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及强化模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小娜 韩利战 顾剑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4-2768,共15页
研究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建立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定量预测模型具有重要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综合近年来关于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和析出强化的模型及模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模拟铝... 研究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建立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定量预测模型具有重要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综合近年来关于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和析出强化的模型及模拟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模拟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演变与析出强化的不同方法;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微观组织的演变模型,包括形核、长大与粗化阶段,重点总结预测微观组织演变的计算方法;铝合金的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形貌析出相的强化模型;各种模型的应用和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出热力学 析出动力学 强化模型 析出相 切过机制 绕过机制 临界半径
下载PDF
超声复合法制备的SiC_P/ZA27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潘蕾 陶杰 +1 位作者 刘子利 陈照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3-658,共6页
利用高能超声复合法制备了S iCP/ZA 27复合材料(其中S iC颗粒的最小粒径可达0.5μm)。对其进行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颗粒尺寸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但颗粒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远比粒径的影响显著。在几... 利用高能超声复合法制备了S iCP/ZA 27复合材料(其中S iC颗粒的最小粒径可达0.5μm)。对其进行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颗粒尺寸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但颗粒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远比粒径的影响显著。在几何必须位错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复合材料流动应力的表达式,建立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模型,试验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超声 几何必须位错 强化模型 制备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解析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维学 祝杰 +1 位作者 戴剑锋 王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5,146,共6页
采用剪切滞后模型理论分析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受载时作用在复合材料上各组分的应力;考虑复合材料各种强化机制,建立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模型,研究了各组分性能参数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长... 采用剪切滞后模型理论分析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受载时作用在复合材料上各组分的应力;考虑复合材料各种强化机制,建立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模型,研究了各组分性能参数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长度对CNTs/Mg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有限;碳纳米管层数越多或分散越稀疏越不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屈服强度随着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CNTs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存在最佳值。这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镁基复合材料 屈服强度 强化机制 强化模型
下载PDF
SiC_p/AI合金复合材料时效强化的综合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康华 李侠 +1 位作者 宋旼 黄大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7-891,共5页
以颗粒强化和时效强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铝合金时效动力学研究了SiC_p/Al合金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尺寸、体积分数以及时效制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效制度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与时效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SiC_p/Al合金复合材料的时效... 以颗粒强化和时效强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铝合金时效动力学研究了SiC_p/Al合金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尺寸、体积分数以及时效制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效制度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与时效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SiC_p/Al合金复合材料的时效强化综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随增强体体积分数和尺寸以及时效时间的变化规律,将模型应用于SiC颗粒增强2XXX铝合金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强化 强化模型 SiCp/Al合金复合材料
下载PDF
超高强Ti-15Mo-2.7Nb-3Al-0.2Si钛合金的强化行为及模型
5
作者 石晓辉 张琪 +3 位作者 荆镇 范智渊 刘江林 乔珺威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36-1149,共14页
基于XRD、OM、SEM和TEM分析,研究超高强Ti-15Mo-2.7Nb-3Al-0.2Si钛合金的组织演变及强化行为。结果表明,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效应对该合金的屈服强度影响较大。冷轧+再结晶+冷轧+双时效组合工艺可获得1518 MPa的最高屈服强度,这主要归因... 基于XRD、OM、SEM和TEM分析,研究超高强Ti-15Mo-2.7Nb-3Al-0.2Si钛合金的组织演变及强化行为。结果表明,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效应对该合金的屈服强度影响较大。冷轧+再结晶+冷轧+双时效组合工艺可获得1518 MPa的最高屈服强度,这主要归因于显微组织中的高密度残存位错及密集而细小的次生α相。建立复合强化模型,其预测误差在16.6%以内。此外,研究发现次生α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可以不断强化晶内区域,这使得沿晶断裂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整个断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模型 超高强 强化行为 钛合金 Ti-15Mo-2.7Nb-3Al-0.2Si
下载PDF
不同超细氧化物掺杂钼合金棒材的拉伸性能及强化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流杰 孙铁龙 +2 位作者 周玉成 李洲 魏世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083-3099,共17页
通过水热合成、共沉淀、共分解、粉末冶金和旋锻方法制备了3种掺杂2.0%(体积分数)不同氧化物(Al_(2)O_(3)、ZrO_(2)和La_(2)O_(3))的钼合金棒材。3种纳米氧化物均使钼晶粒细化70%以上,且使合金的断裂模式从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从而... 通过水热合成、共沉淀、共分解、粉末冶金和旋锻方法制备了3种掺杂2.0%(体积分数)不同氧化物(Al_(2)O_(3)、ZrO_(2)和La_(2)O_(3))的钼合金棒材。3种纳米氧化物均使钼晶粒细化70%以上,且使合金的断裂模式从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从而显著提高钼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克服强度和韧性之间的矛盾。在3种钼合金中,Mo-ZrO_(2)合金具有最佳的强度和塑性,这归因于细小的ZrO_(2)颗粒以及ZrO_(2)与钼基体之间的半共格界面。此外,建立了与位错密度、氧化物体积分数和尺寸以及钼晶粒尺寸相关的定量强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Al_(2)O_(3) ZrO_(2) La_(2)O_(3) 强塑积 强化模型
下载PDF
铸造铝合金时效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畅 李荣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了增进对材料研究领域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动态的了解,深刻认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研究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针对铸造铝合金时效过程研究所使用模拟方法的发展及应用,从微观组织模拟、力学性能预测及电子理论研究三个... 为了增进对材料研究领域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动态的了解,深刻认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研究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针对铸造铝合金时效过程研究所使用模拟方法的发展及应用,从微观组织模拟、力学性能预测及电子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微观组织模拟在实验无法触及的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相变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重点;时效合金力学性能计算的准确性依赖于强化机制、强化模型及相变动力学模型的完善;从电子层次上探索固态相变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方法也要依赖于计算机计算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而多尺度、多方法结合的研究是未来模拟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过程 计算机模拟 铝合金 微观组织 电子理论 第一性原理 强化模型 相变机理
下载PDF
双模晶粒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强化模型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展鑫 王国伟 +5 位作者 谭黎明 何武强 吴凯西 何英杰 刘锋 黄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高温组织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化预测模型通过叠加固溶强化(σss)、晶粒尺寸强化(σg)、位错强化(σd)与氧化物纳米粒子强化(σp)之和的平方根,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十分接近。合金组织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150℃热处理初期,晶粒长大迅速且合金硬度迅速降低;而当热处理时间延长到8 h之后,晶粒尺寸虽有变化但其长大速率明显放缓,且合金硬度在热处理8 h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分布 晶粒 氧化物弥散强化 强化模型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沉淀强化高熵合金屈服强度及本构模型研究
9
作者 任思危 李甲 +2 位作者 冯慧 Peter K.Liaw 方棋洪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沉淀强化高熵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然而,由于现有的模型忽略了高熵合金中复杂化学元素、析出相尺寸分布和空间分布在内的关键作用,使之无法准确预测高熵合金中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此外,还缺乏统一的强度模型... 沉淀强化高熵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然而,由于现有的模型忽略了高熵合金中复杂化学元素、析出相尺寸分布和空间分布在内的关键作用,使之无法准确预测高熵合金中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此外,还缺乏统一的强度模型来分析高熵合金中的屈服强度.本文建立了考虑尺寸分布和空间分布的沉淀强化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结果表明,沉淀强化在屈服强度中起主要贡献作用.此外,空间分布对沉淀强化的影响比析出相尺寸分布的影响更显著.该模型为确定高熵合金的沉淀强化和屈服强度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设计高强度高熵合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强化 固溶强化 高熵合金 屈服强度 尺寸分布 析出相 强度模型 现有模型
原文传递
挤压态Al-Mg-Si合金强化相析出动力学及其模型修正
10
作者 张龙 何洪 +2 位作者 肖罡 韩燕 万可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基于建立的Al-Mg-Si合金时效析出强化模型,针对针/棒状析出相与盘/片状析出相的不同特点,对针/棒状析出相强化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出现峰值时效平台时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综合评估了合金屈服强度与时效工艺的关... 基于建立的Al-Mg-Si合金时效析出强化模型,针对针/棒状析出相与盘/片状析出相的不同特点,对针/棒状析出相强化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出现峰值时效平台时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综合评估了合金屈服强度与时效工艺的关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析出相参数计算合金的理论屈服强度,并与拉伸实验得到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好,说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Al-Mg-Si合金时效过程中,出现峰值时效平台时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扩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合金塑性变形趋势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峰值时效平台 析出相 析出动力学 强化模型
下载PDF
具有盘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模型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刚 丁向东 +1 位作者 孙军 陈康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7-347,共11页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盘状析出相的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 ,进而从微观与宏观相...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盘状析出相的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 ,进而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起了具有盘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工艺—屈服强度量化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于Al Cu二元系列合金的时效性能预测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同时 ,由数据的归纳和组合得出了Al Cu二元系列合金中盘状析出相临界形核能垒的简易求解式 f(ΔG ,x0 /xe) =常数 ,有助于该模型的普遍适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盘状析出相 时效强化模型
下载PDF
具有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屈服强度变化模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刚 张国君 +2 位作者 丁向东 孙军 陈康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71-975,共5页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具有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进而从微观-...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强化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具有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变化及其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合金成分、时效参数与组织参数、屈服强度间的解析关系式,进而从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起了具有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铝合金的时效工艺-屈服强度量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6061合金和Al-Zn-Mg合金的时效性能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同时,详细讨论了析出相长径比对时效温度以及合金处理状况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盘/片状析出相 棒/针状析出相 时效强化模型 屈服强度
下载PDF
铝合金时效-屈服强度的实验与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国君 刘刚 +2 位作者 丁向东 孙军 陈康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03-808,共6页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位错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从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具有盘/片状、棒/针状细小时效强化相铝合金的时效工艺-屈服强度量... 以析出热力学、长大动力学及位错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盘/片状、棒/针状析出相尺寸、体积分数对时效合金强化效果的影响,从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具有盘/片状、棒/针状细小时效强化相铝合金的时效工艺-屈服强度量化模型,并通过513 K温度下时效Al-Cu-Mg合金和463 K温度下时效Al-Mg-Si合金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满意的吻合结果.并对本模型的模拟精度与时效析出相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析出相 屈服强度 解析模型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承压堵漏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大奇 曾义金 +1 位作者 刘四海 林永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5,共7页
裂缝性地层承压能力低,承压堵漏难度高。为了解决该难题,从裂缝承压失稳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封堵层和裂缝扩展的承压堵漏新模型,分析了影响承压的关键因素,据此指导研发了高承压堵漏配方,形成了新型交联成膜堵漏技术,并开展了现场应用... 裂缝性地层承压能力低,承压堵漏难度高。为了解决该难题,从裂缝承压失稳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封堵层和裂缝扩展的承压堵漏新模型,分析了影响承压的关键因素,据此指导研发了高承压堵漏配方,形成了新型交联成膜堵漏技术,并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表明,裂缝承压失稳包含封堵层失效和裂缝扩展两种形式;裂缝性地层承压能力由封堵层承压和裂缝扩展共同决定;提高承压能力要求堵漏材料抗压强度高,封堵层摩擦系数大、弹性变形率高、渗透率低,封堵层尽量封至缝口及封堵层厚度适中;新型交联成膜堵漏配方对1~5 mm宽的裂缝,封堵层承压可达20 MPa,抗返吐达3 MPa以上,现场应用显著提高了地层承压能力。表明,承压堵漏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为承压堵漏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承压堵漏 堵漏材料 裂缝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On the Strength of Silicon Carbide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luminium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4
15
作者 Mingjiu ZHAO, Yue LIU, Liqing CHEN and Jing BI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odified continuum model, quench strengthening and dislocation pile-up model was respectively used to estimate the yield strength of SiCp/AI composi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odified continuum model, quench strengthening and dislocation pile-up model was respectively used to estimate the yield strength of SiCp/AI composi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hear lag model or quench strengthening model would underestimate the yield strength of SiCp/AI composites. However, the modified Hall-Petch corre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islocation pile-up model, expressed as σcy = 244 + 371λ-1/2, fitted very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trength increase of SiCp/AI composites might be due to the direct blocking of dislocation motion by the particulate-matrix interface. Namely, the dislocation pile-up is the most possibl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for SiCp/AI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arbide particulate Composites Shear lag model Quench strengthening model Dislocation pile-up model Hall-Petch correlation
下载PDF
基于7075铝合金时效强化机理分析的工艺优化
16
作者 徐纳 秦国华 +1 位作者 林锋 王华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1-2582,共12页
为了获得最佳的时效工艺和有效提升实验效率,以JMatPro仿真方法为基础,研究了7xxx系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机理,获得了铝合金的最佳时效工艺参数。通过JMatPro仿真得到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体积分数,获得了经典的JMAK动力学方程,再通过析出相... 为了获得最佳的时效工艺和有效提升实验效率,以JMatPro仿真方法为基础,研究了7xxx系铝合金的时效强化机理,获得了铝合金的最佳时效工艺参数。通过JMatPro仿真得到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体积分数,获得了经典的JMAK动力学方程,再通过析出相长大模型得到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尺寸。然后,分别使用时效强化模型和JMatPro仿真方法计算时效后合金的强度,与时效强化模型相比,使用JMatPro仿真方法可以将合金强度峰值预测精度提高了0.72%;峰值时间预测精度提高了18.28%。最后,通过拟合JMatPro的仿真结果,获得了强度峰值、峰值时间与时效温度的关系表达式,为制定最佳的时效工艺参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atPro软件 JMAK方程 析出相长大模型 析出强化机制 时效强化模型
下载PDF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化理论模型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向兆兵 聂俊辉 樊建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了等效夹杂、平均应力场以及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等几种常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化理论模型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各强化理论模型的修正情况,讨论了各强化理论模型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提出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简要介绍了等效夹杂、平均应力场以及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等几种常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化理论模型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各强化理论模型的修正情况,讨论了各强化理论模型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提出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化理论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强化理论模型 颗粒强化 等效夹杂
下载PDF
不同晶粒尺寸FGH96合金热处理冷速研究
18
作者 崔金艳 尧健 +4 位作者 何英杰 马向东 肖磊 郭建政 冯干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在满足性能前提下,获取热处理工艺参数边界对优化FGH96涡轮盘性能意义重大,尤其是某一晶粒尺寸的FGH96合金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所需的最慢冷速边界。对不同晶粒尺寸、不同冷却速率的FGH96试样室温、650℃以及750℃的拉伸性能进行了研... 在满足性能前提下,获取热处理工艺参数边界对优化FGH96涡轮盘性能意义重大,尤其是某一晶粒尺寸的FGH96合金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所需的最慢冷速边界。对不同晶粒尺寸、不同冷却速率的FGH96试样室温、650℃以及750℃的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和合金成分、晶粒尺寸、γ′尺寸和体积分数相关的多机制强化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性好。利用该模型得到了最慢冷速与晶粒尺寸的匹配关系:当最慢冷速为55℃/min时,晶粒尺寸需小于14μm;当最慢冷速为72℃/min时,晶粒尺寸需小于16.8μm;当最慢冷速为81℃/min时,晶粒尺寸需小于20μm。最慢冷速边界值与晶粒尺寸关系可为通过数值模拟指导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H96 最慢冷速边界 晶粒尺寸 多机制强化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分析
19
作者 佟海生 樊江涛 李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111,共9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正确性,分析了材料拉压强度比、中间应力系数等参数对身管残余应力、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和最佳自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屈服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处残余应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正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反比;最佳自紧压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反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鲍辛格效应 双线性强化模型 反向屈服
下载PDF
河谷演化控制下的覆盖型岩溶区地下岩溶分层——以白石窑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启军 李振嵩 +1 位作者 李宁新 湛杰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覆盖型岩溶区的河谷地下岩溶总体上具有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带特征,但这种垂直分带的成因众说纷纭,给工程实际运用带来不少困惑。为此,通过找出河谷由峡谷期向盆地期演化过程的最大岩溶作用水头、最大强化作用水头和最新强化作用水头等特... 覆盖型岩溶区的河谷地下岩溶总体上具有上强下弱的垂直分带特征,但这种垂直分带的成因众说纷纭,给工程实际运用带来不少困惑。为此,通过找出河谷由峡谷期向盆地期演化过程的最大岩溶作用水头、最大强化作用水头和最新强化作用水头等特征作用水头,把河谷岩溶的多期叠加成层模型简化为河谷地下岩溶的三期叠加强化模型,即由下至上划分为深层孤立洞隙层、中层强化岩溶层和现代岩溶影响层。借助于白石窑水电站为工程实例进行了河谷演化及其地下岩溶剖面分层分析,提出坝基现代岩溶影响层发育强烈,是防渗的重点,岩溶最大防渗深度进入中层强化岩溶层,大大减少坝基岩溶渗漏防渗处理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经多年渗漏量观测,防渗效果良好。覆盖型岩溶区地下岩溶分层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可供类似的坝基防渗工程参考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垂直分带特征 三期叠加强化模型 现代岩溶影响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