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冰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学远 孙波 +2 位作者 李院生 崔祥斌 李鑫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10-1218,共9页
南极冰盖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为探讨全球气候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演化提供支撑。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冰盖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南极冰盖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南极冰盖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为探讨全球气候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演化提供支撑。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冰盖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极冰盖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结果、观测事实以及未来变化展开讨论,重点介绍南极物质平衡、冰芯研究、冰下水系统、冰盖数值模拟方面最近的进展,评述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物质平衡 冰芯 冰下水系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冰厚及冰下地形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亚炜 刘小汉 +2 位作者 康世昌 赵博 稂时楠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0-586,共7页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分队(CHINARE30,2013-2014年)利用雪地车载深层探冰雷达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开展了测线总长度超过200 km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冰厚及冰下地形调查,获得了哈丁山北部和萨哈罗夫岭与阵风悬崖之间详细的冰...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分队(CHINARE30,2013-2014年)利用雪地车载深层探冰雷达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开展了测线总长度超过200 km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冰厚及冰下地形调查,获得了哈丁山北部和萨哈罗夫岭与阵风悬崖之间详细的冰厚及冰下地形特征.通过对雷达数据分析表明,哈丁山北部区域平均冰厚为580 m,最大冰厚超过1 000 m,出现在该区域的东北方向,而东南方向冰厚相对较小;萨哈罗夫岭与阵风悬崖之间区域的平均冰厚为610 m,最大冰厚超过1 100 m,该区域槽谷发育十分成熟,槽谷形态近似呈U型.通过对雷达剖面影像的筛选和分析,推测在格罗夫山地区可能存在2个液态冰下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格罗夫山 冰雷达 冰厚 冰下地形 冰下湖
下载PDF
极地深层热水钻回水软管及注热软管热流特性研究
3
作者 来兴文 李亚洲 +4 位作者 李冰 汪月 张在兴 李小冰 王超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37-649,共13页
深层热水钻是开展极地冰下湖洁净钻探取样的重要工具。井下回水系统是深层热水钻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回水软管、注热软管、潜水泵和回水腔等。回水软管用于抽取回水腔中的融水至地表以实现循环利用,而注热软管则用于将地表热水注入... 深层热水钻是开展极地冰下湖洁净钻探取样的重要工具。井下回水系统是深层热水钻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回水软管、注热软管、潜水泵和回水腔等。回水软管用于抽取回水腔中的融水至地表以实现循环利用,而注热软管则用于将地表热水注入回水腔以防止其冻结。回水软管和注热软管的热流特性对井下回水系统设计十分重要,但目前还未开展系统研究,其压力损失和温度损失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首先基于达西-魏斯巴赫公式和苏霍夫温降公式提出了回水软管和注热软管热流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在COMSOL Multiphysics 5.6软件建立了两种软管热流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系统分析了流量、内径、长度、进口水温、导热系数、内壁粗糙度、冰层温度、壁厚等因素对回水软管与注热软管压力损失和温度损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指出了影响回水软管与注热软管热流特性的主导因素,得到压力损失和温度损失的大小,从而为设计安全高效的井下回水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下湖 深层热水钻 回水软管 注热软管 压力损失 温度损失
下载PDF
基于多源空间测量技术的南极冰下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樊羿 郝卫峰 +2 位作者 李斐 田山川 高晟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945,共7页
冰下湖是南极冰盖底部地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对冰盖物质平衡及稳定性、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有重要的影响.近50年来,随着多种探测技术的发展,南极冰下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总结分析了南极冰下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 冰下湖是南极冰盖底部地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对冰盖物质平衡及稳定性、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有重要的影响.近50年来,随着多种探测技术的发展,南极冰下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总结分析了南极冰下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动态冰下湖和冰下水系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极冰下湖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成果及基于大地测量手段开展冰下湖研究进行了详细评述.提出监测冰下融水迁移的可行性方案,并评述了其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冰下湖 冰下水系 多源探测手段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2003-2018年Byrd冰川流域冰下湖活动及水文联系--多源卫星测高数据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俊霖 周春霞 赵秋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7-556,共10页
南极冰盖下流动水、活跃冰下湖的活动对冰动力学、接地线稳定性和冰盖物质平衡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CESat和CryoSat-2测高卫星数据集,分别运用重复轨道法和差分DEM法,对Byrd冰川流域17个活跃冰下湖进行长达16年的监测,并计算其平均... 南极冰盖下流动水、活跃冰下湖的活动对冰动力学、接地线稳定性和冰盖物质平衡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CESat和CryoSat-2测高卫星数据集,分别运用重复轨道法和差分DEM法,对Byrd冰川流域17个活跃冰下湖进行长达16年的监测,并计算其平均高程和平均水量变化,总结活跃冰下湖的水文特征。根据水势方程获取了此区域的冰下排水路径图,结合冰下湖的位置和活动情况分析其相互间的水文联系。结果表明Byrd冰川流域多个活跃冰下湖间存在明显的水文联系:Byrd1和Byrd2冰下湖具有以2~3年为周期的储排水活动规律,并且Byrd1冰下湖主要受到上游Byrd2冰下湖活动的影响;Byrds9和Byrds14分别受到上游Byrds11和Byrds15冰下湖排水的补充,使湖水水量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冰下湖 高程变化 冰下排水路径 Byrd冰川流域
下载PDF
南极冰盖垂直温度场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武宏伟 窦银科 +2 位作者 左广宇 张紫东 刘晓杰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2-1257,共6页
极地冰下温度剖面的观测可为极区科学考察站的建设、南极冰下湖资源的开采等工程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制的温度观测系统,主要针对北极海冰环境设计,而南极冰盖下的温度场观测鲜有提及。本文提出一种在南极地区恶劣环境下,基于... 极地冰下温度剖面的观测可为极区科学考察站的建设、南极冰下湖资源的开采等工程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制的温度观测系统,主要针对北极海冰环境设计,而南极冰盖下的温度场观测鲜有提及。本文提出一种在南极地区恶劣环境下,基于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冰下温度场分布观测系统。通过对电路结构和软件控制流程的设计,解决低温环境下能源消耗过快的问题。针对南极冰盖下单总线信号长距离传输困难的问题,对传输线缆进行分析,重新计算并依据结果调整硬件结构与程序。为检测系统能否满足观测需求,进行了温度精度与系统功耗的测定实验,达到数据稳定回传的目的。系统于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布放在我国南极昆仑站区域,获得超过6个月的南极冰盖温度场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观测系统 冰下湖 南极
下载PDF
利用ICESat测高数据的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冰下湖活动监测及水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秋阳 周春霞 墙强 《测绘地理信息》 2017年第4期27-31,共5页
利用ICESat/GLA12激光测高数据,使用重复轨道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Totten1、Totten2和Wilkes1冰下湖在2003-2009年间的高程和水量变化。结合BEDMAP 2数据集生成的水流路径分析冰下湖间的水文联系。结果... 利用ICESat/GLA12激光测高数据,使用重复轨道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Totten1、Totten2和Wilkes1冰下湖在2003-2009年间的高程和水量变化。结合BEDMAP 2数据集生成的水流路径分析冰下湖间的水文联系。结果表明,3个冰下湖在该时间段内有水的持续流动,Totten1和Totten2冰下湖水流入和流出较频繁,Wilkes1冰下湖则在观测时间内水量持续增加。此外,通过分析发现,Totten2冰下湖活动存在周期性。湖水变化特征和冰下水流路径表明这3个冰下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 卫星测高 冰下湖 水流路径
原文传递
南极冰盖冰下湖群——冰川学家和生命科学家共同的兴趣 被引量:1
8
作者 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2,共4页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采用无线电回波探测 (RES)等技术 ,在南极冰盖发现了 70多个冰下湖泊 .最近 ,随着Vostok冰芯钻孔逼近Vostok湖面 ,对南极冰盖下伏湖泊的研究提上日程 .Vostok湖因其面积大以及有距离湖面最近的钻孔 ,成为冰下...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采用无线电回波探测 (RES)等技术 ,在南极冰盖发现了 70多个冰下湖泊 .最近 ,随着Vostok冰芯钻孔逼近Vostok湖面 ,对南极冰盖下伏湖泊的研究提上日程 .Vostok湖因其面积大以及有距离湖面最近的钻孔 ,成为冰下湖群中被优先考虑的“靶子”湖泊 ,主要研究目标定位于古气候学、原始生命科学两方面 ,目前工作尚处于技术研制阶段 .技术关键点在于研制先进的湖泊沉积物钻探技术 ,无污染和自动化湖水、湖芯取样技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下湖泊 Vostok湖 气候记录 原始生命 冰盖 湖芯 冰芯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南极冰下湖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慧子 《信息通信》 2020年第12期1-3,共3页
冰下湖是南极冰盖底部地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冰盖底部温度和热力学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在南极发现400余冰下湖。早期冰下湖的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回波探测(RES,radioecho sounding),而测高卫星的出现给冰下湖的监测提供了更... 冰下湖是南极冰盖底部地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冰盖底部温度和热力学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在南极发现400余冰下湖。早期冰下湖的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回波探测(RES,radioecho sounding),而测高卫星的出现给冰下湖的监测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ICESat、Cryosat-2等测高卫星在冰下湖监测中的应用,冰下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性的进展。总结分析了测高卫星在南极冰下湖应用的研究进展,对测高卫星在南极冰下湖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示了测高卫星在南极冰下湖监测方面的优势,并选用测高精度较高的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分析了Totten流域冰下湖的表面高程变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冰盖 冰下湖 卫星测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Thermobaric Conditions at Ice-Water Interface in Subglacial Lake Vostok, East Antarctica 被引量:1
10
作者 P. G. Тalalay A. N. Markov 《Natural Resources》 2015年第6期423-432,共10页
Thermobaric conditions of subglacial Antarctic environment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radar and seismic surveying. The direct accessing to the largest subglacial lake, Lake Vostok, was carrie... Thermobaric conditions of subglacial Antarctic environment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radar and seismic surveying. The direct accessing to the largest subglacial lake, Lake Vostok, was carried out twice by Russian scientists in February 2012 and January 2015, open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assessing the thermobaric conditions at ice-water interface. According to the assumption that ice sheet is “floating” on the lake,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water would rise 30 - 40 m in the bottom part of the borehole, but in fact the water rose from the lake to a height of more than 500 m.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we assume that the pressure in Lake Vostok results from the external pressure of the entire mass of ice above it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water column that is overlaid above the point being considered. Extrapola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the deep bore-holes drilled at Vostok Station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bed of the ice sheet is at pressure melting point. As a result of accessing Lake Vostok, the pressure in the lake is reduced that woul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additional layer of accretion ice on the lower ice shee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glacial lake ICE DRILLING HYDROSTATIC Pressure BOREHOLE Temperature
下载PDF
南极东方站深冰层及冰下湖钻探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秋雯 李冰 +5 位作者 Pavel Talalay 孙友宏 张楠 宫达 杨阳 范晓鹏 《钻探工程》 2021年第9期35-46,共12页
自1970年至今,前苏联和俄罗斯在南极东方站持续进行了近50年的冰层钻探活动,先后攻克了包含粒雪层、冰层、冰岩夹层和湖水冻结冰的复杂冰层钻进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集热融取芯钻探、电动机械取芯钻探和分支孔钻探等为一体的深冰芯钻探... 自1970年至今,前苏联和俄罗斯在南极东方站持续进行了近50年的冰层钻探活动,先后攻克了包含粒雪层、冰层、冰岩夹层和湖水冻结冰的复杂冰层钻进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集热融取芯钻探、电动机械取芯钻探和分支孔钻探等为一体的深冰芯钻探技术。创造了冰层最深干孔钻进深度记录(952.4 m)、最深热融取芯钻进记录(2755 m)、最深冰芯钻探记录(3769.3 m),累计进尺达13000 m,并获取了总长超46 m的含湖水冻结冰样品的冰芯。东方站的钻探活动对极地冰层钻探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同时积累了宝贵的深冰钻探经验。通过对东方站深冰钻探技术的系统梳理,将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深冰芯钻探和即将开启的冰下湖科学钻探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东方站 深冰芯 热融钻探 电动机械钻探 冰下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