量、地下和海洋资源探测、地震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情况,促进该频段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潜通信 地下通信 大地电磁探测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of submarine slopes in the area of the test production of gas hydra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8
7
作者 Yao-hong Shi Qian-yong Liang +3 位作者 Jiang-pin Yang Qing-meng Yuan Xue-min Wu Liang Kong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GHB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submarine hydrate-bearing slope (SHBS) was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est pr...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GHB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submarine hydrate-bearing slope (SHBS) was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est production of gas hydrat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SRFEM) was introduced to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ubmarine slopes for the safety of the test production. Two schemes were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four target wells.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the hydrate dissociation region and the design of four working conditions, the range and degree of hydrate dissoci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the test production were simulated. Based on the software ABAQUS, 37 FEM models of SHBS were set up to analyze and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submarine slopes in the area of the test production. Necessary information such as safety factors,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submarine slope area is stable before the test production, and the safety factors almost remains the same during and after the test production. 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test production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area of the test production and the submarine slopes in the area are stable during and after the tes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HYDRATE test PRODUCTION Strength redu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submarine slope Stability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Sea China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相 被引量:7
8
作者 蔡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共9页
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物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 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物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滨海、浅海、三角洲、半深海、海底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在三亚组沉积期是中国南海北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海盆,在古地貌、物源输入等2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海底扇,厚度大,物性好,沿中央坳陷带轴向展布。三亚组大面积海底扇的发育形成了长昌凹陷最大规模的优质储层,具有成藏的独特优势,其与构造叠合所形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最现实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坳陷型海盆 物源体系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田冬梅 姜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7-1127,共21页
【目的】深水水道是沉积物“源-渠-汇”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其通过浊流将数十亿吨陆源碎屑物质输送到深水环境,已成为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方法】通过回顾国内外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深水水道内流体性质、... 【目的】深水水道是沉积物“源-渠-汇”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其通过浊流将数十亿吨陆源碎屑物质输送到深水环境,已成为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方法】通过回顾国内外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深水水道内流体性质、沉积充填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等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和结论】(1)在明确浊流在不同研究领域特有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Re、Fr和Ri的介绍阐明了浊流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而分析了重力流流体形态、速度、密度和湍流结构。(2)水道内沉积颗粒开始运动需克服临界剪切力,其与颗粒直径、流体深度、颗粒密度或形状、泥沙表面粗糙度、颗粒粒度非均质性和沉积物黏性等相关;流体动力学机制对水道弯曲度、天然堤形成过程、沉积物分布和充填特征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直接观测、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是水道沉积动力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阐明了每种方法在揭示水道内流体结构方面的贡献。(4)讨论了未来深水水道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热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 沉积动力学 沉积过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近海海底断裂探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再宁 晏琮良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根据某近海工程选址海域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成果,通过水域多道地震勘探和单道地震勘探方法的相互补充与印证,论述了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海底断裂探测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基于2种地震勘探成果的地震时间剖面中有效反射相位特点,结合地质资... 根据某近海工程选址海域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成果,通过水域多道地震勘探和单道地震勘探方法的相互补充与印证,论述了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海底断裂探测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基于2种地震勘探成果的地震时间剖面中有效反射相位特点,结合地质资料分析,推断了目标海域海底断裂的上断点深度、断裂两侧基岩面落差、断裂倾向等特征,并根据相邻测线断点的对应和相似性确定断裂带走向、性质和规模,并对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断裂 地震勘探 多道及单道 北黄海 辽宁
下载PDF
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与海底探测声学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91
11
作者 金翔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43-1249,共7页
海洋地球物理以物理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占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系统.20世纪地球科学迅猛发展,它的重大进展是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出现和海底大洋的发现,以及前者所引发的地球科学思想革命,从固定论向活动论的思维转变.海底研究对... 海洋地球物理以物理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占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系统.20世纪地球科学迅猛发展,它的重大进展是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出现和海底大洋的发现,以及前者所引发的地球科学思想革命,从固定论向活动论的思维转变.海底研究对于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极为巨大,而海洋地球物理是推动海底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动力.海洋地球物理在20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中有过辉煌的成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21世纪里,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仍然保持着前沿科学的地位,继续推动着地球科学的进展.目前的海底探测主要还是依赖于声学探测技术.水下声学定位技术是实现水下探测系统精确定位和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传统性的海洋地震探测技术是研究海底构造与海洋岩石圈深部结构和寻找海底矿产的主力技术,它近年来无论在海上采集技术还是数据处理技术方面都发展得很快.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测图和海底地层剖面测量等则是近数十年快速发展起来探测海底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在当代海底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以及海洋军事活动等方面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球物理 海底科学 海底探测声学技术
下载PDF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被引量:56
12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1 位作者 金玮 冉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6,共10页
深海沉积理论的进展主要涉及"鲍玛序列"、浊流、砂质碎屑流和深海层序地层四方面。以Shanmugam为代表认为:"鲍玛序列"并非唯一浊流产物,可含有砂质碎屑流、浊流、内潮汐、内波、等深流多种流体作用的结果;过去识别... 深海沉积理论的进展主要涉及"鲍玛序列"、浊流、砂质碎屑流和深海层序地层四方面。以Shanmugam为代表认为:"鲍玛序列"并非唯一浊流产物,可含有砂质碎屑流、浊流、内潮汐、内波、等深流多种流体作用的结果;过去识别的"鲍玛序列"A段有浊流也有相当部分是砂质碎屑流成因,B—D段交错层理则是底层牵引流沉积产生的;只有浊流的沉积物才能称为浊积岩;"高密度浊流"是指砂质碎屑流而不是浊流;浊流是一种有牛顿流和紊乱状态的沉积物重力流;浊积岩没有复杂的颗粒悬浮层和碎石浮层,不发育逆粒序。Shanmugam等关于"鲍玛序列"这一新解是深海沉积学理论的一个进步。深海牵引流过去数十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理论与实践脱节。深海层序地层是深海沉积理论进展的另一个方面,层序界面类型、体系域沉积有自身的独特性:层序界面至少存在斜坡侵蚀面、低水位下超面和水下沉积间断面三种;当沉积背景以陆源碎屑为主时,LST主要为盆底扇,TST和早期HST表现为非钙质远洋沉积,晚期HST一般不发育;当碳酸盐沉积为沉积背景时,LST主体为碎屑流和跨塌蹦落沉积或淡水透镜体,TST和早期HST为钙质细粒沉积,晚期HST可能存在有较小规模的钙屑海底扇。建议慎重解释"鲍玛序列",审视"浊积扇"理论,废弃"浊积扇"概念,加强深海牵引流沉积机理方面的研究;LST浊积砂体、砂质碎屑流形成的块状不规则砂体、深海牵引流砂体可在深海储层预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势,深海沉积作用及其过程的精细研究在指导深海油气勘探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玛序列 重力流 牵引底流 深海扇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深海沉积
下载PDF
莺-琼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储集体发育条件、沉积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有利方向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振峰 裴健翔 +3 位作者 郝德峰 王亚辉 王立锋 朱继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共9页
重点分析了莺-琼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储集体发育的必要条件与沉积特征,明确了该区大型储集体发育规律及有利勘探区带。充足的物源供给、区域性相对海平面的大幅下降、适宜的古地貌条件以及频繁的构造运动等因素的有机耦合造就了莺-琼... 重点分析了莺-琼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储集体发育的必要条件与沉积特征,明确了该区大型储集体发育规律及有利勘探区带。充足的物源供给、区域性相对海平面的大幅下降、适宜的古地貌条件以及频繁的构造运动等因素的有机耦合造就了莺-琼盆地中新统主要发育海底扇和轴向水道这2种大型储集体。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东方区、乐东-陵水凹陷发育大规模海底扇;晚中新世黄流组沉积时期,东方区和乐东区均发育大型海底扇(群),与此同时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体系、莺歌海盆地乐东10-1水道体系亦较发育。钻井揭示,莺-琼盆地中新统大型海底扇和峡谷水道内充填的水道砂储层物性均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储层。圈闭、烃源与运移条件等综合分析认为,莺-琼盆地近海深水区是获得规模储量的成熟区,崖城区是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现实区,莺歌海凹陷及周边是下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中新统 大型重力流储集体 海底扇(群) 峡谷水道 发育条件 沉积特征 天然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Late Miocen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9
14
作者 WANG YingMin XU Qiang +5 位作者 LI Dong HAN JianHui LU Ming WANG YongFeng LI WeiGuo WANG HaiR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4期1488-1494,共7页
A huge submarine fan is discover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seismic and borehole data in the binding site of Yinggehai basin and Qiongdongnan basin 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fan,mainly formed during Late ... A huge submarine fan is discover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seismic and borehole data in the binding site of Yinggehai basin and Qiongdongnan basin 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fan,mainly formed during Late Miocene (Huangliu period) has an area over 10000 km 2 and maximum thickness of over 2000 m.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wedge-shaped oblique progradation configuration on the dip profile and a hummocky bidirectional progradation configuration on the strike profile.The core and Logging data from the well YC35-1-2 located in the front side of the fan indicate that sandy gravity flow deposits are predominant in lower Huangliu Formation and change to interbeds of sand and mud in upper Huangliu Formation.The fan is interpreted as a sand/mud-rich submarine fa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thy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uangliu period.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rovenance indicates that neither the Guiren Uplift in the west nor the Hainan Uplift in the north can serve as the major provenance for the submarine fan.The provenance is considered to be from the Red River,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of the Huangliu Formation in Yinggehai basin.The fan is thus named as "Red River submarine fan".The Red River depositional system consists of th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the Red River delta,and associated submarine canyons.The discovery of th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evolvement of Red River Fault Zone.Furthermore,it also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南海西北部 晚中新世 海底扇 中国 莺歌海盆地 配置文件 青藏高原隆升
原文传递
海底岩溶盾构隧道勘察、设计及岩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隧道为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华贵 何一韬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0-1835,共6页
海底岩溶隧道勘察、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大连市地铁5号线海底岩溶大直径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跨孔CT物探+钻探"的海底隧道岩溶勘察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海底岩溶隧道加固范围,通过抗浮计算确定岩溶隧道基底... 海底岩溶隧道勘察、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大连市地铁5号线海底岩溶大直径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跨孔CT物探+钻探"的海底隧道岩溶勘察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海底岩溶隧道加固范围,通过抗浮计算确定岩溶隧道基底加固标准,提出海底岩溶的海面预处理具体实施方案和盾构针对性设计方案,从而形成一整套海底岩溶盾构隧道勘察、设计及岩溶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盾构隧道 岩溶 岩溶勘察 岩溶处理 盾构设计 跨孔CT物探+钻探
下载PDF
深海扇油气勘探综述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大伟 李德生 +1 位作者 陈长民 黄慧鹏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深海扇是在大陆坡海底峡谷前缘,由陆源碎屑物经浊流作用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洋底堆积而成的扇形或锥形沉积体,一般可分为上部扇、中部扇、下部扇等单元。深海扇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物源区的气候等因素的控... 深海扇是在大陆坡海底峡谷前缘,由陆源碎屑物经浊流作用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洋底堆积而成的扇形或锥形沉积体,一般可分为上部扇、中部扇、下部扇等单元。深海扇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物源区的气候等因素的控制。世界许多大河口外都发育有大型深海扇,其中最大的为孟加拉深海扇。深海扇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陆地和浅海区油气发现难度的增大及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深水勘探逐渐成为热点。深海扇和相关油气藏可能成为今后几十年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前沿。目前,国际上深海扇油气勘探已取得空前成功,已有6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水油气勘探,但在我国尚属新的勘探领域。南中国海可能发育诸多具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深海扇,目前已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发现荔湾3-1气田。由于沉积成因机理和油气成藏规律的特殊性,深海扇油气勘探与陆地及浅海区的油气勘探有着显著差异。深海勘探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和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扇 油气 勘探 南中国海 荔湾3-1 前景
下载PDF
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研究——杭州湾海底管线状态检测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姜小俊 刘仁义 +3 位作者 刘南 胡建炯 程亮 张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9-1742,共4页
针对强潮地区海底管线危险性大、且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考虑到海底管线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管线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方法选择了侧扫声纳系统、浅地... 针对强潮地区海底管线危险性大、且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测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强潮地区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方法,考虑到海底管线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管线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方法选择了侧扫声纳系统、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等海底声学探测技术.在简要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之后,进行了海底管线状态检测流程的设计,并介绍了各类声学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基于空间参考的声学数据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两种检测成果表达方式,即基于图表二维表达方式和基于ESRI公司的ArcEngine组件的三维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地区 海底管线状态检测 海底声学探测 检测成果表达
下载PDF
正常曲流河道与深水弯曲水道的特征及异同点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岳宏 于兴河 +5 位作者 刘玉梅 赵厚祥 李胜利 谭程鹏 戴明建 李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81,共10页
深水弯曲水道是深水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深水油气勘探、评价与开发过程中十分复杂且备受重视的储集体。近10年来,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应用、现代深海调查、古代露头以及实验流体数值模拟的研究,在深水水道沉积体认识方面不断... 深水弯曲水道是深水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深水油气勘探、评价与开发过程中十分复杂且备受重视的储集体。近10年来,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应用、现代深海调查、古代露头以及实验流体数值模拟的研究,在深水水道沉积体认识方面不断有新进展和新发现,陆续在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等地发现了大型深水油气田。简述了正常曲流河道与深水弯曲水道两种沉积环境在形成背景、岩性特征、成因机制、地震响应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沉积充填演化以及流体流变学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道 深水弯曲水道 深水扇 沉积物重力流 构型要素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声学水面无人艇在浅水海底地貌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勇航 单晨晨 +4 位作者 苏明 刘文涛 雷亚平 温明明 蔡鹏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9-226,共8页
水面无人艇(USV,Unmanned Surface Vehicle)具有吃水浅、灵活机动、安全高效的特点和优势,日益成为浅水调查的重要手段。对于常规船只和考察人员不能到达的浅水环境的调查,无人艇具有填补甚至替代的价值和意义。C-Worker 4水面无人艇平... 水面无人艇(USV,Unmanned Surface Vehicle)具有吃水浅、灵活机动、安全高效的特点和优势,日益成为浅水调查的重要手段。对于常规船只和考察人员不能到达的浅水环境的调查,无人艇具有填补甚至替代的价值和意义。C-Worker 4水面无人艇平台搭载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浅层剖面声学系统,运用脉冲同步控制和发射频率差异化配置的方法实现数据同步采集,旨在提高调查效率、优化调查方法和节约成本。基于2019年在海南岛澄迈湾1.2~22 m浅水环境的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表明其采集数据可靠性高,能清晰识别海底沙波、波纹、礁石、埋藏河道、港池、航道、拖痕等微地貌单元。研究证实水面无人艇搭载多源声学系统同步测量可提供精细、立体、可靠的海底地貌基础资料,服务于海岸带地质调查、资源开发、工程建设、水运交通和国防安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海底地貌 立体探测 多波束 侧扫声呐 浅层剖面
下载PDF
磁探潜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朝阳 刘济民 杨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7,共10页
基于潜艇空间磁场的磁探潜技术是各介质中探测潜艇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探测能力主要与磁探测系统的灵敏度及噪声抑制能力有关。灵敏度由磁探仪本身决定,噪声抑制能力与磁探仪运用方式及信号处理技术有关。对磁探仪技术、磁探仪运用方式及... 基于潜艇空间磁场的磁探潜技术是各介质中探测潜艇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探测能力主要与磁探测系统的灵敏度及噪声抑制能力有关。灵敏度由磁探仪本身决定,噪声抑制能力与磁探仪运用方式及信号处理技术有关。对磁探仪技术、磁探仪运用方式及磁探测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突破传统磁探测技术的探测新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其未来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潜战 磁异常 磁探仪 磁探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