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 被引量:61
1
作者 姚占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3,共7页
主观化本质上讲的是一种语义—语用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本文重点讨论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与"说、想、看"的使用过程中共同呈现出的一种从"动作义"到"... 主观化本质上讲的是一种语义—语用演变,即"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本文重点讨论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与"说、想、看"的使用过程中共同呈现出的一种从"动作义"到"认识情态义",再由"认识情态义"到"话语标记"这样一种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过程与Traugott(1989)提到的语义变化三条道路的第三条相一致。我们认为触发这一演变过程的主要因素是:该结构体与其后续成分之间的非现实情态,以及人们在使用人称代词时,所表现出的"自我"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认识情态 话语标记
原文传递
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 被引量:64
2
作者 武果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还"的主观性用法的语义基础是由其表示时间持续的基本意义发展而来的反预期义。反预期义是说话人在期待某事态不再持续时用"还"表示持续的语用推理,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持续的主观态度。"还"的主观性反... "还"的主观性用法的语义基础是由其表示时间持续的基本意义发展而来的反预期义。反预期义是说话人在期待某事态不再持续时用"还"表示持续的语用推理,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持续的主观态度。"还"的主观性反预期义可以解释"还"在现代汉语中的多种固定格式或特殊用法。在当代口语中,不少话语中的"还"兼有客观的持续义和主观的反预期义。"还"共时用法的多义性正是其历时语义主观化过程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持续 反预期 主观化 多义性
原文传递
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席建国 刘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90-199,共10页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 语用标记语是人类语言"语法化"的结果,是语言"主观化"现象的类典型。语用标记语的语用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及动态发展的特征。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语用标记语,如坦言性标记语、阐发性标记语、理据性标记语、断言性标记语、评价性标记语、警示性标记语和补说性标记语主要表达语用信息,具有人类语言元话语功能的一些典型性特征。即使是同一类语用标记语也可表达几种不同微功能。语用标记语对于话语的生成和语篇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标记语 语法化 主观化 认知语境 语用信息
下载PDF
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 被引量:28
4
作者 强星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3,192,共9页
本文以上海话真实口语材料为基础,主要描写、分析了"蛮好"的一种用法:句法功能上,"蛮好"作用于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主句层面发挥作用;语义功能上,"蛮好"具有反叙实性,带"蛮好"的句子是一个违实... 本文以上海话真实口语材料为基础,主要描写、分析了"蛮好"的一种用法:句法功能上,"蛮好"作用于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主句层面发挥作用;语义功能上,"蛮好"具有反叙实性,带"蛮好"的句子是一个违实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蛮好"是上海话中的过去虚拟标记,并从标记等级、主观化、以及库藏类型学的角度跟其他方言中的相关现象做了一些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好 过去虚拟 主观化 库藏类型学
原文传递
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方一新 曾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64-71,共8页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歹 转喻 隐喻 语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的词汇语用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牛保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从词汇语用学视角探讨英语作格句的语用功能实现的机理.英语作格句的语用功能是引导话语参加者.动词的非及物化是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实现的语义基础;受事的主语化是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实现的句法环境.作格句语用功能的实现是触发动... 本文从词汇语用学视角探讨英语作格句的语用功能实现的机理.英语作格句的语用功能是引导话语参加者.动词的非及物化是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实现的语义基础;受事的主语化是英语作格句语用功能实现的句法环境.作格句语用功能的实现是触发动词语义修正的语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句 非及物化 主语化 词汇语用学
下载PDF
表达祈使的“去”在对话语境中的主观化与叹词化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先银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独立使用表达祈使的"去"在互动对话语境中由祈使驱离,发展出表达禁止和话语否定的话语意义,形成一个主观化的梯次等级。伴随"去"的主观化,其发音弱化为qie或者qi,表达对观点的否定感叹,发生了叹词化。"去"... 独立使用表达祈使的"去"在互动对话语境中由祈使驱离,发展出表达禁止和话语否定的话语意义,形成一个主观化的梯次等级。伴随"去"的主观化,其发音弱化为qie或者qi,表达对观点的否定感叹,发生了叹词化。"去"的段首位置和"去"的离开义是"去"叹词化的语法-语义基础。"去"叹词化的机制是情境中的主观化和情态义的转移附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使 话语否定 主观化 叹词化
原文传递
《无问西东》的青春叙事和历史书写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柏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6,共4页
《无问西东》是一部青春题材影片,对它的理解应该放置在现代中国的青春叙事传统里考察。无论是用青年的个人成长来隐喻新中国诞生这样的"民族寓言",还是新时期以后强调个人主体化进程受挫而形成的"青春残酷物语",... 《无问西东》是一部青春题材影片,对它的理解应该放置在现代中国的青春叙事传统里考察。无论是用青年的个人成长来隐喻新中国诞生这样的"民族寓言",还是新时期以后强调个人主体化进程受挫而形成的"青春残酷物语",以至因应当下社会向上流动空间狭窄和阶层固化的现实而出现的"没有青春的青春叙事",都在这部影片里有不同层面的折射映现。而这种青春叙事所承载的历史书写,则因明显的意识形态偏颇而造成严重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主体化 民族寓言 青春残酷物语 清华大学
原文传递
湘赣语小称标记“唧”的主观化及形态演变——以湖南益阳方言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夏俐萍 严艳群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流行于部分湘赣语的小称标记"唧",来源上与"孩子"义有关,在构词层面具有"表小"和"表爱"的语义语用功能。在语义和语用表达上,"唧"经历了一系列主观化过程,其使用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 流行于部分湘赣语的小称标记"唧",来源上与"孩子"义有关,在构词层面具有"表小"和"表爱"的语义语用功能。在语义和语用表达上,"唧"经历了一系列主观化过程,其使用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在形态上,"唧"经历了由构词词缀到准屈折词缀再到附缀的演变。"唧"在形态、语义、语用上的各种用法既是汉语小称作为显赫范畴的具体表现,也与"唧"自身独立的音节地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赣语 小称标记“唧” 主观化 形态语义学 形态语用学
原文传递
“好在”的演化过程与功能扩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505,共11页
"好在"经历了由述补、主谓跨层结构到评注性副词的过程。"好在"的演化过程中,主观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功能和所占句位的关系,"好在"具有一定的连接功能,又由于所居句首状位的高频性,"... "好在"经历了由述补、主谓跨层结构到评注性副词的过程。"好在"的演化过程中,主观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功能和所占句位的关系,"好在"具有一定的连接功能,又由于所居句首状位的高频性,"好在"的连接功能得到一定的扩展。"好在"的成词与认知心理和"好"的评价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在 演化过程 主观化 连接功能
原文传递
副词“颇”的来源及其发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蓬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305,383,共15页
本文以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借鉴当代的"语法化"理论和"主观化"理论,对副词"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结论如下:(1)范围副词来源于形容词"颇",大约产生于秦代。曾经有过"... 本文以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借鉴当代的"语法化"理论和"主观化"理论,对副词"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结论如下:(1)范围副词来源于形容词"颇",大约产生于秦代。曾经有过"部分(一些)"、"大多(大部分)"和"约略"等用法。(2)程度副词"颇"是范围副词"颇"主观化并向两极发展的结果,大约产生于西汉。先后有过表示"低度"、"高度"、"甚度"等用法。(3)频率副词"颇"由范围副词"颇"发展而来,大约产生于西汉。最早表示"低频",后来表示"高频"。(4)否定副词来源于表示频率极低因而含有否定意义的频率副词,通行时间约为西汉到南北朝时期。(5)疑问副词"颇"产生于东汉晚期,是否跟上述用法相关,现在还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副词 语法化 主观化
原文传递
语气副词“明明”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匡鹏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语气副词"明明"有两种语气表达功能:一是强调判断显而易见,二是强调事实确定无疑。两者都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肯定语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前者的主观性程度高于后者。"明明"的主观性,只有在具体句子中才得以显现,... 语气副词"明明"有两种语气表达功能:一是强调判断显而易见,二是强调事实确定无疑。两者都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肯定语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前者的主观性程度高于后者。"明明"的主观性,只有在具体句子中才得以显现,它在入句时要受到特定语义背景的制约。两种不同的强调用法,其语义背景也不太一致。语气副词"明明"是由古汉语中的形容词"明明"虚化而来的,它的产生,既是一个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明明” 主观性 主观化
原文传递
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考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共10页
关于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对此曾做过零星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发现这种句法结构之所以形成,主要缘于语法化机制中的"... 关于英语句法结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历史来源问题,学界对此曾做过零星的研究,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发现这种句法结构之所以形成,主要缘于语法化机制中的"主观化"和SVO语序的定型。本文认为,在句首位固化的主语S是情态动词、助动词have、V-ing和被动态等主观性语法成分在句中位置固化的基点;格融合和格脱落、信息结构的削弱对SVO语序的定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品词、不定式的后移以及形式主语(宾语)的产生,为规则的"主观性语法成分+实义性成分"的形成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语法成分 实义性成分 主观性 SVO语序
原文传递
评价性标记语探微 被引量:8
14
作者 席建国 郭小春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评价性标记语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现象,属于语用标记语的类典型之一。评价性标记语是"语法化"的结果,其语用标记性具有"主观化"特征。一个语言成分的语法化意味着其实义虚化,语用意义不断丰富,... 评价性标记语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现象,属于语用标记语的类典型之一。评价性标记语是"语法化"的结果,其语用标记性具有"主观化"特征。一个语言成分的语法化意味着其实义虚化,语用意义不断丰富,这两种意义的规约化程度具有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和动态发展的特征。评价性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表达说话人主观上对事体结果/结局的评价态度、意向等,是交际主体"自我意识"的彰显。评价性标记语在句法构造层面体现了人类认知客观事体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即突显背景中的认知图形—语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性标记语 语法化 主观化 自我意识 语用信息
下载PDF
“的确/确实”的主观化与语法化——兼议“的确”与“确实”的差异 被引量:9
15
作者 魏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年第3期46-51,共6页
文章从共时层面上分析了“的确/确实”主观性程度在客观评注——客观/主观评注——主观评注——话语标记的差异。相应的,“的确/确实”出现的语境也有差别,表现在对照式语境——非对照式语境——独用语境方面。“的确/确实”在客... 文章从共时层面上分析了“的确/确实”主观性程度在客观评注——客观/主观评注——主观评注——话语标记的差异。相应的,“的确/确实”出现的语境也有差别,表现在对照式语境——非对照式语境——独用语境方面。“的确/确实”在客观性的语体中出现频率偏低,这是其主观性特征的语体证明。“的确/确实”经历了单用、短语用法、形容词用法、副词用法的语法化过程。“的确”、“确实”在用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确/确实 主观性 语法化 差异
下载PDF
“不妨”的演化历程与功能扩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小鹏 姚双云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不妨"经历了由状中短语到副词和语气词的语法化过程。在"不妨"语法化的过程中,主观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语法化过程中篇章功能的强化,评注性副词"不妨"又衍生出关联化的连词性用法。
关键词 “不妨” 语法化 主观化 关联化
原文传递
主体化的艺术——福柯的伦理谱系学与生存美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虹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8-46,55,共10页
从有关“主体”的形而上学玄想转向对“主体化”的社会历史调查与思考是福柯主体论的根本性策略,此一 转向使福柯的思考与西方主体论的传统区别开来。福柯通过对道德进行结构分层而为分析主体化方式找到独特的 路径。在对古希腊、基督... 从有关“主体”的形而上学玄想转向对“主体化”的社会历史调查与思考是福柯主体论的根本性策略,此一 转向使福柯的思考与西方主体论的传统区别开来。福柯通过对道德进行结构分层而为分析主体化方式找到独特的 路径。在对古希腊、基督教和现代伦理实践的比较分析中,福柯描述了西方历史上不同的主体化方式并阐述了自己 的主体化立场。经由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以及对古希腊美学化伦理实践的分析,福柯突出了人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主体化 伦理 生存美学
下载PDF
论伽达默尔的体验概念与审美转向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姗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5,共8页
体验概念在伽达默尔艺术诠释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狄尔泰试图通过体验概念找出精神科学认识论基础的理论诉求不同,伽达默尔对体验的论述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进路:赋予体验双重性特征——体验概念的主观化倾向特征与体验概念的诠释学... 体验概念在伽达默尔艺术诠释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狄尔泰试图通过体验概念找出精神科学认识论基础的理论诉求不同,伽达默尔对体验的论述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进路:赋予体验双重性特征——体验概念的主观化倾向特征与体验概念的诠释学特征,并把体验概念运用于艺术经验真理中,从而使之成为其艺术诠释学转向中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体验不仅终结了德国古典美学主体化发展倾向,同时又是主体化倾向下的德国古典美学诠释学转向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体验 主体化 审美转向
下载PDF
从引述到否认:“所谓”的表义条件、历时演变和立场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刚 匡鹏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本文基于语言的“多声性”发现,“所谓”句包含引语代表的被引者声音和其他成分表示的言者声音。这两种声音的异同与“所谓”的表义有对应关系。二者无明显偏离时,“所谓”表引述;二者可能有偏离、部分偏离、完全偏离、严重偏离时,分别... 本文基于语言的“多声性”发现,“所谓”句包含引语代表的被引者声音和其他成分表示的言者声音。这两种声音的异同与“所谓”的表义有对应关系。二者无明显偏离时,“所谓”表引述;二者可能有偏离、部分偏离、完全偏离、严重偏离时,分别构成“所谓”表不确信、轻视、不承认、贬斥等主观义的条件。“所谓”有歧解性的原因是“所谓”句正处于两种不同声音相互交往的连接点上。从引述到负面评价的过程也是言者声音越来越偏离被引者声音的过程。历时考察表明,“所谓”在先秦时已有引语标记用法,至宋代经主观化和语法化而出现引述类传信语用法。负面评价语境、紧邻被引语的位置、相对较高的使用频率都为其主观化提供了条件。它在言说类词语中既有共性的语义演变方式,也有个性的发展,在现代汉语里能与引语分离,继续语法化为只表言者态度的传信标记。“所谓”能表达中性和负面立场,言者的主观视点会影响其立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性 主观化 语法化 引语标记 传信标记 主观视点
原文传递
“早晚”的词汇化与主观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立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早晚"在状语位置上逐渐词汇化,不同的语义语用环境下其词汇化的结果也不同:在疑问句中词汇化为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早晚_1",在表达主观判断的句子中词汇化为语气副词"早晚_2"。"早晚_1"的词... "早晚"在状语位置上逐渐词汇化,不同的语义语用环境下其词汇化的结果也不同:在疑问句中词汇化为询问时间的疑问代词"早晚_1",在表达主观判断的句子中词汇化为语气副词"早晚_2"。"早晚_1"的词汇化过程更多体现客观时间的早或晚,而"早晚_2"的词汇化过程中,主观性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表时间轴上两极的语义特征是二者词汇化的重要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 疑问代词 语气副词 词汇化 主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