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下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耀琴 陆璐 +1 位作者 谷华运 王蕙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8,86,共4页
用NSE-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小鼠、猫,猴和人的颌下腺进行了比较观察。在大鼠和小鼠的颌下腺中,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颗粒曲管细胞。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细胞呈中度阳性反应。猫,猴和人的颌下腺没有颗粒曲管,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纹... 用NSE-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小鼠、猫,猴和人的颌下腺进行了比较观察。在大鼠和小鼠的颌下腺中,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颗粒曲管细胞。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细胞呈中度阳性反应。猫,猴和人的颌下腺没有颗粒曲管,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细胞。对这些NSE阳性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属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神经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成荫 汪悦 +3 位作者 孙丽霞 晏婷婷 陶依凤 吴素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OD小鼠麦冬多糖灌胃,并设置羟氯喹阳性对照组,最后用ELISA法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并对小鼠的颌下腺做HE染色,用RT-PCR法检测颌下腺IFN-γ与IL-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模型相...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OD小鼠麦冬多糖灌胃,并设置羟氯喹阳性对照组,最后用ELISA法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并对小鼠的颌下腺做HE染色,用RT-PCR法检测颌下腺IFN-γ与IL-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模型相比,麦冬多糖能降低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度,并可修复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结论: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多糖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下载PDF
下颌下腺阳性结石的锥形束CT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游梦 许来青 +3 位作者 姜曚 李娜 刘媛媛 王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结石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的特征。方法收集84例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与性别,以及CBCT影像资料,记录影像资料中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以及位置情况,再进一步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有阳性结石128个,22例患者(占26.19%)具有多发结石;结石形态可分为点状、类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以及不规则形,其中椭圆形最多;结石大小与其水平位置相关,越靠后的结石,其大小具有增大的趋势;发生在导管前段的结石有50个(占39.06%),发生在导管后段的结石有78个(占60.94%),结石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间存在相关性(P<0.000 1)。结论 CBCT对下颌下腺结石各项特征的评估,以及辅助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涎石病 锥形束CT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颌下腺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维善 孙庆顺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颌下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然后1月、3月分别取材制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1月时体重(248.40...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颌下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然后1月、3月分别取材制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1月时体重(248.40±14.96)g,血糖(5.53±0.76)mmol/L,实验组1月体重(163.45±10.43)g,血糖(24.21±6.28)mmol/L,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3月时体重(360.75±18.60)g,血糖(5.51±0.78)mmol/L,实验组3月时体重(138.45±8.60)g,血糖(28.36±7.43)mmol/L,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颌下腺1月时,颌下腺细胞的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3月时表现为颌下腺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嵴断裂等。结论: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组织出现超微结构改变,且随病程的延长而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嘧啶 颌下腺 超微结构 大鼠
原文传递
涎石成分结构和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顾乐生 冯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 目的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磷灰石、羟碳酸磷灰石和有机物质。结论涎石形成既与细菌感染有关,更与唾液性质(pH值、流速和所含蛋白质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石病 颌下腺 成分 成因 X线衍射仪
下载PDF
一次性18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玉成 熊雪妍 +1 位作者 陈凤山 姚元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18 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流率的改变。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大鼠颌下腺区域,对照组只麻醉不放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插管法提取大鼠颌下腺唾... 目的:观察一次性18 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流率的改变。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大鼠颌下腺区域,对照组只麻醉不放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插管法提取大鼠颌下腺唾液,称取其质量,计算唾液流率,比较两组唾液流率的改变。处死后取颌下腺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形态。结果:放射后实验组进食进水量下降、活动减少。实验组饮水频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唾液流率为(18.64±8.23)μL/min,实验组的唾液流率是对照组的57.42%,为(10.70±2.22)μL/min。HE染色显示,放射后实验组颌下腺细胞变性,间质血管充血,腺泡细胞内的空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放射后大鼠颌下腺唾液流率明显降低,放射后8周,组织学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放疗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分泌功能的远期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放射 唾液流率
下载PDF
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对大鼠离体灌流颌下腺唾液分泌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平 村上政隆 +3 位作者 张前德 丁炜 郭婕 魏睦新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中草药能通过增加唾液的分泌而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本试验研究临床常用养阴清热中药促唾液分泌功能。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用苯巴比妥钠麻醉后,外科分离颌下腺,转移至37℃恒温浴槽。使用蠕动泵(Cole-Palmer)进行灌流。氯化氨甲酰胆碱... 目的:中草药能通过增加唾液的分泌而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本试验研究临床常用养阴清热中药促唾液分泌功能。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用苯巴比妥钠麻醉后,外科分离颌下腺,转移至37℃恒温浴槽。使用蠕动泵(Cole-Palmer)进行灌流。氯化氨甲酰胆碱(CCh)对照灌流后,用缓冲液洗脱,后单独用含中药的缓冲液灌流及中药与CCh联合灌流,观察中药对颌下腺唾液分泌的影响。结果: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单独灌流,大多不能或仅能促进唾液少量分泌,而其灌流时加入CCh,则能明显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分泌曲线呈持续升高平台)。只有丹参在在不加入CCh的情况下也能促进唾液分泌。结论:养阴清热中药对离体颌下腺具有促分泌作用。中药促唾液分泌实验研究将为中药治疗口干症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分泌量 清热活血中药 离体灌流 颌下腺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 唾液腺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乌梅喷雾剂与灌胃剂对大鼠放射性口干症治疗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景云 陈佩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39,58,共7页
目的通过灌胃和喷雾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比较研究乌梅合剂对放射性口干症Wistar大鼠的唾液腺影响作用。方法使用直线加速器照射麻醉后大鼠唾液腺区,建立放射性口干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喷雾及灌胃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组,组内各设阳性对照组(匹... 目的通过灌胃和喷雾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比较研究乌梅合剂对放射性口干症Wistar大鼠的唾液腺影响作用。方法使用直线加速器照射麻醉后大鼠唾液腺区,建立放射性口干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喷雾及灌胃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组,组内各设阳性对照组(匹罗卡品组)、模型组与正常组。连续给药14 d,并在7 d与14 d两个时间点收集大鼠唾液及摘取颌下腺腺体。随后对各组唾液量、腺体指数、成份分析及颌下腺病理变化(HE染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放射后第7天,喷雾组内乌梅组与匹罗卡品组、模型组比较,唾液量增加、颌下腺指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乌梅喷雾组与乌梅灌胃组比较,唾液量增加、颌下腺指数升高,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活性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放射后第14天,乌梅喷雾组较乌梅灌胃组比较,唾液量增加,颌下腺指数升高,均较乌梅灌胃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颌下腺病理观察显示,放射后第7天,乌梅喷雾组与乌梅灌胃组相比,颌下腺腺小叶间隙较小,腺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低,照射后第14天,乌梅喷雾组导管结构破坏及腺体核固缩数量减少。而乌梅灌胃组第7天及14天均显示部分腺体细胞持续发生空泡性坏死,腺体细胞核固缩明显。结论乌梅合剂通过喷雾给药法直接接触大鼠口腔,对大鼠唾液分泌及唾液淀粉酶活性的作用比灌胃给药强,且能促进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细胞病理形态修复,提示对于放射性口干症,喷雾给药比灌胃给药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放射性口干 颌下腺 喷雾 灌胃 大鼠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下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斌 高峻田 +2 位作者 石亮 宋代辉 魏奉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下颌下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各24只,均制作右侧下颌下腺I/R损伤模型。观察组在制模前行IPC,夹闭颌外动脉下颌下腺供血支3 min,再灌注3 m...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下颌下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各24只,均制作右侧下颌下腺I/R损伤模型。观察组在制模前行IPC,夹闭颌外动脉下颌下腺供血支3 min,再灌注3 min,重复3次。以左侧下颌下腺作为对照组。再灌注1、12、24、72 h,取6只大鼠检测各组腺体分泌量、组织学变化、紧密连接结构及M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腺体分泌量、组织形态、紧密连接结构及M受体表达情况均正常。I/R后1、12 h,模型组腺体分泌量明显降低,观察组稍有降低,24h时两组分泌量开始增加,至72 h逐渐恢复正常。模型组腺实质细胞萎缩,间质水肿及炎症浸润,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紧密连接结构破坏,宽度降低,均在再灌注12 h后最为严重,观察组部分腺体组织出现上述情况,且反应较轻。模型组I/R后,M受体水平1、12 h下降明显,观察组稍有下降,72 h时逐渐恢复。结论 IPC对下颌下腺I/R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下颌下腺M受体的表达、保护下颌下腺紧密连接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移植 角膜干燥症
下载PDF
化痰软坚中药对大鼠离体灌流颌下腺唾液分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平 村上政隆 +2 位作者 丁炜 张前德 魏睦新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中草药能通过增加唾液的分泌而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本试验研究临床常用化痰软坚类促唾液分泌功能。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用苯巴比妥钠麻醉后,外科分离颌下腺,转移至37℃恒温浴槽。使用蠕动泵(Cole-Palmer)进行灌流,氨甲酰胆碱(CCh)对... 目的中草药能通过增加唾液的分泌而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本试验研究临床常用化痰软坚类促唾液分泌功能。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用苯巴比妥钠麻醉后,外科分离颌下腺,转移至37℃恒温浴槽。使用蠕动泵(Cole-Palmer)进行灌流,氨甲酰胆碱(CCh)对照灌流,用缓冲液洗脱后,单独用含中药的缓冲液灌流,和中药与CCh联合灌流,通过对分泌速率的统计学分析,观察中药对颌下腺唾液分泌的影响。结果化痰软坚类中药,单独灌流,几乎不能或仅能少量促进唾液分泌,而灌流同时加入CCh,能明显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分泌曲线呈快速升高后有一轻微的下降过程。结论化痰软坚类中药对离体唾液腺具有促分泌作用。中药促唾液分泌实验研究将会为中药治疗口干症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干症 唾液分泌 中药 颌下腺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钢 黄邓高 梁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龄C57小鼠150只,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只。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微小唾液腺细胞小滴,同时阴性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龄C57小鼠150只,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只。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微小唾液腺细胞小滴,同时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A、B、C、D、E亚组),分别给予12 Gy、15 Gy、18 Gy、21 Gy和24 Gy照射剂量。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颌下腺组织结构,检测颌下腺组织重量以及小鼠唾液流量率和唾液淀粉酶。结果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组织腺泡细胞结构均明显受损,但实验组各亚组损伤情况轻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实验组颌下腺重量为(137. 22±20. 15) mg,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0. 05),且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重量[A、B、C、D、E亚组:(150. 03±17. 11) mg、(142. 06±15. 43) mg、(132. 03±17. 04) mg、(124. 06±18. 01) mg、(114. 31±19. 06) mg]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实验组唾液流量率为(71. 16±30. 14)μl/min,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0. 05),而唾液淀粉酶为(751. 07±79. 23)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 <0. 05);实验组各亚组唾液流量率[A、B、C、D、E亚组:(82. 24±12. 03)μl/min、(73. 55±11. 12)μl/min、(62. 20±10. 43)μl/min、(54. 03±12. 22)μl/min、(43. 31±11. 10)μl/min]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而唾液淀粉酶[A、B、C、D、E亚组:(651. 44±80. 14)μ/dl、(702. 24±68. 84)μ/dl、(750. 54±72. 03)μ/dl、(803. 15±80. 22)μ/dl、(845. 20±77. 46)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颌下腺
下载PDF
黄芩中酚性甙类对小鼠颌下腺放射损伤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冼超贵 王汉渝 +3 位作者 利国威 刘甘泉 古模发 李晓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72-775,共4页
探索黄芩中酚性甙类对小鼠颌下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黄芩水提液酸化保温 (80℃ )50min。滤去析出的黄芩酮类 (FSBG) ,水溶液用经典分离得主要有效成分为酚性甙类沉淀物 (I)。用60Co3 5Gy一次全身照射NIH雌性小鼠 ,照前35~45mi... 探索黄芩中酚性甙类对小鼠颌下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黄芩水提液酸化保温 (80℃ )50min。滤去析出的黄芩酮类 (FSBG) ,水溶液用经典分离得主要有效成分为酚性甙类沉淀物 (I)。用60Co3 5Gy一次全身照射NIH雌性小鼠 ,照前35~45min每鼠腹腔注射(I)1 2g/Kg ,并设单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放射后13~17d解剖小鼠取其颌下腺称重并作电镜切片比较各组差异。实验重复3次。结果 :每次实验结果均显示照射前给小鼠腹腔注射 (I)对放射引起的颌下腺损伤有显著防护作用 ,表现为颌下腺重量和单放组有显著差异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差异。结论 :黄芩中酚性甙类对小鼠颌下腺的放射损伤有防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酚性甙类 小鼠 颌下腺 放射损伤
下载PDF
IgG4相关唾液腺炎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伟喆 范亚伟 孟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gG4-RS主要累及下颌下腺和腮腺,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或(和)泪腺的弥漫性无痛性肿大,持续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部分...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IgG4-RS主要累及下颌下腺和腮腺,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或(和)泪腺的弥漫性无痛性肿大,持续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听力下降或听力障碍、鼻窦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近一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唾液腺分泌障碍。大多数患者血清IgG4浓度升高,但不能将其做为诊断的唯一标记物。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多采用下颌下腺活检来诊断。组织病理学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席纹状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IgG4^+/IgG^+浆细胞>40%,且IgG4^+浆细胞/高倍镜视野>10。糖皮质激素被视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临床上常与环磷酰胺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但尚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用药方案。大部分患者短期治疗效果显著,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调整激素剂量。未来仍需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唾液腺炎 糖皮质激素 舍格伦综合征 下颌下腺 泪腺 治疗
下载PDF
CBCT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德乐黑巴特尔 苏尼特 +1 位作者 刘丽 达林泰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颌下腺导管结石病人20例,采用CBCT和彩超联合检查,判断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并且对10例形态较规则的颌下腺导管结石进行测量,与术前CBCT测...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颌下腺导管结石病人20例,采用CBCT和彩超联合检查,判断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并且对10例形态较规则的颌下腺导管结石进行测量,与术前CBCT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CBCT颌下腺导管结石确诊率为100%(20/20),彩超确诊率为80%(16/20)。4例彩超未查出导管结石的病人,经CBCT检查发现1例为腺体内结石,2例为泥沙样不成形钙化程度差的结石,1例导管前端微小结石(〈1mm)。20例均实施手术取石,术中、术后证实位置、形态、大小与术前CBCT检查结果基本吻合。测量10例形态较规则的颌下腺导管结石测量值与CBCT测量值之间误差约在0-0.5mm范围内。结论:CBCT在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术前检查诊断可靠,形态的观察、结石定位及大小的测量比较精准,对临床治疗能提供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唾液腺结石病 下颌下腺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变化及NGF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维善 孙庆顺 +1 位作者 朱建华 王本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变化及糖尿病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0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1、2、3个月时,取大鼠颌下腺HE染色光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变化及糖尿病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0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1、2、3个月时,取大鼠颌下腺HE染色光镜下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GF在颌下腺的表达。结果:随着糖尿病加重,颌下腺出现组织萎缩,腺泡缩小,形态不规则等变化。不同月龄糖尿病大鼠NGF表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结论: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出现部分腺泡萎缩等变化,且随病程的延长而显著;NGF的表达逐渐降低,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的功能降低,而NGF缺乏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推测实验性糖尿病对大鼠颌下腺结构和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颌下腺 NGF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四氧嘧啶
下载PDF
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雪梅 王惠珠 +3 位作者 齐易详 陆云 孙骍 盛晓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用四氧嘧啶建造糖尿病小鼠实验模型。建模8wk后,取小鼠颌下腺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腺泡出现部分萎缩,核固缩的现象,此外,SDH活性下降,LDH活性呈增强趋势。GCT细胞形态... 本文用四氧嘧啶建造糖尿病小鼠实验模型。建模8wk后,取小鼠颌下腺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腺泡出现部分萎缩,核固缩的现象,此外,SDH活性下降,LDH活性呈增强趋势。GCT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但SDH、GPDH及ATPase活性降低。提示:实验性糖尿病对小鼠颌下腺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嘧啶型 糖尿病 颌下腺
下载PDF
放射后炎症反应对大鼠颌下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鹏鑫 麦麦提吐尔逊·阿布都乃比 +4 位作者 吴言辉 古力孜巴·艾海提 费润馨 姚清婷 许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颌下腺放射后炎症反应导致的紧密连接(TJ)蛋白改变及对旁细胞途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1、6、12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接受20 Gy照射,特定时间点检测5 min唾液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 目的:观察颌下腺放射后炎症反应导致的紧密连接(TJ)蛋白改变及对旁细胞途径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射1、6、12周组。对照组未照射,放射组右侧颌下腺接受20 Gy照射,特定时间点检测5 min唾液分泌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claudin-1、claudin-3及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及分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结果:放射后唾液分泌量降低;组织间质水肿增宽、脱颗粒改变、空泡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持续加重;炎症因子水平增加;claudin-1、claudin-3和AQP5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量异常,荧光染色强度减弱。结论:放射后炎症反应可能是颌下腺紧密连接蛋白异常,旁细胞途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炎症反应 颌下腺 旁细胞途径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肥大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学平 贾雪梅 +3 位作者 王盛花 彭彦霄 汪渊 朱华庆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03-10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肥大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4周、12周各6只)、治疗组12只(4周、12周各6只)及对照组6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HE和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TB)染色观...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肥大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4周、12周各6只)、治疗组12只(4周、12周各6只)及对照组6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HE和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TB)染色观察并记数肥大细胞。结果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内肥大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细胞内颗粒密集,平均肥大细胞数为(6.55±4.02)个/HP。实验组大部分肥大细胞胞内颗粒稀疏,有脱颗粒现象。4周平均肥大细胞数为(15.44±5.92)个/HP,12周为(46.67±7.78)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肥大细胞形态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区别,4周平均肥大细胞数为(12.33±1.67)个/HP,12周为(21.71±6.25)个/HP。结论糖尿病可导致下颌下腺内肥大细胞脱颗粒活跃、数量增多,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肥大细胞 下颌下腺 大鼠
下载PDF
大鼠颌下腺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正梅 贾雪梅 +1 位作者 王惠珠 蔡龙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对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ranularconvolutedtubule,GCT)进行观察。方法本文用Ma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发现GCT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有一定差异。此外GCT... 目的对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granularconvolutedtubule,GCT)进行观察。方法本文用Ma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发现GCT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有一定差异。此外GCT细胞呈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免疫反应阳性。结论表明大鼠颌下腺GCT细胞内含有SOM,对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Mallory染色
下载PDF
人颌下腺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昂 杨谨 +2 位作者 王玉新 王一理 司履生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建立人颌下腺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模型。方法 取口腔癌患者未受累及的颌下腺组织块 ,采用机械法和消化法 ,在 10 %血清浓度下 ,分别加入EGF、胰岛素、转铁蛋白等附加因子 ,37℃ ,5 %CO2 开放培养。选用苏木精 -伊红、PAS染色及S... 目的 建立人颌下腺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模型。方法 取口腔癌患者未受累及的颌下腺组织块 ,采用机械法和消化法 ,在 10 %血清浓度下 ,分别加入EGF、胰岛素、转铁蛋白等附加因子 ,37℃ ,5 %CO2 开放培养。选用苏木精 -伊红、PAS染色及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观察证实了体外培养细胞的腺上皮属性 ,细胞在 4d内可保持分化状态和分泌功能 ,可存活 1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研究 颌下腺腺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