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 被引量:242
1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79,共15页
数字金融的强势崛起推动了消费方式的巨大变革。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所推动的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本文发现数字金融发... 数字金融的强势崛起推动了消费方式的巨大变革。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所推动的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本文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在短期内对城市居民消费,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基础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居民消费的可能机制:一是数字金融便利了居民的支付,加速了居民的消费决策,进而促进消费增长;二是数字金融通过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影响机制 城乡异质性
原文传递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239
2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2 位作者 陆林 王莉 ALAN August Lew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33,共20页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空间结构 高铁效应 机理 京沪高铁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陆区岩石圈结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被引量:236
3
作者 杨明桂 黄水保 +2 位作者 楼法生 唐维新 毛素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8-543,共16页
本文以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为基础,与地球物理和岩石圈深部地质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中国东南陆区的地块、造山带、古板块结合带、隆起带、坳陷带和断陷盆地的地壳厚度变化与物质结构、莫霍面形态、岩石圈地幔的厚度变化与结构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为基础,与地球物理和岩石圈深部地质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中国东南陆区的地块、造山带、古板块结合带、隆起带、坳陷带和断陷盆地的地壳厚度变化与物质结构、莫霍面形态、岩石圈地幔的厚度变化与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构造区划。论述了燕山期陆内造山与喜马拉雅期大陆伸展及其导致的岩石圈物质结构调整作用,建立了隆坳构造分异与壳幔物质结构调整模式,探讨了本区地壳减薄的深部地质过程,分析了燕山期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物质结构构造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物质结构 陆内造山 大陆伸展 成矿作用
下载PDF
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与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2
4
作者 孙建霞 张燕 +2 位作者 胡小松 吴继红 廖小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6-1008,共13页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但花色苷结构不稳定。由于花色苷稳定性影响因子多、降解机制复杂,深入开展花色苷的降解机制和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但花色苷结构不稳定。由于花色苷稳定性影响因子多、降解机制复杂,深入开展花色苷的降解机制和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影响花色苷稳定的主要因子、花色苷的不同降解机制以及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结构稳定性 降解机制
下载PDF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91
5
作者 何登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9,201,共9页
以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为例,剖析了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若不整合面之上无风化黏土层而为砂岩,不整合面多为流体输导体;发育风化黏土层时不整合面多形成圈闭。不整合面、断层和输导体构成优势运移网络,在断陷盆地表现为“近源... 以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为例,剖析了不整合面的结构特征。若不整合面之上无风化黏土层而为砂岩,不整合面多为流体输导体;发育风化黏土层时不整合面多形成圈闭。不整合面、断层和输导体构成优势运移网络,在断陷盆地表现为“近源”油气运聚,有陡坡带断层运移-不整合面分配和缓坡带不整合面运移-断层调整分配2种成藏模式;坳陷盆地多为“远源”油气运聚,不整合面与断裂构成的输导体系呈阶梯状逐渐升高,导致油气呈阶梯状运移聚集;前陆盆地冲断带主要为“源上”油气成藏,断层沟通上、下不整合面“系统”,油气呈“之”字形运移。不整合面的结构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随时间而逐渐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结构 油气运移通道 圈闭机制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 被引量:167
6
作者 何万国 漆新贵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6,共5页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每种实践能力都由知识和相应技能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转变师生的传统...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每种实践能力都由知识和相应技能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及创建多元的实践共同体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实践能力 能力结构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供应链治理理论研究:概念、内涵与规范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149
7
作者 李维安 李勇建 石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5,42,共13页
供应链治理是一种有别于公司治理的新型治理对象,是环境演化和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本文通过回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关供应链治理问题的研究,探索构筑包括供应链治理边界、治理机制、治理目标和治理结构的供应链治理体系... 供应链治理是一种有别于公司治理的新型治理对象,是环境演化和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本文通过回顾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关供应链治理问题的研究,探索构筑包括供应链治理边界、治理机制、治理目标和治理结构的供应链治理体系框架。在对供应链治理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文章界定了供应链治理的基本内涵。通过引入交易成本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炼出供应链的分析属性,建立了规范的供应链治理分析逻辑框架,并指出未来可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论文属于框架性基本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可对供应链治理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系统分析思路和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治理 交易成本 不完全契约 机会主义
下载PDF
不同抗震设防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35
8
作者 施炜 叶列平 +1 位作者 陆新征 唐代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8,68,共9页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核心目标。建筑结构需要足够的抗倒塌安全储备,以避免大震或特大地震的倒塌破坏。我国现行抗震设计尚缺乏大震抗倒塌定量设计方法和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定量评价指标。该文基于IDA的结...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核心目标。建筑结构需要足够的抗倒塌安全储备,以避免大震或特大地震的倒塌破坏。我国现行抗震设计尚缺乏大震抗倒塌定量设计方法和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定量评价指标。该文基于IDA的结构抗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按现行规范设计的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和抗倒塌安全储备,讨论了轴压比和倒塌机制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动力增量时程分析 抗震设防烈度 倒塌机制 抗倒塌安全储备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 被引量:98
9
作者 朱晓华 蔡运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1-677,共7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中国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计算了中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的分维与稳定性指数;其次,分析了北京、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新疆、西藏、辽宁等8省区的土地分形结构;进而,在计算北京等8... 应用分形理论对中国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计算了中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的分维与稳定性指数;其次,分析了北京、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新疆、西藏、辽宁等8省区的土地分形结构;进而,在计算北京等8省区土地结构分维与图斑数、平均图斑面积、平均图斑形状指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图斑数和相应图斑形状指数对土地空间结构分维的重要影响。指出:土地结构分维所能体现出的信息主要还是受到土地类型本身几何属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分形 分维 机制 中国
下载PDF
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兼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被引量:101
10
作者 洪正 王万峰 周轶海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9-206,共18页
农民融资难是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普通缺乏抵押品,如何发展抵押品替代机制是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组织化(或分散化)和监督有助于降低最低抵押品要求,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凭... 农民融资难是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普通缺乏抵押品,如何发展抵押品替代机制是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组织化(或分散化)和监督有助于降低最低抵押品要求,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凭借现代农村转型中的组织化资源,通过农民自组织(合作化)以及他组织(中介化),充分利用农村各类金融资本(或新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资本提供、监督和/或技术咨询和担保上的优势,可以设计出有效的融资(监督)结构,实现农村各类金融资源的有效联结,从而改善农户融资条件。此外,改变农村政策环境如实施恰当的农村财政补贴政策和鼓励适度竞争的金融监管政策也有利于促进农户融资。本文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的角度为理解农村金融体系安排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分析结论对于当前我国小农经济现实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风险 组织化 监督结构 融资机制 农村金融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3
11
作者 李婷婷 龙花楼 王艳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4-7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 宅基地闲置 成因构成 作用机理 村庄调研
下载PDF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82
12
作者 闪淳昌 周玲 +2 位作者 秦绪坤 沈华 宿洁 《公共管理评论》 2020年第2期5-20,共16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单灾种应对为主、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三个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应急体制有待深度融合、应急能力亟须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单灾种应对为主、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三个发展阶段。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应急体制有待深度融合、应急能力亟须提高、应急法制与标准建设亟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管理理念、体制架构、机制设计、法制建设、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 体制 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分期差异活动及其变形机理 被引量:79
13
作者 汤良杰 漆立新 +5 位作者 邱海峻 云露 李萌 谢大庆 杨勇 万桂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69-2583,共15页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分期差异活动过程及其变形机理。在地震剖面解释、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塔里木盆地不同时期断裂系统图,提出控制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形成和演化主要构造活动期次为:加里东早...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分期差异活动过程及其变形机理。在地震剖面解释、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塔里木盆地不同时期断裂系统图,提出控制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形成和演化主要构造活动期次为: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早期断裂活动受伸展环境制约,沿先存基底断裂带形成张性正断层。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活动以逆冲作用为主,在塔东、塔中、塘古巴斯、巴楚和麦盖提地区最为发育。海西晚期断裂活动也是以逆冲作用为特征,并从早期断裂强烈活动的塔中、塘古巴斯、玛东等地区,迁移到塔北隆起和东部地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前陆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形成叠瓦冲断带、褶皱-冲断带、双重构造、盐相关构造等;但在盆内稳定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活动性弱。古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分布的控制机理,主要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变化和构造转换、先存基底断裂带、大型区域性不整合、滑脱带等要素密切相关。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变化和构造转换主要受控于塔里木周缘洋盆的伸展裂解、俯冲消减和洋盆闭合的时限和强度。先存基底断裂带或基底构造软弱带往往控制着后期断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大型区域性不整合和滑脱带控制着断裂构造的发育和分布层位。中、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分布的控制机理,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构造转换、区域构造位置有关。中、新生代塔里木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三种环境,即前陆构造环境、盆内稳定区构造环境和隆升剥蚀区构造环境。盆内稳定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活动性较弱。中、新生代断裂构造主体发育在前陆构造环境中,主要受控于周缘造山带强烈隆升、挤压冲断、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分期差异活动 变形机理 先存基底断裂带 滑脱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被引量:78
14
作者 付晓飞 许鹏 +1 位作者 魏长柱 吕延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岩 变形机制 运聚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吸水机理 被引量:56
15
作者 陈雪萍 翁志学 黄志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由含强亲水性基团的单体经过适度交联使其能够吸收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 ,并且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能。它的微观结构因其合成体系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关键词 吸水机理 高吸水性树脂 结构 机理
下载PDF
中药决明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6
作者 吕翠婷 黎海彬 +1 位作者 李续娥 郭宝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95-298,共4页
主要从决明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决明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接枝羧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0
17
作者 彭长宏 汪玉庭 +1 位作者 程格 唐玉蓉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3,共5页
以壳聚糖(CTS)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水不溶性交联壳聚糖(CCTS),然后以Fe2+-H2O2为引发剂,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CCTS分子骨架上,经皂化制得了水不溶性接枝羧基壳聚糖聚合物(CTCA).经元素分... 以壳聚糖(CTS)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水不溶性交联壳聚糖(CCTS),然后以Fe2+-H2O2为引发剂,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CCTS分子骨架上,经皂化制得了水不溶性接枝羧基壳聚糖聚合物(CTCA).经元素分析、FT-IR分析和X-粉末衍射分析表征了结构.CTCA含N量低于CTS和CCTS,在交联、接枝和共聚过程中未破坏CTS和CCTS中的吡喃苷六元环结构,其结构与预期吻合.研究了它对Cu2+、Cr3+、Cd2+和Pb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说明,CTCA对Pb2+和Cd2+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对Cd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吸附容量受pH影响较大.探讨了其吸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壳聚糖 重金属离子 吸附 接枝共聚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反转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72
18
作者 张国华 张建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0-270,共11页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各二级构造单元内反转构造的梳理与分析,认为盆内新生代反转构造以形态各异的背斜为主,伴有逆断层发育。主要存在瓯江运动(T80)、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和龙井运动(T12)4期构造反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各二级构造单元内反转构造的梳理与分析,认为盆内新生代反转构造以形态各异的背斜为主,伴有逆断层发育。主要存在瓯江运动(T80)、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和龙井运动(T12)4期构造反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时间演变上:西部坳陷带构造反转从瓯江运动(T80)到花港运动(T20)有相对减弱的趋势,龙井运动(T12)特征不明显;东部坳陷带构造反转从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到龙井运动(T12)有相对增强的趋势。在空间演变上:东部坳陷带西湖凹陷和钓北凹陷龙井运动(T12)构造反转具有显著的自北向南减弱的趋势。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构造反转强弱分布、迁移演化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汇聚俯冲速率和方向的变化在盆内叠加的局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分布特征 迁移规律 成因机制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72
19
作者 王培玉 傅勇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41,共3页
通过描述企业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每时每刻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某种激励手段去激励下属做好本职工作。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回顾、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 通过描述企业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的历史与现状,揭示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每时每刻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某种激励手段去激励下属做好本职工作。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回顾、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模式的介绍以及如何寻求最佳的激励等方面来论述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应用,旨在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组织结构 激励机制 具体绩效措施
下载PDF
钢中带状组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2
20
作者 张迎晖 赖泓州 赵鸿金 《轧钢》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带状组织的分类、形成机理及其危害,阐述了几种新的带状组织评定方法,总结了连铸工艺、轧钢工艺(加热制度、压下率、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规律,列举了几种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并就带状组织... 本文介绍了带状组织的分类、形成机理及其危害,阐述了几种新的带状组织评定方法,总结了连铸工艺、轧钢工艺(加热制度、压下率、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规律,列举了几种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并就带状组织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组织 评定方法 形成机理 改善方法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