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 被引量:38
1
作者 吴彤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年第4期44-47,共4页
从 3个方面讨论了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问题 ,给出了客观复杂性三个方面的描述性定义 :结构复杂性、边界复杂性和运动复杂性。对客观复杂性的性质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结构复杂性 边界复杂性 运动复杂性 客观复杂性 科学哲学 系统科学
下载PDF
构造抬升对地层压力的影响及克拉2气田异常压力成因 被引量:49
2
作者 夏新宇 宋岩 房德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构造抬升是形成异常高压还是形成异常低压 ,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研究表明 ,构造抬升导致的温度降低会使得流体压力明显下降 ,并且会使液体的压力降低到低于新的深度的静水压力 ;构造抬升这一因素本身倾向于产生异常低压而不是异常高... 构造抬升是形成异常高压还是形成异常低压 ,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研究表明 ,构造抬升导致的温度降低会使得流体压力明显下降 ,并且会使液体的压力降低到低于新的深度的静水压力 ;构造抬升这一因素本身倾向于产生异常低压而不是异常高压 ;构造抬升会在地层中产生异常高压的结论是一种不符合热力学原理和地质实际的印象。勘探实例也可证明这一点。克拉 2气田的异常高压并非由构造抬升造成 ,主要应归因于构造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升降运动 天然气 地层压力 异常压力 成因 库车坳陷 克拉2气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品荣 陈洁 +1 位作者 蔡进功 杨永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型期对坳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转型 反转构造 印支运动 烃源岩分布 成烃演化 济阳运动 燕山运动 东营运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42
4
作者 韩恒悦 米丰收 刘海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1-257,共7页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塬 (洪积台地 )、平缓黄土塬 (洪积扇裙 )、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 ,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 ,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 ,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塬 (洪积台地 )、平缓黄土塬 (洪积扇裙 )、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 ,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 ,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 ,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正倾滑活动的控制 ,盆地带南缘断裂带除产生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外 ,还由盆边向盆内扩展 ,并导致盆地带另一侧向北扩张。此活动格局控制和影响了盆地带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带 地貌结构 新构造运动 地震危险性 洪积台地 阶地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结构形成与演化的探讨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尔华 姜传金 +3 位作者 张元高 李自安 冯肖宇 吴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含气断陷。本文根据最新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认识,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形成与演化,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东北地区松辽盆地的北部,处于松辽盆地区域莫霍面...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含气断陷。本文根据最新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研究认识,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形成与演化,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东北地区松辽盆地的北部,处于松辽盆地区域莫霍面隆起的西斜坡上,特定的位置决定了其形成演化的各个阶段受东北地区区域板块构造运动的控制,与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一定的关系。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是太平洋构造域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深部热力作用发育演化的结果,这种过程造就了现今南北分块、东西分带、凹隆相间、构造复杂和沉积岩与火山岩并存的地质结构。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现今构造格局受控于近NW向的徐中断裂、近SN向的徐西断裂、近NW向的徐东断裂带和四组近NE向的断裂。本次研究,对以往无法解释的很多地质现象给予了很好的解释,得出了一些崭新的认识,也从宏观上为寻找天然气资源给予了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深层结构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火山活动
下载PDF
试论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成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8,共3页
在分析国内外物流经济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的含义,论述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组织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物流经济要素类型、特性和地域运动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点—轴... 在分析国内外物流经济发展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的含义,论述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组织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物流经济要素类型、特性和地域运动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点—轴—网—面,即我国物流经济的空间组织采取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经济带—物流网络—物流圈的模式。最后就物流经济要素的空间组织作简单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组织模式 物流经济 物流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经济要素 研究现状 发展背景 运动规则 物流网络 国内外 经济带 含义 演变 地域
下载PDF
能量频散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作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罗哲贤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本文用双Fourier展开的解析方法和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台风涡旋能量频散及其对台风路径的影响问题。解析与数值试验的结果一致地表明,由于能量频散,在台风中心以东方向形成了一个低-高-低值系统的波... 本文用双Fourier展开的解析方法和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台风涡旋能量频散及其对台风路径的影响问题。解析与数值试验的结果一致地表明,由于能量频散,在台风中心以东方向形成了一个低-高-低值系统的波列。三组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波列中的高值系统对台风的结构和移行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频散 台风 台风移动
下载PDF
冷龙岭地区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姜文亮 李永生 +2 位作者 田云锋 韩竹军 张景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9,共14页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 青海门源北部的冷龙岭断裂带于2016年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与1986年发生的另一次M_S6.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截然不同,并且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几乎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为明确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分析二者与冷龙岭主断层的关系,利用Sentinel-1A数据干涉处理得到了2016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余震精定位及GPS资料对断层构造样式及地震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地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带西段北侧的分支断层上,地震造成分支断层两侧发生背斜式褶曲隆升。2次地震分别发生在分支断层的东西两端,其两端分别向冷龙岭主断层弯曲收敛并交会,在平面上形成左行右阶与左行左阶的几何结构,在区域整体剪切环境下,分别发生剪切挤压与剪切拉张,因而造成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表现为压性与张性为主又兼具一定的走滑性质,综合认为分支断层与主断层之间的构造组合样式是导致2个不同震源机制解的主要因素。2次地震活动皆反映了冷龙岭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该构造变形机制也体现了祁连-海原构造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调节作用,即来自于青藏板块的构造运动在受到北部戈壁-阿拉善块体及东部华北克拉通块体的阻挡后,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通过一系列左旋走滑断裂的调节,构造运动方向逐渐发生顺时针旋转。门源地震使得对冷龙岭断裂带地震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更加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冷龙岭断裂带 发震构造 同震形变场 剪切作用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1 位作者 马锋 鱼宏珍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52-1159,I0001,共9页
从岩芯、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大量发育的次生孔隙不仅增大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使储层孔喉增大,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能。研... 从岩芯、薄片、扫描电镜以及FMI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发现,济阳坳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大量发育的次生孔隙不仅增大了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使储层孔喉增大,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能。研究认为长石、岩屑、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以及构造运动是深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垂向上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深度范围从上至下依次为3450~3850m和4075~4550m。其主要形成机理有:①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②去石膏化和去白云化以及硫酸盐热化学作用;③异常高压加速有机质热演化和对已形成孔隙的保护作用;④构造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孔隙结构 构造运动 有机质热演化 溶蚀作用
下载PDF
不同尺度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的结构和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联寿 罗哲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0-17,共8页
用一个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5组时间积分,并研究了不同尺度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台风非对称结构的非规则变化,进而引起路径的蛇行摆动以及台风移速突变等异常现象;较小尺度涡旋... 用一个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5组时间积分,并研究了不同尺度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台风非对称结构的非规则变化,进而引起路径的蛇行摆动以及台风移速突变等异常现象;较小尺度涡旋位于台风环流的不同方位时,这种相互作用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影响可以很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相互作用 台风 结构 移动
下载PDF
我国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及工程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爱群 吴二军 《江苏建筑》 2003年第B11期48-54,共7页
目前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叙述了十几年来我国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发展概况,并从结构托换、轨道技术、结构分离技术、移动系统、就位连接、理论研究等几方面分别介绍了平移技术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最后论... 目前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叙述了十几年来我国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发展概况,并从结构托换、轨道技术、结构分离技术、移动系统、就位连接、理论研究等几方面分别介绍了平移技术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最后论述了整体平移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筑物 整体平移 结构托换 移动系统 就位连接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两个世代深部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燕山运动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邢作云 邢集善 +2 位作者 赵斌 刘建华 袁晓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41,i0001,共10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1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2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3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1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2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3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入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世代 深部构造 燕山运动 软流圈上涌柱 柱头 滑脱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for Calculating the 3D Transient Flow of Journal Bearings Coupled with Rotor Systems 被引量:20
13
作者 LI Qiang YU Guichang +1 位作者 LIU Shulian ZHENG Shuiy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26-932,共7页
Journal bearings are important parts to keep the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of rotor machinery. Some methods have already been proposed to analysis the flow field of journal bearings, and in most of these methods simpli... Journal bearings are important parts to keep the high dynamic performance of rotor machinery. Some methods have already been proposed to analysis the flow field of journal bearings, and in most of these methods simplified physical model and classic Reynolds equation are always applied. Whi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techniques is more beneficial for analysis of the fluid field in a journal bearing when more detailed solutions are need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quasi-coupling calculation of transient fluid dynamics of oil film in journal bearings and rotor dynamics with CFD-FSI techniques. The fluid dynamics of oil film is calculated by applying the so-called "dynamic mesh" technique. A new mesh movement approacb is presented while the dynamic mesh models provided by FLUENT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transient oil flow in journal bearings. The proposed mesh movement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d mesh. When the joumal moves, the movement distance of every grid in the flow field of bearing can be calculated, and then the update of the volume mesh can be handled automatically by user defined function (UDF). The journal displacement at each time step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moving equations of the rotor-bearing system under the known oil film force condition. A case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locus of the journal center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journal in order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The calcula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edict the transient flow field of a journal bearing in a rotor-bearing system where more realistic models are involved. The presented calculation method provides a basis for studying the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of a general rotor-bea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h movement transient flow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journal bearing
下载PDF
浅埋房式采空区下长壁采场动载矿压发生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霍丙杰 荆雪冬 +3 位作者 范张磊 谢伟 段志华 解振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房式采空区 覆岩结构 动载机制 覆岩运动
下载PDF
热带西南季风对0214号热带气旋“黄蜂”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林爱兰 万齐林 +1 位作者 梁建茵 袁金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1-850,共10页
采用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最新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Grapes 3DVAR)的分析场为模式初值场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南海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模式 ,在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 )的基础上 ,对强、弱热带西南季风作对比试验 (异常试... 采用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最新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Grapes 3DVAR)的分析场为模式初值场 ,利用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南海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模式 ,在模拟试验 (控制试验 )的基础上 ,对强、弱热带西南季风作对比试验 (异常试验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除环境引导气流外 ,“黄蜂”偏心结构变化引起的偏心运动变化对热带气旋移向、移速的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西南季风对热带气旋“黄蜂”的动力结构、热力结构和移动路径都有一定的影响 ;热带西南季风通过改变热带气旋的不对称结构和削弱副热带高压西侧这两个途径 ,造成热带气旋路径右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南季风 移速 变分同化 控制试验 移动路径 热带海洋 影响 改变 黄蜂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段储集性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晓东 谭秀成 陈景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嘉二段是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最发育的层段,嘉二时期该区主要发育台内滩、台坪、局限泻湖、半局限泻湖、开阔潮下沉积亚相。认为不同亚相类型的孔隙度值说明该区嘉陵江组台内滩亚相和台坪亚相的云坪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但由于... 嘉二段是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最发育的层段,嘉二时期该区主要发育台内滩、台坪、局限泻湖、半局限泻湖、开阔潮下沉积亚相。认为不同亚相类型的孔隙度值说明该区嘉陵江组台内滩亚相和台坪亚相的云坪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但由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不同储集相带可以相互转化,故该段储集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同生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将嘉二段储层划分为好、较好、一般、非储层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南过渡带 嘉二段 沉积微相 储集空间 构造运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 被引量:16
17
作者 侯康明 石亚缪 张忻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对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的地质地貌组合特征、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NNW向构造在地貌上由西向东表现为隆、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NNW向活动断裂依次发育在隆起带的东缘,形成伴有褶皱构造的逆冲-挤... 对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的地质地貌组合特征、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NNW向构造在地貌上由西向东表现为隆、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NNW向活动断裂依次发育在隆起带的东缘,形成伴有褶皱构造的逆冲-挤压构造带。拗陷带则由一系列位于隆起带之间的压陷性盆地带组成。NNW向构造活动强烈,特别是在第四纪中、晚期以来,它们不仅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区地质地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在地震活动及强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NW向隆起从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开始发育,但大规模隆起发生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演化 隆起运动 盆地 地震构造
下载PDF
网球发球技术的要素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跃杰 徐黎光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年第6期59-60,共2页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较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发球的动作速度、用力协调性和动作节奏是发球的关键技术环节。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对网球发球的技术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创造网球协调发力的条件,加快“鞭打”环节的动作速度,运用合理的动作...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较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发球的动作速度、用力协调性和动作节奏是发球的关键技术环节。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对网球发球的技术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创造网球协调发力的条件,加快“鞭打”环节的动作速度,运用合理的动作节奏和战术策略,对提高网球发球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 发球技术 动作结构 动作节奏
下载PDF
论话题结构生成的线性机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小龙 吴义诚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3,共9页
过去三十年里,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是理论语言学界一直颇有争议的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话题究竟是通过移位生成的,还是在基础部分形成的?本文采用真实话语语料,探讨了多种类型话题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篇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1)"话题... 过去三十年里,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是理论语言学界一直颇有争议的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话题究竟是通过移位生成的,还是在基础部分形成的?本文采用真实话语语料,探讨了多种类型话题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篇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1)"话题"顾名思义是涉及话语的一个概念,探讨话题结构自然不能脱离言语交际的语篇语境;2)话题是在语篇构建过程中自然引发出的语言成分,为述语表达设定了可资参考的框架,具有语篇赋予的程序意义;3)典型的话题结构有其固定的句法表征形式"Topic[Subject+VP]",即话题句按照话题先于述语的线性序列进行构建。含有插入语"怎么说呢"的话题句清楚地表明,基于层级假设的移位分析难以成立,因为说话人在抛出话题后相关述语还未形成,即述语句法表征的构建尚未完成。话题链和多话题句现象进一步说明,话-述的先后序列作为解释汉语话题结构生成机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结构 相关关系 移位分析 基础生成 线性序列
原文传递
明渠紊流拟序结构及其与泥沙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20
作者 毛野 张志军 徐锡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29,共6页
从研究方法、明渠紊流拟序结构、泥沙运动与床面形态、拟序结构与泥沙运动和拟序结构与床面形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在展望了研究趋势后,提出今后应该进行更加精细的实验研究,加深对拟序结构与泥沙运动相互作用... 从研究方法、明渠紊流拟序结构、泥沙运动与床面形态、拟序结构与泥沙运动和拟序结构与床面形态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在展望了研究趋势后,提出今后应该进行更加精细的实验研究,加深对拟序结构与泥沙运动相互作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 拟序结构 泥沙运动 明渠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