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水动力轴流涡轮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冯进 张慢来 张先勇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第12期51-53,共3页
通过井下水动力涡轮的设计和试验,发现流道中线决定涡轮设计工况的液流平均流动,而不是沿叶片骨线进口结构角方向。指出传统平面叶栅轴流涡轮设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最高效率点的平均液流进口方向沿流道中线进口结构角方向的观点... 通过井下水动力涡轮的设计和试验,发现流道中线决定涡轮设计工况的液流平均流动,而不是沿叶片骨线进口结构角方向。指出传统平面叶栅轴流涡轮设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最高效率点的平均液流进口方向沿流道中线进口结构角方向的观点,从而较好地解释了理论设计的机械性能与实际机械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根据该观点,建议在涡轮叶栅叶型造型设计时,应检查流道中线在前、后缘额线处的切线,保证与设计液流方向基本相同,以提高涡轮设计的正确性和质量。对其他同类型的涡轮机械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轴流涡轮 结构角 平面叶栅 机械性能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双向分束角对称的偏光分束镜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史萌 吴福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9-442,共4页
为了获得分束角对称的偏光分束棱镜,在双Wollaston棱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棱镜左右两端晶体光轴的取向,使棱镜整体呈中心切面对称;在保证对正向入射的光对称分束的同时,对反向入射光同样可以对称分束,达到了双向对称分束的目的;... 为了获得分束角对称的偏光分束棱镜,在双Wollaston棱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棱镜左右两端晶体光轴的取向,使棱镜整体呈中心切面对称;在保证对正向入射的光对称分束的同时,对反向入射光同样可以对称分束,达到了双向对称分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晶体光轴的旋转角δ与棱镜结构角S以及与波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对633nm设计的棱镜用于其他波长时分束角的对称性.结果表明:在±300nm的光谱范围内,分束角的不对称度均小于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Wollaston棱镜 对称分束 旋转角 结构角
下载PDF
海上外输漂浮软管的结构角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业峻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海上外输漂浮软管是FPSO外输原油的唯一通道,是复合型橡胶软管,具有结构复杂及材质多样性特点,且缺乏相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段典型结构的外输漂浮软管进行分层建模,分析其帘线层结构角度对拉... 海上外输漂浮软管是FPSO外输原油的唯一通道,是复合型橡胶软管,具有结构复杂及材质多样性特点,且缺乏相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段典型结构的外输漂浮软管进行分层建模,分析其帘线层结构角度对拉伸和弯曲性能的敏感度,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结构角度对拉伸和弯曲的影响,最后对外输漂浮软管实物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国际通用OCIMF标准进行比较,为指导以后管道的优化设计,实现外输漂浮软管国产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外输漂浮软管 结构角度 拉伸 弯曲
下载PDF
冰洲石/氟化钡紫外偏光镜的一种改进形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福全 孔伟金 +2 位作者 王吉明 郝殿中 苏富芳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冰洲石/氟化钡紫外偏光镜透射光束的偏离角;给出了一种修正透射光束偏离角的改进设计;利用高精度测角仪对改进的样品棱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透射光束的偏离角小于3 。
关键词 冰洲石/氟化钡 紫外偏光镜 结构角 光束偏离角 透射光束
原文传递
冰洲石/氟化钡紫外偏光镜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姗 吴福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为了修正紫外偏光镜透射光束偏离角,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冰洲石一端的结构角来实现透射光束无偏离。以303nm波长为例,给出了修正角与结构角的关系式;还研究了透射光束的偏离角与波长的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软件进行了分析。... 为了修正紫外偏光镜透射光束偏离角,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改变冰洲石一端的结构角来实现透射光束无偏离。以303nm波长为例,给出了修正角与结构角的关系式;还研究了透射光束的偏离角与波长的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40nm^410nm的波段内,改进形式的紫外偏光镜透射光束偏离角小于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紫外偏光镜 结构角 光束偏离角
下载PDF
一种Wollaston式偏光棱镜分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敬顺 韩培高 +2 位作者 闫玉甫 吴福全 郝殿中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了对一种修正式对称分束Wollaston棱镜的分束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耳公式,以632.8nm波长为例,给出了出射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修正角、结构角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光强分束比随结构角的变化关系以及入射角对棱镜分束... 为了对一种修正式对称分束Wollaston棱镜的分束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耳公式,以632.8nm波长为例,给出了出射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修正角、结构角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光强分束比随结构角的变化关系以及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和出射光束对称性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通过对出射端面的修正可以实现Wollaston棱镜的严格对称分束;o光、e光分束角主要取决于棱镜结构角,受棱镜修正角影响较小;光强分束比随结构角的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当光线以小角度入射时,入射角主要影响棱镜分束角对称性;入射角在-3°~3°之间变化时,两出射光线的不对称度小于6°,可以保证较好的对称分束效果。该研究为该棱镜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渥拉斯顿棱镜 入射角 结构角 分束角 分束比
下载PDF
双萨那芒特棱镜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丹 吴福全 +1 位作者 岳增友 王凤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5年第6期96-100,共5页
为适应偏光技术对偏光分束器件的需求,给出了一种新型偏光分束器件双萨那芒特棱镜的设计。通过光路分析,得出了双萨那芒特棱镜分束角的表达式,详细分析了分束角与结构角和入射光波长的关系,研究了棱镜分束角的入射角效应。结果表明:对... 为适应偏光技术对偏光分束器件的需求,给出了一种新型偏光分束器件双萨那芒特棱镜的设计。通过光路分析,得出了双萨那芒特棱镜分束角的表达式,详细分析了分束角与结构角和入射光波长的关系,研究了棱镜分束角的入射角效应。结果表明:对于确定波长的单色光,分束角随结构角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一定的结构角,分束角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与常规萨那芒特棱镜相比,对于相同的棱镜结构角,双萨那芒特棱镜的分束角约为常规萨那芒特棱镜的2倍。对于确定的结构角和入射光波长,棱镜的分束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偏光分束棱镜 结构角 分束角 入射角效应
原文传递
λ/4光学薄膜相位延迟器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斌 吴福全 +3 位作者 郝殿中 张旭 毕佳 郑萌萌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线偏振光正入射到薄膜相位延迟器的表面时,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出现扰动,扰动影响了透射偏振光的质量。为了研究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采用归一化测量法测出了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 线偏振光正入射到薄膜相位延迟器的表面时,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出现扰动,扰动影响了透射偏振光的质量。为了研究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采用归一化测量法测出了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膜料的折射率,基底与膜料之间的应力以及膜料之间的应力等因素有关。研究相位延迟量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对于实验精度与实验误差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反射相移 结构角 应力 温度
下载PDF
270°反射式相位延迟器的设计及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斌 吴福全 +2 位作者 郝殿中 卢翔远 王昭娟 《物理实验》 2007年第7期10-12,共3页
根据薄膜的偏振效应,运用TFCALC膜系设计软件,通过在菲涅耳菱体的2个全反射面蒸镀光学介质膜的方法设计了270°反射式相位延迟器.运用归一化测量方法得到出射光相位延迟量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出射光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扰动... 根据薄膜的偏振效应,运用TFCALC膜系设计软件,通过在菲涅耳菱体的2个全反射面蒸镀光学介质膜的方法设计了270°反射式相位延迟器.运用归一化测量方法得到出射光相位延迟量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出射光相位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扰动,扰动的出现影响了透射偏振光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膜料的折射率、基底与膜料之间的应力以及膜料之间的应力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延迟 反射相移 结构角 应力
下载PDF
结构角对冰洲石Wollaston棱镜分束角温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爽 吴福全 +5 位作者 王海峰 李秀珍 王进喜 赵昕 仲伟纲 薛美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9-602,共4页
为了了解温度变化对不同结构角的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影响,首先明确了棱镜的结构角和晶体中o光、e光的主折射率是决定棱镜分束角的两个因素;然后从温度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不同结构角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 为了了解温度变化对不同结构角的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分束角的影响,首先明确了棱镜的结构角和晶体中o光、e光的主折射率是决定棱镜分束角的两个因素;然后从温度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不同结构角冰洲石晶体Wollaston棱镜o光、e光分束角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结构角的棱镜,随温度的升高,它们的两分束角均在减小,但o光分束角减小的幅度要比e光大得多;大结构角棱镜其分束角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结构角的大。建立了实验测试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光学 冰洲石晶体 WOLLASTON棱镜 结构角 分束角 温度效应
原文传递
双反射对称分束与平行分束偏光镜的新设计
11
作者 宋致堂 任宪会 +3 位作者 李国华 彭捍东 孔凡美 盛宝立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2,66,共4页
在激光偏光调制技术中,对称分束镜和超大剪切差的平行分束偏光镜受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制作难度很大,为了提高偏光棱镜出射光束的对称性和平行分束性,从复式双反射棱镜结构出发,寻找到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改变结构角参量■和β,该设计不仅... 在激光偏光调制技术中,对称分束镜和超大剪切差的平行分束偏光镜受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制作难度很大,为了提高偏光棱镜出射光束的对称性和平行分束性,从复式双反射棱镜结构出发,寻找到两种设计方案,一是改变结构角参量■和β,该设计不仅能保证分束角的对称,而且可以拓宽分束角,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角参量以获得合适的对称分束角。二是把出射面为平面改为两个向外凸的平面,能得到剪切差大的平行出射的o光和e光,且剪切差大小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大大拓宽了双反射偏光棱镜的使用范围。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复式双反射棱镜 结构角 分束角 剪切差
下载PDF
基于YVO4晶体的Rochon棱镜设计及特性分析
12
作者 林海峰 张继艳 杨上供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设计了一种YVO4晶体的Rochon棱镜,分析Rochon棱镜的结构角、视场角以及工作波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4~2.0μm波段范围内,其视场角和结构角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在0.4~0.8μm范围内,随入射光波长的变化较明显,但是在近红外波段... 设计了一种YVO4晶体的Rochon棱镜,分析Rochon棱镜的结构角、视场角以及工作波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4~2.0μm波段范围内,其视场角和结构角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在0.4~0.8μm范围内,随入射光波长的变化较明显,但是在近红外波段中,随波长变化不明显.当棱镜结构角为40.2°时,Rochon棱镜具有高消光比、高透过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VO4晶体Rochon棱镜 结构角 视场角 透过率 入射光波长
下载PDF
一种冰洲石-氟化钡紫外直角分束棱镜设计
13
作者 闫玉甫 韩培高 +1 位作者 杨敬顺 吴福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节省冰洲石晶体材料、并实现偏光棱镜光路的直角分束,采用冰洲石晶体与氟化钡晶体二元复合的方案,设计了一种冰洲石-氟化钡紫外直角分束偏光镜。以波长为265.6nm的紫外光为例给出了设计实例。从理论上分析了入射光经过该偏光棱镜后,... 为了节省冰洲石晶体材料、并实现偏光棱镜光路的直角分束,采用冰洲石晶体与氟化钡晶体二元复合的方案,设计了一种冰洲石-氟化钡紫外直角分束偏光镜。以波长为265.6nm的紫外光为例给出了设计实例。从理论上分析了入射光经过该偏光棱镜后,e光、o光的分束角和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及入射光波长的关系,并通过计算软件作出关系曲线图。结果表明,该偏光棱镜分束角与直角偏差小,e光、o光的光强分束比约为1∶1;在240nm^400nm的波段范围内,垂直入射对应的直角分束偏差小于1.0°,光强分束比与1的偏差在0.02以内,具有较宽的光谱适用范围。该研究对直角分束棱镜的设计、制作以及实际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紫外偏光镜 结构角 分束角 直角分束棱镜
下载PDF
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光学特性分析
14
作者 杨敬顺 韩培高 +3 位作者 闫玉甫 吴福全 郝殿中 牛明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共4页
基于方解石晶体光学特性和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结构的特点,以两晶体光轴夹角45°为例,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尔公式,通过Matlab软件系统的研究了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的光强透过率、分束角和平行分束距离随结构角的变化关系... 基于方解石晶体光学特性和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结构的特点,以两晶体光轴夹角45°为例,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尔公式,通过Matlab软件系统的研究了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的光强透过率、分束角和平行分束距离随结构角的变化关系,通过结合玻璃棱镜,实现四束偏振光的平行出射。研究成果为Wollaston式多光束分束棱镜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偏光分束棱镜 结构角 光强透过率 偏振光
下载PDF
恒磨牙窝沟形态与其龋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马宏 李玉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研究恒牙窝沟形态与窝沟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1 1 9颗离体后牙为检测样本 ,以激光龋齿诊断仪确定检测位点 ,通过此位点切片磨片 ,并用显微放射照片确定是否有龋。按常规分类法确定窝沟的类型 ;体视显微镜摄取面窝沟图片 ... 目的 :研究恒牙窝沟形态与窝沟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1 1 9颗离体后牙为检测样本 ,以激光龋齿诊断仪确定检测位点 ,通过此位点切片磨片 ,并用显微放射照片确定是否有龋。按常规分类法确定窝沟的类型 ;体视显微镜摄取面窝沟图片 ,按结构角分类法测定窝沟的结构角 ,分为沟 (groove,结构角 >2 5°)和隙 (fissure,结构角≤ 2 5°)两类 ,并分析不同的窝沟形态与龋损发生的关系。结果 :窝沟结构角的平均值为 38.6°± 1 6 .1° ,其中沟有 93个 (38个有龋 ,5 5个无龋 ) ,隙有 2 6个(1 1个有龋 ,1 5个无龋 ) ;窝沟常规分类为五种类型 ,其中I型 5 3个 (2 7个有龋 ,2 6个无龋 )、V型 36个 (1 2个有龋 ,2 4个无龋 )、U型 1 8个 (7个有龋 ,1 1个无龋 )、IK型 1 0个 (2个有龋 ,8个无龋 )、Y型 2个 (1个有龋 ,1个无龋 )。卡方检验显示在本研究中窝沟的形态与窝沟的龋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磨牙 窝沟形态 龋易感性 龋齿 牙齿
下载PDF
圆柱活齿传动齿廓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菁 王启义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25,共4页
建立了圆柱活齿传动的齿廓方程;分析研究了结构角对齿廓方程、传动比、齿廓干涉及圆柱活齿稳定性的影响。为圆柱活齿传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活齿传动 结构角 齿廓方程 圆柱齿轮
下载PDF
地层倾角测井在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桂成 宋子齐 +3 位作者 孙颖 李伟峰 程国建 王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6-2232,共7页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它们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着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方位频率矢量 层理构造倾角模式 古水流方向 河道砂体延伸方向 有利微相发育带
下载PDF
利用油基泥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进行沉积解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欢 张占松 +2 位作者 黄若坤 吴俊晨 宋秋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4-68,6,共5页
油基泥浆微电阻率成像(OBMI)测井仪可以弥补油基泥浆和人工合成泥浆钻井无法采集常规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的不足,获取井壁成像扫描图像。OBMI具有极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1.2in),清晰度和连续性好,可用于研究各种地质问题。通过OBMI测井... 油基泥浆微电阻率成像(OBMI)测井仪可以弥补油基泥浆和人工合成泥浆钻井无法采集常规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的不足,获取井壁成像扫描图像。OBMI具有极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1.2in),清晰度和连续性好,可用于研究各种地质问题。通过OBMI测井解释,可以确定沉积能量、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及砂体延伸方向,从而进行沉积相分析,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MI 沉积能量 沉积构造倾角模式 古水流方向 沉积相
下载PDF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mainshock, and its aftershock sequence: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22
19
作者 Jianshe Lei Guangwei Zhang Furen Xie 《Earthquake Science》 2014年第1期15-25,共11页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 rithm, we relocated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Ms 7.0), and its 4,567 aftershock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 April and May 3, 2013. Our res...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algo- rithm, we relocated the 20 April 2013 Lushan, Sichuan, earthquake (Ms 7.0), and its 4,567 aftershocks record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 April and May 3, 2013.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aftershocks are relocated between 10 and 20 km depths, but some large aftershocks were relocated around 30 krn depth and small events extended upward near the surface.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illustrate a shovel-shaped fault plane with a variable dip angle from the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long the fault. Furthermore, the dip angle of the fault plane is smaller around the mainshock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long the faul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easy to generate the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place having a small dip angle of the fault, which is somewhat similar to the genesi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Lushan mainshock is underlain by the seismically anomalous layers with low-Vp, low-Vs, and high-Poisson's ratio anomalies, possibly suggesting that the fluid-filled fractured rock matrices might signifi- cantly reduce the effective normal stress on the fault plane to bring the brittle failure.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Lushan and Wenchuan aftershocks is suspected to be vulnerable to future seismic risks at greater depths, if 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mainshock Aftershock sequence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 - Shovel-shaped structure Variable dip angle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双频激光干涉相位测量的空气折射率测量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强华 罗会甫 +2 位作者 王素梅 王锋 陈新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0-186,共7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相位检测的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外差干涉光路和具有角漂移自适应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分析表明测量光信号的p、s分量的相位差相对于参考光信号的变化与空气折射... 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相位检测的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外差干涉光路和具有角漂移自适应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分析表明测量光信号的p、s分量的相位差相对于参考光信号的变化与空气折射率近似呈线性关系,并由此得到测量公式,传感器的自适应结构将角漂移引起的误差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并大幅提高了测量灵敏度。与Edlen公式的测量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44.0°入射角(共振角附近)和0.1°的相位测量精度下,空气折射率的测量精度优于5×10-6。该测量系统还可为更高精度的空气折射率测量仪提供足够精确的初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空气折射率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角漂移自适应结构 相位测量 干涉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