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 被引量:271
1
作者 贾承造 赵文智 +6 位作者 邹才能 李明 池英柳 姚逢昌 郑晓东 刘晓 殷积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共7页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和产量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该领域勘探研究的核心技术是地震储集层预测与层序地层学。地震储集层预测一般分为递推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反演三大类,应用时有条件限制。储集层特征重...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和产量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该领域勘探研究的核心技术是地震储集层预测与层序地层学。地震储集层预测一般分为递推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叠前反演三大类,应用时有条件限制。储集层特征重构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地震属性解释是提高横向分辨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概念的探讨和模式的提出,没有完全实现露头、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多学科结合在空间上的工业化成图,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应用的6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核心技术 储集层预测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玛湖凹陷源上砾岩大油区形成分布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06
2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3 位作者 郑孟林 郭文建 吴涛 邹志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2,共9页
综合物探、地质、钻探等资料,对玛湖凹陷大油区发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油藏解剖及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储盖组合整体研究,完善了研究区成藏模式,指导了夏子街、克拉玛依、中拐、夏盐等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扇体油气勘探的整体... 综合物探、地质、钻探等资料,对玛湖凹陷大油区发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油藏解剖及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储盖组合整体研究,完善了研究区成藏模式,指导了夏子街、克拉玛依、中拐、夏盐等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扇体油气勘探的整体突破,发现了北部百口泉组、南部上乌尔禾组2大油区。认为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沉积期的大型斜坡构造背景,下二叠统风城组优质碱湖烃源岩,2大不整合面之上叠置连片分布的砾岩体,以及高陡断裂等是玛湖凹陷大油区形成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期退积型砾岩体搭接连片大面积分布岩性油气藏群成藏模式。玛湖凹陷大油区勘探发现过程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对该区中二叠统、深部石炭系—下二叠统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上乌尔禾组 地层岩性油气藏 大油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层序特征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58
3
作者 邹才能 薛叔浩 +5 位作者 赵文智 李明 王永春 梁春秀 赵志魁 赵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白垩纪松辽湖盆沉积类型属潮湿带近海坳陷型。松辽盆地南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布于四大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含油层段主要分布于二级、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 ,... 白垩纪松辽湖盆沉积类型属潮湿带近海坳陷型。松辽盆地南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分布于四大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含油层段主要分布于二级、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油气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随着油气勘探的进展 ,地层 岩性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西部斜坡区具有形成地层 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沉积类型 沉积层序 沉积体系 地层一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中国陆上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 被引量:63
4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4 位作者 胡素云 潘文庆 杨雨 包洪平 王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相继发现了一批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体的大油气田,虽然单个油气藏储量丰度低,但由于油气藏呈集群式分布,因此总体油气储量规模大。为了揭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相继发现了一批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体的大油气田,虽然单个油气藏储量丰度低,但由于油气藏呈集群式分布,因此总体油气储量规模大。为了揭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本文从盆地的构造演化、烃源灶的分布范围、有效储层的发育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研究表明,大范围分布的烃源灶及其晚期规模生烃是大油气田形成的资源基础;大面积呈似层状分布的礁滩体及受不整合面控制的岩溶储集体为大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退火"地温场与递进埋深的耦合是大范围油气成藏的重要机制;下侵式、扬程式、转接式成藏模式是油气大范围成藏的重要途径。古隆起及其斜坡带、台缘带礁滩体、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滩、深大断裂带具备形成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地质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地层岩性油气藏 集群式分布 大型化成藏 有利区带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6 位作者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9-739,共11页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坡折带 缓坡带 地层-岩性油气藏 断陷湖盆 歧口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与勘探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5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姜文亚 肖敦清 韩文中 时战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要素储集层与烃源岩具有分区性特征,具有原型洼槽和改造型洼槽两种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模式。洼槽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常规油到非常规油的有序分布。洼槽上部构造油气藏发育,洼槽外环带为三角洲前缘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中环过渡带为致密油发育有利区,而内环带细粒沉积相区为页岩油气勘探区。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为老油田开展二次勘探开辟了新的建产增储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洼槽聚油 地层-岩性油气藏 页岩油 有序成藏 渤海湾盆地 沧东凹陷 古近系孔店组
下载PDF
华北油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贤正 卢学军 王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4,共8页
在华北油田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按照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新勘探思路,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根据构造与沉积综合研究确定有利勘探区块,依靠老井复查构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发现了以岩性油藏为主... 在华北油田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按照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新勘探思路,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根据构造与沉积综合研究确定有利勘探区块,依靠老井复查构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发现了以岩性油藏为主的宝力格油田。在冀中坳陷,深化长洋淀潜山带成藏条件的研究,建立了"新生古储古堵"的潜山油藏成藏模式,使钻探获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都兰凹陷 长洋淀潜山带 地层-岩性油藏 华北油田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构成样式及砂体预测模式——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董月霞 王建伟 +3 位作者 刁帆 赵忠新 杜景霞 孟令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通过不同构造带的层序构成样式分析,阐明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构成样式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为陆相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时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层序样式...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通过不同构造带的层序构成样式分析,阐明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构成样式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为陆相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时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层序样式及其对储集砂体控制作用的分析,归纳出两种构造背景下的4种层序构成样式,即在北部断坡带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多断坡带型、单断坡带型和转换带型以及在南部滩海地区斜坡带构造背景下发育的缓坡坡折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砂体预测模式指导储层预测,对确定优质储集体的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层序构成样式 砂体预测模式 地层-岩性油气藏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8
9
作者 蒲秀刚 陈长伟 +6 位作者 柳飒 周立宏 肖敦清 韩文中 林常梅 侯志 肖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受差异沉降、断块翘倾与基底构造影响,总体发育三级坡坪带,在斜坡高部位一级坡坪带的凸起近缘发育侵蚀坡折带,斜坡中低部位发育挠曲坡折带,构成了沙三段低位期侵蚀-挠曲坡折体系。在斜坡区沙三期,盆内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坪控砂,源型聚砂,纵向上可识别出低位、湖扩、高位3个三级旋回与7个四级高分辨率旋回,各层顺斜向上超覆分布,在各级坡坪带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扇与滨浅湖砂质滩坝等砂体,地层岩性圈闭发育。这些地层岩性圈闭与烃源区近邻,优势输导,富集成藏,叠合连片,是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坡坪带 坡折体系 沙河街组 地层岩性油气藏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德英 于海波 +2 位作者 王军 李瑞娟 李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4,共9页
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勘探程度低,在少井条件下面临古近系储层预测难度大、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刻画难度大和复杂岩性储层识别难度大等勘探难题。在常规地质手段无法有效解决该区勘探问题的情况下,通过石油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建立了... 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勘探程度低,在少井条件下面临古近系储层预测难度大、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刻画难度大和复杂岩性储层识别难度大等勘探难题。在常规地质手段无法有效解决该区勘探问题的情况下,通过石油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建立了以地质模式为指导的地质-地震一体化储层预测技术、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的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及刻画技术和复杂岩性储层岩性识别技术等3项关键技术;并在秦南凹陷进行了应用,发现了秦皇岛29-2西、秦皇岛29-2东等地层岩性油气藏,并落实了一系列具有良好勘探潜力的地层岩性圈闭,对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地区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气藏 勘探关键技术 应用成效 秦南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海波 王德英 +2 位作者 王军 张志强 李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34-37,62,154,共7页
在构造、沉积储层和烃源岩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石臼坨凸起东段南北两侧的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发育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三套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 在构造、沉积储层和烃源岩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石臼坨凸起东段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石臼坨凸起东段南北两侧的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发育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三套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走向斜坡型坡折、单断式陡坡坡折和沉积缓坡坡折,在东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优质储层,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主要为走向斜坡型地层油气藏、深断近岸厚扇型岩性油气藏和三角洲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等三种,渤中、秦南两个富生烃凹陷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础,东营组巨厚泥岩的稳定分布和沙一二段、东三段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保障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凸起 地层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形成条件 油气藏类型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祥 王敏 +2 位作者 王勇 丁洁荧 翟京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6-361,共6页
春光油田位于车排子凸起斜坡带上,构造较为简单,油气成藏类型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属于源外成藏。新近系沙湾组、古近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勘探层系。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近系沙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古近系、白垩系主要... 春光油田位于车排子凸起斜坡带上,构造较为简单,油气成藏类型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属于源外成藏。新近系沙湾组、古近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勘探层系。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近系沙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首先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东部昌吉凹陷和南部四棵树凹陷均具有供烃能力,二叠系和侏罗系是主要的供烃层系。输导条件是春光油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不整合面、厚砂体和断层这3种输导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春光油田存在一套高效的复式输导体系,并建立了该区的油气输导模式。分别对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和白垩系、古近系地层油气藏特征开展了研究,确定了各个层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最终建立了春光油田油气成藏模式,有效的指导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地层-岩性油藏 春光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权 李晓红 +3 位作者 赵璇 罗金洋 王芳 董雄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5,50,共5页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 二连盆地以发育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为特征,具有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针对盆地内断陷湖盆规模小、物源多、沉积快速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以沉积砂体形成、分布过程为主线,通过古地貌及地震沉积相分析、典型沉积砂体剖析等,针对物源供给、运载路径和砂体沉积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砂体分布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是二连盆地断陷湖盆沉积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周缘与内部古高地控制沉积物的入湖位置和物源供给,控凹断层等控制形成的古沟谷是沉积砂体的主要搬运路径,不同类型的构造(沉积)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叠合方式及分布特征。断陷湖盆内古物源、古沟谷和坡折带的有机配置,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沉积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藏 沉积砂体分布 控制因素 断陷湖盆 二连盆地
下载PDF
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在港北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辛酉 石慧敏 +3 位作者 周凤艳 白玉花 林学春 束文生 《录井工程》 2013年第4期70-73,86,共4页
大港油田港北斜坡区由于产量较低且零星分布,多年来一直未有突破。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存在构造落实难、储集层预测难、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从钻井资料出发,利用新的地震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运用相干数据体、三维可... 大港油田港北斜坡区由于产量较低且零星分布,多年来一直未有突破。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存在构造落实难、储集层预测难、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从钻井资料出发,利用新的地震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运用相干数据体、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并开展储集层预测及综合地质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受多幕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多期不整合,主要存在地层不整合遮挡、地层超覆等地层岩性油气藏。针对此类油气藏开展精细描述,共部署井位45口,完钻41口,其中39口取得成功并先后投产,获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油气藏 港北斜坡 滚动勘探 油藏模式 相干数据体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埕海高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淑琴 于长华 +3 位作者 董晓伟 刘爱平 谭振华 聂国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9-651,共3页
埕海高斜坡区构造上位于黄骅坳陷埕海断坡区南部缓坡区,勘探面积600 km2,受羊二庄—羊二庄南断层和埕宁隆起控制,古近系地层北厚南薄,向南逐渐尖灭于埕宁隆起北坡。长期发育的主干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沟通歧口凹陷的油气资源提供了优越的... 埕海高斜坡区构造上位于黄骅坳陷埕海断坡区南部缓坡区,勘探面积600 km2,受羊二庄—羊二庄南断层和埕宁隆起控制,古近系地层北厚南薄,向南逐渐尖灭于埕宁隆起北坡。长期发育的主干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沟通歧口凹陷的油气资源提供了优越的运移通道,同时该区古近纪时期南部物源充足,发育多个大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良好,是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由于该区开展勘探工作较晚,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尤其是近物源、砂体多期叠置且横向变化快的难题给地层岩性油气勘探带来较大困难,也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埕海高斜坡区勘探实践为例,在对该区基础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三维可视化、地震多属性分析及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和方法,结合前期钻探成果,科学合理的开展埕海高斜坡区古近系沙一段大型岩性圈闭的边界刻画与储层含油气预测等工作,有效地克服了储层识别与含油气预测中的多解性,提高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一段 地层岩性油气藏 埕海高斜坡区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rifted-basin troughs: A case study of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16
作者 ZHAO Xianzheng ZHOU Lihong +4 位作者 PU Xiugang JIN Fengming JIANG Wenya XIAO Dunqing HAN Wenz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166-1176,共11页
Based on the merged 3 D seismic data, well logging, formation testing, analysis and testing data,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sedimentary reservoirs,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were investigated of Paleogene Kong... Based on the merged 3 D seismic data, well logging, formation testing, analysis and testing data,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sedimentary reservoirs,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were investigated of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in the trough area of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A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in the trough area of rifted basin was revealed. The reservoir forming elements in the trough area of Cangdong sag have a zonation feature in terms of reservoirs and source rock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servoir forming models, primary trough and reformed trough.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rough controlled the orderly distribution of conventional oil to unconventional oil in the trough. Particularly, structural reservoirs occur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ough, stratigraphic-lithologic reservoirs are likely to form in the delta front deposits at the outer ring of trough, the middle ring transitional belt is the favorable site for tight oil reservoirs, while the fine grain deposits zone in the inner ring is shal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a. The study has pointed out the new domains and directions for searching reserves in the secondary exploration of mature oil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ed BASIN TROUGH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tratigraphic-lithologic reservoir shale oil orderly ACCUMULATION Bohai Bay BASIN Cangdong SAG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贵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9-1659,共11页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和侧向运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反转断裂沟通与下伏油气藏调整程度是造成下伏与上覆调整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地层砂地比值大小可以确定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范围。当地层砂地比大于40%时,主要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当地层砂地比小于20%时,主要形成以地层-岩性为主的油气藏。利用下伏油气藏内反转断裂分布范围便可以确定出上覆调整油气藏范围,上覆调整油气藏分布范围即为其与下伏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地层砂地比值 构造油气藏 地层-岩性油气藏 油气空间互补 反转断裂
下载PDF
辽河滩海海南-月东缓坡带地层岩性圈闭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凌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24-28,145,共5页
辽河滩海海南-月东构造带以往发现的油气均分布在构造的主体部位,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其东侧的缓坡带为大型斜坡背景,具有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勘探程度很低。针对缓坡带探井稀少的现状,充分利用构造主体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 辽河滩海海南-月东构造带以往发现的油气均分布在构造的主体部位,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其东侧的缓坡带为大型斜坡背景,具有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勘探程度很低。针对缓坡带探井稀少的现状,充分利用构造主体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建立起了缓坡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框架下通过沉积相、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手段预测了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提出了缓坡带少井区地层岩性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方法,并预测了有利发育层位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月东构造带 地层岩性油藏 构造特征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新开-董家岗斜坡带沙一段储层特征分析
19
作者 张蝶 李志浩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11期42-44,69,5,共5页
新开-董家岗斜坡带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为继承性发育的东倾斜坡。对该研究区沙一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储层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微相,储层厚度大于40m的砂体均... 新开-董家岗斜坡带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为继承性发育的东倾斜坡。对该研究区沙一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储层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微相,储层厚度大于40m的砂体均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岩性以中粗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好,表现出中孔、中-高渗特征;油藏平面分布整体受砂体展布控制,油层在上倾方向受砂体尖灭线控制,主要发育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重点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开-董家岗斜坡带 沙一段 扇三角洲前缘 地层-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湖相凝缩层的发现与岩性油气藏预测——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为例
20
作者 吴国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4,共7页
在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的沉积特征中,发现了一套几乎在整个油田都有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后确认,它是一套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凝... 在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S油田上侏罗统阿克沙布拉克组的沉积特征中,发现了一套几乎在整个油田都有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后确认,它是一套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提出了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阿克沙布拉克组J0-0砂层组沉积特征认为,在S油田东部斜坡位置J0-0砂层组沉积厚度变化大,这是由于在构造的高水位时期发育进积型三角洲,其三角洲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并在S53井和S34井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为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上侏罗统 阿克沙布拉克组 湖相 凝缩层 地层-岩性油气藏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