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磊 宁国荣 +1 位作者 李俊华 杨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9,共5页
通过对2根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与2根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预应力钢带加固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 通过对2根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与2根未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预应力钢带加固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与未加固试件基本相同,但加固试件初裂荷载更大;加固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试件、偏心受压试件承载力分别提高24%、20%,承载力提升效果显著;预应力钢带加固对轴心受压试件轴向刚度明显提高,从初始加载到荷载达到80%极限荷载的不同加载水平下,加固后轴压试件的轴向刚度与未加固试件轴向刚度的比值在1.12~1.18;经预应力钢带加固后,偏心受压试件极限荷载对应的侧向挠度增大了37%,偏压试件变形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带 钢筋混凝土柱 加固修复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强化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叶香 陈妙霞 +1 位作者 陈碧英 邓颜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26期3154-3155,共2页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强化实施健康教育.术后随访6~57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65例,良14例,可1例.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强化...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强化实施健康教育.术后随访6~57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65例,良14例,可1例.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强化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配合程度及康复锻炼能力,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强化 健康教育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原文传递
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回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以及强化股...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以及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LK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HSS评分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确切,关节镜手术联合术后强化股四头肌锻炼是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股四头肌锻炼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手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慢性心衰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琴 石国平 +2 位作者 吴张平 马根山 郭江宏 《现代医学》 2017年第12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新型院外强化模式进行管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心衰患者采用院外强化模式进行管理:...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新型院外强化模式进行管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心衰患者采用院外强化模式进行管理:建立医疗档案并通过心衰门诊定期随访、定期院外家访并结合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C组患者仅进行常规随访。比较1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生活质量量表、再住院率、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M组的失访率明显低于C组(3/120 vs 13/117,P<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vs 7.69%,P>0.05)。M组在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及生活质量量表的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C组(59.09%vs 13.68%,64.55%vs 31.58%,58.18%vs 29.47%,P<0.05);M组患者再住院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22.73%vs 48.42%,(7.51±3.21)d vs(11.61±5.41)d,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进行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增强疾病自我管理意识,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强化管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强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国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TKR翻修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患者提供有效护理依据。方法:将拟行TKR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基础上予...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TKR翻修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患者提供有效护理依据。方法:将拟行TKR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强化护理干预,术后3个月分别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ROM度数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TKR翻修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干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下载PDF
加强术后康复训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肩痛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罗蕴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1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强术后康复训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肩痛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参照常规流程进行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加强术后康复训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肩痛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参照常规流程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情况[0~10数字疼痛量表(NRS-10)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治疗天数),干预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24、48、72 h的肩部NRS-10评分分别为(5.97±1.25)、(4.36±0.58)、(3.10±0.37)、(1.23±0.14)分,比对照组的(7.04±1.32)、(5.68±0.77)、(4.26±0.65)、(2.45±0.26)分低(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7.98±0.96)h,首次排气时间为(24.85±4.73)h,住院治疗天数为(5.94±1.13)d;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5.53±0.78)h,首次排气时间为(16.48±3.68)h,住院治疗天数为(3.64±0.74)d。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治疗天数比对照组短(t=11.718、8.263、10.074,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QLQ-C30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69.97±6.35)、(73.27±6.93)、(74.85±6.24)、(72.70±6.74)分,比对照组的(61.85±4.68)、(66.71±7.34)、(67.34±6.82)、(62.83±6.13)分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77.14%(27/3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4.29%(33/3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00,P=0.040<0.05)。结论加强术后康复训练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术后康复训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肩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7
作者 田水 朱暾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43,共4页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结构加固和工程改造中的应用是目前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介绍了碳纤维材料(FRP)的材料性能及其近年来用于工程实际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碳纤维材料 加固 结构 混凝土结构 FRP
下载PDF
双曲拱桥的加固与改造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正强 《中南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97,102,共3页
以永州道县潇水大桥为例 ,就双曲拱桥存在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因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履行方案。加固后进行了荷载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把双曲拱桥改造成箱型拱桥 ,不但达到了提高荷载等级的目的 ,而且节约了投资。
关键词 双曲拱桥 桥梁加固 桥梁病害 拱波裂缝 腹拱腐蚀 桥台基础沉降 主拱圈变形 桥面系破损 加固方案
下载PDF
北京火车站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北京火车站抗震加固与改造设计项目组 《工程抗震》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北京火车站是首都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 9年建成 ,当时按 7度设防考虑 ,存在着许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问题 ,一些设施也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使用功能要求。北京火车站抗震加固与改造设计项目组 ,运用多种先进的加固手段 ,在保持原建筑... 北京火车站是首都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 9年建成 ,当时按 7度设防考虑 ,存在着许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问题 ,一些设施也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使用功能要求。北京火车站抗震加固与改造设计项目组 ,运用多种先进的加固手段 ,在保持原建筑外貌不变的前提下 ,实现了抗震能力和改善使用功能的协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火车站 抗震 加固 公共建筑 安全性 耐久性
下载PDF
FRP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琚宏昌 张凤 +1 位作者 张贝宜 李远心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7,共7页
回顾了运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外部加固和修复土木工程结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试验和数值分析二方面的研究。综述了主要结构部件如梁、柱和梁柱联合体在加固后的弯曲、剪切、耐久、延展性等性质,简要讨论了这些构件的轴向、地震... 回顾了运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外部加固和修复土木工程结构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试验和数值分析二方面的研究。综述了主要结构部件如梁、柱和梁柱联合体在加固后的弯曲、剪切、耐久、延展性等性质,简要讨论了这些构件的轴向、地震等结构行为。最后,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复合材料 混凝土 加固 修复
下载PDF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少军 田梅 刘艳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及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进行6周康复状态的评定。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NOSI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个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IPROS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强化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等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化 认知行为干预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震损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现状与概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元栋 杨沈 韩淼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年第3期65-68,79,共5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建筑结构常用震损加固方法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并对各种方法的费用、施工阶段对结构使用的影响等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加固震损结构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震后加固方法的选择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加固方法 地震损伤 损伤修复 加固性能
下载PDF
强化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和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刁艳云 王衍芝 吴英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和康复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显效出院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先后出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例。教育组出院后进行定期家庭随访、电话咨询、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强化健康教育,...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和康复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显效出院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先后出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例。教育组出院后进行定期家庭随访、电话咨询、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强化健康教育,定期评价其遵医行为,及时纠正不遵医行为并给予指导;对照组出院后不予干预。两组分别于出院后1月,6月,12月对遵医行为和BPRS,SDS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教育组在出院后6月和12月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PRS、SDSS在出院6月、12月时评定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减少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教育 精神分裂症 社区 遵医行为 康复
下载PDF
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与康复 被引量:4
14
作者 荣爱琴 高蕊娥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9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术后护理与康复方法。方法:应用整体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结果:76例获6~36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48例,... 目的:探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术后护理与康复方法。方法:应用整体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结果:76例获6~36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48例,良14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81.6%。结论: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术后应用整体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通过精心护理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关节置换 骨水泥 强化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方法评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浩 唐曹明 +3 位作者 杨韬 黄茹蕙 肖青 张军 《工程质量》 2010年第12期74-77,共4页
对我国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了当前加固改造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业内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加固 改造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北京某饭店加固改造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琛 霍文营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89-1392,共4页
北京某饭店始建于1987年,应业主要求进行加固改造设计。目前加固行业出现了多种加固材料、加固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根据北京某饭店的加固改造设计,重点介绍该结构方案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细部处理方法,供其他工程... 北京某饭店始建于1987年,应业主要求进行加固改造设计。目前加固行业出现了多种加固材料、加固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根据北京某饭店的加固改造设计,重点介绍该结构方案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细部处理方法,供其他工程借鉴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改造 混凝土梁 混凝土柱 既有板洞
原文传递
Controlled observation of posthemiplegic omalg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新泽 戴淑青 +1 位作者 苏莉 WANG Fa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4期18-22,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for tonifying the prima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houlde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miplegic omalg...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for tonifying the prima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houlde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miplegic omalgia (PO). Methods Fifty-six cases of PO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group (30 cases) and a rehabilitation group (26 cases). In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group, the mild moxibustion with moxa stick was applied to Guānyuán (关元 CV 4), Qìhǎi (气海 CV 6) and Zúsānlǐ (足三里 ST 36) and acupuncture was applied to Jiānzhēn (肩贞 SI 9), Nàoshū (臑俞 SI 10), Qūchí (曲池 LI 11), etc.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as provided, including massaging local tissues, anti-cramping activity, etc. In both groups,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per day, 15 treatments made one session and two sessions were required totall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and clinical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ale were adopted as the observ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functional effect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separately. Results The total analgesic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30/30) in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group and was 96.2% (25/26)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ithout presenting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VAS scores were all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ll P0.01), but the comparison of the D-valu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did not reach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scores of FMA and the clinical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ale 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ll P0.01).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all P0.01). Conclusion Both therapies can achie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hemiplegic Omalgia (PO) therapy for tonifying the prima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houlder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原文传递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tudy of Peroneus Longus Activation during Ankle Eversion and Heel Lift
18
作者 Jian Chen Robert Jack +2 位作者 Jessica Appelle Michael Bushuk Camille Smith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Prophylactic and rehabilitative ankle training programs rarely incorporate ankle eversion exercises of the weight bearing leg during one-legged stand. Such training may be necessary for the optimal PL function and dyn... Prophylactic and rehabilitative ankle training programs rarely incorporate ankle eversion exercises of the weight bearing leg during one-legged stand. Such training may be necessary for the optimal PL function and dynamic ankle control.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a PL exercise that involved eversion of the inverted ankle of a weight bearing leg against the heel lift (HL), a popular PL strengthening exercise. The PL activation patterns were studied in 20 university students (7 male and 13 female). The self-reported dominant legs of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in this study. After recording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EMG) activity level of their PL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s (MVIC), the subjects performed HL, and ankle eversions of the weight bearing ankle during one-legged stand. Ankle eversions were initiated from two inverted ankle positions, 20 degree inversion (EV1) and 25 degree inversion (EV2). The ankle position and the PL muscle activity were recorded with an accelerometer affixed to the dorsum of the foot and a surface EMG electrode over PL respectively. The ranges of motion for HL, EV1, and EV2 were 25, 29, and 31 degrees respectively. Expressed as percentage of MVIC, the average normalized EMG linear envelopes for EV1 (73%) and EV2 (74%)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HL (64%).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versions of the inverted ankle of the weight bearing leg elicited stronger PL activation that may result in better lateral ankle strength and dynamic control. Incorporation of weight bearing ankle eversions may enhance effectiveness of PL exercise and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ngthening ANKLE INJURY EMG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方法分析及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建 王克昌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0-872,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中小学校舍建筑应用较多的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析对比了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增设框架梁、柱,构件层次加固等加固方法。总结出采用的方案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尽量使加固后的结构平面布置合理、结构...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中小学校舍建筑应用较多的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析对比了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增设框架梁、柱,构件层次加固等加固方法。总结出采用的方案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尽量使加固后的结构平面布置合理、结构双向抗侧刚度以及动力特性接近、立面不出现薄弱层等,同时应尽量减小对原建筑的影响,降低加固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改造 单跨框架 抗震墙 翼墙 抗震支撑
下载PDF
天坛饭店改造加固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明智 唐曹明 +1 位作者 郭浩 贾红宝 《结构工程师》 2005年第3期49-51,48,共4页
天坛饭店建成于1991年,当时设计采用的是78规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有的一些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应业主要求对原建筑进行改造,并结合改造进行结构加固,达到在改善使用功能的同时提高结构抗震能... 天坛饭店建成于1991年,当时设计采用的是78规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原有的一些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应业主要求对原建筑进行改造,并结合改造进行结构加固,达到在改善使用功能的同时提高结构抗震能力,获得了一些改造工程加固技术运用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 加固设计 饭店 天坛 1991年 国民经济 生活水平 结构加固 抗震能力 技术运用 工程加固 高结构 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