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快速溶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立伟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经过拉伸装置后的溶解时间。结果表明,拉伸装置可以缩短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拉伸装置的最佳间距为200μm,此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为25 min。经拉伸装置处理后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可以在30 min内达...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经过拉伸装置后的溶解时间。结果表明,拉伸装置可以缩短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拉伸装置的最佳间距为200μm,此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为25 min。经拉伸装置处理后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可以在30 min内达到溶解;提高温度可以显著改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效果,缩短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溶解装置 疏水缔合聚合物 拉伸装置
下载PDF
大型立式泵机组碟簧支撑圆形瓦推力滑动轴承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毅 陈坚 +3 位作者 周少华 周金池 刘小军 李端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前我国大型立式泵机组几乎都采用刚性支撑的扇形可倾瓦推力滑动轴承,它们在开停机、正常和异常工况下的运转性能、检修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病,易出现烧瓦事故等。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碟形弹簧支撑圆形瓦的新型推力滑动轴承,它来自... 目前我国大型立式泵机组几乎都采用刚性支撑的扇形可倾瓦推力滑动轴承,它们在开停机、正常和异常工况下的运转性能、检修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病,易出现烧瓦事故等。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碟形弹簧支撑圆形瓦的新型推力滑动轴承,它来自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德国RENK公司技术,经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得到。分析了这种轴承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部件,如碟形弹簧、圆形推力瓦、导瓦间隙微调装置、新型绝缘装置、推力头与转轴涨紧消隙装置等。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表明,这种轴承运行时均载性好,抗冲击、吸振性能好;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运行可靠性高,适合在我国大中型立式水泵机组中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滑动轴承 蝶形弹簧 圆形瓦 微调装置 涨紧消隙
下载PDF
基于拉伸装置的光纤应变系数标定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闫继送 袁明 +1 位作者 张志辉 王东升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由于生产厂家、材料、掺杂及生产工艺等的不同,传感光纤的折射率、应变系数及温度系数等基本参量各有差异,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提出了基于拉伸装置标定光纤应变系数的方法并系统地进行了误差分析。采... 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由于生产厂家、材料、掺杂及生产工艺等的不同,传感光纤的折射率、应变系数及温度系数等基本参量各有差异,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提出了基于拉伸装置标定光纤应变系数的方法并系统地进行了误差分析。采用G.652单模光纤,针对不同初始长度进行了多次标定实验,标定的应变系数在0.050 2~0.051 2(MHz/με)之间,重复性好。通过BOTDR验证,实测应变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的得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切实可行、易于实现,既可用于对光纤传感系统的标定,也能用于BOTDR在生产过程中的应变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应变系数标定 光纤拉伸装置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
下载PDF
武钢电机隐极转子线圈制造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施宪 梁锐 《大电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武钢电机隐极转子线圈的制造工装及工艺,该产品的制造成功,标志着HEC在此类产品制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
关键词 制造工艺 隐极转子线圈 绕组设备 涨紧装置 同步电机
下载PDF
索道液压技术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万国 祁晓野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液压技术的应用角度,对索道行业中的液压技术进行总结,内容涉及液压技术在索道行业的用途及应用范围、典型系统举例、一般特点、液压技术及索道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索道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索道 液压技术 张紧装置 制动机构
原文传递
TFW7500-4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线圈制造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敬龙 朱勇穗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3,67,共3页
介绍了TFW7500-4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线圈的结构特点和制造难点,以及线圈制造相应的设备及工装。TFW7500-4隐极转子线圈的成功制造,此类产品制造技术已获得成熟的制造经验。
关键词 转子线圈 绕线设备 涨紧装置 生产流程
下载PDF
电动双向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正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8-90,102,共4页
为了解决螺旋叶片购买费用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电动双向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它可以同时装入两片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通过支板两侧螺旋副的相对位移分别拉制成型,具有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文章介绍了该装... 为了解决螺旋叶片购买费用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电动双向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它可以同时装入两片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通过支板两侧螺旋副的相对位移分别拉制成型,具有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并且给出了螺旋叶片展开尺寸计算及工艺孔位置确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叶片 拉伸装置 冷拉成型法
下载PDF
测缝计拉伸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学练 蔡来良 +1 位作者 朱学慧 杨望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
差动电阻式测缝计和振弦式测缝计安装时都需要预拉,用手或其他工具直接操作难以把握好力度,容易损毁仪器,且预拉值难以稳定。为此,设计了一款便携的测缝计拉伸装置,在测缝计安装时对其进行预拉,使测缝计在大坝及其附属结构横缝、纵缝和... 差动电阻式测缝计和振弦式测缝计安装时都需要预拉,用手或其他工具直接操作难以把握好力度,容易损毁仪器,且预拉值难以稳定。为此,设计了一款便携的测缝计拉伸装置,在测缝计安装时对其进行预拉,使测缝计在大坝及其附属结构横缝、纵缝和诱导缝等部位安装时更安全、更便捷。将手动拉伸过程转化为机械拉伸过程,避免了测缝计在预拉时力度难以把握、拉坏仪器等情况的发生。实例应用表明,该拉伸装置不仅优化了预拉过程,而且改进了测缝计安装方法、缩短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质量,可供类似工程监测仪器改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缝计 预拉 拉伸装置 开合度
下载PDF
井下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9
作者 李桂荣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通过强力带式输送机在井下的成功设计与应用,解决了强力皮带机机头因峒室等原因只能安装在井上的难题,解决了机头水平安装与巷道交角的难题,解决了吊挂输送机机身稳定性的难题,使强力带式输送机应用更加广泛。
关键词 传动 张紧装置 摩擦力
下载PDF
两种轻型起重机钢丝绳张紧装置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贾志平 郑见粹 陈凯 《现代机械》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本文介绍了适合于轻型起重机的两种钢丝绳张紧装置的基本工作方式,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牵引式 自行式 张紧机构
下载PDF
一种碳纤维拉伸装置的气密性方案设计
11
作者 宋小刚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3-35,共3页
在合成纤维的大家族中,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了现今化学纤维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一员。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拉伸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东华大学碳纤维工程实验室需一连续拉伸装置,其工作环境有温度和压力要求。设... 在合成纤维的大家族中,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了现今化学纤维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一员。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拉伸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东华大学碳纤维工程实验室需一连续拉伸装置,其工作环境有温度和压力要求。设计的整体装置要求结构紧凑、轻巧,便于拆装、移动与调整,着重介绍了其中减少漏气量方面的气密性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拉伸装置 气密性
下载PDF
皮肤伸展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黎安 桂斌 +1 位作者 查元坤 李谆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皮肤伸展器是利用皮肤弹性,采用持续增量牵引设计而成。使用该装置皮肤自皮缘即受到直接的线性牵引,在不行皮下潜行剥离的情况下,可迅速产生“额外”皮肤组织,用于皮肤伤口的组织修复,这些伤口一般需采用更复杂的方法来关闭。该装置使... 皮肤伸展器是利用皮肤弹性,采用持续增量牵引设计而成。使用该装置皮肤自皮缘即受到直接的线性牵引,在不行皮下潜行剥离的情况下,可迅速产生“额外”皮肤组织,用于皮肤伤口的组织修复,这些伤口一般需采用更复杂的方法来关闭。该装置使用时间从20分钟到640分钟或者更长。可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不同阶段使用。自1994年3月临床应用52例,其中27例做半年至一年随访,疗效满意。使用该方法具有省时、易操作、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特点,为临床组织修复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伸展器 组织修复 皮肤伸展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高磊 王硕 +1 位作者 王雷 王江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2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2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TEXAS分级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术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例发生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顺利愈合,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2.8±11.6)d,较对照组(22.3±10.4)d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无裂开,随访期间溃疡无复发。结论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更简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愈合外观后与邻近皮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皮肤牵张闭合器 封闭式负压引流 植皮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皮肤牵张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计鹏 张月 +5 位作者 胡大海 张智 李小强 佟琳 韩军涛 陶克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以下简称牵张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5例糖尿病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0~70岁。清创后行间歇模式VSD治疗3~...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牵张器(以下简称牵张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5例糖尿病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0~70岁。清创后行间歇模式VSD治疗3~10 d,负压值为-10.67 kPa,创面面积为5.0 cm×3.0 cm^10.0 cm×7.0 cm。创面控制感染、消肿后采用牵张器持续牵张治疗3~5 d,牵张后创面面积为5.0 cm×0.3 cm^10.0 cm×0.5 cm,全层缝合封闭创面。缝合术后2周观测患者足部创面愈合等级,随访足部再次形成溃疡创面、坏疽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创面瘢痕情况。结果缝合术后2周,23例患者创面甲级愈合,2例患者牵张期间创面再次出现软组织感染溃疡,经抗感染、彻底清创及VSD处理后,创面再次行牵张治疗16 d后愈合。随访3~36个月,23例患者牵张创面遗留线性瘢痕,皮肤的弹性、色泽、触觉均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肢体活动度好;2例患者创面局部瘢痕增生明显。1例患者随访10个月时糖尿病足复发,患肢血管闭塞严重伴坏疽,予以小腿截肢。结论采用牵张器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避免了供区损伤,创面愈合后外观与邻近皮肤相似,修复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皮肤牵张器
原文传递
新型持续皮肤牵张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志军 毕龙 +3 位作者 杨涛 陈博 王晓东 袁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9期5649-5652,共4页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 目的:介绍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探讨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自主研制的持续皮肤牵张器8套;白色家猪6只,将每只猪的背部(两侧)切除矩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形成12个创面,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猪8个创面,对照组2只猪4个创面,创面均为10 cm×6 cm,实验组创面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治疗,对照组创面自行愈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创面缩小面积相差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缺损行5-6天皮肤伸展术治疗后,可直接行二期缝合关闭,对照组1周后仍存在较大皮肤缺损,无法缝合关闭。结论:应用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行皮肤伸展术,可以早期快速闭合皮肤创面。自制持续皮肤牵张器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伸展术 皮肤牵张器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联合皮肤牵张器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军 欧阳军 夏晶晶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皮肤牵张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行皮肤牵张器治疗20例为牵张器组,行NPWT治疗20例为NPWT组,行NPWT...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皮肤牵张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行皮肤牵张器治疗20例为牵张器组,行NPWT治疗20例为NPWT组,行NPWT+皮肤牵张器治疗20例为联合组。比较3组治疗第1、5、7天伤口面积、分泌物细菌计数、创面引流液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差异。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创面均呈缩小趋势,联合组治疗第1、5、7天伤口面积[(36.79±2.58)、(5.18±2.06)、(1.55±1.17)cm2]小于牵张器组[(41.73±3.07)、(11.01±2.43)、(4.34±1.32)cm^2]和NPWT组[(74.40±4.57)、(67.98±3.48)、(64.50±1.92)cm^2](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创面分泌物中HA、VEGF表达逐渐增强,治疗第1、5、7天NPWT组HA[(101.73±5.52)、(152.24±7.57)、(182.75±6.55)μg/L]、VEGF[(1.46±0.14)、(5.28±0.21)、(7.33±0.36)μg/L]及联合组HA[(111.23±4.96)、(163.62±5.82)、(193.42±6.07)μg/L]、VEGF[(2.38±0.18)、(6.04±0.26)、(8.11±0.30)μg/L]均高于牵张器组[HA(82.89±4.33)、(121.82±4.26)、(151.21±4.75)μg/L;VEGF(0.84±0.12)、(2.97±0.27)、(4.79±0.38)μg/L](P<0.05),且联合组高于NP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7天,NPWT组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计数[(1 057±46)×10~3cfu/mL、(68±18)×10~3cfu/mL、(19±8)×10~3)cfu/mL]低于牵张器组[(1 640±34)×10~3cfu/mL、(472±23)×10~3cfu/mL、(179±10)×10~3cfu/mL](P<0.05),NPWT组与联合组[(1 014±32)×10~3cfu/mL、(59±14)×10~3cfu/mL、(16±7)×10~3cfu/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WT联合皮肤牵张器技术可更好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负压伤口治疗 皮肤牵张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非侵袭性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良宸 王晨蕊 +7 位作者 陈红梅 张妲 陈莹 李娟 肖黎 王璐宁 朱迪 杨彩哲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9-734,共6页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趾术或清创术后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共纳入51例Wanger 4级糖尿病足坏疽并行截趾术或清创术的患者,采取1:2配对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17例...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趾术或清创术后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共纳入51例Wanger 4级糖尿病足坏疽并行截趾术或清创术的患者,采取1:2配对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34例[年龄(54.9±10.8)岁比(59.2±11.3)岁,足病病程1.0(1.0,4.1)个月比1.5(1.0,2.0)个月].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新鲜肉芽组织覆盖暴露骨质残端、创周无红肿热痛、创面内无脓性分泌物时,治疗组应用粘贴式非侵袭性皮肤牵张闭合器,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观察时间为术后第1天至创面愈合或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同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随时间变化的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3个月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4.1%比58.8%,χ^2=5.206,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2(41,59)d比78(50,90)d,Z=3.30,P<0.01].以最后一次负压封闭引流结束为时间起始点,两组Kaplan-Meier时间愈合曲线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14)d比42(26,42)d,Z=4.845,P<0.01].结论 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术后在创面修复期应用非侵袭性皮肤牵张闭合器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皮肤牵张闭合器
原文传递
零间隙双鸽尾筋结构下的大型发电机定子铁心叠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珊英 吴金水 黄小红 《大电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0,38,共4页
针对功果桥电站定子铁心中零间隙悬浮式双鸽尾定位筋和穿心螺杆的新型结构,通过比较国内外众多的定子铁心叠压方法确定现场以鸽尾筋为定位基准、现场对下压指垫板配加工、使用液压拉伸器进行多次冷中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新型铁心叠压方... 针对功果桥电站定子铁心中零间隙悬浮式双鸽尾定位筋和穿心螺杆的新型结构,通过比较国内外众多的定子铁心叠压方法确定现场以鸽尾筋为定位基准、现场对下压指垫板配加工、使用液压拉伸器进行多次冷中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新型铁心叠压方式,不仅保证了机组长期稳定的运行,而且对以后类似大型机组设计和安装具有实际的经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心叠压 零间隙悬浮式 双鸽尾筋 穿心螺杆 液压拉伸器
下载PDF
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苑博 梁海东 +2 位作者 童致虹 宋文吉 鞠尚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收治5例大面积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7(38.0±2.1)岁... 目的探讨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收治5例大面积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7(38.0±2.1)岁,创面面积为16.0 cm×8.0 cm^18.0 cm×12.0 cm。术中行头皮创面清创后,安装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安装后第3天开始对创面进行牵张,每天牵张1 mm,并均分成3次完成,牵张过程中,注意创缘的血运变化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当创面牵张至创缘行创面挤捏闭合式试验阴性时,停止进一步牵张,维持最后的牵张状态3 d后,直接拉拢缝合。观察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牵张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牵张5、10、15、20 d剩余创面面积。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5例患者创面经牵张治疗19~23 d后直接缝合。牵张过程中创缘无张力性水疱形成,创面缝合后创缘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发生。牵张治疗5~20 d,创面面积逐渐缩小。术后随访时间2~11(4.5±1.5)个月,牵张处的头皮组织弹性、色泽、感觉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似,新生毛发接近正常,创缘可见线性瘢痕,创面无瘢痕形成。结论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的应用降低了头皮缺损创面的治疗难度,治疗后新生毛发生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头皮 软组织损伤 皮肤牵张器
原文传递
延时皮肤牵拉器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文吉 苑博 +2 位作者 赵正南 童致虹 梁海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总结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急性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切口无法闭合3... 目的总结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急性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切口无法闭合3例,巨大痈切开引流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缺损部位: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2例,背部1例。缺损范围为10 cm×4 cm^22 cm×12 cm。创缘行Pinch试验,确认创面均无法直接闭合。结果牵拉过程中,3例出现张力性水疱;无创缘血运不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创面经过7~18 d持续牵拉后明显缩小,均直接拉拢缝合;无植皮或游离皮瓣手术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创缘周围均无坏死,瘢痕呈线性,感觉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延时皮肤牵拉器 皮肤牵张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