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图像 建筑结构和风格
下载PDF
庭院式建筑视角下的人体结构隐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隐喻是中国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的主要方式,建筑隐喻在其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角色。古代医家基于人体结构与建筑相似的空间特性,将人体看作建筑,逐渐发展出“人体是建筑”的基本隐喻。从庭院外观与面部特征、建筑之门与人体之门、庭院内部... 隐喻是中国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的主要方式,建筑隐喻在其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角色。古代医家基于人体结构与建筑相似的空间特性,将人体看作建筑,逐渐发展出“人体是建筑”的基本隐喻。从庭院外观与面部特征、建筑之门与人体之门、庭院内部与人体脏腑三个方面解析古人运用建筑建构人体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人体面部和脏腑与庭院式组合建筑的布局相似;同时重现了古代医家认知中建筑与人体之间的隐喻映射,揭示了中医语言与思维的隐喻特征,论证了建筑隐喻在中医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结构 隐喻 建筑隐喻 庭院式建筑 关阖枢
原文传递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明涛 庄金迅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为解决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和授课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以期... 为解决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和授课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出发,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与选型 建筑结构 教学改革 建筑学
下载PDF
藏式山地古建筑结构特征及抗震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玥 杨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0-31,共12页
为提高对藏式山地古建筑研究的重视,科学评估目前藏式山地古建筑的抗震水平,分解藏式山地古建筑群为单个石木结构碉房单体,以普遍的石木碉房民居震害入手,收集2013年以来藏区所遭受的典型地震震害资料,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进行分... 为提高对藏式山地古建筑研究的重视,科学评估目前藏式山地古建筑的抗震水平,分解藏式山地古建筑群为单个石木结构碉房单体,以普遍的石木碉房民居震害入手,收集2013年以来藏区所遭受的典型地震震害资料,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进行分类,并研究其震害形成机理。研究表明:碉房结构震害包括地基震害、石砌体平面外及平面内震害、木构架构件破坏和无法与石砌体协同作用震害等。根据现场调研,总结了藏式山地古建筑自身结构特征,并列举了与碉房构造的异同点,指出藏式山地古建筑的抗震薄弱位置,形成了藏式山地古建筑结构分析的简化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建造位置的特殊性和普遍的藏式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其具有墙底不等高约束、结构抗侧刚度突变、结构平面内刚度不均匀、结构鞭梢效应显著、结构扭转效应显著、土-结构相互作用等结构特征,需要着重对该类建筑进行保护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结构 藏式古建筑 石砌体 碉房 震害调查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