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索神经颞骨部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杭军 廖建春 +3 位作者 王海青 范静平 林顺涨 郎军添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1±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索神经 颞骨部 解剖学 手术 面神经隐窝 茎乳孔
下载PDF
CT引导下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操作技巧与疗效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冰 杜鑫丹 +5 位作者 黄浩 林慧丹 姚明 张利 费勇 谢可越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86-393,共8页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技巧与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2例,年龄、性别不限,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患侧卧位...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技巧与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2例,年龄、性别不限,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患侧卧位,以CT对茎乳孔区进行层厚3 mm扫描,选取最佳穿刺层面并设计穿刺路径,然后沿所设计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患侧茎乳孔,用2 Hz低频电流(0.1~0.8 mA)测试出面部抽动后行标准射频治疗。期间连续观察患者鼓腮、闭眼情况,一旦患者患侧鼓腮稍漏气、闭眼时下睑稍费力即结束治疗。随访观察近、远期疗效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精准地穿刺至茎乳孔,其中33例患者用0.1~0.8 mA电流可测试出面肌抽动,9例患者经调整针尖位置也于0.8 mA以下电流测试出阳性结果。经标准射频治疗,平均(81.2±6.4)℃,终止于该周期的第(24.4±4.7)s。治疗后患者面肌痉挛均完全消失,但均遗留Ⅱ~Ⅲ级面瘫;未见面部血肿,无颅内出血、感染、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1~15个月,有3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9、11、12个月时出现面肌痉挛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法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但会出现不同程度面瘫,熟悉茎乳孔解剖,掌握操作技巧可避免严重面瘫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射频消融 茎乳孔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冰 林慧丹 +8 位作者 杜鑫丹 蒋佩龙 张利 江卫泽 黄浩 孙军锋 费勇 谢可越 姚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嘉兴学院附属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嘉兴学院附属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准确穿刺至患侧茎乳孔,其中21例患者用0.5 mA以下电流能诱发患侧面肌出现与电刺激相同频率抽动,6例患者经调整穿刺针尖位置后也用0.5 mA以下电流诱发患侧面肌出现与电刺激相同频率抽动。1例患者以异常肌电反应(AMR)波消失为治疗结束标准,术后面肌痉挛部分缓解,无面瘫;26例患者以鼓腮稍漏气、闭眼时下眼睑稍费力为治疗结束标准,术后面肌痉挛均治愈,但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18例,Ⅲ级8例)。随访患者2~12个月,无面肌痉挛复发及面瘫加重现象。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但会出现轻度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茎乳孔 射频热凝
原文传递
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常云 丁常聪 +4 位作者 雷开健 蔡苗 刘盛君 刘久富 张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将起病到就诊时间为120 d内的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单数为第1组,双数为第2组),每组150例,共300例。第1组用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第2组用目前... 目的探讨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将起病到就诊时间为120 d内的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单数为第1组,双数为第2组),每组150例,共300例。第1组用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第2组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理疗、按摩、针灸、中医药等)。通过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出现显著差异(t检验,P<0.05),第1组的疗程明显短于第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2组,后遗症明显少于第2组,效果显著。结论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二者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茎乳孔 星状神经节 面神经炎 注射药物 同侧 疗程 协同作用 恢复 B族维生素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下颌角入路茎乳孔穿刺射频热凝对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杜鑫丹 徐露露 +2 位作者 朱国能 赵文胜 黄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2596-2601,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下颌角入路穿刺茎乳孔面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面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共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下颌角入路穿刺茎乳孔面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面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共82例,其中男27例,女55例,年龄24~85(59±11)岁。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分为3组:乳突前入路组(A组,n=35),乳突后入路组(P组,n=25),下颌角入路组(M组,n=22)。比较3组患者术中穿刺时间、引出患侧面部肌肉抽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射频热凝治疗终止时温度及该温度下射频热凝的时间、治疗总时间,以及术后1 d面瘫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P组、M组术中穿刺时间分别为(31.0±4.9)、(31.9±6.5)、(35.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M组穿刺时间长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引出患侧面部肌肉抽动的最小刺激电流分别为(0.5±0.2)、(0.4±0.1)、(0.3±0.1)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组最小刺激电流小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射频热凝治疗终止时的温度分别为(78.6±8.1)、(76.6±8.3)、(67.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组温度小于A组与P组(均P<0.05)。3组患者终止治疗温度下射频热凝的时间、治疗总时间、术后1 d面瘫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肿、感染、听力障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茎乳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有效,下颌角入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肌痉挛 射频热凝 茎乳孔 CT引导
原文传递
茎乳孔及其与周围骨性结构关系的应用解剖
6
作者 秦泗佳 刘焕琦 +4 位作者 张雨晴 王丹杨 黄硕 王峰 刘昌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研究茎乳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2例成人完整干燥颅骨,观察茎乳孔形状,用游标卡尺等测量茎乳孔孔径、后外点和前内点到周围骨性结构的距离。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乳... 目的:研究茎乳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2例成人完整干燥颅骨,观察茎乳孔形状,用游标卡尺等测量茎乳孔孔径、后外点和前内点到周围骨性结构的距离。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乳孔可见4种形态,即圆形(61.29%)、卵圆形(29.84%)、不规则形(8.06%)和三角形(0.81%)。圆形孔径(2.80±0.61)mm,卵圆形长径和短径为(4.43±0.96)和(2.79±0.60)mm。茎乳孔后外点和前内点到颈动脉管外口后外点、颈静脉孔前内点、中线、枕骨大孔最前点、腭大孔后点、破裂孔后外点、卵圆孔后外点、棘孔后外点、茎突根前点、鼓乳裂最外点和乳突尖的距离分别为(16.10±2.81)、(24.01±2.65)、(44.95±3.24)、(45.10±2.71)、(61.66±4.14)、(35.56±4.35)、(32.26±2.85)、(29.12±3.40)、(10.39±3.25)、(9.49±2.24)和(12.01±2.79)mm,(12.80±2.41)、(21.56±2.51)、(42.96±3.97)、(42.91±2.76)、(58.97±3.97)、(32.98±4.14)、(29.20±2.77)、(25.80±2.87)、(7.37±2.33)、(11.42±2.00)和(15.41±2.57)mm。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左、右两侧各孔径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乳孔以圆形和卵圆形居多,明确该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距离,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颈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孔 破裂孔
下载PDF
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薇 黄冰 +5 位作者 杜鑫丹 林慧丹 吴剑 赵娴 周清河 姚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2100-2105,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56例Meig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2~76(58.6±8.3)岁。包括眼睑...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56例Meig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7例,年龄42~76(58.6±8.3)岁。包括眼睑痉挛型51例,口下颌痉挛型3例,眼睑合并口颌痉挛型2例。不同痉挛类型患者分别接受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治疗。观察该技术对不同痉挛类型Meige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51例眼睑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CT引导下双侧茎乳孔穿刺面神经射频治疗后,眼睑痉挛症状完全消失,遗留双侧轻、中度面瘫症状。3例口下颌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CT引导下双侧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治疗后,咀嚼肌痉挛消失,患者无张口困难,遗留双侧下颌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感。2例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痉挛型Meige综合征患者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治疗后,所有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1~44个月,患者轻、中度面瘫症状于术后(3.2±0.8)个月消失,麻木感均未消失。有3例眼睑痉挛型患者分别于术后14、18和22个月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根据Meige综合征的不同分型,采取CT引导下双侧责任颅神经部分射频消融可有效治疗相应类型的Meige综合征,并发症仅为可恢复的轻、中度面瘫和(或)下颌区皮肤麻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射频消融 茎乳孔 卵圆孔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显微解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明广 徐启武 +1 位作者 王克强 鲍伟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 :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 :镜下 (× 3 )观测 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 5 3 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 ;67 5 %的内口、72 5 %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 目的 :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 :镜下 (× 3 )观测 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 5 3 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 ;67 5 %的内口、72 5 %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水管外口 ;外口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 ,后方有枕骨颈突。鼓乳切迹位于茎乳孔外侧。结论 :多数标本的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半数以上颈静脉孔呈三角形。茎突和枕骨颈突可作为颈静脉孔的定位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颈静脉孔 周围结构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面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兆宏 张一飞 孙万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1-992,1002,I0001,共4页
目的: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与面神经阻滞相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面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乳突尖至茎乳孔的距离,男性... 目的: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与面神经阻滞相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面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乳突尖至茎乳孔的距离,男性左侧为16.4±0.3mm(12.0—19.5mm),右侧为15.1±0.4mm(11.5—20.0mm);女性左侧为15.4±0.4mm(13.0—18.0mm),右侧为15.3±0.4mm(13.0—18.4mm)。获得了面神经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面神经 阻滞
下载PDF
CT引导双侧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梅杰综合征(眼睑痉挛型):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薇 徐双双 +3 位作者 刘小兰 马应 杜鑫丹 黄冰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眼睑痉挛指双眼轮匝肌不自主频繁收缩,导致双眼睁眼困难,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局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属于梅杰综合征(MS)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1例CT引导下双侧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消融治疗眼睑痉挛的成功案例,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梅杰综合征 眼睑痉挛 茎乳孔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进民 何丽娜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50个完整颅骨(100例)上观测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就茎突基部是否为孔之一个壁对茎乳孔进行了分型;观察了茎乳孔的数目及各孔的出现规律;测量了茎乳孔(主孔)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距离,并对茎乳孔及颈静脉窝进行了定位;以期为颌面外... 在50个完整颅骨(100例)上观测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就茎突基部是否为孔之一个壁对茎乳孔进行了分型;观察了茎乳孔的数目及各孔的出现规律;测量了茎乳孔(主孔)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距离,并对茎乳孔及颈静脉窝进行了定位;以期为颌面外科、药物注射和针灸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面神经管 鼓索后小管
下载PDF
茎乳孔附近封闭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铁兵 黎芫芫 +1 位作者 韦光平 牟慧丽 《右江医学》 2019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 观察茎乳孔附近封闭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的方式将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利... 目的 观察茎乳孔附近封闭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的方式将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进行茎乳孔附近封闭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茎乳孔附近封闭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孔 封闭 红外线
下载PDF
Stylomastoid Foramen Osteoma: Unique Challenges for Appropriate Management
13
作者 Aisha Larem Sally Sheta +1 位作者 Abdulsalam Al-Qahtani Hassan Haid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15年第4期277-281,共5页
Oste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is a rare and slow-growing benign tumor. It is reported to affect almost all portions of the temporal bone. However, osteoma involving the stylomastoid foramen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in t... Oste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is a rare and slow-growing benign tumor. It is reported to affect almost all portions of the temporal bone. However, osteoma involving the stylomastoid foramen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a case of an osteoma extending from the stylomastoid foramen and occluding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in a young female. Although the osteoma has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cial nerve, it was removed because of the severity of its associated symptomatology;the osteoma was completely removed without an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is report is of interest as it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mas in such loc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MA Temporal BONE stylomastoid foramen FACIAL NERVE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周边骨性结构关系的观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泗佳 刘苗 +4 位作者 马雪敏 马盼 王华 刘昌奎 娄鸣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为关节及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完整清晰的成人颅骨56个,由一名专业的口腔医学教师确定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并标号,用游标卡尺、圆规、直尺和量角器测量颅底和颞下颌关节周围重要骨性结...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为关节及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完整清晰的成人颅骨56个,由一名专业的口腔医学教师确定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并标号,用游标卡尺、圆规、直尺和量角器测量颅底和颞下颌关节周围重要骨性结构的距离与角度。结果关节结节最低点至棘孔最外侧点、茎乳孔最前点、卵圆孔最外侧点、颈动脉管外口最外侧点和乳突最低点的距离分别为(28.51±2.11)mm、(33.21±2.04)mm、(30.82±2.31)mm、(34.72±2.42)mm和(41.73±3.34)mm,至鼓鳞裂最外侧点距离分别为(22.47±1.95)mm、(18.22±1.84)mm、(26.95±2.50)mm、(22.29±2.20)mm和(30.28±3.53)mm,至颞骨岩部尖端距离分别为(16.99±1.94)mm、(34.93±2.41)mm、(14.32±1.68)mm、(21.21±2.36)mm和(50.64±3.26)mm。茎乳孔最前点、蝶骨角棘分别到棘孔最外侧点和卵圆孔最外侧点的距离为(23.98±1.98)mm和(29.74±2.11)mm;(7.12±1.74)mm和(12.68±1.71)mm。颞骨岩部尖端、蝶骨角棘分别到颈静脉孔最外侧点和骨性外耳道下壁中点的距离为(28.19±2.09)mm和(38.82±2.48)mm;(15.31±2.41)mm和(22.89±2.66)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最外侧点和茎乳孔最前点,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最外侧点和茎乳孔最前点,关节结节最低点、颈动脉管外口最外侧点和茎乳孔最前点,关节结节最低点、乳突最低点和颈动脉管外口最外侧点构成的4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是(45.59±3.83)°、(78.79±5.73)°、(56.29±5.22)°,(66.11±4.99)°、(55.38±4.52)°、(59.12±4.95)°,(73.11±7.43°、(22.22±3.24°、(84.51±7.29)°,(80.70±6.10)°、(44.48±4.13)°、(55.09±5.28)°。经统计分析,上述左、右两侧各距离和角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骨性结构距离及角度的测量能够为颞下颌关节手术及颅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茎乳孔 蝶骨角棘
下载PDF
针刀治疗面神经茎乳孔卡压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鹏 哏二所凹 +2 位作者 李响 欧阳兰巍 雍刘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37-39,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部标本茎乳孔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与观察,为临床针刀治疗面神经茎乳孔卡压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正常成年人的尸体头部、颅骨标本上进行茎乳孔解剖观测并行模拟针刀治疗,观察茎乳孔、面神经及周围结构关系,确定进针部位... 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部标本茎乳孔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与观察,为临床针刀治疗面神经茎乳孔卡压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正常成年人的尸体头部、颅骨标本上进行茎乳孔解剖观测并行模拟针刀治疗,观察茎乳孔、面神经及周围结构关系,确定进针部位、方向、角度、深度、层次结构等。结果:茎乳孔分为单孔、双孔或三孔,其中单孔30侧(占75%),双孔8侧(占20%),三孔2侧(占5%);绝大部分边缘整齐、光滑无赘生物;孔形状有24侧呈卵圆形(占60%),16侧呈圆形(占40%),且其中2例双侧均呈圆形。33侧茎乳孔位于茎突后外侧,占82.5%,5侧位于其后侧,占12.5%,2侧位于其内侧,占5%。结论:茎乳孔位于茎突根部后外侧者为多,乳突尖可作为体表标志,在乳突下缘向后平行1 cm处定点,即为针刀进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面神经 针刀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
16
作者 秦泗佳 申佳玉 +4 位作者 李润 许辛羽 刘昌奎 赵朝华 杨吉平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成人颅骨,由1位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后,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等测量颈动脉管外口的长径、短径及该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内侧点、茎乳孔内侧点、乳突尖、... 目的:探究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成人颅骨,由1位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后,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等测量颈动脉管外口的长径、短径及该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内侧点、茎乳孔内侧点、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长径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最短距离,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管外口长、短径分别为(8.43±1.45)mm和(5.99±0.87)mm。颈动脉管外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茎乳孔、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横径最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9.04±1.65)mm、(12.99±2.00)mm、(29.43±3.01)mm、(16.40±2.11)mm、(23.88±3.21)mm、(33.53±2.35)mm和(32.79±2.47)mm。各观测项目左、右两侧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管外口位置深在,对其相邻结构关系的观测有助于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管 茎乳孔 乳突 枕骨大孔
下载PDF
颈静脉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贵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文通过130侧成人颈静脉窝深度的测量和窝深大伴内、外移时,与内耳道、前庭导水管外口、面神经管垂直部以及颅中窝的局部解剖关系的观察,为临床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面神经减压术及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术等提供有关的应用解剖... 本文通过130侧成人颈静脉窝深度的测量和窝深大伴内、外移时,与内耳道、前庭导水管外口、面神经管垂直部以及颅中窝的局部解剖关系的观察,为临床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面神经减压术及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术等提供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并讨论了临床应用中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窝 茎乳孔 面神经管
下载PDF
茎乳孔注射治疗面肌痉挛23例
18
作者 郭霖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面肌痉挛是面部神经兴奋性过高引起。茎乳孔是面神经发出之处。将23例患者施以茎乳孔注射方法,药物为2%利多卡因1.5ml,亚甲兰0.4ml,只注一次,面肌痉挛消失,一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有...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面肌痉挛是面部神经兴奋性过高引起。茎乳孔是面神经发出之处。将23例患者施以茎乳孔注射方法,药物为2%利多卡因1.5ml,亚甲兰0.4ml,只注一次,面肌痉挛消失,一月后观察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茎乳孔注射方法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注射疗法 面肌痉挛
下载PDF
金属钩针穿通外耳道嵌入茎乳孔行手术取出后面瘫1例
19
作者 孙锋 吕峰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71-1572,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纺织女工,工作中用挑线金属钩针挖耳时不慎碰于墙壁,金属钩针穿伤左外耳道并嵌顿,当时无明显异常感觉,2h后被送入医院,自觉左耳部疼痛,无听力下降、耳鸣、周围性面瘫,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体检:发...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纺织女工,工作中用挑线金属钩针挖耳时不慎碰于墙壁,金属钩针穿伤左外耳道并嵌顿,当时无明显异常感觉,2h后被送入医院,自觉左耳部疼痛,无听力下降、耳鸣、周围性面瘫,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痛苦貌,营养中等,自主体位,体检合作。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闭眼可,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茎乳头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泽锋 何艳 +2 位作者 温鸿源 梁俊迪 刘秀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3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茎乳孔药物注射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跟踪随访180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92例,在门诊应用2%利多卡因2ml,甲钴胺250μg,ATP... 目的观察茎乳孔药物注射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跟踪随访180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92例,在门诊应用2%利多卡因2ml,甲钴胺250μg,ATP针40mg,地塞米松5mg进行茎乳孔注射,1次/d,连续7d;之后隔日1次,共7次;同时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照组88例,采用电针、自我手法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练。治疗前后按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Ⅰ级治愈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茎乳孔药物注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可以缩短治疗进程,经济简便,无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孔药物注射 自我手法按摩 面肌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