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高温形变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53
1
作者 周义刚 曾卫东 +2 位作者 李晓芹 俞汉清 曹春晓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8,共4页
详细研究并讨论了钛合金高温形变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三态组织中少量等轴α相与基体β相没有固定的位向关系,位错容易找到可开动的滑移面,对变形起着协调作用,因而合金具有较高的塑性;大量网篮交织的条状α,不仅增加了相界面,... 详细研究并讨论了钛合金高温形变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三态组织中少量等轴α相与基体β相没有固定的位向关系,位错容易找到可开动的滑移面,对变形起着协调作用,因而合金具有较高的塑性;大量网篮交织的条状α,不仅增加了相界面,提高了合金的强度与抗蠕变能力,而且不断改变裂纹扩展方向,导致裂纹路径曲折、分枝多,断裂韧性好.新的变形理论适用于α,近α,(α+β)和近β型钛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形变 强韧化机理 三态组织 钛合金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燕绍九 杨程 +3 位作者 洪起虎 陈军洲 刘大博 戴圣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 采用球磨和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命名为铝基烯合金。首次发现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在保持材料良好塑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强度。利用OM,SEM和TEM对铝基烯合金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在铝合金基体中,与基体形成良好的结合界面,且石墨烯纳米片与铝合金基体未发生化学反应,并保留了原始的纳米片结构;铝基烯合金中石墨烯纳米片含量为0.3%(质量分数)时,铝基烯合金的平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22MPa和454MPa,较未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合金分别提高58%和25%,且伸长率略有提高。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特殊的二维褶皱结构,讨论铝基烯合金的增强增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铝基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增韧行为
下载PDF
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54
3
作者 刘振宝 梁剑雄 +4 位作者 苏杰 王晓辉 孙永庆 王长军 杨志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7,共9页
高强度不锈钢作为强度、韧性及服役安全性俱佳的金属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以析出强化和奥氏体韧化为代表的强韧化机理,及以氢致开裂和H原子扩散富... 高强度不锈钢作为强度、韧性及服役安全性俱佳的金属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以析出强化和奥氏体韧化为代表的强韧化机理,及以氢致开裂和H原子扩散富集为主要因素的应力腐蚀及氢脆敏感性问题。认为高强度不锈钢的未来发展将重点关注计算模拟设计,多类型、高共格度析出相复合强化,高机械稳定性的薄膜状奥氏体韧化,综合显微组织和服役环境加深对应力腐蚀及氢脆机理的理解,从而为设计兼备超高强韧性、优良综合服役性能的高强不锈钢提供实际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不锈钢 强韧化机理 氢脆 应力腐蚀 析出相 逆转变奥氏体
原文传递
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4
作者 宋丽娜 兰鹏 +2 位作者 刘春秀 杜辰伟 张家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共8页
概述了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已开发的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设计依据,分析了不同合金元素对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中锰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加工硬化率的形成机制,讨论了逆相变退火工艺与拉伸行为的关系,... 概述了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已开发的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设计依据,分析了不同合金元素对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中锰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加工硬化率的形成机制,讨论了逆相变退火工艺与拉伸行为的关系,并对中锰钢的未来应用领域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化学成分 合金元素 逆相变退火 强韧机制
原文传递
控轧控冷工艺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蓝慧芳 杜林秀 +1 位作者 刘彦春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探讨了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对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选择两阶段控轧+快速冷却参数,获得了满足国标GB/T16270—1996中Q690,Q62... 探讨了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对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选择两阶段控轧+快速冷却参数,获得了满足国标GB/T16270—1996中Q690,Q620和Q550要求的高强度钢板;得出了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终轧温度870~880℃,冷速15~20℃/s的条件下,终冷温度570~600℃,能够达到Q550的要求;终冷温度500~570℃,能够达到Q620的要求;冷速提高至35~40℃/s,终冷温度在550℃左右,能够达到069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轧控冷 高强度结构钢 工艺参数 强韧化机制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增韧补强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含莲 黄传真 +4 位作者 秦惠芳 王随莲 孙静 邹斌 艾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综述了目前相关的增韧补强机理的研究情况 ,主要包括基体晶粒的细化及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模式的转变 ,热处理对微裂纹的愈合作用 ;指出了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 增韧补强机理 微观结构 穿晶断裂模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董翠鸽 王日初 +1 位作者 彭超群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61-3181,共21页
SiC_(p)/Al复合材料综合了铝合金与陶瓷颗粒碳化硅的优点,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量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和热物理性能优异等优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SiC_(p)/Al复合材料的特点,综述搅拌铸造、... SiC_(p)/Al复合材料综合了铝合金与陶瓷颗粒碳化硅的优点,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量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和热物理性能优异等优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SiC_(p)/Al复合材料的特点,综述搅拌铸造、挤压铸造、粉末冶金、喷射共沉积等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论述热挤压、热轧制、等径角挤压等二次塑性变形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围绕SiC_(p)/Al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阐述Al基体中引入不同数量与状态的SiC颗粒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论述其断裂行为与强韧化机制。最后,举例说明SiC_(p)/Al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制备方法 强韧化机制
下载PDF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成 叶其斌 +2 位作者 田勇 王昭东 高秀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3,共10页
超高强度结构钢是一种具有1200 MPa以上屈服强度以及良好的断裂韧性和延性的钢,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同时保持超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是超高强度结构钢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难题。本文归纳... 超高强度结构钢是一种具有1200 MPa以上屈服强度以及良好的断裂韧性和延性的钢,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同时保持超高强度、高塑性和高韧性是超高强度结构钢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难题。本文归纳总结了典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和马氏体时效钢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强韧化和延性机制。超高强度结构钢的超高强度是通过高密度位错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大量纳米级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或富Cu相而获得;优异的断裂韧性是通过马氏体板条、区块和亚稳态奥氏体的多相多尺度层状微观结构设计来实现;而高塑性的关键是在高密度可移动位错基体中引入亚稳态奥氏体形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高密度位错马氏体基体、多相多尺度结构和亚稳态奥氏体TRIP效应的研究进展有望突破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强度、塑性、韧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结构钢 强韧化机理 析出相 亚稳态奥氏体
原文传递
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及其强韧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永峰 王任甫 牛继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6,共4页
概括介绍了亚共析钢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效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使用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钢种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亚共析钢 亚温淬火 强韧化 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陆振乾 杨雅茹 荀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3,共7页
为拓宽纤维材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上的应用,促进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纤维性能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种类及增强增韧机制,认为纤维桥接作用可阻止裂纹... 为拓宽纤维材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上的应用,促进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纤维性能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种类及增强增韧机制,认为纤维桥接作用可阻止裂纹产生和扩展,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和延展性能。其次,分析了混凝土领域常用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的性能特征;然后对影响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从混杂纤维、纤维形态、体积分数、纤维排列方向以及纤维粘结性能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纤维增强混凝土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水泥基复合材料 超高韧性 力学性能 增强增韧机制
下载PDF
第3代汽车用Mn-Al系中锰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春泉 彭其春 +3 位作者 邓明明 徐静波 李伟 彭胜堂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1-440,共10页
概述了Mn-Al系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已开发的Mn-Al系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设计依据,分析了不同合金对Mn-Al系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中锰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加工硬化率的形成机制,并讨论了Mn-Al系中锰钢的退火... 概述了Mn-Al系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已开发的Mn-Al系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设计依据,分析了不同合金对Mn-Al系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中锰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加工硬化率的形成机制,并讨论了Mn-Al系中锰钢的退火组织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Al系中锰钢 合金元素 残余奥氏体 强韧机制 TRIP效应
原文传递
铝合金析出强化颗粒的微合金化调控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一涵 刘刚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1-241,250,共12页
微合金化是目前改善铝合金结构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而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微合金化手段,实现更为有效的微合金化效果,并在更深层次理解微合金化作用机制,是研发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长期以来所面对的瓶颈与挑战。... 微合金化是目前改善铝合金结构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而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微合金化手段,实现更为有效的微合金化效果,并在更深层次理解微合金化作用机制,是研发高性能铝合金结构材料长期以来所面对的瓶颈与挑战。藉由原子探针技术等多种先进实验测试技术及第一性原理等计算模拟手段,铝合金中的微合金化研究在近期取得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对微合金化机理的理解也向更精细的纳米层级乃至原子层级迈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微合金化铝合金中析出相优化改性的一系列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3类典型的微合金化机制,包括:作为异质点促进原有析出相形核;提供界面偏聚以提升析出相热稳定性;析出额外的强化相以进一步提升合金强度,并对其进一步的复合微合金化机制做了探讨。文末对铝合金微合金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合金化 析出相 微观组织 强韧化机制
下载PDF
高温等静压后处理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董绍明 陈忠明 +2 位作者 谭寿洪 江东亮 郭景坤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4-761,共8页
研究了高温等静压(HIP)后处理对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通过讨论HIP后处理对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实验模型,深入分析了HIP氮化后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并将此过程分为N2... 研究了高温等静压(HIP)后处理对液相烧结SiC陶瓷的强化与增韧机理.通过讨论HIP后处理对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实验模型,深入分析了HIP氮化后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并将此过程分为N2的扩散、表面氮化反应及进一步的致密化三个阶段.结果表明,HIP后处理过程受液相烧结SiC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当SiC的液相烧结温度较低,晶粒尺寸较小时,将有利于N2沿SiC晶界的扩散、促进SiC与N2之间的反应,增进高温高压条件下晶粒间沿晶界的滑移及晶粒的重排,从而可以强化HIP后处理尤其是氮化后处理效果.HIP后处理对液相烧结SiC的强化与增韧机理可归纳为:(1)致密而均匀显微结构的形成;(2)开口气孔及表面缺陷的消除;(3)表面压应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烧结 高温 等静压 后处理 增韧 碳化硅陶瓷
下载PDF
稀土强韧化MoSi_2材料的室温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厚安 刘心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2-425,共4页
通过机械合金化 冷等静压 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MoSi2 和稀土 /MoSi2 两种材料 ,测定了它们的室温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导电性。结果表明 :稀土比SiC对MoSi2 具有更好的强韧化综合作用 ;加入 0 .9%稀土后 ,稀土 /MoSi2 材料比MoSi2 基... 通过机械合金化 冷等静压 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MoSi2 和稀土 /MoSi2 两种材料 ,测定了它们的室温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导电性。结果表明 :稀土比SiC对MoSi2 具有更好的强韧化综合作用 ;加入 0 .9%稀土后 ,稀土 /MoSi2 材料比MoSi2 基体的弯曲强度提高了 46 %至 419 41MPa、断裂韧性提高了 81%达 5 .81MPa·m 1 /2 ;其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 ,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裂纹的偏转和弯曲韧化。且稀土比SiC晶须对MoSi2 材料的导电性影响程度小得多 ,0 .9%稀土的加入仅使MoSi2 材料的电阻率增高了约 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MOSI2 室温性能 强韧化机制 二硅化钼 金属陶瓷 导电性
下载PDF
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建军 徐佳辉 +1 位作者 黄亮 谢冰鑫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共10页
形变热处理工艺是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调控方式。介绍了铝锂合金以及形变热处理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综述了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的经典阶段,即固溶淬火、预变形和人工时效阶段。描述了不同阶段下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特征及其对材料力学... 形变热处理工艺是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调控方式。介绍了铝锂合金以及形变热处理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综述了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的经典阶段,即固溶淬火、预变形和人工时效阶段。描述了不同阶段下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特征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过饱和固溶体演变、塑性变形诱导位错演变、位错促进析出相形核、析出相演变模型、材料强韧化机制以及力学模型。介绍了耦合多物理场的形变热处理工艺新发展,但是相关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析出相演变模型、时效动力学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针对现有研究提出了后续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形变热处理 微观组织演变 强韧化机制 多物理场
原文传递
长周期有序堆垛相(LPSO)的研究现状及在镁合金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响 毛萍莉 +3 位作者 王峰 王志 刘正 周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2-1189,共8页
镁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良好的成形性和切屑加工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交通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镁合金的绝对强度较低,使其在结构件的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采用稀土元素来提高镁... 镁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良好的成形性和切屑加工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交通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镁合金的绝对强度较低,使其在结构件的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采用稀土元素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已成为镁合金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Mg-Zn-Y镁合金。由于m(Y)/m(Zn)比的变化,Mg-Zn-Y中的强化相也逐渐产生变化,当m(Y)/m(Zn)>1时,在Mg-Zn-Y合金中出现与镁合金基体完全共格、但富含Y、Zn元素的结构及化学成分均有序的长周期堆垛有序相(LPSO)。相比于其他第二相,LPSO相具有高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良好的阻尼性能、高抗蠕变性能、高弹性模量等特点,因此,这种新型结构强化相在镁合金中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目前镁合金强韧化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多是通过快速凝固粉末冶金、铜模铸造、溶体甩带等不同的铸造方法制备出含LPSO相的镁合金,并通过改变溶质原子种类、含量及比例的方法来探究LPSO相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之后通过热处理、挤压和轧制等加工工艺对LPSO相的数量、尺寸和分布进行调控,进而提高镁合金的性能。而有关LPSO相的微观结构,如LPSO相结构中各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具体位置等,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选区电子衍射(SADP)、高分辨率透射(HRTEM)及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等方法进行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LPSO相结构模型。同时,近几年对镁合金凝固和变形过程LPSO相结构中原子的运动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1世纪初,有研究人员通过快速凝固和热挤压的方法制备出的Mg97Zn1Y2(原子分数)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了610 MPa和5%,这些优异的力学性能归因于纳米级的LPSO相。本文综述了镁合金中LPSO相的形成机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LPSO 力学性能 强韧化机理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晓军 向烨阳 +1 位作者 胡小石 吴昆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6,共14页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其强韧化机制,探讨了其界面结构,简单概述了其储氢性能、热性能、抗腐蚀性能,最后总结了镁基复合材料现阶段的局限性...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着重分析了其强韧化机制,探讨了其界面结构,简单概述了其储氢性能、热性能、抗腐蚀性能,最后总结了镁基复合材料现阶段的局限性,展望了镁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材料 制备方法 强韧化机制
原文传递
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岳全召 刘林 +5 位作者 杨文超 黄太文 孙德建 霍苗 张军 傅恒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成分兼容性,在1 000℃以及更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组织稳定性、抗蠕变性、抗疲劳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等关键热端部件。在服役过程中,镍基单... 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成分兼容性,在1 000℃以及更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组织稳定性、抗蠕变性、抗疲劳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等关键热端部件。在服役过程中,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主要发生涡轮叶片旋转造成的蠕变及疲劳变形。另外,现代航空发动机对涡轮进口温度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承温承载能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材料科研工作者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提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性能: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添加了大量的难熔元素(W、Cr、Mo、Re等),降低了元素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固溶强化水平;添加了γ'相形成元素(Al、Ti、Ta),形成金属间化合物γ'沉淀相,利用γ'沉淀相与γ基体相之间的相干应变、有序化,以及弹性模量和堆垛层错能差异等沉淀强化机制,提高合金的强度;通过调整热处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沉淀相的尺寸、形态以及体积分数,最大化沉淀强化效果;通过调整Mo与Re的含量,提高γ'沉淀相与γ基体相的错配度,细化γ/γ'界面位错网间距,强化γ/γ'相界面强度,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抗力;同时加入适量的Pt族金属元素,抑制了TCP有害相的析出,进一步稳定了合金组织。然而,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元素的合金化程度已很高,在CMSX-10中难熔元素的含量高达20.5%,这已经接近镍基体的溶解度极限;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一系列问题:组织不稳定性(包括凝固缺陷析出倾向的增加、TCP相的析出)以及合金密度和成本的增加。另外,对于第四代及其后续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设计,除依赖提高难熔元素含量和加入铂族元素稳定组织外,并无其他公开、有效的措施。现行措施也与现代工业追求低密度、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深入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蠕变 位错网 强韧化机理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小龙 陈沙鸥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60-65,共6页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研究的热点,对陶瓷材料采用纳米颗粒复合的方法可大大改善其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复合陶瓷的各种强韧化机理,简述了其制备工艺,对纳米复合陶瓷的内在强韧化机理和最佳制备工艺作了进一步探索。同时给出了我们...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研究的热点,对陶瓷材料采用纳米颗粒复合的方法可大大改善其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复合陶瓷的各种强韧化机理,简述了其制备工艺,对纳米复合陶瓷的内在强韧化机理和最佳制备工艺作了进一步探索。同时给出了我们的部分分散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强韧化机理 陶瓷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强度不锈钢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振宝 梁剑雄 +4 位作者 杨哲 王晓辉 孙永庆 王长军 杨志勇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3,共12页
高强度不锈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成熟的生产工艺,已成为航空、航天、海洋、石化工程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材料。系统回溯高强度不锈钢的发展及应用历程,总结此类钢的强韧化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梳理了影响该钢的氢陷阱行为及... 高强度不锈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成熟的生产工艺,已成为航空、航天、海洋、石化工程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材料。系统回溯高强度不锈钢的发展及应用历程,总结此类钢的强韧化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梳理了影响该钢的氢陷阱行为及氢脆抗力的主要因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采用多种类纳米级第二相颗粒复合析出强化突破高强度不锈钢强韧性匹配极限的思路;通过调控钢中析出相及逆转变奥氏体的交互析出行为,提高后者的机械、化学稳定性,使其作为钢中裂纹及可扩散氢的双重“陷阱”,从而提高钢的裂纹及氢脆抗力。最后指出未来新型高强度不锈钢的研发须重点关注以材料基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化”合金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不锈钢 强韧化机理 析出相 逆转变奥氏体 氢脆 氢陷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